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经济管理

计划管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拟制全区《2004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2005年主要经济预期指标安排》,起草并在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莲都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监测职能,完成全区年度、季度经济运行分析综合性报告及编制《决策参考》9篇。

【十一五规划编制】 开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制定《莲都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牵头组织召开全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培训会议,成立莲都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莲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编写小组,确定“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11个、专项规划25个、主要测算指标46项。经过反复酝酿,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完成“十一五”规划初稿编制工作。

【生态区建设】开展生态区创建工作。编制并完成《莲都生态区建设规划》,有12个乡镇编制了《生态乡镇规划》或实施方案。仙渡乡获省级生态乡镇,老竹镇、郑地乡、丽新乡获市级生态乡镇;老竹大片村、大港头小山村、紫金街道开潭村获市级生态村;双源村、小山村、敏河村、雨伞岗村、岭根村、河边村、西溪村通过区级生态村验收。确定生态重点工程15个,完成年度投资计划87%。建成双溪镇垃圾收集系统,碧湖镇、大港头镇垃圾中转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徐彩美)

【投资项目建设】2005年,全区投资工作以“项目推进年”为契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全年共安排基本建设项目144个,其中区重点建设项目20个,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2个。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3亿元,同比增长25.9%,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7.716%;其中政府性投资实施项目46个,完成投资额3.11亿元,同比增长39.5%; 非政府性投资项目98个,完成投资额2.92亿元,同比下降了7.2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7%。

【项目管理】2005年,投资工作以项目前期和重大项目监管为重点,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深化项目前期深度,组织编制《莲都区“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加强项目库建设,做好“山海协作”碧湖区块的开发前期工作。加大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区政府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月汇报季分析、重点项目督查和重点工程协调例会等制度,组织开展重点工程检査,强化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组织上报涉及农业、水利、商贸、教育、城镇建设等方面重大项目15个,积极争取土地、资金支持和国债补助;编制上报《2005年莲都区滩坑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大力推进滩坑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完善政府投资决策程序,逐步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和核准制,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项目清理,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制定出台《莲都区规定限额以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成梅山中学一期、丽雅公路一期、下圩电站、碧湖水厂、碧湖镇望江路等项目,完成河道整治15公里,县道改造135公里,启动古堰画乡、水东小学、莲都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等一批重点工程,继续实施南山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东西岩开发、康庄工程、十百工程、千库保安和千万农民饮用水等工程,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涂智伟)

价格管理

【清费治乱减负】加大行政机关收费管理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公布取消涉及莲都区7个部门15项行政审批收费项目,并做好收费许可证的变更手续工作。全面完成了2004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度验审工作,验审单位98家,验审率97%;行政事业性收费总金额5500万元,其中行政性收费484.8万元,事业性收费3268.3万元,建设性收费1746.9万元。做好培训班收费管理,完成了青少年培训中心课外培训班、卫生知识培训班、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普法培训班收费标准的审批工作。做好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由于燃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适当调整了全区部分殡葬服务收费标准。

【教育收费】完成《浙江省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办法》实施情况的自查总结,做好全区12座民办学校成本监审,并做好了花园中学、外国语小学、三岩寺小学民办学校学杂费标准的成本核算及收费标准的调整审批工作。做好区机关公办幼儿园幼儿保教费成本核算及收费标准的调整审批工作。

【电力价格】贯彻落实省市电价改革政策,转发了关于莲都区199()年底以前投产的地方公用小水电上网电价,做好省物价局关于开展2005年电价执行情况调查上报,完成了“两部制电力用户电费补偿情况调查”、“农村综合变压器以下用电情况调査”,做好高溪、瑶溪、五赤口、栋村、白岸口、丽新、梨园车、赤坑口一二级、双坑口、上圩、溪下、后桑等12座电站小水电上网电价的审批工作。

【医疗收费】贯彻落实了省物价局、卫生厅关于规范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以及市发展改革委、卫生局关于规范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补充通知,做好全区乡镇卫生院实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贯彻执行工作;转发省物价局关于公布抗生素类药品价格、降低头抱呋辛等22种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药品目录的通知,并做好全区乡镇卫生院相应的贯彻执行工作;上报全区有代表性的乡镇卫生院执行新医疗收费情况调査。

(叶美菊)

企业改革

2005年完成了市能源公司和市科技开发公司的改革工作。能源公司名义上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实际上为挂靠区农村能源办公室的个人投资、独立核算、经营责任由个人承担的个私企业,通过采取“脱帽”即解除与区农村能源办公室的挂靠关系的办法改制,还其个私企业性质的本来面目。科技开发总公司因多年没有经营业务,采取解散形式进行了改制。妥善处理了浙江中强医药公司和原市福利总厂职工劳动关系没有转换的历史遗留问题,根据政策制定处置意见并指导二个企业做好职工劳动关系的转换工作。到年底止,全区145家国有、集体企业,已完成139家企业的改制,其中改制为有限公司的有46家,转换职工劳动关系或安置职工10012人,企业改制率达到95.9%,劳动关系转换率达到95.8%,基本完成了企业改制任务。

