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是本届政府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市区、发展莲都、促进和谐”为主线,抢抓机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圆满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在全市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三次产业协调推进。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3亿元,同比增长18.8%,是近20年来最高增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234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9倍;工业总产值实现25.6亿元,同比增长1&2%,比撤市设区时增长了2.7倍;农业总产值实现14.8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市比重为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1.6亿元,同比增长16.6%;自营进出口额实现1582万美元, 同比增长10.4%。

投资总量取得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39.1%,比全市平均增速高出32.3个百分点,比撤市设区时翻了两番。非政府投资大幅增长,占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8%,同比提高了7个百分点。

三大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总收入实现6.3亿元,同比增长53.6%,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5亿元,同比增长47.1%,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提前三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十一五”财政收入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24元,同比增长12.8%,连续二十一年位居全市第一,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25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96元,同比增长13.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686元。

(二)服务市区有了新进步市区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取得历年最好成绩。2007年是我区在做好重点工程政策处理的同时,首次承担拆迁安置工作的起始之年。征地面积达到9581亩,相当于2005、2006两年之和,房屋拆迁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在市政府首次启动项目工作月考核的严格要求下,顺利完成了丽中迁建、丽华公寓、中波台、500千伏输变电、职高迁建等83个项目的清场交地和政策处理工作,推进了城中公寓、富岭连接线等33个项目的拆迁安置工作,确保了市区农民公寓、电力设施、城市道路、学校布局等各类重点项目启动建设或顺利建成,“两龙”高速公路莲都段、玉溪引水工程建成使用,为市区全年67亿元投资额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首次推出社区十件实事并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完善办实事机制,在认真落实全市十件大事并全面完成市区十件实事的同时,提出社区十件实事工作目标,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全区68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社区和城中村洁美工程深入推进,投入529万元,全面完成了东升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80万元,完成了白云小区、灯塔小区等7个老城区小区和金东、上岗背等4个城中村的基础设施改造;依托城区卫生资源,设立了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3%;暂住人口、岀租房屋登记率、人户一致率分别达到90%、95%、70%;成功举办欢乐莲城第二届社区文化节,白云社区成为省级文化示范社区;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进一步规范,治保、调解、治安巡防等139支队伍得到有效整合,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启动了4个街道9个城中村的撤村建(并)居工作,调查摸底和村民表决进行顺利,已进入清产核资、资产处置、村级财务清理等实质性阶段;凤凰、后庆、天宁、丽阳4个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达到了350平方米以上;关注零就业家庭,全面进行了调查摸底,29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消除;以面向每个市民、面向市民全天候的服务需求、面向市民全方位的便民服务为目标的96345市民服务中心启动运行。

滩坑移民安置工作基本完成。以移民和谐融入、逐步致富为目标,以生产用地调剂、交付和分配为重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第二水平年涉及碧湖、老竹、丽新3个乡镇22个村已有95%共942.4亩的生产用地分配到户。第三水平年涉及碧湖、联城、老竹、富岭4个乡镇(街道)4个村6个安置点1500人全部搬迁入住,612亩生产用地有50.2%共307.5亩调剂到位。三个水平年3950名移民安置任务基本完成。

采砂管理开始走向规范。从2月1日市区采砂管理职能交接以来,成立了区采砂管理办公室,建立了区委区政府领导、采砂办协调指导、乡镇(村)属地管理的工作责任机制,出台了《莲都区河道采砂管理实施细则》,整治、规范、平复三管齐下,符合规划的20家砂场采砂许可权实行了依法出让,严厉查处了22起非法采砂行为。同时,将足额收取砂石资源出让金及采砂平复押金作为砂石资源出让的前置条件,督促平整回填,平复河滩27万平方米,回填废弃石料30万立方米,采砂管理实现了从无序到规范的平稳过渡。

(三)产业培育迈出了新步伐

工业强区战略稳步实施。集中力量推进碧湖产业区块开发,投入7222万元,基本完成首期0.98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四纵三横”的道路主框架;以提高亩产税收和投资强度为抓手,以电气、机械制造、机械加工等行业为产业培育方向,强化选商引资工作,提高工业用地出让门槛,推出742亩土地21个工业项目招商落地,目前,13家企业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1.3亿元。全年引进市外内资项目23个,外商投资项目2个,合同利用市外内资10.7亿元,实际利用市外内资2.5亿元,合同引进外资358.7万美元,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数的4倍、1.2倍和3.6倍,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撤市设区以来的最好成绩。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完成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47.7%,燕京啤酒(丽水)公司“新增年产5万吨啤酒技改项目”、丽威油泵油嘴公司迁扩建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实施进展顺利。新培育了飞雁羽绒公司、红顶服饰、富来森集团等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飞雁羽绒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红顶服饰荣获国家免检产品。完善入园企业闲置土地退岀机制,以收取土地闲置费、签订限期开工协议并缴纳建设保证金、协议收回、强制收回等措施,督促南山园企业加快建设进度,提高产能,完成产值7亿元,同比增长50%。

