/
0

詹南二司马

詹司马、南司马,名佚无考,生卒年、籍贯不详。南朝梁天监四年(505),詹司马奏请于碧湖平原西南(今堰头村)松阴溪与瓯江大溪汇合处筑堰坝。朝廷又遣南司马共治其事。因溪水暴急,开始堰坝未筑成,后创拱形坝得以建成。大坝为木筱结构,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截松阴溪水入堰渠,渠道自大坝至白桥注入大溪,全长23千米,灌溉土地2.5万亩。南宋绍兴八年(1138),知县赵学老取堰名“通济”,沿用至今。开禧元年(1205),郡人、参政何澹 “为图久远,不复修筑”,将木筱坝改为石坝。百姓建龙庙祀二司马。

詹司马卒后,葬在县西南三十里。2001年7月,通济堰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浚叶雨时

叶浚,生卒年不详,丽水县人。唐僖宗乾符(874—879)初,授崖州(今三亚市)都督。唐广明二年(881),黄巢义军攻下长安,时值浚任满返乡,途经雄州(今广东南雄)。闻中原大乱,不敢度广东北江庾岭,沿浈水东源至乌迳,择地卜居于七星树下,为南雄叶姓始祖,繁衍成雄州巨族。叶氏今占南雄市人口十之一。

叶雨时,生卒年不详,字云兴,浚三子。喜习武,有治乱立功之志。后应召入伍,以军功授千夫长,守乌乌迳商贸繁荣,处粤赣边陲,盗贼经常出没。自雨时率部在此驻扎,盗贼敛迹,得百姓拥戴。南汉应乾元年(943)七月,雨时在白石岗与张遇贤叛军激战,壮烈殉难。南汉朝廷敕封为“都统”,当地百姓建都统庙祀之。

章德安

章德安,生卒年不详,水阁沙溪吴村人。后晋长兴三年(932)四月,任内牙指挥使。天福六年(941)八月,钱元瓘因王府失火受惊病重。元瓘察德安为人忠贞仁厚,并能决断大事,乃,召至床前,托付辅佐嫡子弘佐继王位。元瓘的养子弘侑,本姓孙。弘侑乳母为内牙指挥使戴珲妻内亲,戴蓄谋拥立弘侑。元瓘薨,德安密不发丧,并召集将士藏于帐中。八月二十五日,以王命宣召戴珲。戴进王府,德安即令将其诛杀。是日,以王遗命任弘佐为镇海节度使,并废弘侑为庶人,还其孙姓,幽禁于明州(今宁波)。九月初三日,弘佐继位,即忠献王。天德七年(942)七月,德安迁内牙上都监使。上统军使阚燔排斥异己,逞强霸道,致忠献王失控。德安多次抗争,阚燔视之为敌。天德八年(943)七月,阚燔逼忠献王将德安贬为处州右都监。德安卒后葬故里。

葛源葛良嗣

葛源(993—1054),字宗圣,丽水县人。大中祥符五年(1012)中进士。历任洪州左司理参军、太和县主簿、德化县令、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建州通判、屯田员外郎、庆成知军、知南剑州、司封员外郎、度支郎中、荆湖北提点刑狱等职。一生断疑案无数,精心推究,秉公处理,不为权贵所左右。任雍丘知县时,一当宠太监骄横跋扈,殴打驿吏,肆意索取财物,有人告至开封府,知府不敢奏劾。源说:“中贵人何惮?为吾民而有陵之者,吾亦耻之。”于是,向朝廷奏论其事,犯事太监因此被贬。至和元年(1054)六月逝,葬丹徒县长乐乡显阳村,王安石作《尚书度支郎中葛公墓志铭》以记之。宋《折狱龟鉴》记其事。

葛良嗣(1013-1065),字兴祖,源季子。博知多能,屡考不第。然良嗣胸怀大志,恪励修洁,笃于亲友,慨然欲效世报国。皇祐五年(1053)中进士,授许州长社县主簿,至死未被提拔重用。良嗣在世时,但闻百姓有痛,“欲去之如在己”;每次处理公事,即使他人不视听的细微处,也必藏于心。许多人谈论:"兴祖且老矣,弊于州县,而服勤如此。”但良嗣认为:“大仕之则奋,小仕之则怠忽以不治,非知德者也。”

徐渊叔

徐渊叔(?-1087),字致甫,县城人。儿时有奇识,成人后刚果自立。天圣八年(1030),以文辞登进士第。初任南剑州司法参军,后历任蔡州司法、洪州观察推官、饶州判官、大理丞、监江州盐税务、平阳知县、殿中丞、太常博士等职。皇祐(1049-1054)中,改尚书屯田员外郎、举监在京染院。以江州征课迁都官,又改职方。后出任秀州通判,因佛寺遗火事受累,被监司论奏,移佐南剑州,而致甫抗疏自列,坐辨诉过切,又降为监汀州茶税。后擢常州通判,迁屯田郎中。宋英宗嗣位,改都官郎中,复出彭州通判,迁职方郎中。神宗登基,改太常少卿,秩满,出任乾州知州,二年余致仕。元丰(1078-1085)中,厘正官制,改朝议大夫。后迁中散大夫,爵封东海县开国伯、食邑至八百户,轻车都尉。任上均精于吏事,悉心于民,有所痛痒,如己处之。所到之处,皆有政声。生平喜学问,至老不倦,年八十余,犹手不释卷。卒,归葬丽水。朝奉大夫、江州知军叶虞仲撰《宋故中散大夫致仕徐公墓志》。

梁汝嘉梁季珌

梁汝嘉(1096-1153),字仲谟,县城仓前人。少时聪敏,因外祖太宰何执中奏补登仕郎,后调中山府司议曹事。建炎元年(1127),任常州武进县令。建炎三年(1129)六月,金兵犯常州,州县官吏纷纷逃散,汝嘉则领兵守城,金兵不敢犯。高宗闻报,嘱大将张浚将其姓名刻于剑上,以备随时调用。九月,升常州通判,加直秘阁。为防金兵侵犯,汝嘉组织军民加高加固城墙,疏浚城壕。不久,金兵果来袭,数万民众赖城防免难。绍兴二年(1132)春,升任两浙转运副使。时临安连续发生火灾和盗案,受命协理临安知府政事。汝嘉加强防徼,连续破获盗案,盗贼匿迹;健全“火政”,并以陶瓦易茅舍,火灾亦息。临安“始成都邑”。绍兴三年(1133)七月,加直龙图阁。因称职,升徽猷阁待制,试户部侍郎兼临安知府,受命主持修葺宫殿。次年,升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绍兴六年(1136),高宗巡幸金陵(南京),汝嘉随驾为都转运使。绍兴八年(1138),随驾返京。绍兴十年(1140),汝嘉任川陕都转运使。绍兴十一年(1141),升宝文阁学士。高宗曾经密授“千字号”。汝嘉为收复失地直言进谏,奏请分派诸将控扼要害之地;收陕西卫戍部队以巩固四川;分兵三路,据守要害、往来策应、留视营寨,使宋军常处于主动地位;又奏请用张浚、韩世忠、岳飞为西府,刘琦守荆南等。后,历任明州(今宁波市)、温州、宣州(今宣城)、鼎州(今常德)知州。绍兴二十二年(1152)以病辞官归里,以宝文阁学士、右通议大夫致仕。绍兴二十三年(1153)卒。追赠少师,封缙云郡公。葬于松阳县惠洽乡之原(今碧湖堰头村一带)。入祀丽水乡贤祠。

梁季珌(1143-1208),字饬父,汝嘉子。以父泽入仕,初授提点江淮坑冶铸钱司干办公事。乾道、淳熙间,调泉州南外睦宗院,继任湖州通判,有政声,后知信州(今上饶)。因母病重,辞官回乡奉母。服母丧后,起知光州(今河南潢川),改提举湖北、江西常平茶盐司公事。时江西有穷人生子无力抚养,遂创办慈幼院,以收养弃儿,并拨公田为经久计。后历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提点江淮等路坑冶铸钱司公事、户部侍郎、吏部侍郎兼敕令所详定官等职。一生清廉,为人敬慕。所到之处爱惜公帑不妄费。行部唯恐惊扰州县,不宿城市。丞相谢深甫赞曰:“真廉吏也。”

何澹

何澹(1146—1219),字自然。居住处州府西山。十八岁入太学。宋乾道二年(1166)中进士礼部第二人。官至知书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开禧元年(1205)奏请朝廷调兵3000人,疏浚处州通济堰,将木坝改为石坝。修筑保定村洪塘,蓄水灌溉农田2000余亩。著有《小山集》,收入《永乐大典》。

应恕

应恕,生卒年不详,字仁仲,丽水人。淳熙(1174-1189)初移居黄岩,投县尉郑伯雄门下专治经学,学者尊称“艮斋先生”。朱熹在台州期间,二人交往密切,常以老友相称,论学诸多,“一论《大学》《中庸》;一论《礼书》;一论《易本义》。”朱熹佩服其博学,曾云:“尚恨闻见浅薄,望赐诲谕,勿使有待于后世子云。”曾助朱熹编纂《仪礼经传通解》。

陈沂

陈沂(1152—1231),字咏甫,一字唐卿,丽水县人。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初任岳州户曹,迁武冈军教授,升上杭县令,任满调泉州舶司干官,改任宣教郎,后任霍立、惠安知县。在惠安任上,适逢粮食歉收,他提倡垦荒,赈济贫穷者,百姓得以生存。惠安濒海,地方官吏常对来往船只强索豪夺,致使商贾不至,严重影响百姓生活。他整肃纪律,其弊遂除。当时水利未兴,他捐俸购置田亩,开筑陂塘,可溉万余顷,并造桥两座,以便人民往来。士民在道旁立碑,纪其功绩。后调任龙阳知县、容州通判,主管建昌仙都观,积阶朝奉大夫。沂性刚介,居官勤事如处家务,不妄取一毫,所至皆有宦绩。

吴安国

吴安国,生卒年不详,字镇卿,县城人。远祖自江苏迁居德清。祖父吴庠,官处州,遂举家定居丽水。宣和二年(1120)中进士,授吏部考功郎官、通直郎。宣和七年(1125),朝廷联合金人伐辽,以收复燕云失地,两国使节来往频繁。宋徽宗遣安国以太常寺少卿出使金国,但金人背弃盟约,胁安国受其无理要求。安国凛然正色说:“我首可得,我节不可夺,惟知竭诚死王事,王命乌敢辱。”金人不敢加害,遂予扣留。其间,金人多次以高官及美色相诱,然安国心怀故国,终不变节。建炎(1127—1130)年间,金人将其拘禁7年后遣还宋朝。卒于袁州(今宜春)知州任上,享年五十六。入祀丽水乡贤祠。

祝公明

祝公明(?—1127),联城官桥人。元祐三年(1088),请乡举。绍圣四年(1097),补中太学。宣和三年(1121),特赐学究出身。宣和五年(1123)十一月,授太原府盂县主簿。宣和七年(1125)八月六日,金兵陷太原,继而侵犯河东各州县,县令弃官逃跑,公明临危接管县事,率众坚守逾年。靖康元年(1126)九月二日,金人拥兵入城,次日城陷。公明厉声骂贼:“我朝自立国以来,诸藩各安分处,汝敢不道,称兵践我疆土辱我人民,我当与汝战。”言毕,射中贼将王芮左臂。相持一日,因援兵不至,被俘,骂不绝口,凌辱至死。建炎(1127—1130)初年,朝廷特谥“义烈”,在县城檡山儒学南敕建忠节祠祀之。建炎(1127—1130)中,又赠承事郎。子陶,中宣和六年(1124)进士,官授唐州司户参军。中原失守,陶亦战死在官所。公明入祀丽水乡贤祠。

姜绶姜特立

姜绶,生卒年不详,县城人,故宅在姜山。宣和间(1118—1125),以平方腊义军有功,补承节郎。靖康(1126—1127)中,金兵再度围困京师(今开封),朝廷召募忠勇之士,送蜡封告急文书往南京(今商丘)总管司调兵赴援。姜绶以忠翊郎应募,割开大腿,内藏蜡书,身系绳索,从南城墙缒下,发现遭金兵逻骑俘而被杀。入祀丽水乡贤祠。姜特立(约1125—1205),字邦杰,号南山老人,姜绶子,诗人。承父荫恩补承信郎。淳熙 (1174—1189)中,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时海贼姜大獠部在福建沿海一带活动猖獗,特立以一战舟,入贼阵,擒贼首。将领赵汝愚赏识其智勇,向朝廷举荐。淳熙十一年(1184),孝宗召见,特立献诗百篇。孝宗大喜,授其阁门舍人,命充任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伴读,深得太子恩宠。十四年(1187),太上皇去世,朝廷差特立为副使赴金国告哀。绍熙元年(1190)知阁门事。绍熙二年(1191),被劾夺职离京奉祠。绍熙四年(1193)五月,重起浙东马步军副总管。绍熙六年(1195),迁和州防御使。庆元六年(1200)再奉祠。不久,拜庆远军节度使。特立诗有唐贤风格,《四库提要》评价“意境特为超旷,往往自然流露,不事雕琢”。韩元吉、陆游、杨万里均称赏之。主要著作有《梅山稿》《梅山续稿》等十八卷。其中《梅山稿》已佚。

俞文豹

俞文豹,生卒年不详,字文蔚,号堪隐,县城人。曾任湖北薪春教谕。嘉泰年间(1201-1204)离括,后定居临安。在《吹剑录》诸书中,自嘲有三恨:“一无子,二无助,三无成。”文豹一生著作甚丰,主要有《古今艺苑谈概》上集六卷,下集六卷,《吹剑录》及《吹剑续录》《吹剑三录》《吹剑四录》一卷,《清夜录》一卷及《唾玉集》。其中,《吹剑录外集》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吹剑录》列入四库存目,《续录》《三录》《清夜录》则久佚。其作品对南宋政治腐败有所揭露,对丽水的山川人物多有赞颂。

祝永之

祝永之,生卒年不详,字樗年,联城官桥人。父祝玑,官朝奉大夫、宜州知州、临江知军;母建安徐氏,宋代作家,著有《闺秀集》二卷。后世“闺秀”一词称妇女能诗文者,源于此。永之以世赏授和州(今和县)尉。靖康元年(1126),金人进犯和州,知州及其他官员都各自逃命,永之独担重任,被推为永州守。绍兴九年(1139),以左通直郎知无为军。绍兴十年(1140),永之因受杨沂中军溃事牵连被贬秩三等。绍兴十三年(1143)复职,以朝议大夫知滁州,在任三年。