(叶肖军)

土地管理

综述

【概况】2005年,莲都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围绕“三市并举”和“三区”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根据“项目推进年”的要求,一方面积极做好市区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报批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获取建设用地指标,以保障莲都区各领域建设用地的需求。全面贯彻集约利用的方针,促进土地集约优化高效配置。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方针,土地执法工作重点前移,切实加强了土地执法巡查,使土地违法行为在初始阶段得到制止。

【农用地转用】按照“项目推进年”的要求,坚持流程作业和限期办结制度,提高审批时速。围绕丽龙、龙丽高速公路、玉溪引水工程、丽雅公路二期,碧湖区块等项目,积极组件报批。全年共报批项目用地面积301.0268公顷,其中农转用272.0459公顷。呈报国务院审批的省重点项目3个,使用折抵指标项目5个批次,21个项目;单独选址项目1个;使用复垦指标1个批次1个项目。

【土地资源开发】把土地开发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一步落实规划设计专家论证、工程施工监理参与、竣工验收量化评分等科学管理办法。2005年,莲都区土地整理实施项目3个,整理区面积2873.065公顷。经验收新增有效耕地面积469.83公顷;土地开发项目6个,面积71.82公顷。

【征地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征地拆迁政策体系,市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征地协作机制。区政府建立征迁办,负责重点建设项目的土地征收工作,实施区片综合价,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保政策,保证被征地农民得到公平合理的价格补偿和社会保障,全区共6530个被征地农民参加了社会保险。【土地利用】市本级2005年度具体建设项目用地供应总量为119.3693公顷,其中批次供应66.8671公顷,存量土地供应52.5022公顷,采取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4宗,面积35.5771公顷,出让金合同数额为13.25亿元。规划区外各类具体建设项目供地及村民建房用地169宗,面积24.68公顷。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3宗348.38平方米,收取出让金164万元。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和公共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上半年,组织对已供土地的清查,莲都工业区内的四家企业,闲置土地29600.88平方米。依据《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立案查处。

[土地执法监察与信访】坚持“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方针,把执法工作重心前移,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巡查,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把土地违法案件制止在初始阶段。全年共出动巡查1123人次,当场制止非法占地行为22件,违法占地面积35573.51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把信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79件,接待群众上访38件48人次,结案率100%。

土地监察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对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告知、听证和处理等都进行了规范,健全了办案制度。

【基础业务工作】认真贯彻《浙江省土地登记办法》,做好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全年共办理土地登记发证767宗,确认面积450568.7平方米,补交岀让金35.87万元;企业改制7宗,确认面积67393.197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金667.53万元。

莲都区的土地更新调査工作年初完成。5月初,省厅对土地更新调查工作成果进行了预检,10月份通过验收,为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现实性基础数据。

(吴惠民)

矿产资源管理

【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对规划禁采区内的在采矿山明确了关停期限,限采区内的矿山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逐步缩小开采范围,促进矿山布局优化,结构趋向合理,矿产资源管理秩序逐步规范。

【采矿权市场建设】2005年,采矿权有偿出让全面开展。采矿权市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认真把好地质资料、储量评审认定价格评估,出让会审,公告和合同签订关。全区共有偿出让采矿权20宗,收取采矿权出让金165.23万元。

【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和生态恢复工程深入实施。全区急需治理的废弃矿山总数为8个,按照省厅下达年度治理不少于15%的要求,投入33.73万元完成了4个废弃矿山治理任务,溪口废弃矿山正在治理中。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面达100%,共收取矿产资源补偿费50.24万元。

【地质灾害防治】2005年,各级政府防治地质灾害意识进一步加强。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编制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网络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值班制度、预警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我区经受了6月份的强降雨过程和台风“海棠”、“麦莎”、“泰利”、“卡努”、“龙王”的考验。郑地乡新砀村新发现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山体开裂,直接威胁着下方3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台风“泰利”来临之际,乡领导和国土所干部到点,坚决贯彻“人员避让”的措施,结果山体塌方,人员安全避让,一户农户房屋部分被压塌,全年实现无一人伤亡。

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有效治理。全区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峰源乡木滑坡经治理,降为C类;碧湖镇中坳村A类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了搬迁避让的方案,隐患已消除;紫金街道大坳危岩和岩泉街道银场两个A类点,采取避让搬迁的方案,正在实施的过程中,工程项目建设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正常开展。

(吴惠民)