旅游业培育有力推进。东西岩景区招商引资取得了突破,与浙江正达置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旅游项目合作开发协议,协议引资3.9亿元投入景区景点和配套建设,争取在2010年前把“风情东西”打造成国家AAAA级景区。古堰画乡建设稳步推进,6条街道改造顺利完成,游客接待中心和入口标志主体工程等项目基本完工。瓯江画舫、古樟埠头、古街区改造等旅游项目有序推进,行画产业初具规模,新引进33家行画企业,总数达到44家。与丽汽集团签订了大自然营地开发合作意向。

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被评为省级蔬菜、果品、食用菌产业强县。三大潜力产业培育初显成效,新发展茶叶6758亩,瓯柑2891亩,笋竹两用林5000亩,总量分别达到2.8万亩、0.8万亩、4.5万亩。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个6540亩,区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41个8118亩;绿溢莲湖黄瓜、燕云甜玉米、碧湖绿源鲜蚕豆、飞鸟合作社竹笋等4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处州牌山茶油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龙头企业10家,农户带动率达到78%,同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加快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供销社为依托、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后盾的“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成立了莲都区合力农信担保有限公司,为16户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农产品购销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办理了农信贷款担保。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串珠、服装加工等业务遍及全区260个村。在全市率先成立林权管理中心,20.8万亩森林资源实现合理流转。农业龙头企业招商工作取得突破,与浙江恒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大花蕙兰项目合作协议,首期在大港头玉溪村落地。

(四)新农村建设有了新进展村庄整治走在全市前列。启动了98个村的村庄整治工作,强力推进丽新乡整乡整治、古堰画乡规划村连片整治、环南明湖沿线整治,建成太平乡小安村、丽新乡吾赤口村等2个省级示范村,老竹镇沙溪村、丽新乡马村、大港头镇河边村等3个市级示范村、46个整治村,紫金街道水东村成为省级绿化示范村,碧湖镇郎奇村、丽新乡畎岸村成为市级绿化示范村,其余52个瓯江沿线村基本完成了以“五整治一建立”为目标的环境集中整治任务。全区累计开展村庄整治174个村,占村庄总数的4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农村受益人口达到65%。

重点领域城乡一体化框架构建步伐加快。完成了31个康庄工程项目,康庄工程累计通达360个村,通达率达到98%,路面硬化率达到90%,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3个和15个百分点。建成了190座垃圾基础设施,用两年时间实现了农村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全覆盖,首期在176个村庄按照户籍人口每人每年8元、流动人口每人每年4元的标准,将长效保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定额补助,建立了“户集村收、乡镇管理、市区处理”的运行机制,垃圾集中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70%。全区30家常年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全部实现了污染治理,常年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治理了83家,占总量的28%。完成了黄村乡严鸟片、太平乡巨溪片及44个饮水困难村的山区农民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3.9万农民的饮水困难问题。完成了碧湖镇、联城镇等35千伏电力建设改造项目6个,行政中心、江滨区块等10千伏项目15个,380伏及以下低压改造项目100个,33个村通过了新农村电气化村验收,城乡供电一体化能力不断增强。

农民建房难题有所突破。疏堵结合,加快审批和制止“两违”同步推进,建立了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联动机制。出台了农民住房困难户认定标准,中心城区外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补充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迁建安置标准等一系列建房政策,全年共办理建房土地审批1139户,其中规划区外568户,是2006年的3.2倍。同时,从3月份成立执法分局以来,调查摸底、制止违章、强制拆违多管齐下,强制拆除顶风抢建违法建筑267起,面积27786平方米,现场制止“两违”行为570起,面积87909平方米,并着手对历史违章开展调查摸底,研究处置政策。

(五)社会事业和管理有了新成效

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区。全年投入教育经费2.8亿元;新建了碧湖二小,完善了天宁中学等10所学校的配套项目建设,撤并了水东中学等7所学校,基本完成了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开通周末班车线路24条,有1634名学生乘上周末班车;发放教育券407万元,30%的学生得到资助;750名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城区公办中小学就读;高度重视教师待遇,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人均2000元的工作经费安排机制,教师待遇逐年提高;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362元、566元,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9个和37个百分点;重视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测连续四年名列全市第一;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区验收。

