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梁汝嘉风绩卓著,临安“始成都邑”

公元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后迁都临安(今杭州),开始了152年的南宋。当初,都城房舍简陋, 城区多为茅屋,火灾、盗案频发。《宋史•梁汝嘉传》、咸淳《临安志》以及南宋孝宗朝右丞相周必大写的《梁公神道碑》都说梁汝嘉兼知临安府时“风绩尤著”,经他葺治,临安“始成都邑”。梁汝嘉始建杭州为都邑,功不可没。

梁汝嘉(1096-1153),字仲谟(《神道碑》“谟”作“谋”),丽水县人。是北宋徽宗时宰相何执中的外孙。少时聪敏,深得何执中喜爱。由何执中奏补登士郎,入朝为官,后调中山府司议曹事。建炎初(1127),任常州武进县(今江苏武进)令。建炎三年(1129)六月,金兵进犯常州,州县官吏纷纷惊惶逃散, 只有梁汝嘉不走,他带领兵民守城,金兵不敢犯。常州知州荐报朝廷,高宗认为他有异才,嘱咐大将张浚将他的姓名刻在御剑上,以备随时调用。

九月,升常州通判,加直秘阁。梁汝嘉根据当时形势,作好防范金兵侵犯的准备,加高加固城墙,疏浚挖深护城河。不久,金国大队骑兵果然来袭,常州数万民众赖城防坚固保全免难。绍兴二年(1132)春,升任两浙转运判官。

当时,临安连续发生火灾和盗案,高宗命梁汝嘉协助临安知府理政。梁汝嘉从消防、治安、改造房舍三个方面整治临安。他健全“火政”,加强巡徼,连续破获盗案,盗贼敛迹, 火警骤减。“临安市皆茅舍”,

宋高宗赐梁汝嘉手札易发大火,梁汝嘉“始以陶瓦易之”,“火灾亦息”。第二年七月,加直龙图阁。因称职,升徽猷阁待制、试户部侍郎兼临安知府。他首先修缮学校,“以示风化”。因金国将派使者来宋,宫殿梁柱破损,急需修理,高宗命梁汝嘉主持修葺。经他精心谋划,“凡梁柱、竹木、瓦石,丹漆,皆度广狭高下,素为储待”,不久告成。“上至宫室,下至营屯及百司官廨,区处悉有方”,临安“始成都邑”。高宗对他说:临安前任知府宋辉,俗而懒;卢知原谬而执。现在终于得到合适的人选了。次年,升户部侍郎,仍兼知临安府。

绍兴六年(1136)高宗巡幸金陵(南京),梁汝嘉随驾为都转运使。八年(1138),随驾返京。金国来议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奏请高宗斩主持议和的王伦、秦桧、孙近三人首级,秦桧痛恨胡铉,将他革职放逐,编管(官吏因罪除去名籍,贬谪州郡,编入当地户籍,并由地方官吏加以管束叫做“编管”)新州。梁汝嘉等六侍从同时上书说:金人的情势很难预料,以后必定违背盟约,对他们的礼节不可过于隆重,对胡铃的责罚太重。奏稿出自梁汝嘉手。胡铨乾道中为工部侍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绍兴十年(1140),梁汝嘉任川陕都转运使。他曾说,金人一定不守和约,希望早作准备。不久,东京留守孟庾果然投降金国。高宗对群臣说:只有梁汝嘉对我说过,孟庾不可信任。十一年(1141),升宝文阁学士。高宗曾经密将“千字号”交给他,说,有所见闻,不管远近,写好密封直接送达给我。梁汝嘉感激知遇之恩,知无不言,上了许多陈条。如为了收复失地,奏请分派诸将控扼要害之地;收陕西卫戍部队以巩固四川;异族将领难以任用,应派人担任副职;请求将大军分为三路,一路据守要害,一路往来策应,一路留视营寨,使我军常处于主体地位,敌军常处于客体地位;又奏请用张浚、韩世忠、岳飞为西府,刘琦守荆南等。梁汝嘉历任明州(今宁波)、温州、宣州(今安徽宣城)、鼎州(今湖南常德)知州。二十二年(1152)以病请求辞官归里,以宝文阁学士、右通议大夫致仕。二十三年(1153)卒。追赠少师,封缙云郡公。葬于松阳县惠洽乡之原(今属莲都)。

梁汝嘉重视教化,在户部任职时,有人以国用不足为由,提出缩减州县养士开支,将省下的钱粮用作军需。梁汝嘉奏曰:“学校者,风化之源,不可一日废也。乞申饬有司,凡赡学粮钱,不得辄更拘刷。”高宗准其奏。郡学与他家相邻,学舍湫隘,他捐地以建斋庐,扩大郡学。

子,梁叔玠,举贤良方正,知郴州。子,梁季珌(1143-1208),字饬父,授提点江淮坑冶铸钱司干办公事。乾道、淳熙间,调泉州南外睦宗院,继任湖州通判,有政声,擢升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州。后因母病重,辞职回家奉母。服母丧后起任光州(今山东掖县)知州,改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司公事,提举湖北、江西。当时江西有生子不能养即委弃不顾的陋俗,梁季珌创办慈幼院以养育弃儿,并拨公田为长久计。一年后,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升都大提点江淮等路坑冶铸钱司公事。官至户部侍郎、吏部侍郎兼敕令所详定官。所到之处爱惜公帑不妄费,行部唯恐惊扰州县,不宿城市。曾说:“吾以清白遗子孙。”丞相谢深甫称赞他“真廉吏也”。子梁钥,举贤良方正,官至朝散大夫,兴国知州。

(吴克裘)

苏州文庙始建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为范仲淹任知州时以五代吴越钱氏南园旧地创立。南宋建炎四年(1130)毁于兵燹,“荡然无遗”。绍兴十一年(1141)梁汝嘉任平江知府重建。当时屋宇230间,此后多次重修,图为大成殿。

苏州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