统计工作

【概况】2005年,全区统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统计分析与监测;拓宽统计服务领域,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推行依法统计,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取得了较好成绩。刊出统计分析文章18篇、统计信息25篇、统计政务信息118篇,其中:上报省统计网15篇,上报市统计网82篇,上报区信息中心2()篇,报刊录用10篇。撰写《制约丽水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因素与对策建议》、《莲都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分析》、《莲都区情简介》等多篇调研文章。编印《莲都统计》和《莲都统计快报》等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快报资料,发布《莲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莲都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年鉴》,开展全区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人才资源抽样调査、“平安浙江”与“群众安全感”调查和全区科技、妇女儿童统计监测和“十百工程”、农业龙头企业等统计调查监测工作。

【经济普查】 按照“单位搞全、总量搞准、行业搞清”的基本要求,圆满完成了市区3213家法人单位、1501家产业活动单位和17484家个体户的全面调查任务。刊出《经济普查主要数据简要本》,发布经济普查公报。并利用经济普查资料,组织各部门对全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商贸流通、经济结构和城市发展等8个课题开发研究。区经济普查办被评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国家级先进集体。

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情况

200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统计法制建设】以“四五”普法验收年为契机,切实抓好统计“四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完善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开展40多场4500人次的统计业务法制培训。向400多家单位制发统计检查査询书,对33家单位开展了统计执法检查,对违法事实清楚,情节较重的23家单位进行了立案查处,其中:给予书面警告3家,通报批评14家,罚款6家,责令限期整改23家。通过检查提高了统计单位依法统计的认识,树立了统计工作的权威性。

(办公室)

附:

2005年莲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实施市委”三市并举”战略,推进”三区”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市区生产总值达79.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19.8%和12.5%,“十五”时期年均分别增长3.8%、17.3%和16.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1.7:43.5:44.8和2000年的22.0:44.5:33.5变化为10.7:42.9:46.4。人均生产总值21390元,比上年增长13.6%, “十五”时期年均

增长13.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见表15),涨幅较上年的3.4%回落2.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13.05亿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144公顷,比上年增长1.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1222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种植面积为11251公顷,增长4.9%;果用瓜种植面积11:31公顷,增长9.1%;药材播种面积110公顷,增长20.8%。油料播种面积1257公顷,增长2.6%;花卉苗木面积393公顷,增长16.6%。全年粮食总产量为53834万吨(详见表16),增长2.0%。2005年实现林业产值9305万元,增长9%,其中人造林木生长1910万元,减少5.4%;林产品产值5215万元,增长9.9%;竹木采运2180万元,增长23%。畜牧业实现产值21241万元,增长5.1%。生猪规模饲养户生产有所扩大,受碧湖镇,太平乡等规模户的拉动,猪年末存栏11.86万头,年内出栏14.27万头,增长7.1%;牛年末存栏6928头,年内出栏2334头,增长17.1%。羊年末存栏6018头,年内出栏5849头,增长41.5%,家禽年末存栏117万羽,减少9%,年内出栏398.9万羽,增长4%。全区渔业总量4060吨,增长83%,实现产值3530万元,增长8.4%。

全年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劳动积累工130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35万立方米,投入资金7773万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92千公顷,其中旱涝保收面积7.58千公顷。年末拥有机械总动力10.26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726万吨。农村用电量3623万千瓦时。

三、工业

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16亿元,增长45.1%。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3.99亿元,占43.6%;轻工业5.17亿元,占5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岀口交货值1.61亿元,增长57.5%。完成销售产值8.67亿元,比上年增长46.8%,产品销售率为94.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15个行业大类中有五个行业增长速度超过50.0%。这五大行业分别为橡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分别比上年增长848.9%、365.7%、156.0%、84.0%、52.2%。五大行业新增产值1.96亿元,对规模以上工总产值增长贡献了68.8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0.7%。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6亿元,增长42.9%。非国有投资2.4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9.7%。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0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64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59亿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0.30亿元,比上年减少26.3%。

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52个,比上年增加1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个,增加14个。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五一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大溪南防洪堤分别完成投资1250万元、2250万元、1233万元。水东小学完成投资额1310万元,梅山中学迁建完成投资额1265万元。康庄工程完成投资8377万元,县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万元。

五、内外贸易

全年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十五”期间年均实际增长12.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63亿元增长13.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97亿元,增长11.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07亿元,增长12.7%;餐饮业零售额4.66亿元,增长21.8%;其他行业零售额1.87亿元,增长6.1%。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继续扩张,规模效应显现。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502万元,增长37.0%,比上年的21.8上升了15个百分点,占批零贸易业的比重从上年的17.1%提高到25.1%。