科技、文化、卫生、计生等工作全面推进。“万亩长豇豆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集成及示范”被列为国家科技部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项目;“莲都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被列为省科技重大专项。编著出版发行了莲都历史文化丛书《莲都古代诗词选》、《通济堰》,编校了《浙江文献》莲都籍南宋文学家姜特立和俞文豹文集;我区畲族三月三被列为全省首批18个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之一;完成了仙渡、高溪等2个省级“东海明珠”工程和仙渡、丽新、雅溪、紫金等4个市级“山花工程”。雅溪镇西溪村、岩泉街道枫树湾村被命名为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碧湖镇堰头村、雅溪镇西溪村被命名为丽水文化名村。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3302户,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3.7%,广播电视通20户以上自然村率为92.3%,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个和13个百分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深入推进。碧湖产业区块通济堰文物保护方案得到审批并精心组织实施。368个村全部落实了联村责任医生,20家乡镇卫生院全面完成了“新五件”配备,农村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和卫生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增乡镇连锁超市2家,农村放心店53家,村级便利店27家,有店村放心店覆盖率达到100%,校园放心店覆盖率达到100%。生态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大港头镇、丽新乡、太平乡、高溪乡、黄村乡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玉溪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6个村15个自然村全部开展了环境整治,一类保护区村庄启动了生活污水处理,7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搬迁;9家重点耗能企业实施了16个节能降耗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了9%;生态区建设主要指标基本达到省级生态区标准。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完善'‘一票否决制”,加大乡镇、街道、区直单位和住村干部、村干部及党员干部的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和流动人口管理,加强计划外违法生育控制和社会抚养费征收,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稳定好转的态势,计生率达到94.9%。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台了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实施意见,全面构建“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开展了“千名乡镇(街道)干部进村入户促增收”和“单位结对乡(镇),干部结对户”帮扶活动,落实到户结对资金135万元,26705名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民70.4%实现了脱贫、1&1%列入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保险首次实现全覆盖,21.8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7.8%,农民健康体检率达到75.4%;开展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7万城镇居民参加了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75%,高于全省试点要求25个百分点。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咼,城镇居民低保达到每月248元,平均补差105元,农村居民低保达到每月149元,平均补差68元,均高出全市平均补差水平23个百分点。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退出低保160户323人,新增低保404户679人,共有5223人列入低保。集中供养375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3%,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92%。完善了以“五助一帮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帮扶救助体系,安排综合帮扶资金1139万元,共救助9211人次。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36件,基本做到应援尽援。

社会形势总体稳定。周密防控,科学应对,成功抵御了“韦帕”、“罗莎”等强台风及5次局部强降雨的袭击,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和监督不断加强,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了46.7%、50%、44.7%。森林消防工作取得了近5年来最好的成绩,火灾次数、受害面积、控制率同比分别下降了50%、76%和51%。严格落实动植物疫病防控各项措施,全区没有发生重大动植物疫病事件。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城乡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富有成效,

“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推行信访代理制和领导包案制,积极发挥基层调解在化解信访矛盾中的作用,加强重点时段控稳与平时矛盾纠纷调处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大信访格局,信访总量同比减少28.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7%,破案数同比上升8.5%,,“两抢”案件同比下降4%。

“五五普法”深入开展。补充和完善了34个专项应急预案和行动保障方案,开展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试点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建立了17支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社会保持总体稳定。

(六)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新组建了环保分局、执法分局、国土资源监察大队、风景旅游局、体育局、文物保护管理所、疾控中心莲都分中心、畜牧兽医局。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乡镇职能定位更加合理,区乡权责关系进一步明确,乡镇编制精减了18名,乡镇党政班子职数减少了34名,乡镇(街道)历史性债务全部化解。

区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92件,办复率100%。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共取消行政许可项目42项,完善乡镇(街道)、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考评细则,考评内容由28项增加到50项。出台了《莲都区规范性文件制定办法》,废止规范性文件59件。