闾邱昕

闾邱昕(?—1156),字逢辰,丽水县人。早年受业于崇安胡安国。宣和六年(1124)中进士。绍兴初,授义乌县令。因耿直敬业,宦绩卓著,荐升监察御史,后任给事中。绍兴九年(1139)五月,授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事,权尚书吏部侍郎。绍兴十年(1140)二月,以集英殿修撰知建州(今福建建瓯)。绍兴十二年(1142)四月,转温州知州。时温州薛郡丞,系秦桧亲党。薛按秦桧旨意制作漆器,昕不从,遭排斥。后任敷文阁待制。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二月,知洪州(今南昌市)。绍兴二十六年(1156)八月,卒于任上。昕一生为官清廉,从不积累财产,竟无房舍居住。太常寺卿、缙云赵崇洁奏请谥号“清简”。知州马光祖在丽水县治南建“清风祠”以颂其德。后入祀乡贤祠。昕平生痛恨权臣专政,与侍郎胡寅合撰《周易二五君臣论》。林觉

林觉(?—1161),字大任,联城官桥人。宣和三年(1121)中进士。绍兴八年(1138),授连江知县,主持修建县学,将原两斋扩为四斋。后升户部侍郎。绍兴二十七年(1157),主持新铸精美的流通钱币,将“元宝”改称“通宝”,并请高宗御书“绍兴通宝”字样。同年,向朝廷进言将铸钱事务归并转运使司之弊,应委任各州的通判主管铸钱。绍兴二十七年(1157)六月,又进谏务必将朝廷赈济钱财平均发放给贫民,严惩冒领赈济者。不久,代理户部尚书。建炎初,因病辞户部侍郎职,改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兴国宫。卒,葬林宅口。

梁安世

梁安世(1131-1195),字次张,号远堂,老竹梁村人。天资聪敏,过目成诵,13岁登东岩作诗。绍兴二十四年(1154),举进士,初授衡山知县。淳熙四年(1177),擢大农丞,出任韶州(今韶关)知州,建“整观亭”纪念韩愈。淳熙五年(1178),趁赴韶州之机,回括苍,刻刘安世《尽言集》十三卷。淳熙六年(1179),擢广南西路(治桂林)转运使。其间,遍游桂林诸山,留下大量如《弹子岩》《七星岩》等题咏和摩崖石刻。安世常进入岩洞中探险,写下传世名篇《乳床赋》,为中国分析钟乳石成因的最早科学文献。离任后改提点刑狱公事。安世诗文有声当时,周必大称其“义高词古,深得欧、苏二文忠遗意”。《全宋词》录词1首,《全宋诗》录其诗8首。著有《远堂集》。

王信王琮

王信(1135—1194),字诚之,县城人。绍兴三十年仃160)进士,初任建康(今南京)府学教授。所著《唐太宗论赞》《负薪论》,深得孝宗赞赏,特授太学博士,任温州教授。时温州饥疫,信主持赈救,常至病家访问,救活众多。淳熙(1174—1189)初,任考功郎,考察荐拔官员,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论奏不避权贵。工部尚书赵雄为四川三名考核不合格者说情,不从;对肆为欺奸严重者,付诸大理狱,众官惧服。孝宗说:“考功得王信,铨曹遂清。”后升太常少卿、中书舍人。曾以礼部尚书使金,以其弓矢之精,又娴于书法,金人叹为奇才,不辱使命。后拜给事中,孝宗询治国之策,信献以十策。绍熙元年(1190)升集英殿修撰、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曾奏准减免百姓积欠。山阴有=搽湖,四周皆田,多水患,信主持开渠筑坝,引水入海,泽地成良田。百姓改湖名“王公湖”,并绘像立祠。在绍兴曾置义田,养民之无子嗣者;立义冢,以资民之无以葬者。后知鄂州,又改池州。后以风湿病复发,上书辞官,以通议大夫致仕。绍熙五年(1194)卒,与妻郭氏合葬坪地。著《是斋集》。主修《武昌志》三十卷。入祀丽水乡贤祠。

王琮,生卒年不详,字中玉,号雅林,县城人,王信孙。曾监永嘉酒税。与高横槎同官处州,有唱酬。知清江县,有政声。嘉熙(1237—1240)间,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开庆元年(1259)以奉议郎知江阴军。今存《雅林小稿》一卷,有《汲古阁景钞南宋六十家小集》《两宋名贤小集》本。曹庭栋称其诗:“极意摆脱枝叶,独标清疏。”《全宋诗》录其诗一卷,文收入《全宋文》。卢彦德

卢彦德(1124—1196),字国华,丽水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授迪功郎。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升修职郎。淳熙四年(1177)正月,授建平知县。其时,当地百姓不堪“绝户物力钱”赋税重负,纷纷逃亡。彦德到任后,大肆清查隐瞒、逃漏的赋税,所得超过原先三倍,收入抵充绝户物力钱,削除虚户二千有余,逃者复归。淳熙九年(1182)出知开州,淳熙十四年(1187)八月,除夔州路转运判官。淳熙十五年(1188)十二月,改除成都路转运判官。淳熙十六年(1189)四月,兼都大主管川秦茶马监牧公事。绍熙二年(1191),任湖南提刑。绍熙二年(1191)冬,转福建转运判、朝散大夫,随即调建宁府主持漕运事务,又转江东提刑。淳熙四年(1193)十一月,磨勘转朝散大夫。淳熙五年(1194)七月,以天子登宝位,覃霈转朝请大夫。庆元二年(1196)九月,匄祠禄,改授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任上均著声绩。与辛弃疾忘年交,多次互酬诗词,有《定风波》等存世。闽书称其“厉志恬退,喜怒不形,所至有绩”。

叶宗鲁

叶宗鲁,生卒年不详,县城人。淳熙二年(1175)进士。历任太常主簿、湖南提举、朝散大夫等职。开禧元年(1205)十二月,提举淮东常平茶盐。开禧三年(1207),撰《处州应星楼记》。嘉定二年(1209)六月,转提举荆南常平茶盐。嘉定三年(1210)三月,除福建常平茶盐提举旋改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庆元三年(1197)二月,任太府寺丞,纂修《中兴礼书续编》八十卷。累官至朝请大夫。晚年归居丽水,自得林泉之趣,不阿时好,不阿苛求,以微疾终于故宅。

蔡仲龙

蔡仲龙,生卒年不详,字子奇,老竹曳岭脚人。嘉定十六年(1223),高中榜眼。逢状元蒋重珍母故奔丧,宁宗下诏《赐升状元蔡仲龙敕》,擢状元。宁宗题诗:“联魁金玉龙头选,诏下今朝遇己知。上国风光初晓日,御阶恩渥暮春时。内廷考最称文异,胪唱宣名奖意奇。故里仙才若相同,一年攀折两重枝。”赐建“状元”牌坊。端平二年(1235)十月,授秘书丞、屯田郎官,迁著作郎。端平三年(1236)六月,知安吉州。嘉熙年间(1237—1240),以大理少卿出知信州。后升授端明殿学士。淳祐三年(1243)六月,仲龙力请理宗收养宗子入内小学,称“须早为权宜之计,以系天下之心”。仲龙做事平实,不喜高谈阔论,诗书礼乐蕴藉其学。人称 “以经明行修立于朝,如玉在山。”

章良肱章良能

章良肱,生卒年不详,字翼之,县城人。祖章云就,建炎四年(1130)为保处州城,被叛兵杀害,祀丽水忠义祠;父章驹,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上虞知县。良肱登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进士第。开禧二年(1206)六月授校书郎。三年(1207)八月,除秘书郎。嘉定元年(1208)六月知衡州。嘉定六年(1213)六月授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任上重民生,有政声。嘉定七年(1214)五月除金部郎官。嘉定十年(1217)二月,以转运副使任杭州知州。嘉定十一年(1218),除宗正少卿。

章良能(?—1214),字达之,章良肱弟,淳熙五年(1178)进士。庆元元年(1195)二月,以枢密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庆元六年(1200)二月,迁著作佐郎。嘉泰元年(1201)九月,擢起居舍人。四年(1204),以朝散郎知泉州。开禧元年(1205),除江西运判。因受司谏宇文绍节指为右丞相谢深甫的同党,外放泉州任知州。二年(1206)十月,任宗正少卿。三年(1207)八月,以权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同年十二月,迁礼部侍郎,兼侍讲和修玉牒官。嘉定元年(1208)五月,迁吏部侍郎。当年,又擢升为御史中丞兼侍读。二年(1209)正月,迁同知枢密院事。六年(1213)四月,除参知政事,诏书称其:“学博而守约,才大而用周。”七年(1214)正月,卒于任上,谥文庄。良能工词章,有《嘉林集》百卷。现仅存《小重山》一首词。

林定老林彬祖

林定老(1276—1334),字君则,县城人。延祐元年(1314)乡试第七,荐授松阳教谕。礼部以恩授处州路学正,转教授,未赴任。次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庆元路同知。至治二年(1322)六月,任奉化州同知。泰定五年(1328),除奉训大夫,兴化路判官。自守途,厉政声,上下皆称其以明。至顺二年(1331),公卿交荐,因病未到任。元统元年(1333),除中顺大夫,新州知州兼劝农事。次年十月,卒于任上。《全元文》载其《重建协应庙记》《乐善堂铭》二篇。生三子,诚祖、彬祖、似祖,皆以文辞名世。处州路总管卢景为其书《先考新昌使君林公圹志》。

林彬祖,生卒年不详,字彦文。至正五年(1345)登进士第。至正十四年(1354),为永嘉县丞。至正十九年(1359),迁青田县令,后转缙云县尹。石抹宜孙守处州,以其为参谋,屯兵葛渡。葛渡兵溃,处州失守,彬祖逃往温州,任浙江行省枢密院都事,改福建行省检校官。未几死于战乱。生平精书法,有吾古《重建灵应庙记》、青田高湖《季氏湖山义塾之记》真迹存世。

项棣孙

项棣孙(1296-1366),字子华,瀑泉人。幼时肄业郡庠,终日闭门习读经书。走路时常默诵经文。因精儒业荐为青田教谕。至顺元年(1330)中进士,初授同知奉化州事,封承事郎。后调任福州路总管府推官。嗣后改莆田县尹,转知福清州事,因丁忧不能赴任。服满,提举泉州市舶司。任上捐资买谷以赈兵饥。累阶奉直大夫、知福建延平路(今南平市)总管府事。朝廷重臣李国凤经略巡视江南道,承制提升棣孙为处州路总管兼防御事。岁余辞官卸职,隐居青田万藏山。棣孙为政简易,一切以爱民为本,不求赫赫功名,然于忠义大节则慎独慎微,全力坚守,各处任上均有宦绩。卒,入祀乡贤祠。

黄许黄梦池

黄许(1283—1362),字与可,号南岫,县城人。一生从教。曾荐丽水教授,不就,潜心圣贤之学。习五经,尤深于《易九旁通诸家言,目别汇分,咸得其统绪。许洞察时事,善论古今事之得失。元至正年间(1341-1368),国力日衰,纪纲不振,许以处士身份献十策,曰:“严选举,革贪污,除吏弊,抑兼并,省冗官,汰僧道,核田赋,兴武举,作士气,结人心。”未被采纳。后被中书省参知政事铁穆尔等发现,深为赞赏,拟加重用,然许已衰老多病,辞而不就。著有《四书荟要》《读易大意》《诗书类要》《天文地志》《官制类编》《雁门集》《西湖十景词》《书总断》《石壁晚稿》《文通》及《古今人诗文骈俪类选》等。

黄梦池(?-1385),字伯生,号石楼子,黄许孙。洪武初,讲学于丽水县学。洪武十年(1377),辟举授秦王(朱樉)府纪善,随王至西安。后因事谪龙江监税,继而返乡。洪武十五年(1382),青田刘廌从其游。洪武十六年(1383,馆于富春家塾。同年授新昌尹。两年后卒于京。著有《石楼诗集》十二卷,又有《石楼丛纪》。宋濂称其“议论醇正,法度森严,足以追配古人者。”

包泾包容德

包泾(1261—1346),字东伯,本姓周,丽水县人。八岁,父母俱丧,表亲府学教授包开无嗣,见其器识异常,遂收养为后,改姓包。泾克自振励,儒书吏事,罔不积练。达官贵人,交相引重。初任郡列曹掾,历绩溪、龙泉两县典史。后调庆元路行用钞库副使。时年五十,无意仕途,遂谢事竟归。徜徉山水间,终日以教子为务。泾常行善举:距其家三里,有保安桥毁于山洪,于是出资修复,方便乡邻;里有观音院,久废,其缮而新之,并割田40亩,捐入治平寺。至正八年(1346)四月二日,卒,葬先祖宋孝子周茂元墓左。以子容德赠亚中大夫、集贤直学士、轻事都尉、追封上党郡侯。

包容德(1295—1369),字子成,泾季子。十八岁开始周游陈、宋、齐、鲁之地,后至大都,以气岸魁伟,议论辩博,名动京师。周王面授翰林直学士。御史大夫铁穆尔识其才,荐任广东道肃政廉访司照磨,兼承发管勾架阁。时使副以下皆坐事,容德行使司事。时豪门十姓,号“十虎”,勾结权贵,为非作歹,荼毒百姓。先前几任使司受其贿,置之不问。容德接事后,清正廉明,不畏强豪,将首恶者逮捕入狱。十姓家人百方行贿皆不得手,只得逃往海外。百姓心悦诚服,州县官吏也皆知守法。经御史台考核,征入秘书监典簿,后转著作郎。时中原兵起,国事日非。容德本欲归隐家乡,不得已拜受都威卫知事,后任行省左右司都事、进阶奉训大夫,太医院判官、朝请大夫、佥本院事。至正末年,大都遭蝗旱灾害,二两白金易斗粮。容德倾其廩中存粮,分与故旧邻里,家无一分余粮。洪武元年(1368)八月,明王师攻取大都。容德与其他元朝士大夫遣赴南京。明朝廷授以官,容德断然拒绝。洪武二年(1369)三月,忧愤而死。生平擅长诗文,清婉而典则;又善书法,师智永、蔡襄,后自成一家。

何珏

何珏(1296-1363),字宏用,联城汝河人。自幼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少时考入丽水县学。延祐元年(1314),乡试中举,荐授忠显校尉,后升温州路平阳州同知。任上明断是非,勤政爱民,境内安定,秩序井然,因功擢升泉州路总管。后因年迈致仕回乡。珏热心家乡建设,曾建恩寿门,以表尊老感恩之谊。恩寿门倾毁于一次水灾,今仅存4块抱柱石,其余石构件下落不明。卒,葬汝河上隍。祝大昌祝公亮