全年进出口总额13851万美元,增长119.1%。其中,出口7517万美元,进口6334万美元,分别增长4.1%和22.6倍。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51万美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2.68亿元,增长13.4%。全年新增康庄工程通村公路里程达188.4公里,共达367公里。铁路客运量59万人,增长5.0%,铁路货运量101万吨,减少11.4%。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3.59亿元,增长1.9%。全年新增本地电话用户(含小灵通)1.49万户,年末达到17.6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4.53万户,农村电话用户3.07万户。主线普及率由上年末37.0%提高到39.9%。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0.06万户,年末达到35.98万户。全年新增互联网用户(含宽带用户)0.69万户,总量达到4.13万户。

全年市区国内旅游者143.69万人次,增长41.3%;国内旅游收入6.55亿元,增长43.6%。境外入境旅游者1.0万人次,增长47.3%。其中外国人0.96万人次,增长56.5%;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0.05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54.11万美元增长48.5%。全年国内国际旅游总收入8.011亿元,增长44.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37.0%。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市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0.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8%。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18.62亿元,增长15.1%。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2.7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8%,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21.46亿元,增长8.1%。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50.5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0%,“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1%。

全年市区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23亿元,增长5.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8亿元,增长17.8%;人身险保费收入1.95亿元,减少1.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19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市区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16万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6481人;普通初中25所,在校学生1.38万人;小学59所,在校学生3.01万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和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7%和99.8%。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1.3%。市区拥有幼儿园160所。

年末市区公有制企事业单位拥有专业技术人才9963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5416人。全年市区获省、市级政府奖17项,其中省级3项。经认定登记的技术成交项目51项。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9个,其中省级6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市区共有群艺(文化)馆、文化站17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70千册。博物馆1个。2005年市区组织举办了有影响、示范性的广场文艺演出25场。新架设光缆81公里,新联网18个行政村的47个自然村,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132户,年末市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5.97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7%和99.1%。

年末市区共有卫生机构4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5个。医院和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526人,其中医生(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90人,注册护士1064人。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078张。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人员达18.12万人,占市区农业人口的73.4%。共筹资773.8万元,支出医疗救助资金746万元全年市区运动健儿共取得世界级亚军1个;国家级冠军2个,省级冠军8个。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共举办了15次全民健身活动,参与人次达3.8万人次。

十、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7.38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男性人口19.10万人,女性人口18.2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266人,出生率11.43%。;死亡人口2375人,死亡率为6.36%。;全年净增人口1891人,自然增长率为5.07‰。

年末市区从业人员21.9万人,其中城镇单员4.15万人。

二、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7.53万人5.6万人和8.77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由上年的38.3:22.4:39.3调整为34.4:25.6:40。全年市区安置失业职工13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01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0.6%、7.2%; “十五”期间分别年均增长11.4%和6.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9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6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3.1辆。

年末市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38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05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3.10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5.20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88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32万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职工分别为1.47万人和1.56万人。

年末市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个,拥有床位900张,收养各类人员790人。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2.2%和92.1%,有549名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得到了集中供养。市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2个。

十一、环境保护

全年环境污染源治理投资额3638万元。创建噪声达标区198.8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198.8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0%。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64.4%、90.8%和75.2%。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市区地表水13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有12个的断面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标准。市区空气质量年均值达到国家Ⅱ级标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42公顷,迹地更新187公顷,当年新育苗115公顷,中、幼龄林抚育面积64公顷。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市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市区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户籍人口口径计算。

(4)本公报中第五项(即“内外贸易”)始为市区口径。

审计监督

【概况】2005年,莲都区审计局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依法审计,突出重点,强化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基本建设审计,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莲都经济全面健康发展方面取得成效。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51个,完成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全年审计计划任务的176%,查出违规金额3072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391万元,应上交财政82万元,应自行纠正金额3106万元,向各级党政部门提交审计报告和信息31篇次。

【效益审计】在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规范性、经济工作与资金使用的绩效性(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将效益审计的重点放在基本建设审计。2005年对莲都小学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绩效情况进行了审计,绩效情况的专题报告被区长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要按审计要求抓好整改落实,根据审计提出的意见,已自行纠正金额513.56万元,采纳审计建议1条,对提出的审计决定已落实问题金额71.93万元。撰写的论文《绩效审计向纵深发展的趋势及建议》被市审计局评为三等奖。

【专项审计调查】注重选择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采用审计与调査相结合,反映运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加大综合分析力度,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开展了农村公路建设、滩坑电站移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区劳服安置和社会福利企业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区三电办资产负债和损益、区国有投融资机构运作等项目的专项审计调查,调查结果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进入政府决策视野,发挥审计的宏观作用。其中《关于莲都区2003年度公路养路费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报告》被市局评为三等奖,《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使用问题突出亟需规范》的信息被市审计局评为三等奖。