政风建设不断深化。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蹲点调研”、“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区级领导累计蹲点调研289天,破解难题141件。以“五严禁、五建设”为要求,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行政审批中心共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20万件,办结率达到99.6%、提前办结率为61%。建立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估制度。全面实施会计委派制,对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国资营运机构加强了财务管理和监督。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了公车使用管理等27项制度,并抓好落实,形成了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与此同时,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台、老龄、档案、工青妇、关心下一代、残疾人、慈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过去一年的实践,使我们更深地体会到,唯有坚持从欠发达的区情出发,以又好又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才能在区域经济扩量提质过程中有效化解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唯有坚持一切从市辖区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以服务市区为永恒主题,才能谋求莲都又好又快的发展和形成自身最鲜明的工作特色;唯有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才能有效增强莲都的发展动力和后劲;唯有坚持从人民群众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入手,以人为本,才能在关注民生、攻坚克难的实践中寻求最广泛的思想共识和最强大的支持力量。这些体会和经验,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光大。

特别是今年初我区遭受了

“五十年一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五分之一的县乡道路、二分之一的通村公路不同程度毁损,133个村205个自然村断电,70个村3501户用户因广电网络损坏不能正常收看电视,13万亩茶叶、水果、粮油、蔬菜,42万亩经济林、竹林、用材林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亿元。面对严重的灾情,区委区政府紧急部署,及时启动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干部群众全力以赴保安全、保供给、保畅通、保稳定,各部门各单位迅速行动,协同作战,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全力做好抗雪防冻应急抢险工作,全面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和自救工作,确保了7.8万受灾群众温饱平安的生产生活秩序。目前,所有断电用户已恢复供电,所有受损道路已经抢通,所有受损有线电视已经恢复,各项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得益于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离退休老干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朋友们的关心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兢兢业业耕耘在各个领域的全区干部群众,向一直以来给予政府工作监督和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援莲都建设的驻莲部队和武警、消防官兵,向所有关心、参与和支持莲都发展的建设者、劳动者、投资者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实力虽然迈上了新台阶,但经济总量小,扩量提质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仍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新农村建设虽然走在全市前列,但城乡一体化框架构建、中心镇辐射和集聚能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改善仍然任重道远;改革和创新虽然取得突破,但农民建房、“两违”处理、采砂管理、撤村建(并)居等重点难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仍然任务艰巨;社会事业虽然取得了进步,但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基本均衡化、优质化仍有很大差距;政府自身建设虽然得到了新加强,但是部分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和工作绩效仍需不断改善和提髙。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不回避,不急躁,不懈怠,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8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2008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起始之年,是我区深入推进“十一五”规划落实的关键之年,是莲都在全市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

纵观全局,我区的发展既面临许多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背景下,好字优先、稳中求进是经济发展的主基调,经济发展面临的政策和体制环境继续优化。全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全面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创新型城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浙西南交通枢纽、物流平台、信息中心的产业基础更加扎实,生产要素、城乡基础设施等比较优势更加明显。这些都为我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仍将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新挑战。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增速放缓;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影响蔓延,美元持续贬值,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增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这些都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中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宏观调控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经济发展的成本上升,要素保障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做到加快发展更坚定,分析形势更透彻,估计困难更充分,工作落实更有力,努力推动莲都经济社会朝着跨越式发展轨道快步前行。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稳中求进、好字优先、改革开放、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基调,以服务市区为首要,以产业培育为主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主战场,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中心镇培育为新突破,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攀升,为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和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今年国民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市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农业总产值增长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自营进出口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8%, 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COD、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市下达的考核指标内。

上述目标和要求是基于我区的现实基础条件和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是积极稳健的。其中,节能减排指标是约束性的,必须作为硬任务,千方百计确保完成;其他指标是指导性的,力争在工作中完成得更好。为此,我们应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必须把好字优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稳是前提,进是关键,好是目标。坚持好字优先,这既是莲都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我区后发优势的必由之路。我们只有立足欠发达的区情,走科学发展之路,在高扬加快发展主旋律的同时,自觉追求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好”,自觉追求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好”,自觉追求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的“好”,自觉追求经济、社会、民生共同发展的“好”,才能体现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是必须把创业创新作为激活全局的根本动力。莲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创新史。创业创新是全体干部群众共同的实践总结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发展阶段,莲都要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并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胜出,必须要与时俱进,掀起以全区干部群众为主体,以在外创业莲都人为纽带,以完善提升莲都人民勤劳质朴、自强不息、融合大气的人文精神为基础的新一轮的创业创新热潮,在全社会营造激发干部创事业、企业创新业、能人创大业、百姓创家业的良好氛围,不断赋予创业创新以新的内涵、新的成效。

三是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莲都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莲都天赋的无形资产,也是莲都科学发展的生命线。要深入贯彻落实“三市并举”战略,坚持“三区”发展战略不动摇,把深入推进生态区建设作为增创后发优势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把城乡环境整治作为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抓手,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生态建设与保护长效机制,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公民生态意识与生态法制教育体系,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让保护环境、关注生态成为全区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