祝大昌(1303-1360),字公荣,联城官桥人。风仪岸特,善论历代治国得失,听者忘倦。平时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时青田盗寇在水上阻截运盐船,丽水百姓无盐食,大昌将家储食盐,分赠给街坊邻里。有司闻其才德,欲招为吏,大昌笑而辞之。江浙中书行省左丞相聘请他任处州路教授,亦推辞不就,筑室于南野隐居。入《元史•孝友传》。子祝崑,字彦宗,洪武七年(1374),被朱元璋召至金陵,举孝廉,授潜山知县。

祝公亮(1294—1375),原名大明,避国讳,改大朋,大昌弟。容貌凝重,人望而畏服。勇于为学,博览古今典籍。延祐(1314-1320)初,荐为武义教谕。后擢层山镇巡检。为服侍年迈双亲,辞官回乡。不久,起用为台州杜渎盐场管勾,奏请朝廷减免盐税,朝廷下诏减免杜渎盐场税额三分之一,并免除了章安、牛头等地盐场税收,百姓生活得以安宁。旋转任处州司狱,后改任永嘉盐场司丞。至正十二年(1352),任处州录事,跟随处州总管平定龙泉民乱。后授从仕郎、潭州路录事,不久辟为掾吏。屡受丞相命,佐助将军幕府,多出奇谋。因与大将军不和,弃官回家。至正十八年(1358),按制擢升承制郎、处州路总管府经历。公亮捐资,助石抹宜孙修筑处州城。至正十九年(1359),处州城被朱元璋义军攻破,公亮无意仕途,筑别业以居,赋诗为乐。作诗《樵隐集》若干卷。孙,祝金(1335—1423),字廷心,官应天江浦教谕,屡典四川、江西等乡试。为唯一入祀本县名宦祠者。

叶琛

叶琛(1314-1362),字景渊,又名伯颜,高溪人,博学有才藻,为元末明初“浙东四先生”之一。琛自小天资聪颖,见识非同常人。天历元年(1328),游学京都,因才能超群,入通政院任职。元至正三年(1343),授浙江兼代宣抚使。至正四年(1344),任歙县县丞。歙县年产纸五百万张。官府以其质差价贱为由加重百姓赋税。琛明察其中弊端,改革赋税,减轻百姓负担。至正九年(1349)春,升青田县尹。兴建明伦堂、聘请六经讲师、增加学田、每月参拜孔圣。后派往龙泉开垦田地,事毕,调武义垦田定赋。青田百姓向省郡请求琛回青田。琛回青田时,迎接彩船首尾相接,长百多里。至正十二年(1352),升任处州路判官。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受命前往招安黄坛吴德祥。十月被劫持至黄坛寨中。至正十六年(1356)四月放归。至正十七年(1357),升为浙东道宣尉副使兼处州路同知。四月领兵到沐鹤镇(今鹤溪)。八月,派遣副将陈仲真平定庐茨义军。至正十八年(1358)春,改任处州路治中,统率官兵进讨吴德祥,九月平定。因功授行省元帅。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经胡大海等举荐,与刘基、章溢、宋濂应召结伴同赴金陵。朱元璋亲自接见。授营田佥事。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占洪都(今南昌),琛为洪都知府。不久,元降将祝宗、康泰叛乱,琛被俘。祝、康劝降,琛宁死不屈,大骂叛贼,被杀。葬黄坛岭。洪武元年(1368),追封南阳郡侯,入祀功臣庙及丽水乡贤祠。

智度

智度(1304—1370),号白云,俗姓吴,县城人。临济宗二十世祖。少时沉默而旷达,15岁剃发向佛,入西乡岑峰禅智寺。智度潜心习禅定,通宵达旦,三年不寐。后入白云山福林寺。智度云游四方,参拜得道高僧。经过二十年苦练修行,深得禅宗奥旨。至正四年(1344),众僧迎接智度回到福林院。智度又前往天台山参拜先睹无见禅师,得十五真传。先睹圆寂后,智度为华顶寺住持。至正二十四年(1364),章溢请智度入主龙泉普慈寺。一时间,八百多名僧侣慕名云集普慈寺。至正二十六年(1366),又入云和武峰寺为主持。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诏征召天下名僧。智度应诏赴京。三年(1370)二月,因微疾辞朝,居于杭州虎跑,随后前往天台华顶寺,不久回到福林院。五日,偈语书毕,掷笔而逝。火化后,收得五色舍利,大如菽,门人在寺西建塔置放舍利。智度平时说法偈颂,不许听者记录。有禅者偷偷记其话语,就将其驱逐出门。宋濂作《白云禅师塔铭》记其事。

王廉

王廉,生卒年不详,字希阳(熙阳),号茭山先生,县城人。洪武二年(1369),因危素荐授翰林编修,参修《元史》。时安南王薨,朱元璋命廉前往安南祭奠。出使时,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交趾(今越南)立铜柱以表功,命廉趁此行之便祀之。行至横州乌蛮滩,见其庙宇颓毁,乃令州民修葺一新,然后祭祀。洪武三年(1370)四月,完成使命,回归京都交旨。四年 (1371),擢升工部员外郎,而廉以越级提升,力辞不拜,改授渑

池县丞。洪武十四年(1381),擢陕西左布政使、太子说书。廉无子,卒后葬杭州西山。入祀丽水乡贤祠。廉博通经史,尤精于《周易》。生平所著丰厚,有《南征录》、《茭山集》、《迂论史纂》、《左氏钩元》、《三礼纂要》、《四书详说》等。廉尤精通琴艺,工于篆书和隶书。

杨本

杨本,生卒年不详,县城人,祖籍中牟县。年轻时入太学,精通擒拿逃遁之阵法。建文元年(1399),本应募,授锦衣卫镇抚使。时,吴王朱橚视察军伍。本请吴王观兵,王登台,见大水淼茫淹没台阶,不见一兵一卒。本说:“此即水遁法也。”建文元年(1399)七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本随大军北伐燕军,常持一铁棒,重30斤,临阵驰突,燕军披靡不敢前。自南北交战以来,其他将领皆败,惟有本与平安有战功。曹国公李景隆忌,不向朝廷奏报战功。建文二年(1400)四月,朱棣与李景隆率领的60万军队在白沟河展开一场大规模野战。本请为阵首,率领孤军出战。李景隆按兵不救,致全军覆灭,本被俘,囚于北平监狱。后朱棣攻打济南失利,赵王高燧恐本为内应,赶回北平,将其杀害。朱棣知后大怒,斥责道:“本有才略,予且欲用本,奈何杀之?”

薛希琏

薛希琏(1399-1458),字廷器,别号缶庵,县城人。少时颖异聪敏。永乐二十一年(1423)领浙江乡试荐,宣德五年(1430)中进士。宣德八年(1433)奉召赴兵部观政,任贵州道监察御史。正统五年(1440),按察河南,耿直敢言,声望颇高。正统六年(1441),奉命巡视京市蹋坊,未经月,强豪敛迹,赐晋文林郎。后调任江西巡抚,铲除赋役积弊,劝民出储义仓,倡导修筑堤塘等,政声益著,升刑部右侍郎。正统八年(1443),京畿内广平(今永年)等府大旱且发蝗灾,朝廷命希琏前往巡视。希琏整顿吏治,罢黜贪官污吏,蠲免欠赋,缓征租税,严令扑蝗。一月内蝗灾平息,大雨三天,枯苗复苏,百姓免于流亡。不久,奉命清理凤阳等处屯田,革除驻军损害民众之弊。正统十年(1445),巡视直隶、保定、淮安等十一府,誉为理财能臣。正统十三年(1448)夏,又赴凤阳赈济饥民。正统十四年(1449),奉诏往镇闽中,处理邓茂七聚饥民在福建起义善后诸事。创置福宁之烽火门等五水寨,对守扼外洋起一定作用,升刑部尚书,仍镇守福建。景泰三年(1452),至山东考察吏政,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五十多人,赈济灾民,因功进阶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天顺元年(1457),改任南京刑部尚书。次年七月在金陵病逝。敕葬城北七里桐木岗,今呼“薛坟岗”。入祀丽水乡贤祠。

吴政

吴政(1382—1463),先名善才,后改政,字正之,雅溪洪渡人。少时天资聪慧,勤奋笃学,师从处州府教授、宁国张祖。永乐十二年(1414)中举,永乐十三年(1415)中进士,初授礼部主事。因处事谦谨自持,干练正直,克尽厥职,擢升礼部员外郎。宣德五年(1430)九月,超迁礼部右侍郎,前往湖广,总督税粮。宣德六年(1431)八月,政上奏湖广浏阳、广济等县,堰塘堤岸损坏,不能蓄水,乞敕工部移文诸县,发民修筑,宣宗准奏。宣德八年(1433)九月,特赠为嘉议大夫。宣德九年(1434)八月,政到湖广灾区视察灾情,奏请减免征收秋粮十之四。正统元年(1436),政向朝廷奏请,设立湖广与江西交界地区的浏阳县瞿家寨巡检司,以保境安民。正统三年(1438),政与湖广巡按陈祚向朝廷奏劾辽简王朱植庶子远安王贵燮对兄弟不友好,虐待简王的小妾,捶死长史杜述,居藩国多过失。贵燮于次年四月被朝廷废为庶人,守护简王陵园。但因奏章中未提及贵燮淫秽之事,与陈祚二人先后被捕至京,下狱。不久赦免,转任南京工部右侍郎。正统五年(1440)十月,政奉旨与太监刘宁组织民夫疏浚南京江中沙洲,以杀水势。景泰元年(1450)三月,升工部左侍郎。景泰三年(1452)四月,因年老辞官归隐家乡。卒,朝廷赐葬。以书法著称,《中国美术家大辞典》有传。

郑宣

郑宣,生卒年不详,字士达,水阁黄村人。弘治六年(1493)中进士,初授行人,后选为御史,执行风纪法令严厉,不徇私情。时,司礼监太监刘瑾专权,宣不趋炎附势,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得罪刘瑾,被贬任兴化(今莆田)推官。多善政,莆田士民立生祠祀奉。升任江西佥事,因御寇有功,升任参议。后辞官回乡。卒后葬丽水城东望城岭。著有《守元纲目》《纲目愚管》《郡志补遗》《古栝遗芳》等。入祀丽水乡贤祠。

金忠金祺

金忠(1432—1479),字尚义,县城人,金文弟。20岁方发奋求学。先补云和县学,后应贡入国子监。天顺六年(1462),乡试中举。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时,朝廷编修《英宗实录》,忠奉诏往应天、太平(今黄山)、宁国、徽州诸府采录事迹。回京后,简试御史事于南京。成化二年(1466),拜贵州道御史。未上任,父母连丧。孝满复任南京监察御史。忠巡视上江抵达南康诸府,执法严肃,沿江各官府布置兵力,盗贼不敢肆扰。监察南京内帑诸卫仓及象马诸草场,吏卒互相转告说,“千万不要触犯金御史。”摄理云南、江西、山东三道政务。成化九年(1473),被往日所检举弹劾的官员,诬造上奏。被捕定案后,发配辽阳戍边。六年后病卒。生平所著有《瓮天稿》三卷,《东瓯童子吟稿》三卷,《广惠集方》一卷。入祀丽水乡贤祠。

金祺(1452-?),字崇厚,金忠子。有孝名,曾两次上疏当局,乞代父戍边,不许。成化二十年(1484),中甲辰科进士。弘治二年(1489),授合州(今合川)知州。任上“勤恤民瘓,治绩彰闻”,后入祀合州名宦祠。弘治十年(1497),提举泉州船舶司。后转衡州(今衡阳市)知府,进阶亚中大夫。著有《避名稿》、《茅斋集》。

金文

金文(约1430—1483),字尚德,别号履素,晚号镜潭主人,县城人。8岁习书欧体,14岁能作诗文。后随父游宦京师,投于刘文安门下攻习《周易》,20岁回括。时寇围州城,文应募,设铜函于弓弦射敌,击退围城之寇,众推首功于文,固辞不受。景泰元年(1450)中举。景泰二年(1451)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行人、刑部员外郎、贵州司郎中等职。成化二年(1466)八月,奉旨审理南京刑狱,平反者二百七十多人。有受诬得以昭雪的人,用沉香木刻成金文的肖像,建生祠奉祀。成化十三年(1477),升河南开封知府,修府狱,徙建府治。文平素刚直,不依附时要,当道忌恨排挤。成化十四年(1478),有人暗将其名附于辞官回乡名单后,获准致仕。回乡后,建别墅于石牛。著有《晋阳稿》《好生录》(一卷)及《谳狱余兴》《履素闲吟》《东游稿》《埙箎》《和唐百咏》《镜潭杂咏》等。

叶钜

叶钜(?一1487),字伯广,号五松居士,高溪山根人。孝友尚义,凡事以仁义行事。明正统四年(1439),西乡一带饥荒尤甚,叶钜捐出粟米四千斛赈济灾民。处州知府上其事,朝廷以“义民”表彰之。晚年徜徉山水间,吟诗作赋,与文人耆宿多交游。著有《乐丘集》,收入《千顷堂书目》。

俞俊

俞俊(1435—1510),字尚贤,水南人。成化元年(1465)中举。成化二年(1466)登进士第。初授江陵知县。后擢监察御史。弘治五年(1492),擢贵州按察副使,到任即整饬威清兵备。弘治六年(1493)九月,奉命率官军分两路进兵,击败起事苗军。弘治七年(1494)三月,俊与湖广总兵官镇远侯顾博等人,率贵州、湖广官军,兵分六路,攻布依族包富架义军,俘包富架及其二子,擢江西右参政。不久丁忧回乡,孝满改授福建左参政。后擢山东右布政使,转山西左布政使。弘治十八年(1505),任顺天府尹。正德三年(1508)改工部左侍郎。正德四年(1509)六月,升为南京工部尚书。正德五年(1510),督修孝陵明楼及懿文灵殿。六月,告老卸职,七月卒。

陶得二

陶得二(?—1450),又名陶德义,宣慈陶村(今属武义)人,佃户出身。父早亡,随母在曳岭脚蔡家作佣。后结识叶宗留,因受欺压,误杀女东家,为逃避官府追缉。与同乡陈鉴湖奔走丽水各地,联络农民和银矿工。正统十三年(1448)冬,宣慈乡银场矿工推陈鉴湖为首,得二为辅,举行起义。正统十四年(1449)初,建立太平国,陈鉴湖称王,建元泰定。正月二十五日,得二率军数千围攻处州府城,杀分守参议耿定、兵备佥事王晟。在城北后溪失利后,途中全歼脱纲骑兵,并毙脱纲。不久,陈鉴湖投降朝廷,解至京师被杀。得二率余部坚持与明军作战。是年冬,率军攻打遂昌,杀指挥龚礼、县丞张智等。景泰元年(1450)春,在明军武力与诱降夹击下,与叶希八一起降明。旋又重整旗鼓,于五月十七日攻克武义县城,击毙佥事陶成。继攻永康失利,返回宣慈。明军穷山搜捕,被捕遭杀。

