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宋代以“同平章事”为宰相的官称,参知政事是副宰相。神宗元丰时,改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孝宗时设左右宰相。宋代是处州出高官最多的,有多人出任宰相、副宰相,其中一位就是章良能

章良能(?-1214)字达之,处州丽水县人,其父亲章驹,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授上虞知事。其兄章良肱,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章良能久居吴兴。史书上也有说是浙江安吉人的(《宋宰辅编年录》卷二十)。究竟是哪里人呢?据《唐宋词人年谱》(周草窗年谱)载:“草窗(即周密,章良能的外孙)四世居湖,遂为湖人。元石岩志雅堂杂钞序,谓以’吴兴章文庄为其外王父,故占籍吴兴'。非是。章良能籍处州,非湖州也”。可以肯定的说,章良能是丽水人,后迁居湖州吴兴,但肯定不是安吉人。

章良能于宋淳熙五年(1178)中进士第。宋庆元元年(1195)二月,任枢密院编修官。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二月,以枢密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十月,迁拔著作佐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卷九,《宋会要辑稿•选举》)。著作郎是宋代著作局的主管,主要掌管撰拟文字,以著作郎汇编“日历”(每日时事),著作佐郎是著作郎的属下,负责具体工作。

第二年,宋宁宗改年号为嘉泰。嘉泰元年(1201)九月,章良能被提拔为起居舍人(《南宋馆阁续录》卷八)。起居舍人是皇帝侍从,主要是记录皇帝所发命令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主修《起居注》。这时的章良能已经是整天跟随皇帝左右的近臣。

章良能担任起居舍人期间,看到考场舞弊,特别是考官本身的弊端,对主司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是录取考生时的偏见,“一曰沮抑词赋太甚,既暗削分数,又多置下陈。”二是考试命题的弊病,“二曰假借《春秋》太过,诸处解榜,多置首选。”三是现行考试内容,只为公卿子弟策问提供方便,“三日国史、实录等书禁民私藏,惟公卿子弟因父兄得以窃窥,冒禁传写,而有司乃取本朝故事,藏匿本末,发为策问,寒士无由尽知。”(《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当时,这些弊病在科举考试中相当突出,章良能的看法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命自今诗赋纯正者置之前例,《春秋》唯卓异者置高等,余当杂定,策题则必明白指问。四年,诏:“自今碍格、不碍格人试于漕司者,分院异题,永为定制。”由于宋代科举策题,往往取本朝故事命题,而朝廷又禁民间私刻国朝正史、会要、实录等书。于是一些坊间书商便大量刻印专备考场所用的类书。《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一》“源流至论”条称:“宋自神宗罢诗赋,用策论取士,以博综古今,参考典制相尚,而又苦其浩瀚,不可猝穷,于是类事之家,往往排比联贯,荟萃成书,以供场屋采缀之用。”这种“专供场屋采缀之用”的类书,不仅多出自乡塾鄙儒之手,“剿袭相因,多无足取”。当时,一些治学严谨的著名学者也不同程度地参予此事。诸如吕祖谦的《历代制度详谈》“盖釆辑事类以备答案”。这些专为科举而设的类书虽然弊端甚多,但也因此保存了大量的文献史料。宋代因此成为中国古代类书业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个中缘由恐怕主要是与科举相关联的。这是题外话。

章良能担任起居舍人期间,因被司谏宇文绍节指责为宰相谢深甫的同党,被外放泉州任知州(《八闽通志》卷之三十二秩官:叶适、章良能俱嘉泰间 (1201-1204)任。也有资料指被外放温州任太守,但无实据可考。也许是《周草窗年谱》为:知温陵被误为“温州”也,“温陵”是泉州。唐以后记录所谓温陵,统福建而言。)

开禧二年(1206),章良能任宗正少卿。五月被免职。外放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后又起用。三年(1207)八月,以权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同年十二月,迁礼部侍郎,兼侍讲和修玉牒官。