四是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抓手。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是莲都实现超常和跨越发展的根和本。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在提高要素保障能力上下工夫,在提高项目组织化程度上下工夫,在提高项目工作成效上下工夫。要以项目推进产业培育,以项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以项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项目提高城市社区建设新水平,以项目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努力在项目建设的氛围、机制、规模和效果上有大的突破、完善、提升和显现。

五是必须把进一步关注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导向。这是发展的岀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行政理念,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政府行政的核心价值,突出公共性和普惠性,把新增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投向公益事业,投向困难群体,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以上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好字优先是前提,创业创新是动力,生态文明是战略,项目建设是载体,关注民生是归宿。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服务市区为首要,全力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

1.强化主体意识,在新型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勇于承担责任。当前区域经济的竞争,就是城市能力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作为中心城市,毫无疑问应该成为全市的增长极,成为市域对外开放的“窗口”。为此,一是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创新型城市的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加快实现“丽水三变”的目标上来,众志成城,共建市区。二是要把力量凝聚到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具体实践中去,以主人翁的精神为中心城市“拉框架、出形象、强功能、提品位”不遗余力。三是要积极承担社区建设职责,把行动投身到与建设宜人居住、宜人创业、宜人休闲、宜人旅游的长三角独具魅力的功能性城市相协调的社区建设和管理上来,全力推动中心城市提升形象和提咼品位。

2.全力抓好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今年是市委市政府构建“一江双城”城市总体框架的关键之年,江滨核心区块打造、“城市南进、产业东扩”加快推进,“北城道路、内河、旧城”三大改造同时启动,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任务异常繁重,我们必须做好打苦仗、打硬仗、打胜仗的准备。一要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作为我们的工作标准,迎难而上,全力抓好40万平方米江滨区块旧城改造拆迁安置和2500亩开发区东扩项目的征迁工作,以及面上古城岛、丽水学院二期、城中公寓三期、绕城西路、岩泉商住收储地块、50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征迁任务,继续做好"两龙”高速公路“大小三改”、拆迁安置等尾留政策处理工作,尽最大努力按时保质完成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任务。二要把进一步完善市区合作协作、有效及时的沟通协调机制作为我们的工作依托,推动完善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快速通道等工作机制,努力争取最快的工作节奏和最大化的综合效益。三要把建立对上认真负责和对下取信于民相统一的利益协调机制作为我们的工作定位,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狠抓落实,操作到位。

3.扎实推进全市社区第一品牌建设进程。一市一区的体制,决定了社区建设是莲都服务市区永恒的主题;浙西南中心城市的定位、市委市政府驻地的区位,决定了莲都区的社区工作有基础、有条件走在全市前列;占全区常住人口70%的城市社区居民,决定了我们有责任和使命把社区工作做得更好。要围绕“六城联创”,以建设和谐社区、温馨家园为目标,以“六大工程”、“数字化城市管理”为载体,紧紧围绕“96345”市民服务中心建设、首批9个村撤村建(并)居工作、原丽东村及天宁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洁美工程、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完善、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物业管理等重点工作持续推出社区十件实事,增强社区功能,拓展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提升社区自治水平,抓好社区换届工作,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秩序保障、良好的便民服务、良好的社区归属感。

(二)以项目建设为核心,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强化项目首位意识。一要把项目建设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地位。举全区之力抓好项目,以项目建设的突破提升带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二要把年度投资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带动和支撑。切实抓好碧湖产业区块开发,古堰画乡、东西岩景区开发等产业培育项目,天宁小学新建等教育项目,石牛至郎奇公路、康庄工程等交通项目,45个村村庄整治、瓯江沿线64个村提升工程、100个村庄绿化工程、1500人下山脱贫、5.5万山区农民饮水工程等新农村建设项目,确保年度完成重点项目投资6亿元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三要把服务项目建设的效率效能作为检验和衡量项目建设的重要标准。全面落实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项目推进例会、政策处理体制机制、项目考核等制度,在全区营造浓厚的项目建设氛围,营造更佳的投资环境,提供更高效的投资服务,确保续建项目及时完工,新建项目及时落地和无障碍施工。