吕文英吕鸣珂

吕文英(1421—1505),字阔苍,碧湖保定人。著名画家,尤擅人物,兼画山水。弘治元年(1488),文英以锦衣卫指挥同知在武英、仁智殿供职,受明孝宗恩宠。时人呼文英为“小吕”,吕纪为“大吕”。传世作品有人物画《货郎图》春夏秋冬4幅,为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资料馆藏,山水画《江村风雨图》现藏美国克利夫美术馆。此外,还有《嬉春》图轴2幅、《宫妆娃娃》图轴等。文英还多次与吕纪合作创作,有《竹园寿集图》、《龙女斩蛇图》等。

吕鸣珂(1528—1598),字声甫,号苍南,文英孙。明代画家。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历任平阳府、庐州府知府,合肥百姓感其恩德,建吕公祠祀之。隆庆四年(1570)六月,升陕西按察司副使,整饬洮岷兵备。隆庆六年(1572)地震,鸣珂主持修复东、南北倒塌城楼。万历六年(1578)七月,升陕西右布政使。万历八年(1580),任江西左布政使。六月,因“违例驰驿案”受劾降二级,降为山东副使。万历十三年(1585)十一月,升福建参政。转山西按察使。万历十六年(1588)十二月,升山西右布政使。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以陕西左布政使升南京太仆寺少卿。七月,升光禄寺卿。十月转太常寺卿。万历二十二年(1594)四月,由通政使擢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为防御西海蒙古部侵扰,增修捏贡川八角城。万历二十三年(1595)五月,改工部右侍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七月,提督大行仁圣皇太后拊葬昭陵工。以尽瘁卒于官,赠尚书祭葬。鸣珂虽入顺天(今北京市)籍,但遇丽水故旧,情谊笃厚。鸣珂少而精丹青。间一染翰,人争宝之。人称“置之米王两君子间不多让”。著有《太常记》二十二卷。

牛桓

牛桓(?一约1547),字允武,县城人。世袭处州卫指挥。牛桓带兵忠勤好士,两次镇守贵州,百姓敬仰如父母。后分守江左,也受士民敬重。正德十一年(1516),总督陈金复督调两广官军土兵,分为六大哨,由参将牛桓、都指挥鲁宗贯等水陆并进,斩蛮寇七千五百六十余级。嘉靖四年(1525)四月,因魏良弼荐举,擢指挥佥事。嘉靖六年(1527)六月,牛桓任贵州总兵,奉命征剿四川芒部叛军,擒斩三百余敌首。嘉靖十六年(1537)四月,朝廷命牛桓为右副总兵,督军征讨安南国(今越南)。所经战役,多次立战功。对待俘虏,不妄杀戮。后位至右府都督同知,而生活清贫如平民。朝廷于处州府城赐建“一品勋阶,三朝恩宠”牌坊。嘉靖二十六年(1547)卒,葬杭州灵鹫山之原。

沈錬

沈錬(1507—1557),字纯甫,号青霞,县城人,后入绍兴籍。嘉靖十年(1531)中举人,嘉靖十七年(1538)中进士。始任溧阳知县,后调茌平县。嘉靖二十三年(1544)丁父忧。服满,补清丰知县。入京任锦衣卫经历。严世藩常以酒戏弄他人,錬不平,结下私怨。二十九年(1550)冬,鞑靼俺答汗率军入古北口,抄骑至都城,大杀掠,致书索贡,多嫚语。世宗仓卒集群臣于廷,大官以百十计,皆不敢出一语,独錬与司业赵贞吉慷慨论时事,主张拒绝无理要求。严氏党羽夏邦谟以小吏斥责。次,錬上疏揭露严嵩父子十大罪,遭廷杖五十,削官贬于保安为民。民询知其得罪故,徙家为馆舍,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保安饥荒,散己财粟,设粥厂救济百姓,结贤豪仗义者守城池。刻木缚草人作奸相李林甫、秦桧、严嵩像,令子弟朝暮射捶之。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痛哭而归。宣府大总督杨顺对虏寇不敢发一矢,纵吏士杀兵及百姓。錬遗书责之,作文祭死者。顺痛恨,承严嵩旨意,与巡按路楷诬告錬与白莲教阎浩等谋乱。嘉靖三十六年(1557)九月,被杀害于宣府,长子襄充边。隆庆(1567-1572)初狱平,诏赠光禄少卿,天启初追谥忠愍。錬工诗文,著有《青霞山人集》五卷、《剑鸣集》六卷。入祀丽水乡贤祠。

卢镗

卢镗(1505—1577),字子鸣,又字声远,县城人,祖籍汝宁卫(河南罗山)。抗倭名将。五世祖卢宝在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归附朱元璋,授平阳卫千户。祖卢英,永乐九年(1411)调处州卫,世袭千户。嘉靖二十二年(1543),镗由世荫嗣职福建镇海卫,历升至福建都指挥佥事。嘉靖二十七年(1548),都御史朱纨命镗率军讨平鼎山、双屿贼寇。当权者诬陷朱纨等滥杀无辜,朱纨含冤自杀,镗等被捕入狱,定成死罪。嘉靖三十一年(1552)七月,佥都御史王忬提督军务,奏请赦免镗,仍以都司在福建备战抗倭。嘉靖三十二年(1553),通倭头目汪直勾结诸路倭寇连船数百,大举骚扰浙江沿海各府县。镗奉命赴浙江嘉兴剿贼,因兵力悬殊,战败失利,被御史赵炳然弹劾,责令戴罪军中。嘉靖三十三年(1554),兵部尚书张经总督浙闽军务,擢升镗为参将,分守浙东海滨诸府、县。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海盗二万多人屯集淞江卫柘林。五月,镗与俞大猷、汤克宽分进合击,大败倭寇于王江泾,斩寇一千九百余人,焚溺死者甚众。八月,海盗林碧川出没台州外海,镗遣都指挥王沛在大陈山海滩大败林贼。贼兵弃舟登山顽抗,官军尽毁其舟。镗督师会剿,生擒林碧川等,余寇尽灭。后倭寇又掠浙东沿海诸县,进剿中兵败失利,镗再次被夺职戴罪。嘉靖三十五年(1556),荐擢协守江浙副总兵。在彭溪击败倭寇,擒获据大隅岛海盗头子第辛五郎,又与胡宗宪共同剿灭通倭海盗徐海、陈东、麻叶等部。倭寇进犯江北,镇率兵驰援,于海门将寇击溃,又击毁倭船二十余艘,余倭敛舟龟缩三沙(今属上海)。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寇复流劫江北,屡袭官军,镗与协守浙江副总兵刘显围敌于刘家庄,一举歼灭。而凤阳巡抚兼督江北军务李遂却弹劾镗等纵贼为患,嘉靖帝闻奏,令夺职视事。后通政唐顺之都督江浙军务,极力引荐,复职。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再犯浙东,镗与参将牛天赐破敌于宁波、温州。连续水陆十余战,歼敌一千四百余人,浙东倭乱遂平。总督胡宗宪以荡平功奏报朝廷给镗增加俸禄、赐金帛作为奖赏。嘉靖四十四年(1556),以抗倭督师不力、作战失利等八大罪状,逮治下狱,后又免罪遣归丽水。万历五年(1577)卒,葬白云山脚。镗屡遭冤诬贬谪,但抗倭荡寇志不懈,备战督军如常。《明史》称:“镗有将略,倭难初兴,诸将悉望风溃败,独镗与汤克宽敢战,名亚俞(大猷)、戚(继光)云。”

何镗

何镗(1507—1585),字振卿,号宾岩,县城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中进士。初授江西进贤知县。为人刚直,不畏权贵,有政声。后任开封府丞、潮阳知县、江西提学佥事等职。崇尚理学,勉励读书。临川汤显祖受其赏识,荐补为生员。任云南参政间,以亲老乞归养获准。浙江行省布政使、按察使曾数次以“异才”向朝廷举荐,先后擢升为广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不赴任。居家潜心著述数十年,著作甚丰。采史记文集游览之文,编成《古今游名山记》、《历代舆图》(清代列为禁书)、《高奇往事》、《中州人物志》12卷。撰《修攘通考》《翠微阁集》等。万历七年(1579),总纂《栝苍汇纪》,被赞为“简而文,核而当,详而有体”。入祀丽水乡贤祠。

何焘

何焘,生卒年不详,字思仁,丽水县人,少以圣贤事业自期,穷究性理,不为八股制艺所自缚。督学万公选入万松书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中举,以乡荐授新余教谕。教人务实。聘主湖广乡试,号称得人。擢信丰令,以宽仁为理,民常见思。居家未尝干有司。著述有《四书集义》《春秋主意》《效颦记》《沧螺录》《青桂轩集》《舒啸东皋》《好生录》。

胡凤

胡凤,生卒年不详,县城人。先世郯城人,洪熙元年(1425)由莱州调处州卫,世袭正千户。嘉靖年间,倭寇大肆侵扰中国沿海各省,凤跟随卢镗等在海盐、乍浦、台州、磐安等战役中屡立战功。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寇窜犯乐清,大肆焚掠,将取道攻击温州。兵备凌云翼命胡风率兵阻击,临行擎酒一杯,以“一方生灵将寄望于尔”相嘱。胡风出师直抵倭寇营垒,毙敌数人,身受重伤,亡于阵中。朝廷闻奏,赠武德将军。子,大经,以御倭屡建战功,升山东都指挥使司佥事。

李承勋

李承勋,生卒年不详,字锡庸,县城人,祖籍安远。永乐(1403-1424)中由锦衣卫调处州卫,世袭指挥同知。万历元年(1573),奉命前往浙江行省抚标练兵,法令严明,倭寇不敢进犯。九年(1581),改任军门总务。万历十年(1582),士兵因减少军饷闹事,要挟巡抚,一些民众想乘机作乱,气势汹汹。承勋以权宜之计予以安抚,稳定了局势。次年春,设计擒拿为首的9名军人枭首示众军门,因功荐升游击将军。万历十六年(1588),承勋将戚继光所撰的《纪效新书》十四卷刻本发行。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授蓟辽参将,调往山东防备倭寇。不久荐为镇守山东总兵官署都督佥事,以荐赐一品服,提督南北水陆官兵,防备倭寇侵犯朝鲜。承勋治军严明,严禁部下索取民间一物。万历二十七年(1599)三月,受命以提督水路官军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入驻朝鲜。倭寇驻扎对马岛,与朝鲜仅一洋相隔,闻李承勋日夜操演,炮声殷地,不敢再来犯。万历二十八年(1600),承勋率军班师回朝。朝鲜君臣赋诗诵之,大臣尹根寿诗曰“昭代须名将,求忠孝亦俱。每怀酬顾复,何暇惜肌肤。”承勋还朝回京,朝廷赐以帑金文绮,遣其镇守贵州。不久改镇浙江,万历三十一年(1603)五月,陪同浙江督抚都御史尹应元视师海上,登陆普陀山,并在普济寺左建“渡海纪事碑亭”,遗存至今。

张榜

张榜,生卒年不详,字汝元,县城人。因祖为国捐躯,荫袭千户。榜小习经书,精通理义。始袭职委管团操,在瑞安御倭立功,升松海把总。历任江西都司、广西浔梧参将。因征剿狼寇和上林、三畔等地瑶民作乱有功,升狼山副总兵。万历年间(1573—1620),日本大举侵略朝鲜,窥伺明帝国。榜领兵应援朝鲜。二十六年(1598)战事平息,榜留守朝鲜,严格管束士兵,从不骚扰百姓。撤兵回国时,秋毫无犯,深得朝鲜民众称赞。榜一生从军,以功升擢至守边将领,从不经营财产,逝时囊橐如洗。

戴濂

戴濂(1530-1591),字希茂,号洛原,县城人。少时丧母,赖继母抚育,异常聪颖,20岁入国子监。嘉靖四十一年(1562)中进士,授行人。后擢升饶州(今江西上饶)知府。万历元年(1573),调江西考察官员,用得其人。未几调任浔州(今桂平)知州。任上,实行休养生息,取消牛捐、减轻盐税,严禁盗墓、勒索钱财等恶行。浔州世风大改。因守母孝回家,服满,补袁州(今宜春)知州。后因病告老。

聂莹

聂莹,生卒年不详,丽水县人。自小跟随湖州凌云学习针灸医术,得凌云真传。出师后,回丽水开诊行医。莹取穴准确,下针无虚发,“虽厚衣可按穴定针,针至病起,未尝责报,时称'神医'”。莹不但医术高明,且“医德可嘉”。贫苦不济的乡亲前来求医,从不接受报酬,百姓非常敬重他,传颂其美德。

叶烓

叶烓,字季鼎,号椒山,明正德至嘉靖(1506—1566)年间前后在世,丽水县碧湖山根人。年过二十始学应试诗文,极为刻苦用功,在自家门壁上写满治学修身的格言,既而博通经史。明正德年间考取贡生,初任江苏淮安经历,后升丰县(今属江苏)知县。卸任后回乡,在椒山筑别墅一处,面对溪流,背倚青山,“逶迤如桃源,人谓不减辋川”。明嘉靖十五年(1536),应福建沙县县令方三迟之邀,叶烓主纂《沙县志》12卷。善诗画,所著有《遵制录》《椒山文集》。享年八十七,葬椒山寺后。

叶志淑

叶志淑,生卒年不详,字子善,丽水县人。家贫勤学,精通《仪礼》《周礼》《礼记》。种植园圃,自资生活,不妄交友。万历十年(1582)中举,历静海县教谕,虹县知县。以言行持正与上司不合,归,闲居田园,诗文自娱。万历三十一年(1603),主纂《续处州府志》,历三载,成八卷付梓。吕邦耀

吕邦耀,生卒年不详,字元韬,一作玄韬,碧湖保定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中进士,选庶吉士。旋升兵科给事中。任上弹劾宦官高淮、宠臣萧大亨、土司安疆臣等恶行,耿介无私,不畏强权。升任河南副使。万历四十一年(1613)四月,改河南儒学提举,得人为盛。擢通政司参议,封奉政大夫,转奉常卿。天启二年(1622)八月,又转大理寺卿。著有《续宋宰辅编年录》二十六卷。另有《国语髓析》和《资治通鉴日抄》二十卷。