【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同级审工作,围绕”预算执行”这个主题,抓住预算资金管理、转拨、使用等三个环节,将本级财政审计与各专业审计紧密结合。突出对预算分配、预算支出、部门预算、财政专项资金、财政投资项目等方面的审计。全区共对本级财政和7个预算执行单位进行了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207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340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68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101万元,应自行纠正金额1072万元,应上缴财政金额7万元。

【基本建设审计】坚持和完善基建财务审计与工程管理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扩大审计覆盖面,加大对国家建设项目有关的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审计监督力度。全年共完成国家建设审计项目29个,核减工程价款274万元(不包括金温铁路工程审计的价款核减额)。受区政府的委托,开展了金温铁路工程价款结算审计。由于金温铁路工程竣工已达10年之久,原工程指挥部人员也都调离岗位,审计所需资料不全,审计工作人员不畏艰难,历时1年多时间顺利完成任务。通过审计,有力查处违规招投标、高估冒算、合同不完善、监理不到位等问题,规范了基本建设投资行为。同时还对财政投资项目进行绩效审计,探索基建审计新模式。

【专项资金审计】开展了区移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对审计提出的意见,有关部门已自行纠正金额404万元,已自行纠正问题3个。《莲都区政府积极采纳审计建议加强移民资金管理》、《采纳审计建议莲都区岀台四项制度加强对乡镇移民办管理》等信息被市审计局、区政府采用,为区政府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区政府采纳审计建议,出台了《关于加强莲都区乡镇移办管理具体意见》、《莲都区移民开发基金有偿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建立区移办人员联系乡镇移办工作制度》和对乡镇移办账务集中统一管理核算四项新制度,加强乡镇移办管理。区审计局对莲都区交通局2002年至2003年交通建设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审计项目同时被省、市评为优秀审计项目。

【经济责任审计】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注重与同步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全年共完成组织部门交办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7个,共查出违规金额719万元,纠正管理不规范金额1万元。

【署、省定项目审计】严格按照组织、方案、实施、处理“四统一”原则,先后开展对区建设分局、区移民办公室、区乡村康庄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区莲都小学等7个行业专项资金审计,审计中注重手段和方法创新。通过同步联动、上下结合、审深审透,核实资产,摸清家底,努力找出管理中共性和普遍性问题,促进行业间自上而下的整改,为规范管理,促进体制改革服务。

【审计法制建设】开展“质量创优年”活动,召开全局专项审计调查研讨会,通过质量检査、互评等形式,提高专项审计调査工作质量和审计人员的报告撰写水平。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査和督促落实,向政府报告审计决定、意见的落实整改情况,搞好审计结果公告,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区委将各被审单位落实审计决定情况列入政府对各单位年度考核内容,提高审计权威。坚持开展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审计项目评优和交流,规范审计工作。采用审前调查表式的创新做法,规范审计程序。对莲都区国有投融资机构专项审计调查被评为2005年度市优秀单项审计项目。

【审计信息化建设】规范审计信息化管理,制订《莲都区审计局计算机管理制度》,实行公文流转纸质与电子双轨运行。根据审计署“金审工程”部署和省、市局的要求,公文收录、登记、流转、行文过程控制和协作等均在审计管理系统中进行;搞好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试点工作。加快"金审工程” AO和OA软件的应用,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

【内部审计】加强对区内审工作的指导,积极组织区内审机构参加市局举办的内审项目质量评比、论文评优,推动全区内审工作的开展。全区有内审机构11个,其中行政机关8个,事业单位2个,股份合作制企业1个。推荐的”丽水市水阁街道张村村级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被市内审协会评为2005年度优秀内审项目,《完善校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之我见》被评为2005年内审优秀论文三等奖。

(吴武贵)

工商行政管理

【概况】2005年,丽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莲都工商分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在市工商局的具体组织实施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监管观理念,积极助动地方经济发展,认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维护消费安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05年底,全区登记在册企业3077家,其中,私营企业2279户,投资人数7714人,同比分别减少3.8%、增加19.2%;外商投资企业64户,投资总额19173万美元,注册资本6005万美元,夕卜方认缴3022万美元;内资企业734户;个体工商户16992户,同比增长8.5%。全区累计注册商标382件,其中,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1件,市著名商标21件,2005年核准注册商标17件。省知名商号4家,其中新认定2家。全区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983件,其中大要案121件,罚没款总额252.49万元。经省工商局验收城西工商所、碧湖工商所为“红盾风采一文明规范工商所”。

【个私经济发展】2005年全区个私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和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初放型向规模型转变,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年底,私营企业2279户,拥有注册资本499876万元,户均219.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4%;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有739家,500万元以上有196家,1000万元以上有56家,分别比上年增长125.3%176.05%和64.7%,占私营企业总数的32.4%、8.6%和2.4%。

