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南明山是负有盛名的风景名胜,浙西南名山。南明山系属于栝苍山脉, 地形复杂,地貌怪异,山体起伏突兀,南高北低,多姿多态。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其摩崖石刻为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东晋就有葛洪等名家所留的足迹,唐朝始有园林建筑,宋元明清已成为旅游胜地,故有“栝苍之胜推南明”之美誉。1980年辟为公园,1985年5月被列为浙江省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南明山位于南明湖南岸,距丽水市莲都城区2公里处。如今丽水市城区向南扩展,构成南北双城,南明山已从市区一座郊外山转变为“城中山”,即形成“两城夹一山”的城市格局。她已成为丽水城区中心的绿色生态公园。南明山与南明湖山水相映,象一块晶莹的翡翠,一颖璀璨的明珠,天然地镶嵌在城中,让丽水城更加增色生辉。南明山山清水秀,峰回路转,云烟缭绕,石奇洞幽,古树参天,鸟语花香,潭池溪涧水长流,石刻古迹映丹崖, 寺庙亭阁隐丛林,大梁渠从观音岩经南明山脚悠然飘流而过,南明山水天开图画赛仙境。这是市民与宾客旅游览胜、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南明山,从小水门大桥或从紫金大桥出发,步行、骑自行车、渡船、坐车都方便。到入口处便可听到山涧淙淙流水,经过牌坊门拾阶步缓行不远处,到达第一个平台,眼前可见明净甘洌的明秀湖,这是一个静水景观,波光粼粼,十分秀气。穿过湖中小道,原在湖边有流觞亭可小憩,可惜早已毁坏, 至今已不存在,但规划将复建之。上了岸,便到婀娜摇曳的荷花荡,因多长芦苇荷花而取名。从荡边山道平步到漉雪亭可稍坐,仰观陡崖飞洒的一股小瀑布像飞雪扬花般飘落到地面岩穴中,故名“漉雪瀑”,面对此瀑真是“峭壁飞泉溅襟洒面”,淋漓尽致。继而入清幽的茂林修竹景观,登石阶上半山腰,便是爽气亭(又名半山亭)。此乃一座硬山式建筑的凉亭,供游客驻足休憩之用。站在爽气亭可俯视丽水北城,南明湖风光。离开此亭沿石阶往上爬行一百几十级,进入山门,则为仁寿寺景区核心地段。

仁寿寺核心景区,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四周树种多样,异彩纷呈,松竹的自然群落突显就是一道风景线。其中有棵古樟树约有800年树龄,有棵古棒树约700年树龄,更让人好奇。仁寿寺前有座幽光亭,原古旧的亭已倒塌, 现为重建,属一歇山式敝轩,简洁明朗,俱有民族建筑风貌,供游客暂息,近可赏石梁与印月池,远可察瓯江。印月池清泉一泓,水莹彻月,到时如印,原有盈盈荷花香气扑鼻。池边有一岩耸立在印月池旁,“四时花卉,丹组丛簇” 名为献花岩。其岩西侧是南明石梁。游南明寺核心景观,清代著名大诗人袁枚有首好诗可供欣赏借鉴:南明寺小憩南明寺,双池荷叶香。山深云色古,瀑细水声长。试大围樟树,夸强走石梁。数行元□字,磨灭剩偏旁。南明石梁,雄奇壮观,气势非凡,为江南第二大悬空石梁。位于半山腰仁寿寺前,献花岩傍,巨石凌空横亘,长二十余丈,犹似飞虹九天落,让人惊叹, 前有老树铁干虬枝的“将军树”予以保驾护卫。历代名人题刻石梁上有“半云”、“悬虹”、“仙桥”、“南明洞天”等,共有题刻20余处。石梁下现保存石狮一座,另有明清两代有关南明山游记等碑刻六块,其文物古迹价值甚高。南明石梁纯系天然造化。有识之士观后各为之写诗。清代大学士、诗人吴世涵有《南明山石梁歌》,现将其摘录如下:君不见飞仙构屋云气苍,琢削天柱流玉浆。

巨灵惊骇五丁走,晴虹万丈堕落龙宫旁。

南明一山亘霄汉,石梁峨峨插半山。

乳泉飞洒碧苔里,历劫雷霆劈不断。

我闻庐山三梁如三虹,横空界破香炉峰。

又闻天台石梁数十丈,仙者可渡人莫上。

此梁突兀几千年,鬼神守护藏云烟。

庐山天台相伯仲,岂与凡材碌碌共雕镌。

南明石梁与庐山天台石梁称兄弟,足以与之相媲美,并以高屋建瓴、魁伟身躯夺冠,堪称海内一大独特奇观。

石梁西面,有一座大弥勒佛坐像, 利用地面突兀的天然巨石镌雕,是个典型动人的弥勒佛造像,十分令人可爱, 年代已久,工艺高超,可谓巧夺天工,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原来露天,后人造了个弥勒佛殿。过佛殿往前走,向西南方向拐过一个弯,穿过双门石峡,沿山崖朝东面走,边行可边观览崖壁上的摩崖石刻。走几十米山路便到达仁寿寺大门口,门前西侧有条几十米长的大石鳄,形状逼真, 十分罕见,属大自然造化的天华物宝,令人流连忘返。