开禧年间,发生的一些事,使人们对章良能有了新的认识。当时,因韩侂胄“北伐”失败,朝廷加紧与金朝议和。割地、赔款等条件被多数大臣接受,唯独金人欲求韩侂胄函首,这在宋朝求和的历史上无此先例。当年李刚坚决抗金为敌人所恶,朝廷只是将他罢官免职。宋高宗、秦桧屈膝投降无所不至,也没有把岳飞的头颅献给金人。如今韩侂胄已被处死,盖棺入土,却还不能让金人满意。朝廷于是专门招集侍从台谏以上的高官讨论,朝议时大小官员都力主赉送,众官“皆以为和议重事,待此而决,奸凶已毙首,又何足惜?与其亡国,宁若辱国!”只有当时为兵侍直禁林的章良能认为此举有辱国体,抗词力争。(《中国政治通史•动荡与变迁的宋辽金政治》)这是根据章良能外孙周密《齐东野语》卷三所载的一个说法。但在龙泉人叶绍翁《四朝见闻录》乙集中有另一种记载:“先是,有旨百官,集议朝堂,枢密章良能建议,以为奸凶已毙之首,又何足惜?时王忠简公介抗疏言:韩首固不足惜,而国体更为可惜。章(良能)以语侵公,公奋然曰:今日敌要韩首,固不足惜。明日敌要吾辈首,亦不足惜耶?会倪文节公思,亦谓侂冑一臭头卢,何必诸公争议。王议遂不胜,章呼省吏,伸黄纸,揭于象魏曰:今据礼部侍郎倪思奏到:奸凶已毙之首,又何足惜。遂竟函韩首与金。谍者谓,金人既受韩首,谥之曰’忠缪侯'”。不知孰是。

嘉定元年(1208)五月章良能迁吏部侍郎,史职如故。不久擢升为御史中丞兼侍读。元丰改官制后,御史中丞已成为御史台的真正长官,称为台长。御史台是宋代的监察机关,它沿袭了唐制,在中央设御史台,下设三院,《宋史•职官志四》说:“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御史台设有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名义上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但宋初不任命正员,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真正长官。御史官的职掌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上至宰相,下至一般小官,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

章良能任御史中丞的确切时间尚不见记载,但嘉定元年(1208)五月始除吏部侍郎,六月八日即以中丞劾罢卫泾(状元,时任参知政事),其始任时间当在五、六月之间。同年八月十三日,章良能上奏两淮屯田之事宜:“窃惟今之经理两淮,独有屯田一事。若使行之,可以富国,可以强兵,可以宽裕民力。今胡骑蹂践,数郡之民死于锋镝、死于转徙者十居七八,不耕之田,处处弥望,若不乘此早加检核,则强有力者,必将广行包占,数月之后无复有在官者矣。乞责监司郡守专意检核,凡死亡逃移之田,毋令妄冒承认,各令供具管下见今实有户口若干,在官之田若干,结罪保明,备申朝廷。乞令制置使司及两淮监司郡守立限条具以闻。”同日,又进言:“今之急务莫如经理两淮。今守臣多出臣僚荐举,或朝廷遴选,事体至重,自合专以功名为念。若假此以为进身之计,到任未久,又求迁擢,则万事无可为者。乞两淮守臣并以三年为任,任未满间不得陈乞宫观。如有罪状显著,严行责降,不特放罢而已。若功效尤异,即用增秩赐金之规,或有加职名以示褒赏。其未满三年,别有移易,许给舍、台谏论奏。其荆、襄间亦乞一例施行。”宁宗皇帝皆从其请。

在御史中丞兼侍读任上,原来指责过章良能,并使其被外放的司谏宇文绍节,恰分配到其手下任佥书枢密院,因心存疑惧,不敢拜官上任。章良能开导说:“公论出一时之见,臣岂敢以报私憾。”从此,两人尽释前嫌。绍节就职不久,章良能也迁太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之后两人相处一直不错。虽然御史中丞的权力很大,上至宰相,下至一般小官,都在它的弹劾之列。但章良能却在新上任不久,向宋宁宗皇上提出请辞要求。宋宁宗不允,并在“不允召”中,“朕惟振朝廷之纪纲,当先重纪纲之地;新天下之耳目,必遴求耳目之官。卿鲠亮之资,渊深之学,自奋于韦布之日,有闻于缙绅之儒。虽遍历于清华,亦屡更于夷险。处身无玷,疾恶如风。欲坚塞于幸门,曾不辞于怨府,弹击之任,简求实宜。其力辨于官邪,以共扶于国论。发卿所蕴,助朕有为。勿腾避宠之章,益励敢言之气。”对章良能的德才给予高度评价,并且寄予厚望。