2005年度新认定浙江省著名商标名单

2005年度新认定丽水市著名商标名单

2005年丽水市成交额超亿元市场

【商标创牌和管理】2005年,全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以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品牌建设年活动为主题,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品牌战略,支持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围绕“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含金量”目标,开展品牌建设“帮六促三”(全系统每位干部帮助6家生产型企业,促进商标注册、商标商号规范使用、实施品牌战略)活动。建立著(驰)名商标数据库和培育资源库,按照规模基础、发展前景,进行梯级培育,着力促进品牌升级。纳爱斯集团的“纳爱斯”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艾莱依”商标已列入驰名商标培育规划,全区累计拥有驰名商标2件;新认定浙江省著名商标2件,确认延续2002年认定或续认的省著名商标11件,新认定市著名商标2件,确认延续2002年认定或续认的市著名商标2件。一手抓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积极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全区共查获商标案件30件,没收侵权商标标识6.25万套,有力地打击了商标违法行为。

【广告管理】2005年,全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以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为主线,抓服务促发展,抓监管促规范,不断净化广告市场。全年全区在册广告经营单位128家,从业人员1689人,广告经营额6630万元税收618万元,其中今年新增广告经营单位30家。全区监测媒介广告16189条次,出具广告监测报告284期,出具网络广告监测报告12期,出具广播广告监测报告12期;责令停播(刊)违法广告293条次,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案件35件,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取得明显成效,全区主要媒体广告信用指数平均分达95分,列全省之首。

【商品市场建设】2005年,全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积极落实“以管助办,以管促兴”的职能,积极开展“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创建活动,拥有三星级市场2个,一星级市场3个,全区拥有各类市场23个,比上年减少1个,集市贸易成交额408959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成交额超亿元市场3个。

【企业信用】为推动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推进“信用浙江”和“信用丽水”建设,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树立守法履约企业的良好形象。2005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工商总局《关于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及省工商局《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实施了《丽水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莲都区工商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录入、修正,为推动企业信用建设,更好地实施分类监管奠定了基础。2005年11月30日,对全区的在册企业进行了信用监管评价,评出AAA级企业20户,AA级企业36户,A级企业3405户,B级企业97户,C级企业68户,D级企业510户。经浙江省工商局、丽水市工商局申报、审定,浙江星光塑胶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浙江丽人木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被认定为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 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知名商号认定】2005年,“艾莱依”、“富来森”、被浙江省工商局认定为浙江省知名商号,至此,全区已拥有4个浙江省知名商号。根据《浙江省知名商号认定暂行办法》,获得知名商号的企业字号将全部进入浙江省知名商号数据库,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排他性保护,其他企业名称登记时涉及使用知名商号名称或容易引起混淆的,电脑会自动禁止,对知名商号实行强有力地保护。

【经济检查和行政执法】2005年,全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紧紧围绕“平安莲都”、“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先后开展了无照经营、户外广告、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食品安全、红盾护农等专项整治,对电机行业、商标印制行业、电线、电缆为主的建材市场、农资市场、食品、药品市场、小商品、服装市场等开展了全面检查。全区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983件,其中大要案121件,罚没款总额252.49万元。有力地打击了各类违法违章行为,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了全区人民的消费安全。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检测】2005年全区工商系统强化了流通领域的质量检测,一是强化食品快速定性检测,府前菜市场建立了检测点,6个工商所、世纪联华超市配备了检测箱,对农贸市场、农批市场、学校食堂等各类场所检测231次,抽检4213批次商品,其中不合格商品182个批次,并对经检测不合格有毒、有害商品、食品依法进行退市、销毁等处置。二是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检测,根据流通领域存在的商品质量问题、上市商品质量投诉情况以及季节性消费特点,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商品质量抽检。全区工商系统对235个单位的食品、日用百货、农资等276批次的商品质量进行了抽检。对检测不合格的127个批次商品,作责令下柜、停止销售等处置;对问题严重的商品,责令其退出市场,并依法查处。

【农村放心店创建】实施万村放心店工程是2005年丽水市十件实事之一,也是建设“平安莲都”的部署之一,全区工商部门在区政府的积极支持下,攻坚克难,认定百县万村放心店工程“示范商店”121家,“准入单位”40家,超额完成放心店创建任务。在开展放心店创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立足源头管理,实施商品配送。从已实施商品准入制度的食品经营单位中按照“公平、公开、公正、择优”方式选择”农村放心店”商品配送单位。二是组建信息发布平台,健全预警机制,充分发挥消费维权网络作用。与移动公司联合组建消费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将每个放心店店主、监督员组建成一个移动消费集团群体,纳入移动虚拟网,一旦发现问题食品,工商部门立即通过信息平台向农村消费维权监督员、食品经营单位发出预警信息,要求经营者立即对问题食品作下柜及封存处理。三是提高全区消费维权监督站、点监督员的素质。加强他们的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消法知识、“放心店”创建知识以及相关工作制度、办法等的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并发放了 “消费维权监督员证书” 和《消费维权监督员手册》。