王一中

王一中(1568—1639),字元枢,号石门,县城人。曾祖王巽从青田迁居丽水城,后世遂占籍。一中早年于白云山借闲堂读书。万历三十五年(1607)中进士。初授福建古田县令。后历任河南新蔡、杞县知县,皆以廉著。升广西道监察御史。上书建议罢除宫廷内市,遣散内宫宦官,法办官库坐奸等。天启元年(1621)二月,移任山东道监察御史。五月,山东鄆城、邹县一带爆发白莲教起义,众至数万。一中上疏直言熹宗乳母客氏与魏忠贤阉党相互勾结,“民乱”由此而起。不久,升迁太仆寺少卿,封中宪大夫。再次与京官联名上疏弹劾魏忠贤阉党的罪恶。因屡与魏忠贤相忤,魏恨之入骨,积怨甚深。天启五年(1625),被阉党以“依附门户”罪削职。天启七年(1627),客氏、魏忠贤被毅宗朱由检诛灭。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官复原职,改任光禄卿。后调任南京光禄卿。生平广泛涉猎经史、裨官野史等,学识渊博,尤其对道德性命之学很有研究。著有《瑞芝堂集》《经书疏解》《东巡疏草》《禄勋疏草》《灯下焚余》《靖匪录》等。崇祯八年(1635),编纂《处州府志》十八卷。

续蒙勋续孔教

续蒙勋,生卒年不详,字世阶,县城人。先世闻喜人,洪武间由绍兴卫调处州卫,世袭指挥佥事。膂力绝群,马上挥舞长矛如飞。在温州御寇,经水陆20余战,斩获370多,俘虏100余人。悉母亲病危,急回丽水。后在家守母孝3年。万历三十七年(1609),服满,任广东白鸽寨把总。四年间,训兵安民,同其甘苦,捐资修砌通明渡头大道,增筑桥堤。倭寇侵犯东南沿海,蒙勋率军抗击,擒倭寇130多名,斩首200级,升都阃,防守郭门。因功擢升西山参将。安抚土司有恩泽,兼摄东山4年。转镇凤凰,并兼节制九、永、荆、湖等地。土司率众进犯防区,蒙勋领兵进击,斩首500,生擒250余。按例俘虏应押解辕门请功,而蒙勋说:“为请功将俘虏送去,必遭斩杀。”乃送信给土司,命放回虏去的百姓,以换战俘。两年后回乡。

续孔教,生卒年不详,字庭授,续蒙勋子。万历四十六年(1618)中副榜,不久袭父职,改任温州区营总兵。待士有恩,升浙西漕运都司。后丁父忧悲伤过度,向行省缴印辞官。不允,强起管理事务。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亡,孔教捐资纠集义旅,守卫本州。顺治三年(1646)六月,方国安溃军散入处州。孔教营中断粮,力不敌,与部下藏至青田海溪山中。后被清兵俘捕,解至杭州处死。受刑前,绝命书曰:“生既尽伦,死亦完节。缅百代之仪型,俟千秋之衮钺。呜呼!取义成仁,庶几乎圣贤之事业。”

汪昂

汪昂(1615—1695),初名垣,字讱庵,又字如愿,县城人。原籍休宁,因避战乱定居丽水。原为明末诸生,入清后,放弃举业,认为“诸艺之中,医尤为重”。故,博览诸子经史,钻研医学四十余年,且将古今医书融会贯通,撰写成医药书籍。一生著作颇丰,除《医方集解》、《素问灵枢类篡约注》《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合称“汪氏四书”)外,还著有《经络歌诀》《痘科宝镜全书》《本草易读》及《勿药元诠》等书。生平爱好诗文,著有《讱庵诗文集》。

钱金生钱元炆

钱金生,生卒年不详,字秋水,县城人。幼时丧父,家道贫穷。崇祯十二年(1639)登乡荐。顺治年间(1644-1661),授嘉善县学教谕,生员称为“白鹿先生”。历迁陵水、会宁县令,为官廉洁、多善政,卒于官。去世时囊橐萧然,身无分文,士民泣涕相告,自动捐钱为其料理丧事,将其灵柩护送回丽水。

钱元炆,生卒年不详,字苕夫,金生曾孙。以拔贡任教习,历任陇西、甘肃各县知县。在陇西任县令时,组织民众疏浚小西河十余里,在险要的地方用巨石砌堤,使田园房舍免于水患,百姓感恩,名堤为“钱公堤”。后升固原知州,以丁忧回乡。丧服满,起任岷州知州,将州庙学修建一新。遇荒年,元炆向巡抚请求分夏、秋两季如实申报收成,合理确定税额,以平民怨,获准。沿为定例,百姓享其泽。改任泾州知州,后因疾辞官回乡。

张翀

张翀,生卒年不详,字体乾,号南溟,丽水县人。少孤而贫,能自立,以拔贡入仕,初授国子教习。康熙七年(1668)任罗源知县。博学多才,胆识过人。时海禁森严,被迫内迁的沿海居民,流离失所,常越界捕鱼,若被防官擒获,置之死地。翀甚同情,遇获越界者,唤进内衙加以劝戒,临审时多方开脱,不予究罪。闽省耿藩(耿精忠)纵藩丁四出掳掠,地方官皆受其压制。翀惟知有法,不知有势,将藩丁笞责驱逐出境。藩闻之大怒,召知府王之仪出具罪状要其参揭张翀。知府正直不阿,不从其命。藩乃自发令牌吊问,翀见牌到,即佩县印单骑上省,士民遮道劝阻不回,一时络绎追随者数百人。至省郊,藩丁甚众,意欲当途窘辱,见百姓纷从,不敢举动。藩闻知亦只好作罢。翀不屈而归,一时传说“鱼头参政王知府,强项董宣张罗源”之谣。康熙十一年(1672),翀调离罗源,百姓立祠祀之。

叶秉礼

叶秉礼,生卒年不详,字耕之,丽水县人。拔贡生。以四库馆誊录出任福建海澄县(今龙海)县丞。时局动乱,秉礼不辞劳苦,事至立办,安定局势。乾隆五十四年(1789),任清流知县。嘉庆十年(1805),署长汀县。嘉庆二十年(1815),擢升惠安知县。惠安是海防大县,以难治著称。秉礼“抚绥得宜,有慈君之目”。俸满,加通判衔。嘉庆二十三年(1818),再任惠安。道光二年(1822),三任惠安。秉礼生性耿介,不迎合上司意旨,为官四十年,虽政绩不凡,却未能重用,且宦橐空空,身无余物。

王惟球

王惟球,生卒年不详,字序东,丽水县人。以拔贡生授州判,需次甘肃。嘉庆(1796—1820)初,随营征剿白莲教。调任黄梅知县,修建潘兴口江堤四十余丈,卫护农田数百顷,当地百姓勒石于碑铭其恩德。不久,补鹤峰州判。当地河中有滩极险,每年春天水涨时覆舟溺死者甚众。惟球增设救生船,选择年长经验丰富的船工管理,被拯救的人不计其数。转兴山知县,后改任随州唐县镇判,时有巨盗戴么等抢掠钱财巨万,多年未能结案。惟球到任不久即捕获三十余人,地方得以安宁,百姓建生祠祀之。一年后,调任鹤峰知州。卒于任上。惟球工于书法,能篆刻。平生尤爱菊花,故著印谱、诗集,均名“冷香”。

王尚赓

王尚赓(1791—1848),字云舫,县城人。性情孤高,品行纯真笃实,尤重朋友情谊。平时以研读图册史籍自娱,善书画。尚赓癖好古文物,搜寻断碣残碑,必剔除苔藓芜草,将其临摹。道光十三年(1833),府训导李金澜编纂《括苍金石志》十二卷,尚赓与里人王尚忠(字寒臣)参与共成之。后又编纂《续括苍金石志》四卷。道光十七年(1837),手钞顾炎武撰《日知录》四卷。道光二十六年(1846),参与修纂《丽水县志》。另著《淳化阁帖释文辨正》十卷、《云凫诗钞》一卷。

阎秉义

阎秉义,生卒年不详,字中和,县城人。自幼随父在台州都司任所。因长住军营,熟谙军事。荐举宁波守营守备。任满,以晓畅营伍军务擢都司。嗣任广西左江(今南宁)都司。左江昔有巡逻海船以防海盗,年久失修,成为摆设。秉义招募水手,轮流巡逻、侦察、缉捕海盗,以捕获众寡记功过。年余,捕盗数百,其管辖海域行船。后擢隆林游击,驻扎八达。八达近交趾(今越南),土著人与徭、倮等民族杂居,民风粗犷剽悍。秉义建立义塾,延师授课,劝设药局,造棺椁,革民风新。道光十二年(1832),代理郁林(今玉林)参将。恰逢徭民起义,秉义设埋伏掩杀,斩获甚多。次日,提督苏绍荣率兵赶到,为请功,下令搜捕徭民。秉义说:“有谓顺徭,不宜加兵。”秉义因功代理浔州(今桂平)副将。道光十四年(1834),擢升济南参将,因疏浚护城河有功,兵部议加一级。十八年,受道光皇帝召见记名,擢从二品副将。次年,以母老乞归。

徐望璋

徐望璋(1776—1857),字达珍,峰源西坑人。自幼颖敏,每日读书千言。后在碧湖汤家设馆授课。汤家藏书甚多,望璋每天抄写,风雨无阻,对诗文能深刻领会古人境界。嘉庆六年(1801)举拔贡,二十一年中举。主讲莲城书院十余年,门学均有其风范。被授武义县教谕,洁己爱士,士民称其贤。七旬以足疾辞职回家。著有《芸亭书抄》。王行楷。

朱有章

朱有章(1806—1864),字文焕,号荇舫,乳名联璧,雅溪西溪人。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生,朝考一等,初授四川奉节知县。后改任丰都、新繁、大邑、梁山知县,共13年。所至有惠政,百姓共爱戴。每调离一县,百姓结伴相送20里外仍不舍。赠万民伞,力辞道:“尔民多贫苦,此乃虚文徒费。如果爱戴,口即是碑,何用斯!”咸丰元年(1851)冬,在大邑知县任上引病卸任回乡。有章自幼好读书,回故里后,修造房舍,设“怀古山房”为读书处,“积书数万卷,口不绝吟”。

雷起龙

雷起龙(1782—1871),畲族,谱名祚余,字南田,高溪苍坑人。为人仗义,深受畲民爱戴。时,官府视畲民为奴隶,不准应试科举。嘉庆八年(1803),起龙与青田畲民钟正芳,联络丽水、松阳、青田、云和、宣平五县畲民,具呈文递送处州府,要求参加科考。知府时敏将呈文送省抚。巡抚阮元阅后上书礼部,请准畲民''一体考试”,获准。嘉庆十一年(1806),起龙参加处州府武科童试,考取武庠生。

谭献

谭献(1847-1912),字文卿,县城人。祖籍江西,其高祖谭恭,字敬三,始迁处州府城。幼年苦读力学,讲学圭山书院。戊戌变法起,即集本族亲友、邻间之子弟,在家设塾,教授文学、算术。光绪三十一年(1905),为首禀拨圭山书院田租。七月,筹建崇实初等高等小学堂,自任堂长。同年,聘为处州中学堂监督。光绪三十四年(1908),首任劝学所总董,宣传新学。宣统元年(1909),与毛管封、刘廷煊等筹办处州第一女子学堂,开丽水女子就学之新风。宣统二年(1910),被推为浙江省咨议局议员。生前拥护辛亥革命,曾抱重病与中学堂教员项华黻、陈子俊等亲率学生到岩泉迎接浙江革命军入城。

许绍南

许绍南(?—1913),县城人,光复会会员。光绪三十年(1904)初就读云和先志中学堂,追随革命党人陶成章、魏兰从事反清活动。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嘉兴“温台处会馆”任执事。负责联络浙江会党事务。光绪三十三年(1907)应魏兰邀约,去南洋爪哇、柬地里等地联络华侨,筹措革命经费。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也班中华学堂任教。宣统二年(1910),光复会在日本东京重新组建,许参与筹建南洋分会,奔走爪哇、泗水、也班一带,发展会员,扩大影响。武昌起义后返国。民国2年(1913)在杭州参加反对袁世凯专制活动。是年,暴卒寓所。

何子华

何子华(?—1914),名佩印,县城人,光复会会员。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和魏兰等人创办利用织布学堂,后改织布公司,任经理。同年夏秋间,与阙麟书等组织处州拒约会,推动抵制美货运动。民国元年(1912)被选为县商会会长,次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指名为 “反袁会党”,遭捕入狱,愠愤死。

阙麟书

阙麟书(1879—1915),字玉麟,乳名志仁,碧湖镇人。16岁入圭山书院,19岁府试名列第一。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处州双龙会,被举为丽水分会会首。光绪三十年(1904)初,革命党人陶成章、魏兰等赴处州,联络金华、衢州、严州会党,策划协同起义。与双龙会会首王金宝商议,改双龙会宗旨仇洋为反清灭洋。五月,赴金华会见龙华会会主沈荣卿,策动双龙会与龙华会协同响应湖南华兴会长沙起义。九月,因叛徒出卖,王金宝在桐庐被捕牺牲,后由麟书等领导双龙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初,入浙江武备学堂。同年夏,联络青田孙靖夫、丽水何子华等组织处州拒约会,反对美国续订限制华工苛约,发动群众抵制美货。光绪三十二年(1906),东渡日本宏文学院习日语,结识秋瑾、宋教仁,面晤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光复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初转明治大学攻政法。三月,应秋瑾之约回国,与徐锡麟、秋瑾等多次密谋浙皖起义。徐锡麟、秋瑾殉难后,被迫出走。光绪三十四年(1908)春赴上海,先后会见陶成章、陈英士等人,策划浙江起义。宣统元年(1909)春,与张伟文、徐仰山在杭州密谋起义,因叛徒告密,在杭州被捕入狱,经多方营救,于宣统二年(1910)冬出狱,回丽水兴办学堂,宣扬革命,伺机起义。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奔走于松阳、缙云、丽水等地,共谋攻占处州事宜。11月25日,革命军攻克处州城光复。民国元年(1912)春,赴上海、南京,受宋教仁推荐为同盟会浙江支部代表,5月成立同盟会浙江支部,8月改为国民党浙江支部,任参议,筹办《平民日报》。民国2年(1913)3月,宋教仁被刺死,麟书联络褚辅成、沈钧儒、屈映光等反对袁世凯。民国4年(1915)4月2日,在上海霞飞路遭袁世凯党徒暗杀。孙中山闻讯电唁:“劬劳未报,松柏先摧。”上海同盟会员召开追悼大会,归葬三峰村。