2.积极寻求要素保障。宏观调控力度越大之时正是考验要素保障能力之机。特别是土地、资金是要素之要,更加考验干部的行政能力和事业心。为此,在土地方面,一是要紧紧抓住国务院在浙江省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之机,进一步争取局部区划调整等土地政策,全力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试点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二是要坚持盘活存量和挖掘增量并举,积极引导企业开展零地招商和零地技改,加大对南山园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扎实推进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复垦,多途径争取用地指标。三是要在第一时间里抓报批。具备报批条件的要及时报批,已上报待批的建设项目,要加强跟踪督促,争取在第一时间获批。在资金方面,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土地管理理念,立足中心城区区位,围绕中心镇培育和把碧湖、大港头镇建成中心城市组团的目标,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二是要积极牵线搭桥,建立银企季度例会,进一步推动完善协调发展与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促进银企协作。三是要充分发挥增资后新组建的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作用,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3.高度重视项目前期。一是关口前移,努力营造领导、部门、乡镇人人重视项目前期、人人研究项目前期的氛围。二是实行项目前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并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对50省道莲都段改建工程、石牛城市温泉、古堰画乡招商项目、风情东西配套项目、碧湖产业区块扩容项目等重大项目前期,切实加大推进力度,落实专门领导,组建专门队伍,解决专门经费,限时限质办理。三是建立项目储备长效机制。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调整,结合“十一五”规划和各子规划的深化实施挖掘项目,建立滚动的项目储备库,确保项目储备增量提质。四是要在项目审批、资金保障、项目供地、政策处理等一个个环节中,明确责任,无缝对接,形成合力,提高效率和效能。

(三)以产业培育为支撑,努力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1.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寻求工业经济新突破。一是集中力量抓好碧湖产业区块和南山园区促开工、促投产、促产能工作。力争碧湖产业区块首期21个入园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二分之一以上企业建成主体厂房,三分之一以上企业投产或试生产。支持南山园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园区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二是积极谋划空间。抓好丽水工业园区扩容规划,全力推进碧湖产业区块二期564亩土地开发和郎奇160亩创业小区建设,积极谋划乡镇工业功能区块,扶持鼓励发展家庭工业。引导碧湖、黄村、仙渡、太平等乡镇提升来料加工业,形成特色加工区域。三是重视扶强育新。全面落实扶强扶优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导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和开展自主品牌创建工作,确保年度

完成工业技改投资额3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8%。四是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倡导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强化环保执法监督,加大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整治力度,努力降低发展的环境和资源代价。

2.以配合培育全市旅游集散中心为目标,把旅游业作为主业来推进。一要围绕配合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三角生态休闲名城,依托浙西南交通枢纽、中心城市驻地的区位条件和优良的山、水、人文、民族风情的综合性资源优势,把莲都的旅游业作为潜力产业、优势产业、龙头产业来推进和发展,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依托市区,凸显莲都在浙西南旅游中的分工和地位,使莲都成为浙西南旅游三产的集散中心。二要加快古堰画乡生态文化游、东西岩风情民俗游项目建设和旅游促销步伐,着力打造莲都旅游品牌形象。古堰画乡年内要全面形成路网框架,完成古街区改造,启动水上生态旅游,加大大自然营地等主题项目开发力度。画廊一条街、休闲度假中心要力争推出招商。风情东西要围绕2010年前实现国家AAAA级景区建设目标,服务和督促正达置业有限公司倒计时推进项目,重点抓好月池修复、书香楼、东明洞、西明洞等景点建设,开工建设“畲乡风情一条街”和“风情东西新社区”,力争启动畲族文化中心、游人服务中心建设。三要全力打造农家乐园乡村旅游线。利用地处中心城市近郊和古镇乡村特色,深化提升村庄整治成果,突出抓好碧湖镇堰头、郎奇、下圳、红圩,大港头镇大港头、河边、河边金等七个村的提升工程,形成农家乐园乡村旅游线。四要加大旅游招商力度。正确应对周边县市资源同质化和产品开发同类化的挑战,加强项目前期研究,出台推动旅游发展的原则性意见,力争年内推出古堰画乡、石牛城市温泉、天堂山、大山峰森林公园等重大旅游项目招商。

3.以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农产品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城郊型高效生态农业。要切实加强农业灾后管理、引导和服务工作,致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将灾情转化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一要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做优做强水果、蔬菜、畜禽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茶叶、瓯柑、笋竹两用林三大潜力产业,新发展瓯柑3000亩,茶叶6000亩,抚育高效笋竹两用林1万亩。二要更加重视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和组织服务功能,新发展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家,累计分别达到40家和100家以上。三要髙度重视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强化供销社、农村合作银行服务功能,加快“三位一体”的合作联合服务组织建设。四要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以山水品牌为重点的农产品系列品牌,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总量达到47个以上。