仁寿寺大门上的“仁寿寺”题额,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学者、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因该寺非同一般,历史久远,影响较大,现已成为浙西南佛教圣地。

仁寿寺,建于宋乾德三年(965),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仁寿寺前身为唐朝中和年间建立的大安寺,位于仁寿寺东侧。宋乾德三年大安寺迁移改建于现址,初改名佛日仁寿寺,后简称仁寿寺,一直延用至今。仁寿寺因时代变迁,毁坏重建多次,并屡经修茸。现存仁寿寺正殿为清代嘉庆年(1803)所建, 重檐歇山式建筑,解放后又修茸过多次,现保存着的大雄宝殿与观音堂是重新修茸的,东西两边古老的厢房也尚完好。仁寿寺现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古迹文物留下现存博物馆的有一个南明山铁香炉,元代皇庆元年 (1312)铸造。香炉高0.62米,宽口沿,沿上有皇庆元年款识及工匠姓名凡55个字。简腹,中部有凸棱一圈,棱上部饰带状花草图案。五脚,均饰有兽头,造型生动。口沿款识表明,香炉最初置放在小栝苍山能仁寺。清道光甲午年 (1834)发现于南明山,遂定为为南明山铁香炉,并载入《续栝苍金石志》。另有葛洪炼丹井在仁寿寺大殿后侧边,这口古井,是东晋年间遗存的文化古迹,也是南明山最早的人文景观。相传东晋道学大家、医学家、化学家葛洪 (284-364),在南明山传授炼丹术进行炼丹时用此井水,故称“丹井”、“葛仙翁井”、“葛井”。此井不深,原水质清洌,适用炼丹。葛井名声颇大,凡来游览者都想观赏此井。清代两任处州知府陈矯还为其题诗缅怀:葛翁仙去也,何处觅丹砂。虹断石梁瀑,莺留山洞花。离文天焕象,丽景物增华。独立峰头啸,云开烂晚霞。

高阳洞,从仁寿寺大殿后门,往前进走几十米,拾阶而上,可见“两石合峙如掌,中可容三四席,幽洞清悦,六月可忘暑”,在洞内仰视,晴好天气能窥见高悬天空的红日高照,因而曰其高阳洞。洞壁有石刻15处,洞口上方有 “高阳洞”三个大字,下面有题刻《高阳洞纪事》,具体记叙宋绍兴年间大溪洪水暴涨情况与百姓受灾惨状,告戒后人。最引人注目的题刻:“沈括、王子京、黄颜、李之仪,熙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游”。沈括为北宋大科学家、政治家,时任提举天司监,奉命赴两浙考察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时在宋神宗熙宁六年,即公元1073年,顺路观览了南明山,与北宋著名文学家李之仪同游也。高阳洞东西相通,出高阳洞,转个弯,迎面就是高而长的大崖壁,俗称云阁石崖。

云阁石崖题刻胜迹,在高阳洞上方,沿游步道从西向东转向,循崖山道前行,可见崖旁有若干题刻,共有12处。至云阁石崖千里亭,最让人耀眼夺目的则东晋道学大家葛洪的“灵崇”与北宋书画大家米芾的“南明山”几个大字题刻。葛洪题刻笔体为隶书,是南明山最早的摩崖石刻,距今约有一千六百余年。《栝苍金石志》赞其笔法体势:“飘若游云,矫岩惊龙,超然仙趣,不类凡笔”。葛翁石刻旁留有北宋绍圣年间处州太守刘泾的书赞题刻:“灵崇故挥扫,缥缈神飞惊”。米芾题刻笔体为行书,笔力遒劲,飘逸洒脱。素有“风檣阵马,沉着痛快”之评。米芾手迹旁亦有刘泾题刻赞美: “书之字奇崛,与山两相高,山可朽壤为,此书常壁立。”宋史本传也美誉米芾:“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米芾曾被宋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他善诗能文,专长于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书法齐名,合称“宋四家”。米芾未曾来过丽水,“南明山”题字是当时处州太守刘泾因善诗、好书画、工金石赴涟水请米芾书写,带回丽水后再镌刻于云阁石崖上的。南明山摩崖石刻数量多,格调高,早已著名于世,其中云阁石崖的葛洪、米芾真迹最为珍贵,为南明山名胜添色生辉,增加知名度起到独特作用。