【消费维权工作】2005年,建立了莲都区农村消费安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监督站23个,设监督点361个,聘监督员437名,建成了一个横向联合、纵向到边的“12315举报申诉中心——工商所受理——室乡镇(街道)联络站(监督站)一 —行政村联系点(监督点)”的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全区共受理投诉案件1251件,比去年同期增加11.8%,调解成功118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6.34万元。密切关注消费热点,适时发布消费警示,全年共发布消费警(提)示51条,以提高消费者的事前防范意识。根据市消协部署,积极开展2005年度推荐商品活动和首届消费者满意装潢材料商店(品牌)评选活动,评选出飞雁羽绒制品等11只商品为市消协推荐商品,丽水市现代灯饰有限公司等3家装潢商店为消费者满意装潢材料商,华之杰扣板等9种装潢材料为消费者满意装潢材料品牌。成立了莲都区白云街道白云社区国民消费教育中心,对不同年龄消费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帮助消费者提高消费素质。

【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民营)企业协会】截至2005年11月底,全区个协会员7863户,从业人员11240人,分别比上年减少3.19%和增长0.58%。其中私营企业会员有1775户,比上年增长14.8%,建立个私民营企业中党支部9个,党员有143名,工会组织126个,行业协会(分会)39个。全区个私民营企业

会员中有高级技术职称53名,中级304名,初级438名;有13名当选为省、地、县人大代表,有21名当选为政协委员,有10名当选为地县共青团、妇联代表,受全国、省、地、县表彰的有10名。浙江丽水括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在首届中国房地产企业200强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房地产企业200强”称号,排名第185名。13名企业法人参加省协会EMBA总裁研修班。开展个私企业“四五”普法活动和“双思”(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教育积极引导广大个私民营会员致富思源,回馈社会,全年个私会员共向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捐款37.22万元,其中赈灾捐款20万元,扶贫助学捐款17.22万元。解决失业职工就业2778人,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安置基地”5家,“创业示范点”2家。

(陈美英)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概况】2005年,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莲都区分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局“打基础、上水平、增实力”的工作方针,以切实履行职能、服务地方经济为重点,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打假治劣】共出动行政执法检查人员320多人次,检查生产经销企业130家次,集资市场3个次,抽检产(商)品15余批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9份,给予当场处罚决定 (书)的26家(份),立案査处13起,结案13起,结案率100%。

根据省、市局以及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分局的监督稽查工作积极围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整治这一主线,结合省、市局开展的执法打假保健康的要求,着重对白酒进行整治。对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桶装水进行专项整治,对没有申证的饮用水企业发出停产通知书,并对其生产的桶装水进行监督抽样,对达不到取证要求的天泉饮用水厂进行强制关停。多次开展农资、建材等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检査。共检查了10处建设工地,抽取7个钢筋样品送检,最后有3个批次为不合格产品,按规定进行处理。

【标准化管理】2005年,标准化工作以农业标准化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与相关农业部门合作,对部分农产品标准进行审核备案,新增标准备案9个。开展组织申报和推广实施省级农业标准推广实施项目及国家示范园区项目,初步建立企业标准化联络员制度。

【名牌产品】2005年,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走名牌兴区、名牌兴企的路子,进一步加大对名牌产品的培育,共有两家企业产品获得“丽水名牌产品”称号。对已获得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进行动态管理,两个丽水名牌产品均通过复评,进一步提升丽水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特种设备监察】根据区委区政府建设“平安莲都”的战略,充分发挥职能,全年没有发生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爆炸事故。向莲都区143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邮寄了《关于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工作的意见》。2005年,出动执法人员80多人次,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份。对全区的气瓶安全、南山工业园区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6所使用锅炉的中小学进行了安全监督检查,检査中发现的问题均按有关条例限期整改。对莲都区的锅炉进行了验收和检查工作,六家锅炉使用单位对污水池、排汽管等存在不规范问题,按照有关规定要求使用单位限期整改。建立了特种设备数据库系统,提高了对本辖区内的特种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食品监管】2005年,根据省、市局关于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査、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承担了整个行政区域的普查整治工作,主动与区政府领导汇报、衔接,取得了政府领导支持。确定了全区各乡镇、街道质监员专职14人,兼职8人,落实了相应的监管机构,在各个村里设立食品普查整治监管员,完善乡镇、街道和村一级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经普查,莲都区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01家,被纳入监管范围的141家,分局对纳入监管范围内的141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A、B、C、D的分类。其中A类10家,B类42家,C类89家,D类3家。分局对B、C类企业发出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三家D类企业已关停到位,对其它无证照和证照不全的个体工商户、小作坊移库到工商分局和卫生局实行监管。对白酒的整治已达到方案要求,目前整治率、合格率均为100%。对全区食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生产、销售的预包装食品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标签标识的监督管理。对全区4家“大桶水”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并对其发出“停产通知书”。