(四)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1.率先在重点领域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是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加快实施修复工程,4月底前修复所有因灾损毁道路。实施交通提升工程,确保大大公路全线通车,建设石牛至郎奇公路,完成黄村乡小处大桥和联城镇瑶畈桥建设,抓好22个康庄工程项目,路面硬化率达到92%,争取启动联城至老竹公路建设。二是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山区农民饮用水工程,结合玉溪管网延伸,解决92个村5.5万农民饮水困难,基本解决山区片农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三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增设处理点6座,垃圾收集房1500座,将368个村的长效保洁经费纳入财政予以定额补助,全面建立"户集村收、乡镇管理、市区处理”运行机制,实现全区村庄长效管理机制全覆盖,垃圾集中收集率和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四是推进城乡供电一体化。总结经验,研究增强电力设施抗灾能力。新建小处变电所、扩建碧湖供电所、联城供电所等项目,投入8700万元用于城乡电力网架和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切实提高城乡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产条件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扎实推进生态家园建设。一是以生态区建设为载体,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大力推进生态乡镇、村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创建,建成3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通过省级生态区评估验收,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二是提升村庄整治水平。按照本届政府末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的目标,计划创建2个农村新社区、3个新农村示范村、45个整治村。同步提升瓯江沿线64个村整治水平。三是全面启动村庄绿化。按照2011年实现村庄绿化全覆盖的目标,突出农家乐开发村、旅游景区村、村庄整治示范村、古堰画乡规划村四个重点,启动实施100个村庄绿化工程,实现绿化村庄、美化环境、配合农家乐开发和产业培育的综合目标。四是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力度。完成27家常年存栏300头以上、20家常年存栏50头〜300头的的规模畜养殖场污染治理;完成35口池塘治理任务;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0万亩、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8000亩,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全年实现化肥使用量减少2.5%,农药使用量减少5%;瓯江沿线村庄要率先启动生活污水治理。五是进一步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强化瓯江干流采砂常态化管理,回填、平复砂场开采区20万平方米、弃渣5万立方米,推进瓯江支流河道采砂管理。

3.切实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一要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以“和谐换届”为目标,选好配强村级组织班子,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乐于奉献、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二要继续推进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加大力度开展建设用地复垦和宅基地、土地整理工作,充分挖掘村内宅基地和空闲地的土地利用潜力,积极推进旧村改造和建新拆旧,引导村集体盘活村内建设用地和空闲宅基地,落实一户一宅政策。三要着力破解“两违”遗留问题。控新治旧双管齐下,研究政策,依法处置村镇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规范村镇建设、用地行为。四要大力推进高山远山农民异地转移和生态移民工程。按照五年转移2万人的目标,启动大港头、碧湖、老竹三个镇域转移小区和青林、磨石坑等7个规划脱贫点的建设,全年完成高山远山、地质灾害点1500人以上的异地转移和搬迁工作。五要全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确保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或纳入低保。全力做好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工作,启动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六要抓好滩坑移民安置扫尾和融合融入工作。第三水平年生产用地要力争在春耕前调剂到位。同时,要竭尽全力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确保移民和当地村民和谐融入、共同致富。

(五)以中心镇培育为动力,着力增强其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

1.明确培育目标。集镇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最佳结合部。出台中心镇培育实施意见,抓好碧湖镇总体规划修编,提高镇域产业和人口集聚,确保到“十一五”期末,把碧湖镇建成为镇区人口3万人、面积3平方公里、工业产值30亿元、非农从业人员比重70%以上,基础设施配套,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省级中心镇。同时,推进大港头镇、老竹镇和雅溪镇的建设力度,建成较为完善的供水、供电、道路、绿化,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

2.凸显镇域特色。引导碧湖、大港头镇全面对接中心城市,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积极为承接中心城区的要素扩散提供配套服务,承接中心城区的产业基地、高档商住、特色文化功能,把碧湖镇建成全市工业重镇和旅游强镇,把大港头镇建成长三角美术写生基地、油画创作基地、行画生产基地、生态休闲度假中心。着力扶持老竹、雅溪镇在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上下工夫,把老竹镇培育成华东地区最具畲乡特色的民族生态休闲旅游名镇。把雅溪镇培育成莲都北部重镇。支持联城镇依托市区、融入市区,大力发展城郊型休闲产业。