阙伊阙诏

阙伊(1868—1921),字十原,祖居东乡净水村,后徙居县城宋衙基,遂为县城人。从小工书画篆刻。光绪三十一年(1905),赴日本东京工业学校学工艺设计,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回国,在南京被聘为南洋劝业会美术主任。民国4年(1915),其麦秆剪贴画“美国总统威尔逊像,”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回乡后设“涤古斋画室”,其山水、人物、麦秆剪贴画及金石篆刻,纯朴自然,独具一格。创办明星照相馆,开丽水照相业之先河。

阙诏(1897-1981),字鲁荪,城关镇人。阙伊长子。民国4年(1915),入天津电报学校。民国9年(1920),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有线电工程班,先后在天津、上海等地电报局任报务员。民国16年(1927),调南京政府交通部电政司,民国36年(1947),任邮电司技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华东电信管理局上海供应处工作。系中国电信工程师学会会员,为中国“国际电旗”设计人,旗标取用汉字电字篆体一半,又是英文电报、电话缩字母组成。民国时期,用作全国电信系统徽记。现行邮电系统徽记“邮”即取用其一半。

沈庭璋

沈庭璋(1867—1925),原名廷泉,字进仁,碧湖镇人。先祖沈朝庆,咸丰年(1851—1860)间开设沈家铁铺。光绪十八年(1892),庭璋、庭崇、庭满迁居龙泉。光绪二十年(1894),在龙泉城镇西街开设“壬字号”(沈广隆)铁铺,庭璋为第一代掌门。民国3年(1914)秋,龙泉知县杨毓琦主持龙泉铸剑精英大比武,“壬字号”所铸之剑,以一剑击穿三枚铜板,并将对手所铸之剑斩为二截,夺得第一名,被举为“剑魁”。杨毓其挥毫“沈广隆剑铺”横匾相赠,民国4年(1915)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沈广隆壬字号”龙泉宝剑获得奖章,蜚声中外。

黄桂芬

黄桂芬(1874-1930),又名传标,字香斋,太平横岗人。少年随谭献读书,娴习拳术。光绪二十九年(1903)加入双龙会,后入光复会。宣统三年(1911),处州光复后,任处州军政分府哨官。民国3年(1914),桂芬应同学夏次岩之约,赴杭州商讨组织武装反袁。桂芬回丽水后组织武装力量,联络浅田村陈春、梁村梁全青、巨溪林云岳、双溪舒春玉等人,招募义勇,筹措资金,收集武器,并与碧湖李春贤的反袁武装力量取得联系,伺机行动。民国5年初(1916),夏次岩密约桂芬:待杭州宣布独立后,处州迅速行动。3月15日,桂芬召集义勇千余人,在曳岭佛堂召开誓师大会,宣告“同心讨贼,攻占府城”,擎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向处州府城进发,16日晨到城西通惠门外,在西山背架土炮,首炮击中耶稣堂屋顶,因炮筒破裂,伤炮手数人。守城管带王文彬伺机命士兵开炮反击。因义勇缺乏正规训练,且多徒手,队伍遂乱,纷纷散走。李春贤率义勇数百人,如约向府城进发,中途闻挫,不战而退。桂芬避走他乡。晚年归耕故里。

郑和斋

郑和斋(1891—1930),又名士俊、跃明,老竹新屋人。本梁村梁姓子,自幼为新屋村郑姓殷户领作养子。性豪爽,结交“青帮”,仗义疏财。家赞倾荡无存后,被拥为头目,恤贫抑富,好为受欺凌者打不平。民国16年(1927)10月,中共宣平县委成立,经曾志达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曳岭一带发展组织。民国17年(1928)5月,在新屋村成立中共南乡区委,任书记,开展抗税、抗粮斗争,组织武装暴动。11月,携款潜去杭州购买武器。年底,中共宣平县委联络站负责人陶溶被捕,供出县委、区委负责人名单,和斋在杭州遭国民党军警逮捕,直供不讳,被判无期徒刑,囚于陆军监狱。参加绝食斗争,组织越狱,未成。民国19年(1930)8月27日,与关在一起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徐英,省委代书记、中央特派员罗学赞等19人,被秘密杀害于狱中。

朱生民

朱生民(1906—1930),太平长乐人。民国19年(1930)夏,在长乐、莲房、周村等地发动农民抗租闹荒斗争,组织武装暴动。8月,生民带领武装农民百余,投奔高水,与中国工农红军十三军浙西三纵队(称南营红军)潘成波部会合,任副指挥。队伍驻巨溪三岩寺,活动于武(义)、宣(平)边界横岗、梁村、徐庄、赤坑、黄弄、高潘等村,提出“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土地革命”口号,队伍扩展到300余人。9月3日,南营红军袭击曳岭区公所,焚毁全部文件,国民党地方当局极度惊惶。15日凌晨,驻丽水浙江保安第四团士兵60余名,纠集警察、密探,在当地土豪、国民党党棍配合下,对三岩寺胡公洞红军指挥部,发动突然袭击。自指挥潘成波以下红军30余人遇难。生民负伤突围,隐蔽于上陈村。保安团连日于曳岭、雅溪逐村挨户搜捕失散红军,在城内府前行基展挂人头20多首。不久,生民亦被捕,12月于大水门外就义。

孙寿芝

孙寿芝(1856—1930),字兰友,县城人。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历任仁和、瑞安、新昌等县教谕。光绪二十四年(1898),卸职回乡。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处州中学堂附设师范速成科学监。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与谭午峰等士绅10余人,劝说浙江后路陆军处州城防队帮统李茂青弃城而走,光复军光复处州。寿芝任处州军政分府民政部部长。民国元年(1912)2月后,在处州师范学校任教10余年,大总统黎元洪褒题“无言人间”匾额。民国13年(1924)夏,经县议会推聘总纂《丽水县志》,民国15年春成稿付梓。

高鹏

高鹏(1874—1931),乳名荣才,又名蓬仙,号拙园,碧湖保定人。12岁郡试夺魁,为优贡廩生。因父母病丧丁忧,未进省赶考。废科举后,入浙江省法政专门学堂校外班。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吕调阳等筹措学田,在悟空寺创办“植基两等小学堂”。高鹏任校长兼教习,主讲文史,毕业生参加县会考连续五年第一。培育高小毕业生24届。民国13年至20年 (1924-1931),在家办中学复习班7期。鹏不但工于文史诗书,且谙熟法律,常替人书写诉状。拥护孙中山领导国民革命,带头剪去长辫,女儿带头解足,并在学生中极力宣传。率先在自家出租田亩执行“二五减租”规约,被推为西乡佃业理事会理事长。平时乐善好施,筹集资金在大港头、保定、石牛等渡口添设日夜渡、修建凉亭,为过往的村民提供便利。倡建对孤独无依者施舍、对无力求学者提供助学金,及提出禁溺婴等善举。著有《虞美人集》《拙园文集》《拙园偶存》《栝括商榷书》《哭佛》等,参与编纂《丽水县志》和《通济堰志》。

叶天籁

叶天籁(1885—1932),字逸响,大港头河边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东渡日本,在正则学校习数学,并入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回上海,参加反清活动。宣统元年(1909),多方联系营救同盟会骨干阙麟书出狱。宣统三年(1911),在浙江都督府任职。民国11年(1922)回乡,任林业公会会长,集股组织厚生公会林场,在大港头置地150亩,种植松、柏、槐树20万株。民国13年(1924),主持修建=头咀桥,竣工后改此桥为“义赈桥”。民国21年 (1932),郑宝琳在大港头筹设普昌火柴梗盒片分厂,叶天籁积极协助,担任经理。

叶德标

叶德标(1887—1939),原名加众,碧湖联济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投入浙江新军八十一标当兵,以勇升排副,与营管带景宁人叶仰高并称“处州双叶虎”。宣统三年(1911)11月,随同江、浙联军进攻南京。在天堡城役中,参加敢死队,29日冒雨登占紫金山,乘夜进袭天堡城,队长叶仰高中弹身亡。德标率队员浴血奋战,午夜克天堡城,清军渡江北溃,联军光复南京。民国元年(1912)3月,浙江军政府授予叶德标头等军功勋章,赠“有勇知方”横匾。

端木彧

端木彧(1871-1940),字梅璘,县城人。笃学好古,工书翰。辛亥光复,任处州军政分府秘书。后在杭州、嘉兴、温州、龙泉等地任职。民国13年(1924),与在杭同乡学友徐允中、章叔言等出资共谋十邑文献,集自唐、宋至清季,厘定全目40种,数百卷,编为《处州丛书》。其中亦收旧志,如成化《处州府志》《咸淳临安志》。有原刊本者,购之,如叶梦得《石林燕语》。无刊本,钞录四库所收者,凡11种,如姜特立《梅山续稿》等四十四卷。书成而印刊乏资。嗣后同人星散,所编书稿,半归散佚。民国19年(1930),以老解职,携其副本稿回乡,名其故居曰“退补庐”,墨耕又数年。后由处州各县分认印费,甫付梓,则抗战军兴,仅印就序目。书稿存放于丽水县民众教育馆,民国31(1942)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县城,劫焚无存。

黄景之

黄景之(1886—1940),名希宪,水阁吴山坳人。毕业于浙江政法专门学校。民国11年(1922),选为县议会议员,执律师业务近二十年。抗战初,参加由丽水各界联合组成的抗敌后援会。民国27年(1938)春,丽水新知书店公开架售马克思、列宁著作,景之常出入书店,浏览书刊,与中共党员周源、蒋治等经常接触,逐渐加深对国家、民族前途的认识,拥护团结抗日主张,接受工人阶级革命思想。是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春,中共浙江省委由温州移至丽水,以其住所花园弄2号作为省委机关联络点之一。以律师身份,利用社会关系和业务上的便利,为掩护中共党组织活动,保存机要文件,起重要作用。民国29年(1940)初,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中共丽水党组织处境日益严峻,部分党员先后转移到皖南新四军工作。5月,景之在将去皖南之前,住松坑口浙江省卫生所割治痔疮。手术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病所。

郑宝琳

郑宝琳(1882—1941)字楚臣,县城人,原籍瑞安金岙村。幼年丧父,依母帮工度日。17岁帮船家拉纤来丽水,入陈益美南货号当学徒,后自办源康南货号。民国8年(1919)集资创办普明电灯公司,兼营石印、碾米业务,开丽水电力工业先河。民国12年(1923),被推为县商会会长。民国13年(1924),集资创办普昌火柴梗盒片厂,有工人300余人,利用当地松树资源生产梗盒片,销往温州、宁波、上海等地。民国15年(1926),集资创办燧昌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注册资金24万元(银圆),厂房面积50多亩,有工人500多人,日产安全火柴400篓,远销北至天津、青岛,南到潮州、汕头等地。民国16年(1927),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第一师北上路过丽水,在丽水县征集民夫100人挑运物资,郑宝琳主持组织北伐军过境招待所,脚穿草鞋,与民夫一起跋涉至缙云县,率领民夫安全返回。同年2月,郑宝琳任国民党丽水县党部监察委员。民国20世纪30年代始,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日本、瑞士火柴倾销,燧昌火柴厂白蜡、磷硝进口价格上涨,产品滞销,资金亏损,停工停产。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京、沪、杭相继沦陷,丽水成为浙江抗战的大后方,给燧昌火柴厂带来生机,成为浙、闽、赣边区日用火柴生产基地。郑宝琳任县抗敌后援委员会副主席,让出厂房给省建设厅办公。接待中共浙南特别工作委员会领导的浙江同乡回乡服务团,解决近百名青年几个月的食宿问题。民国27年(1938),燧昌火柴厂厂房遭日军飞机轰炸,工厂疏散到官桥、苏埠,继续生产。将普明电灯公司全部资产,折股投入浙东电力厂,尽快建成发电。在张村街、下林、高坑一带开办萤石开釆场。在苏埠创办南明茶叶厂,聘请皖南技工,制茶改烘晒为炒青。民国30年(1941)夏病逝。

毛管封毛宾

毛管封(1864-1946),字子城,双黄毛庄人,居县城上真殿弄。宣统元年(1909)筹立处州第一女校,为发起人之一。民国后改处属县立女子中学,任校长13年。民国11年(1922)选为县议员,是年,丽水遭特大水灾,奔走募捐,赈济灾民,不遗余力,省、县褒称“救死扶伤,灾黎蒙福”。民国13年(1924)集资创办群益软席厂,产品远销南洋。

毛宾(1897—1958),字叔鸿,县城人。毛管封子。民国9年(1920),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同年,由华法教育会以勤工俭学赴法国,入巴黎美术学院,攻习西洋画。民国17年(1928)归国,先后应聘上海美专、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民国21年(1932),侨居法国,绘画为生。其作品被选入巴黎沙龙艺术造型展览会展出。数次到美国旧金山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刘廷煊

刘廷煊(1875—1947),字乙照,黄村戈劄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公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宣统元年(1909),任教处州中学堂,同年参与筹立处州第一女子学校,编撰语算、史地教材。民国元年(1912),任县立第一完全小学校长,历任劝学所所长、县教育局局长。民国11年(1922)秋,大水冲毁好溪堰坝,受地方推委而主持修堰,易堰址15丈,建成新堰,疏通东西二渠,开新渠170丈,不惮风雪,越冬竣工。民国16年(1927),主持修建万象山中山公园,建六也亭、中山纪念堂、网球场,辟中山纪念林。

端木彰

端木彰(1880—1948),字善夫,县城人。江南陆军小学堂毕业。光绪三十一年(1905)秋,获官费赴日本留学,先入日本陆军成城学校完成预科学业,继入日本陆军土官学校学习,再入日本陆军联队步兵队实习。光绪三十三年(1907)冬,毕业回国。历任江南陆军第一师步兵营长、支队长,宁波绥靖分处军务科科长等职。民国元年(1912)12月,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战术教官。民国3年(1914)12月,任北京政府陆军部编练处督练官,陆军部科长等职。民国7年(1918)夏,考入日本陆军大学,民国10年(1921)10月,毕业回国,历任北京陆军大学兵学教官,民国14年(1925),任陆军大学步兵科科长,授少将衔。民国16年(1927)10月,参与在南京复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事宜,民国17年(1928)3月,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教授部副主任、第七期军校办公厅编译科科长,兼任高级编译官等职。民国19年(1930)10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编审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浙江余姚县县长、汤溪县县长等职。编译有《欧战最新改良军事丛编》等。民国26年(1937),辞官归隐。