千里亭,位于云阁石崖庞大的陡崖绝壁旁,若在悬空虚浮处。正如明代柱有先生所题:“凫飞平地上,人语半天中”。这是南明山高处最佳观赏亭,游者到此均有天高地阔,心旷神怡之感。此亭原名“拟滁亭”,据明代王顺序《游南明山记》所载:“盖取苏守(宋绍熙间(1190-1194)郡守苏易简于旧州治建拟滁亭)旧治亭名,亦乐醉翁之醒心云耳。亭正倚崖,葛仙隶书“灵崇”二字, 犹可摹阅”。确实如此,站在亭中既能仔细观赏品味崖壁的题刻;又可居高临下,俯视处州城郭雄姿与瓯江风帆美景,远眺连绵青山,千里风光。正因为如此,后人喜爱称此亭为千里亭。随着朝代更替,古亭已修茸不知多少次,原貌如何,人云亦云也难查考,志书却已入载名曰:干里亭了。

游完仁寿寺核心的人文景观,可到寺院东面老虎窝景区,观赏自然生态景观。离寺院东侧一百米处就有一片林园,有各种果树、花卉,周围有茂密的松树林,现今命名为香林园。从香林园旁东南方向登山步道前行约两百余米,有一海拔高170米的开阔的山岗地段。有多处天然的巨石,形状各异,有扁的、圆的,象龟形、蛤蟆形的,有象狮虎、象卧龙等多姿动人的奇岩怪石,四周野生植被也很美妙,并有山沟溪潭流水。在此可瞰小木溪山塘湖库,周边近景远致;并能体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盎然野趣。故而人们将此称为天趣园。

天趣园沿山道折向西南约三百米处,就是南明山的脊背,海拔高约230米,视线开阔,在那里有座电视转播发射塔,是南明山上的一个重要标志物体。在其旁若有个览胜亭或观景平台建筑,将是南明山最好的登高远眺的观景胜地,人们在此驻足可将四周风光美景全吸收在眼球里。

锦绣谷景区,是南明山新辟景区,在仁寿寺西南方,是个天然生态山谷。风景如画,锦绣天织,名曰锦绣谷。

锦绣谷是从仁寿寺以西山坡钟楼原址(钟楼已毁不存在)往西南方至锦绣瀑、大门楼沿山路穿过的一个山谷。现有果园,两侧为松树林、野生植物, 花草烂漫,春秋两季尤为色彩缤纷,纯自然的谷地胜景。此谷景还与锦绣瀑景观、大门楼自然村落、农村田园风光相连。新辟锦绣谷,适时宜,顺民心,合民意矣!自古至今,人们都向往原生态、清静、舒心的天然景地与天人合一的人文景观,南明山恰是如此理想之乐园。游南明山名胜,游者感慨良多,无不为之折服。历代人所写的诗文不计其数。仅古代诗人、文人、学士等为南明山留下的诗赞,在志书、诗集上有稽可查约有上百篇之多。其意蕴深厚,高瞻远瞩、富代表性的可推崇明代戏曲家、诗人屠隆《南明山》一诗,谨作为领略胜景参照系数供人们鉴赏,特抄录如下:括苍之胜推南明,秋后木落天气清。

使君夙耽林壑趣,折简邀我同山行。

初度清溪发轻棹,水碧沙明接蹬道。

巉巉巨石倚遥空,落落长松阁斜照。

盘回峻坡忽平冈,却倚孤亭破莽苍。

菊涧黄花犹满路,枫林红叶尽含霜。金刹昭晓开宝界,玉虹夭矫挂飞梁。

风吹钟磬传空谷,月映藤萝到上方。

冥探古洞深无极,寂寂松关生暝色。

寒泉玉乳滴灵岩,祗树珊瑚垂绣壁。

乘风直上最高峰,苍茫翠海波涛织。

隔水青烟起万家,连天紫逻高千尺。

山鬼奇形诧怪松,葛仙逸翰留真迹。

使君潇洒复清真,五马专城印绶新。

才高挥霍心常暇,地僻萧疏俗更淳。

日从山水消公事,合与烟霞作主人。

好借南明一片石,同垂名字照千春。

现今,丽水市园林建设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精神,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已把观音岩景区与官岩景区纳入南明山景区范围之内,让南明山系相关的景观带相互连贯成为一体,形成一条有序的旅游线。目前,正在完善水陆交通网及各项服务设施,筹建名人文化园,按照仁寿寺景观传统园林格局恢复原有藏经阁与钟楼建筑;美化大梁渠两岸风光,切实保护景区人文古迹与生态环境。南明山景区总体规划现状用地面积共有160余公顷,其中风景观赏用地40多公顷,占百分之二十七点五,林园用地100余公顷,占百分之六十三。景区规划以景观美化,林园绿化,人文古迹与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十分人性化。南明山是丽水市城的绿心,城中之花园,定将建设得更加美好,势必吸引更多群体和宾客常来观光休闲。

(吴刚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