嘉定二年(1209)正月,章良能又从御史中丞迁为同知枢密院事。枢密院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简称“枢府”。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共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枢密使为枢密院之长官,或称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或同签书枢密院事。宋代设立枢密院的原因,主要是强化皇权的重要措施,枢密使的设立可以削弱宰相的权力。所以,宋代的枢密使地位抬得很高,权力也很大。他的地位略低于宰相,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等统称为“执政官”。同知枢密院事相当于正二品的职务。委任章良能为同知枢密院事的诏书是这样写的。“制曰:朕登庸髦哲,务致隆平。虽甲兵之问不至庙堂,敢忘远略;而储副之友,必得英俊,讵废良规。爰擢贰于西枢,仍作宾于东禁。具官章良能:直方而刚大,肃括而宏深。代言之文有倚马之立成,应务之材无全牛之可见。获于上而有道,施于下而必随。忠鲠所形,樱逆鳞而弗忌;法守是执,愠群小而不移。周旋百为,孤立一意。持衡铨部,尽嘉水镜之清;执法宪台,共快鹰鹯之击。顾乃直而不讦,严而不苛,虽微狱市之容奸,亦靡弦弧之虚发。眷通材之有此,岂柄任之可稽。庸采佥言,晋升近辅。惟一贤足以制千里,而元良所以正万邦。允资筹幄之谋,更藉储闱之赞。既已成非常之宠,是宜膺不次之除。仍进崇阶,庸昭异渥。噫!观元结中兴之颂,朕宁忘祖武之绳,诵文王世子之书,尔其惟吾儿之辅。”

嘉定六年(1213)四月,章良能自同知枢密院事除参知政事,诏书为“制曰:朕图任哲辅,济治登功。西枢之赞本兵,茂著五年之绩;中书之参大政,遂隆四近之联。亶穆师言,肆敭涣号。具官章良能:学博而守约,才大而用周。内苑摛辞典诰,可追于三代;中司纠慝纪纲,肃正于一台。简知久廸于予衷,宥密聿先于汝命。声色不动,安强成道德之威;议论至公,建用会中和之极。汔底偃武修文之效,久赖协恭同寅之贤。维时=假之崇,实以弼谐之望。求诸试可,庶裨万务之几微;于以进升,丕动四方之观听。顾位之尊者责益重,而名之盛者实已孚。犹吾股肱,共罄九臣赞襄之美;为之羽翼,益恢元良辅导之规。时乃之休,惟朕以怿。”

嘉定七年(1214)正月丁丑(2月22日),章良能在任上卒亡,谥文庄。宋宁宗曾下诏,特转三官,除资政殿大学士、守参知政事致仕。(《两宋御史中丞考•章良能》)

章良能自少喜好清洁,他的外孙周密说:外大父(外公)自少好雅洁,性格滑稽,凡是他要居住的房间,必定是要用水泛洒扫一遍,彻底的打扫,除去圬饰,然后陈列琴书。一日,他在一素屏上写书法时说:“陈蕃不事一室而欲扫天下,吾知其无能为矣。”当时一些熟悉他的人就知道今后章良能一定有不凡的才能。

章良能在闲暇之余,经常会写些小词,颇有思致。外孙周密曾提到其母(章良能的女儿)能口诵许多首,有《嘉林集》百卷,可惜未有传世。仅存词牌名为《小重山》的一首行于世,收录于《绝妙好词》卷一。也见《全宋词》第二百八十卷收录。小重山

柳暗花明春事深,

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雨馀风软碎鸣禽,

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

身闲时序好,且登临。

旧游无处不堪寻,

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这首词应是在春日里抒发情怀的词。上片写春光明媚。下片抒情,有及时行乐之意。“无寻处,惟有少年心”二句,表现了词人复杂的情绪:既有憾恨,又有追求和企盼。

(江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