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曳岭,位于丽水城西北方向34公里处。据《处州府志》卷三载:“曳岭相传有仙曳履过此,故名”。曳岭脚村因在曳岭山脚而得名。该村700多人口中,有500多是蔡姓人,是莲都区最大的蔡姓村。曳岭脚村蔡氏,源于蔡侯叔度。蔡侯为周初三监之一,周武王之弟,封于蔡,以国为姓。五代吴越时,蔡抱迁居处州城。蔡抱生二子,长子蔡咸熙、次子蔡咸谑,兄弟二人因东西岩名胜,再迁曳岭脚村,在此繁衍生息,成为丽水一大望族。明洪武五年(1372),御史中丞、处州乡贤刘基曾为曳岭脚《蔡氏宗谱》作序:“吾栝(指处州)世族,名阅非一姓,而莫盛于蔡。”“独称龙门。世袭簪缨。”

蔡氏迁居曳岭脚后,非常重视教化,求学之风蔚然,英才辈出。尤其在宋代成为鼎盛时期,宋皇祐五年(1053)到咸淳元年(1265)212年间,出了14名进士,另外还有举人12人,征辟7人,因而有“进士村”的美誉。其中,淳熙十四年(1187),蔡浩登丁未科进士。嘉定十六年(1223),蔡仲龙登进士及第,第二名榜眼,后升状元。成为处州府唯一的文状元。咸淳元年(1265),蔡梦龙登乙丑科进士。蔡仲龙、蔡梦龙是兄弟,与蔡浩是叔侄关系,被誉为“一家双桂”、“一门三人同叩龙门”。在14名进士中,最为出名的当属蔡仲龙

蔡仲龙,字子奇,丽水曳岭脚(今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曳岭脚村)人。历史上的曳岭蔡氏家族仅宋朝就有14人考中进士(其中北宋3人,南宋11人)。大多是父子、叔侄、兄弟相继登科。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蔡仲龙奔赴都城临安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高中榜眼(殿试第二)。时逢状元蒋重珍因病故去,宋宁宗下诏,颁发《赐升状元蔡仲龙敕》,擢升蔡仲龙为状元。宋宁宗御笔题诗:“联魁金玉龙头选,诏下今朝遇已知。上国风光初晓日,御阶恩渥暮春时。内廷考最称文异,胪唱宣名奖意奇。故里仙才若相问,一年攀折两重枝。”(《全宋诗》)。蔡仲龙兴奋之余,赋《仲龙谢恩诗》云:“圣朝兴运自天开,又值临轩策草来。廷对自惭无宿构,胪传何意冠群魁。幸瞻北阙承殊宠,忍负南山咏有台。稽首君恩难报称,誓殚忠赤赞规恢。”

蔡仲龙平时为人做事非常平实,不喜欢高谈阔论。郡守打算将州治迁移,蔡仲龙劝说郡守:“苟无大故,不必变置。”(道光版《丽水县志》)。郡守非常佩服他,认为他有见识。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秘书丞,迁著作郎。曾以大理少卿的身份出知信州(今四川省万县东),后升授端明殿学士。理宗淳祐三年(1243)六月,庚戌,大理少卿蔡仲龙言:“创建小学,须早为权宜之计,以系天下之心。”又言:“本朝用刑平恕,而未享继嗣之庆,竞宦官太多。仁宗嘉祐中,诏内臣权罢进养子,宜取法行之。”

朝廷赐建“状元”石牌坊。蔡仲龙死后,葬官桥(今联城镇官桥村)。

(吴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