王桂五

王桂五(1924—1949),化名朱丁,碧湖镇人。小学毕业后在碧湖德和堂药店做学徒。民国32年(1943),省立湘湖师范毕业。先后在省立第二保育院、宣平县清和乡中心小学和碧湖赵村小学任教。民国34年(1945)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省立处州师范、处州中学等校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争取进步学生。民国36年(1947)初任碧湖小学校长,利用职务之便,在工商界中开展统战工作。5月,发动碧湖300多贫苦农民闹荒抗粮,拦截田粮处稻谷7000斤,责令地主叶赞唐交出大米4000斤。8月,协助接应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第二大队袭击碧湖警察所和浙江铁工厂,俘敌6名,缴获机枪1挺,步枪81支。桂五参加武装游击斗争,活动在丽水、松阳、青田县边境。民国38年(1949)3月13日,受命接应中共浙东临时工委策动国民党松阳县县长祝更生以下600余人起义,改编为松宣遂人民游击支队,建立松阳县民主政府,桂五任支队政治部主任、副县长。3月16日,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和浙江保安团,在老竹设“剿匪”指挥部,对丽松宣遂武边区进行“围剿”。4月1日,桂五率松宣遂人民游击支队第二大队进驻松阳县枫坪乡高亭村开仓济贫。4月2日,国民党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包围高亭村,袭击人民游击支队,王桂五在突围时脚部受伤被俘,受尽酷刑,坚贞不屈。4月21日,在海潮村英勇就义。

谷明月

谷明月(1928—1949),碧湖概头人。少年为富户牧牛、帮长工。民国34年(1945),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丽水、青田、松阳边区任中共河间区委特派员兼武工队队长。解放后,任松阳县武装大队中队长。1949年10月,配合浙江省七军分区警备团剿匪。25日,明月与大队长杨凤山率便衣武装一队,突入畎岸村,遭国民党残匪包围,突围未成,弹尽,自毁所带武器,凛然拒降,身受刺刀数十戳殉难。

颜志强

颜志强(1932—1950),原名吉祥,县城人。1947年秋,考入省立处州师范。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任江南区团工委书记。1950年4月,在横坑村筹购军粮,8日夜晚,遭残匪''反共救国团”包围,惨遭杀害。

沈作乾

沈作乾(1901—1951),字连三,碧湖镇人。民国7年(1918),入省立第十一中学。在“五四”运动期间,组织丽水学生联合会,罢课游行。民国9年(1920),组织学生反对校长贪污舞弊,被校方勒令退学。民国11年(1922),入北京大学政法系。毕业后,分配到外交部工作。民国19年(1930)1月,任驻美国公使馆、纽约总领事馆随习领事,其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获博士学位后,任驻芝加哥总领事馆领事,发表《排斥中国人究竟为什么》,谴责美国政府排斥华人的历史和现状。民国35年(1946),调驻菲律宾大使馆二等秘书,任内以中国代表团顾问身份,参加重大的国际会议。同年在马尼拉碧瑶举行的国际粮食会议,表现出色,当时报端有刊载。著有《括苍畲民调查记》。1951年病逝于美国檀香山。

解寿缙

解寿缙(1900-1953),县城人。民国9年(1920),由北洋大学公费保送留学美国爱华洲大学,攻读冶矿、地质专业。民国24年(1935)回国,受聘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硫酸厂主任工程师。抗日战争期间,迁厂四川乐山,任永利煤矿矿长,并执教武汉大学。民国33年 (1944),赴美参加世界经济会议,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驻美办事处主任。1953年病逝于纽约。解寿缙为中国率先研制不锈钢化工专家之一。

庄虞卿

庄虞卿(1883-1955),名熊,字以行,县城人。父擅医,虞卿自幼涉览中医诸典籍,毕生行医。民国初,任省立第十一中学校医,诊问慎审,勤于攻研,于《内经》《难经》无不深究,旁博诸家之学说,每起沉疴危疾。以学识广博,医理深湛,蜚声一县。民国19年(1930),行医上海,应邀任全浙公会、宁波同乡会常年医师,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校医,受聘私立上海中国医学院,讲授中医病理学。民国25年(1936)回乡,遭丧子之痛,自后淡于酬世,婉谢出诊。但凡登门求医者则不分贵贱老稚,不计诊金,悉心医之,病甚不治之症,则辞不处方,恪守不渝。1954年,参加丽水中医联合诊所。次年病逝,有《感证崇源》《虞卿诊籍》遗稿。何廉臣《全国名医医案类编》亦收录其验方。

林鸿藻

林鸿藻(1901—1958),字翊文,碧湖镇人。民国15年(1926)毕业于浙江医药专门学校。任国民军第二十六军司药。民国18年(1929),受聘上海中法大药房制药厂,任制造部主任二十余年。民国26年(1937),淞沪战役,该厂部分设备内迁,民国28年(1939),任重庆分厂厂长。来往港澳,购置器材,试制各种国产西药,生产大批急救包,以支援前线。1952年,任山东淄博制药厂副总工程师。1957年,支援建设山西制药厂。1958年,病逝于太原市。

阙维西

阙维西:1895—1959),又名中天,碧湖镇人。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师范科数理专业。民国20年(1931),办丽水首家地方报《处区民国日报》,任社长、总编辑。民国23年(1934)停刊。后在南昌、南京经营万有情报社,汇编国内各种书刊出版资讯。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永康、温岭、临海、宣平等地任中学教师。

李祖白

李祖白(1887—1960),字健中,号生成,雅溪里东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投清军二标营当兵。民国元年(1912)1月,任浙江水陆军二标营排长。民国13年(1924),升浙江都督步兵98团中尉副连长,后入浙江省陆军讲武堂,民国15年(1926)5月毕业,升连长。历任营长、团长等职,民国22年(1933),任国民军79师副旅长,在江西参加对红色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围剿”。民国25年(1936),升79师副师长。民国26年(1937)5月,任师长,授少将军衔。同年任29军副军长,率部参加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淞沪保卫战、武汉会战、封锁长江战役、鄱阳湖南浔铁路截击战、长沙大会战、南昌攻防战等战役。民国27年(1938)冬至民国28年(1939)春,29军奉命进攻南昌,与29军军长陈安宝临阵督战。因军部被日军包围,所属部队损失惨重,精神受严重刺激。于是向国民政府军委呈请辞职。民国28年(1939)8月获准,升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未赴重庆任职,从江西返回里东。在家期间,积极营救被捕中共地下党及群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因历史问题受到打击。1960年,在里东病逝。后平反。

叶熙春

叶熙春(1889—1962),字如松,双黄黄畈人。16岁东游日本,历时11年,毕业于稻田大学纺织专业。民国4年(1915)归国,任教浙江高等工业学校,被派赴欧洲各国考察纺织工业,归任浙江省建设厅技正。民国17年(1928),西湖博览会任国货陈列馆馆长。集资在杭州开办庆春丝织厂。抗日战争爆发后回乡,首倡兴建黄畈完全小学校舍。

赵雨亭

赵雨亭(1899-1964),原籍宁波,后定居城关镇。15岁入宁波铁工厂当学徒,后到上海、松江、苏州等地电厂当技工。民国13年(1924)举家迁丽水,被聘为丽水普明电灯公司引擎车间技师。民国27年(1938),转入浙东电力厂。抗日战争期间,电厂遭日本侵略军毁坏,转燧昌火柴厂、普昌火柴梗盒厂作电工师傅。解放后,任县粮食加工厂引擎车间技师、副厂长等职,设计改装木炭炉,改进漏斗闸、溜筛、升降机等多种工具,节省燃料,加速运转,简化工序,提高出米数量,数年间增产节约40万元,连续8年无事故,出满勤。1958年,被评为县、省劳动模范。1959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蓝彩根

蓝彩根(1911—1965),碧湖联济人,畲族。幼读私塾。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农会主任,参加过剿匪战斗,积极领导农业生产。1951年,获专区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53年,参加赴朝慰问团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后在联合乡组织第一个互助组,后转为联济农业生产合作社,依靠科学技术,实行油茶农林间作、梯田铲山,使油茶籽逐年增产。1956年,联济合作社被评为省模范合作社。1958年1月,林业部授予联济生产队“油茶生产红旗”称号。8月,全国林业现场会南方油茶产区代表136人前来参观。是年油茶籽产量从上年的8万千克增加到12万千克,被评为省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彩根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会议。

胡乃沛

胡乃沛(1900-1965),原籍平阳,后定居后甫。1953年,组织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后甫高级社。曾到平阳、温岭等地学习种植连作稻、草籽等技术,发动社员挖掘排水沟,解决农田基肥,改造低涝田,从而提高粮食产量。1951年、1956年、1957年出席省农业劳模代表大会,当选为一、二、三届省人民代表。

王如海

王如海(1920—1967),城关镇人。民国24年(1935),入省立温州中学,参加温州学联,声援“一二•九”运动,翌年被开除。民国27年(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2年(1943),英士大学农艺系毕业,任南京中华农学会秘书、浙江省农业改进所技师。解放后,任省农林厅技术指导小组组长、副处长。1953年加入农工民主党,被选为省委委员。省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省人民政府委员。先后负责水稻生产七大技术、改变耕作制度、推广矮秆良种等课题研究,整理成《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调查报告》。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1978年平反昭雪。生前主编《浙江农林》杂志,编撰《浙江稻作论集》,著有《怎样改变耕作制度》等书。王炳南

王炳南(1904—1968),城关镇人。民国16年(1927),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伊利诺大学。民国21年(1932),获加州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受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抗战时期,参加中印、中缅公路工程设计,开辟战时国际运输线。民国31年(1942),任交通部驿运管理处副处长,民国34年(1945),任行政院战时生产局运输处处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任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民国37年(1948),任中国油轮公司副总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交通部海运管理局专员,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运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贸易委员会海事仲裁委委员,参加起草《海商法》。

吴宝庆

吴宝庆(1905—1968),碧湖南山人。自幼从父采药学医,以接骨疗伤为业。遇人不分贵贱老稚,悉心诊治。积十数年潜心探研,治愈数起断骨难症,传誉乡里。民国35年(1946),担任南山保长,为中共游击队通报讯息。民国36年(1947),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某夜,引松云乡中共党员雷坚奋(陈正森)去箬溪中共丽青边区武工队联系工作,途中与县清乡自卫队遭遇,雷当场被枪杀,宝庆被拘捕入狱,逼讯无据,具保放释。中华人共和国成立后,行医如故。1956年,被推选为县首届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68年12月饮恨逝世。1977年平反,1985年恢复党籍。

雷仁余

雷仁余(1924—1968),碧湖联济人,畲族。民国36年(1947)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组织村民兵队,任队长。解放初,带领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在丽(水)、青(田)边界山区多次痛击残匪。1949年9月27日夜,匪“浙东义勇军总队十一支队”一股,趁民兵队外出勤务,窜入联济村,包围雷仁余房舍,反锁门户,四面纵火,84岁祖母、妻雷细娥及2岁幼子被烧死。仁余先后参加剿匪战斗四十余次,受到浙江省军区表彰,授予“剿匪英雄”称号。1960年,当选为省民兵代表,出席全国民兵大会,奖新式半自动步枪一支。

万文周

万文周(1902—1969),字炳发,号郁斋,城关镇人,祖籍江西高安。祖万绫寿行商丽水,遂定居县城。少年学习书法勤临颜、柳、欧、赵各家法帖,以沙盘指划,自学甚严,篆、隶、行、草皆入规范,尤长楷书。初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缮校,先后在启明、大东、浙江、新华等印刷厂书写石印板底。毕生卖字为业,求书门联、店号坊碑、墓志、简帖者应接不暇,“万文周的字” 在民间流为俗语。

李春娇

李春娇(1889—1970),女,城关镇人。利用织布厂工人。民国28年(1939)春,物价上涨,织布女工推举李为代表,向资方提出“织布一机(30丈),增加工资法币1.5元”的合理要求。资方断然拒绝,春娇发动全体女工罢工声援。警察局以“非常时期”“骚乱滋事”为由派枪警到厂弹压,春娇、孙刘氏二人遭捕。二百余女工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在县党部、县政府门前静坐抗议,当局慑于社会舆论,释放李、孙。工潮持续五六日,终使资方同意加资要求。后, 春娇被资方解雇。

陈茂金

陈茂金(1901—1971),和尚岗人。自幼从老艺人钱增宝学吹唢呐。技艺精湛能令鼻中转气,经久连续。年长,入伙鼓手班吹奏为生。1953年参加浙江省首届民间音乐大会赛,“将军令”一曲声韵抑扬清越,获一等奖。1955年、1956年、1958年,三次随浙江省民间歌舞团在省内外演出。后来,省文化局民间曲艺组录制其演奏牌曲107首。

林参天

林参天(1901—1972),原名鹤亭,碧湖镇人。杭州商业学校毕业,民国16年(1927)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华侨中、小学任教。民国23年(1934),回乡探亲,写小说《丽云道上》。民国30年(1941)冬,弃教从商。后专事文艺创作。创作长篇小说《浓烟》,揭露华人教育弊端,倡议爱国主义教育,被上海文学社编入“文学丛书”。长篇小说《热瘴》,描写异域生活的中国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升华和沉沦。1961年,《浓烟》《热瘴》由新加坡青年书局编入“南方丛书”出版。1965年,归国访问,参加北京“五一”劳动节观礼,撰写报告文学《北行漫记》。1972年,病逝于吉隆坡。

何巧秋

何巧秋(1892-1974),名莹,女,城关镇人,处州军政分府教育科长金鼎彝之妻。民国3年(1914),毕业于处属联立女子中学讲习班,后留校任教。历任处属联立女子中学校长、处属初级中学女子部主任兼附属小学部主任。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女子剪辫、放脚、学文化。与褚文昭、杨春翠等组织妇女协会,反对虐待童养媳,宣扬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维护女权。

阙仲瑶

阙仲瑶(1899—1974),原名玉麟,碧湖镇人。民国10年(1921)后,于上海音专,在明星歌舞团伴奏。历任处属联立中学、浙江省立十一中学、省立宁波中学、省立温州中学音乐教师,编写《小提琴演奏法》《笛演奏法》等教材。抗战时期,先后在省战时青年训练团、第三战区政治部任音乐教官,以谱写《三民主义青年进行曲》受到国民党文化宣传部门推扬。曾编选《抗战歌曲》。民国36年(1947),任丽水私立南明中学校长。民国37年(1948),任浙江省第七区(丽水)保安司令部政工科科长。1951年,在宁波效实中学任教,编辑出版《苏联歌曲选》两集。

林裕才

林裕才(1925-1975),城关镇人。民国36年(1947),天津北洋大学化工系毕业后,任中国资源委员会台湾省高雄炼油厂技术员。1949年4月,离台到上海,取道青岛进入解放区,参加石油工业建设。先后在东北石油六厂、九厂、吉林油田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在桦田页岩油公司时,对小块页岩进行研究利用,试制成“堆干溜”,经石油工业部检定推广,对人造油石科技作岀贡献。黄叔文