3.抓好项目推进。一要加快推进镇域产业培育项目。投入6.3亿元,突出抓好碧湖产业区块开发、古堰画乡、风情东西等项目建设,并以此带动镇域人口集聚和产业支撑,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镇域生产力。二要加快推进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2.5亿元,完善各镇区道路网、供水管网和电网,完成碧湖中学、大港头学校、老竹镇学校改扩建和联城小学迁建等教育项目,提升镇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配套水平。三要加快推进人口集聚项目。突出抓好碧湖镇碧苑移民小区、大港头镇金港小区、老竹镇区等承接农民异地转移的项目,加大力度推进农民向镇区转移,进一步优化人口布局。启动碧湖镇郎奇、大港头镇黄头庄、老竹镇新竹小区等商住区块建设,力争推出碧湖镇三峰、大港头镇森工站商住区块出让,为完善市区供房体系,承接市区居民商住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四要重视政策推动。出台中心镇培育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中心镇财政体制,建立专项资金,实施规费优惠、用地倾斜等九条政策,确保中心镇培育顺利推进。

(六)以民生问题为根本,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

1.推进教科文卫等事业协调发展。巩固提升省教育强区创建成果,优先发展教育,尊师重教,不断提升教师待遇。加大教育投入,统筹城乡教育和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幼儿教育,市区联动推进市区幼儿教育发展,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幼儿教育规范化建设。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小班化教学,积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推进城乡学校,公、民办学校内涵建设均衡化,不断提升莲都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和省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完善健全科技“三网”建设,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产业化推进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认真做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各项准备工作。深入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1/2以上的实地普查任务。加强通济堰文物保护工作。编著出版莲都历史文化丛书《莲都历史名人》、《莲都名胜古迹》。创建2个“东海明珠”、1个“山花工程”,争取50%以上的社区和村建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完成17个村及33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设,实现95%的村通有线电视,100%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启动广播“村村响”工程,50%的村建成村级广播室。启动省卫生强区创建,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民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关心支持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民主党派、工商联、老龄工作,积极发展慈善事业,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做好档案、外事、侨务、台务、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加强“五大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30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失业保险净增500人。积极研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之间的衔接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均筹资额达到104元,其中政府补助74元,参合率达到89%,参合农民体检率达到7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力争达到80%。深化社会救助帮扶长效机制,做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当年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即征即保”。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保持在93%以上,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率达到50%以上。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

3.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深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规范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提高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和"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抗旱体系建设,加强森林消防、动植物疫病控制,提升综合抗灾能力。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深入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试点工作,建成6个以上省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扎实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乡镇所在地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95%。加强物价监测和预警,做好粮油等重要商品储备,保证市场供应。进一步规范林权管理,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继续推进森林资源流转工作。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提高民兵预备役质量,提升双拥水平。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深化平安社区和民主法制村建设,社区、规模企业及乡镇所在地村、城郊结合部村、暂住人口100人以上或户籍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综治工作站建站率分别达到100%、80%和70%。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依法加强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进一步加强暂住人口和岀租房屋管理服务工作,坚决遏制盗窃、"两抢”等侵财类案件多发势头,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全力做好奥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等重点时期的信访稳定工作,加大信访问题的解决力度,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继续落实领导包案调处制度,控制和减少越级上访,确保全区信访稳定。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进一步优化服务措施,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和孕前管理力度,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和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09以内,计生率达到92%以上。

三、以提高行政效率效能为目标,切实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1.以法为度,在依法行政上下功夫。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自觉接受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接受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广开参政议政渠道,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执行区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认真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积极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积极支持群众团体开展工作,发挥其在政府与群众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以能为首,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一是强化责任心和使命感,坚持责权配套、层级负责制。在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倡导并形成“勇挑重担、敢担责任,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从政氛围。二是转变作风,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无为即失职”的工作理念,坚决破除“小进则止、小成则满”和自以为是、自以为能的“夜郎自大”的思想作风。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和住村联心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三是合作协作,信任信赖,坚持大局为重,事业为重。努力做到市区一体、部门协调、班子合力,促进行政工作的高效率,形成相互支持、干事成事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绩效评估,坚持目标管理。进一

步拓展绩效评估范围,并探索建立绩效评估对各项工作的正向激励机制。

3、以人为本,在转变职能上下功夫。创新行政管理机制,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把关注民生体现在政策研究、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各个环节上,落实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上,践行在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上。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改善政府管理,不断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4.以廉为鉴,在确保权力公开运作上下功夫。认真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招投标、内部审计等各项制度。深入开展商业贿赂等专项治理,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快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大行政监察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坚决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新的机遇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新的重任激励我们新的斗志。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高扬加快发展、关注民生、推进和谐的主旋律,脚踏实地,奋发有为,为在全市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