黄叔文(1900—1976),名献圭,字行世,城关镇人。原从事商业,19岁时咯血终年,经松阳宿医何九龄诊治康复。久病悟医,潜心学习,常求教于丽水耆医陈式范。对《灵素》《伤寒》《神农本草》《金匮》均学有心得。对各家单验方药,兼收并蓄,十年自学,成医开业。1956年受邀为省中医院内科主治医师。治学主从源到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古不泥古,不囿于经方、时方界限,随宜化裁,重症辄用大方峻药,屡奏奇效,驰誉杭州。1963年经评审定为浙江省名中医,出席全国伤寒研讨会。

叶开兴

叶开兴(1902—1979),大港头河边人。民国28年(1939)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长期为党组织任联系通讯工作。民国36年(1947),中共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三总队袭击大港头兵工厂,缴获枪支八十多支,开兴不辞艰险,埋藏保护大部枪支直至安全转移。解放初任河边村长,后组织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高级社。1952年,被评为浙江省农业劳动模范。

吴庚伯

吴庚伯(1906—1982),字省三,号苕东居士,城关镇人,原籍余杭闲林镇。16岁师从名医单懋清。民国22年(1933),获中医医士职业执照,在上海辣菲德路自设诊所,因医术精湛,名扬于沪。民国24年(1935),“七君子”事件发生,为“七君子”保健医师,与沈钧儒、邹韬奋等交谊颇深。民国25年(1936),“淞沪战事”爆发,回浙江。同年,杭城陷敌,转兰溪游埠继续行医。民国27年(1938),赴省立处州中学应考文书被录取。民国29年(1940),在三坊口自设诊所。解放初,受县政府委托,与王以文等筹建城关联合诊所。1956年10月,被聘为丽水医院中医科医师。20世纪60年代初,丽水与温州一带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在诊治脑炎中成效突出,获得温州专署表彰。1962年,被省卫生厅评定为浙江省名中医。著有《古今医谭》。

耿如震

耿如震(1933—1982),富岭陶庄人。1955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留校任助教、讲师、植物生理教研室副主任。先后主持和参加植保、果树、树木等专业和烟草、小麦、土化等植物生理生化的研究实验。1976年主持“植物组织培养”重点课题研究,于1978年培养出“枣胚乳三培体植株”一项,获省科技一等奖。对“赤霉素土法提纯”“无机磷细菌筛选”“烟草光合性能及生理化”“放射性同位素”等项目在农业上试验应用,取得良好成果。1982年,因鼻咽癌不治逝世。

潘仁

潘仁(1911—1983),丽水城关人。上海美专国画系肄业。一生主要从事版画、国画创作,为中国第一代版画艺术家、国画艺术家、舞台美术设计师。曾任中国木刻协会会员、中国木刻研究会浙江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浙江版画协会会员。1983年4月因病去逝,临终把一生留存画作无私捐赠给丽水市博物馆。《中国新兴木刻五十年》《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中国版画专刊》均收录他多幅作品。陈沙蒂

陈沙蒂(1917—1983),原名凤翔,城关镇人。民国25年(1936)±海大夏大学外文系肄业,曾参加左联领导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协会。民国26年(1937)“八•一三"事变后回丽水,参与组织县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成立演出队、歌咏队。民国27年(1938),协助筹办《动员周刊》,发行《时事半月刊》,主编《写•读》丛书、《非常》半月刊。年底,任县政治工作队干事长。民国28年(1939),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太平经济实验区指导员。民国29年(1940),在中共处属特委文化党团主办的《文艺丛刊》任主编。同年5月,入厦门大学攻读外国文学,民国33年(1944),毕业后在长汀《民主报》任文艺副刊主编。同年秋,回丽水探亲遭国民党逮捕。出狱后任杭州《正报》编辑科科长、副总编辑兼副刊主编。1949年11月,在中共浙江省第七地委主办的《工农大众》任编辑。1950年调省电台编辑部任文艺组副组长,并当选为杭州戏曲改进协会副主席。1952年调《农民大众报》任文化版主编。1957年调嘉兴筹办《大众报》。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8年平反。1983年病逝。

叶元珪

叶元珪(1897—1985),字志成,又名善昌,碧湖镇人。民国7年(1918)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与画家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等组织一八艺社切磋画事。以西画见长,亦精于国画、雕塑、工艺美术,曾受托设计钞票。民国26年(1937)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举家迁回碧湖,受聘在省立高级商业学校、处州中学任教。后执教省立联合师范学校艺术科,兼任省训练团美术教官。民国28年(1939)8月,英士大学在丽水开办,应聘执教美术系。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因故未随校迁离,转省立处州师范任教务主任,创设艺术师范科。1956年任丽水县副县长,1959年12月任县政协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1976年平反。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病逝。著有《实用图案画》《水彩画技法》《绘画透视画法》《中学图画教材》等。

傅京孙

傅京孙(1930—1985),城关镇人。1949年去台湾。1954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系,后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硕士学位。1956年转入美国伊利诺大学,师从机率学大师杜布教授,获博士学位。1961年起任美国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助教、副教授、教授,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及史坦福大学访问教授。1971年,当选为美国电机工程学会荣誉会员。同年得顾根汉基金研究奖助金。1975年,任普渡大学高斯工程讲座教授。以后开设概率课,创立图形识别科学、影像处理及其在透测、医学方面的应用,曾任第一届国际图形识别会议主席。197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获得麦考艾科学贡献奖。1977年获美国计算机学会杰出论文奖。先后执教23年,培养博士生80多人。197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赵景深

赵景深(1902—1985),城关镇人,曾名旭初,笔名邹啸,祖籍四川宜宾,出生于松阳,5岁离开丽水。教育家、戏曲史家和戏曲理论家。农工党员。民国11年(1922)毕业于天津棉业专门学院。历任天津《新民意报》编辑,长沙第一师范学院国文教员,上海大学教授,北新书局总编辑,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民研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民国4年(1915)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栀子花球》,散文集《文人剪影》,诗集《荷花》,古典文学研究专著《元人戏剧钩沉》《明清传奇》,专著《中国文学小史》《明清曲谈》《元明南戏考略》《曲论初探》《小说论丛》《中国小说丛考》《民间文学丛谈》,整理古籍《三侠五义》等。其中,《曲论初探》获1980年文化部戏曲论著奖。

周月平

周月平(1951—1986),太平小安人。1984年8月被选为村民主任。1985年冬,小安溪木桥年久失修,影响周围30多个自然村群众来往,月平集资修建,冒雪从泄川乡购运木材,修建70多米长的新木桥,群众欢欣称便。1986年3月30日大雨,溪水陡涨。次日晨,邻村一青年妇女在过桥时不慎失足落水,惊惶呼救,月平闻声直奔溪堤,纵身入水救人,不幸牺牲。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陈翠梅

陈翠梅(1945—1986),女,丽新人。1959年于柳城区第二中学肄业。1964年起,在丽新乡境内任民办教师。在外垟小学教三复式班期间,经常晚间讲授,夜不归家,与学生同吃同住。在白岸口村小学教书,为接送学生,学会撑渡船,从不间断。溪水暴涨,便绕越山岭,陪送学生到家。有学生生病,不畏艰辛背至诊所。常自付费用为贫困学生交学费、购买学习用具。1983年后,在上塘畈小学任教,畲族学生占90%,初入学不懂普通话,即苦学畲语,一字一句畲汉对译,教会学生汉语。毅然接收聋哑儿童入学,翻阅聋哑教学资料,单独教学,师生相对日久,终使领悟所学。1985年患肝癌,四肢浮肿,忍受剧痛,仍抱病上课,多次晕倒课堂。1986年8月3日去世,9月,浙江省教育委员会授予其“优秀人民教师”称号,中共丽水地委、地区行政公署作出“关于向优秀人民教师陈翠梅学习的决定”,中共丽水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学习翠梅热爱本职,生命不止,工作不息的献身精神。

王以文

王以文(1907—1986),厦河人。民国21年(1932),入上海私立中国医学院,受业于祝菊味门下。学成回乡行医,1954年参加城关联合诊所。1958年,调县城关医院主治内、妇科,善剖理难症,诸如癫、狂、痫、中风、噎嗝等。积50年临床经验,撰《临床心得集》。被聘为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顾问,1983年被列为浙江省名中医。

卢国扁

卢国扁(1906—1988),字铭新,水阁街道人。江南国医专门学校毕业。民国31年(1942),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运输统制局管训委员会中校组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获陆海空军奖章、胜利勋章。1949年去台湾。1965年后,从事医学研究。执教香港中医学院。著有 《针灸灵龟八法子》、《国医根源学》等书。端木树人

端木树人(1898-1988),城关镇人。民国6年(1917),考入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历任军、政机关医官。民国29年(1940),回乡开设梅磷疗养院,后任省立处州医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丽水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为本县最早从事西医专业者。

周丽平

周丽平(1969-1991),雅溪莲房人。1986年11月应征入伍,1989年入装甲兵指挥学院学习。1991年7月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军区某部三连任见习排长,适值皖、苏、浙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7月12日,丽平放弃探亲假,坚决请求随连队上救灾第一线。7月19日下午,凤台县船运公司一艘装满救灾物资的水泥船,搁浅在颍上县沙家洼高庄村淮河与颍河交汇的沙滩上。丽平和连队干部战士奉命执行救援任务,不幸牺牲。南京军区某部党委批准他为革命烈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授予“抗洪抢险模范”称号,报记一等功。10月,中央军委命令,授予“抗洪救灾模范”称号。1992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丽平生前所在部队时题词:''学习周丽平,献身为人民”。4月2日,在万象山公园建周丽平烈士纪念碑。

庄祖定

庄祖定(1919—1992),字天达,丽水城区人。民国24年(1935)毕业于处州中学,民国32年(1943)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曾任英语编译,杭州师范,云南昆华师范教员,并任云南英语专科学校教育概论兼职教授。1951年起在丽水中学任语文、英语教师,曾任总务主任,教研组长,1979年退休。长于中文、英语,尤擅文言文。曾任杭州大学函授部辅导教师,参加省教育学院编选中学乡土教材工作。退休后在丽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任教。被聘为《丽水市教育志》主编,是丽水市(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为人正直,平易近人,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深受学生爱戴,在知识界颇有名望。

郑松元

郑松元(1922—1992),又名郑浬,原籍浙江瑞安。民国28年(1939)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5年(1946)毕业于上海法学院经济系。民国35年(1946)5月任处州中学教导主任,1951年7月调处州师范任主委。1955年7月调黄岩中学任教,1958年3月受到不公正处理。1978年,丽水林校重新录用任语文教师,恢复政治名誉。1983年经省林业厅批准离休。先生治学严谨,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功底深厚,在诗词、文学理论方面有较高造诣,对宋词元曲研究尤见功底。

汪云豪

汪云豪(1920-1995),丽水县城人。抗日战争初期即投身于“星火歌咏队”“政工队”等救亡团体并赴身前线,参与保卫家乡抗敌战斗。抗战胜利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任四野政治部特邀通讯员,发表过多篇通讯报道,曾有不少短文散见于20世纪50年代的部队报刊。其后,潜心研究医学,用所学艺术服务于社会,并著有《腹痛一百例》等医学著述。闲暇时,完成了自传体回忆录《风雨七十年》和《莲城话古今》两部作品,以表达其爱乡爱国的赤子之忱。

阙大津

阙大津(洛辛)(1918—2002),丽水人。革命音乐家,生前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部歌舞团团长兼政委、顾问。创作歌曲近三百首。

金逢孙

金逢孙(1914—2005),城关镇人。擅长版画、中国画。民国19年(1930)入上海美专学习西画,民国20年(1931)在校与张望等组织MK木刻研究会,作品为鲁迅所收藏。抗战期间,与野夫等在浙江组织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举办木刻函授班,出版许多木刻刊物。1991年获新兴版画奖。建国初期,对抢救中国濒危的传统工艺美术做过大量工作。晚年归居丽水,投入国画山水创作。曾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有《金逢孙中国画选集》。

张王伟

张王伟(1976—2005),碧湖松坑口人。1992年7月,考入上海海运学校。1997年9月,被分配到海门海运公司,任浙江海运集团台州海运公司所属“浙海308”轮三副。2005年2月19日凌晨,正在执行任务的“浙海308”轮在北部湾海域遭遇8—9级大风和巨浪的袭击,船体突然左倾而导致左舷进水。王伟弃船登上救生筏后,担心船体沉没时救生筏被钩住或者吸入,危及救生筏上16名船员。王伟重新跳入水中推救生筏,因货舱舱盖脱落加快船舶下沉而遇难。2007年12月3日,被浙江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魏剑明

魏剑明(1957—2006),碧湖魏村人,1975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丽水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云和县人民法院院长等职。担任云和县法院院长期间,专门成立涉法涉诉信访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院长随时接访制度”,解决了一批重大的疑难信访案件,创造了连续五年司法系统“零上访”的业绩。2005年9月,中央政法委给予通报表扬。2006年4月13日,由于工作劳累过度因公殉职。最高人民法院、中共浙江省委追授魏剑明“全国模范法官”和“人民的好法官”称号。

叶兆雄

叶兆雄(1946-2006),原籍浙江青田,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丽水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丽水市(县级)作协主席。著有:人物传《刘基》、童话《文学王国疑案》、小说集《鬼姑释仇记》、诗集《枫叶如丹》、越剧《三公主》(与人合作),主编《丽水市志》。此外,在各种杂志、刊物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评论、民间故事等作品数十万字。宋晞

宋晞(1920—2007),字旭轩,碧湖九龙人。史学家。民国34年(1945),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文学院史地系。民国36年(1947),毕业于浙大史地研究所文学组,留校任教。次年赴泉州,任国立海疆学校副教授。1949年赴台北市,旋往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进修,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获韩国建国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历任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东海大学副教授,香港珠海大学教授兼“中国文史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学院”教授兼史学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副院长、院长。后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史学研究所博士班主任。2007年3月22日,因车祸离世。主要著作有《宋史研究论丛》三辑、《方志学研究论丛》、《东渐南浮集》等。

张献斌

张献斌(1958—2009),雅溪陶坑人,丽新畲族乡农技站站长。工作上兢兢业业,创办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推广水稻新品种和单季稻五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三十年如一日,足迹遍及雅溪、老竹、仙渡、丽新等地。2009年2月,因操劳过度心脏病突发逝世。6月,国家农业部发出全国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向张献斌同志学习的号召。

袁春根

袁春根(1943—2010)丽水碧湖人。196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共丽水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丽水地区文化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丽水地区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丽水日报》总编、《当代家庭报》社长兼总编。著有散文集《瓯江帆影》《东游连写》,与人合著电视剧《山野的风》《龙泉剑》,另有多篇散文零星见诸多家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