(徐林美)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概况】2005年,莲都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安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观,结合全区实际,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抓薄弱环节和基础性工作,严格安全管理,努力打造“平安莲都”,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疏理工作关系。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安监局进行了合理的科室人员优化组合,任命临时科室负责人,并进行班子工作分工,形成和谐干事的氛围。加强与市局、省局的工作沟通、汇报及各处室的工作联系。同时,积极走出去与发达地方的安监局建立友好关系局,已与海宁市局建立了友好关系,学到一些好的做法。

紧抓业务建设。局机关干部分四批去省局参加业务培训学习;请专家来局机关进行业务讲座;局内部能者为师,坚持进行业务专题辅导,鼓励机关干部利用休息时间学电脑操作;订购有关业务专刊,加强自学。同时出台《建设施工项目备案制度》、《处罚案件审批制度》等,逐步规范业务制度,使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

搭建组织框架。组建了区安全生产执法大队;制定了《莲都区安全生产专家组管理办法》,设立了专家组;成立莲都区安全生产协会,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安全生产咨询、技术职业培训、技术交流合作、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等服务。建立了局老年协会、机关和老干部支部及党总支,建立了案审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了区安委办,健全了安监网络。

落实安全责任。协调安监、监察、总工会等部门人员分三组到18个重点乡镇、4个街道及有关部门开展2005年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的检查,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存在不足、及时修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狠抓安全文化。把乡村康庄工程项目、丽雅公路、安樟公路、港前线作为重点,做好有关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培训和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培训。对小水电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线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对“三合一”企业负责人分区块进行逃生知识培训,以提高企业履行其安全主体责任的能力。

突出专项整治。对政府公布的全区18家重点监控单位进行跟踪督查,落实整改措施。落实编制矿山开采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全面禁止扩壶爆破掏底崩落开采方式,推广使用中深孔爆破和浅孔排炮工艺。对7家加油站和6家油漆店进行安全评审,对重点监控单位蓝光气体有限公司进行安全生产验收,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根据市局部署,完成除水阁工业区和禁放区之外区域的烟花爆竹布点工作及经营场所评估、经营人员培训等工作。在朗奇蓝光气体有限公司开展全区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提高对突发重特大危化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

强化协调协作。召开区安委会第三次安全生产会议,研究和部署国庆和春节黄金周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好节日安全。研究专家组名单和管理办法。根据市的部署,国庆前夕做好区领导安全生产大检査的基础性工作,各位区长带队,检查一个系统,督査一个乡镇工委,推动了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与总工会、电力、公安、人事劳动、质检协作,对全区企业自备发电机、劳动防护用品、爆炸物品等进行专项整治。

查处安全事故。认真吸取市区五一水库“5•18”事故教训,及时组织人员对全区在建的水利、道路、建设工程实施拉网式的检查,所有矿山停业整顿,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会诊”,进一步落实防范措施。根据“四不放过”的原则,组织联合调査组查处“10-1” 丽新乡畎岸至双工程桥涵坍塌死亡事故,以总结经验教训,增强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2005年1~12月,莲都区共发生各类事故777起,同比下降19.6%;死亡80人,同比增长8.1%;直接经济损失400.11万元,同比下降39.2%。其中:重大事故1起,死亡3人,比上年增1起,增加3人;工矿商贸企业事故2起,减少1起,死亡4人,增加1人;道路交通事故741起,死亡73人,直接经济损失275.49万元,同比下降16%,上升7.35%,下降34.37%;水上交通事故为零;渔船水上交通及捕捞作用死亡事故为零;火灾事故财产损失61.62万元,同比下降36%,事故考核指标为3万元/亿元GDP,实绩为1.56万元/亿元GDP,比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减少了1.44万元/亿元GDP;火灾事故(含企业)死亡人数为3人。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2005年,莲都区安监局突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努力消除事故隐患,为“平安莲都”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开展烟花爆竹专项整治。根据市安委办《关于立即开展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储存单位大排查活动的紧急通知》精神,区政府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公安、安监、工商、供销社等单位对全区50家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査,出动人员85人次,收缴非法销售烟花爆竹550件,总价值20余万元,取缔30家非法经营企业,并对10家长期经营的单位进行调查摸底。

全面深入开展矿山安全整治。根据国家安监局、省市安监局的文件精神,组织工商、国土、农林等部门对16家矿山企业进行全面整治和检测。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6家,取缔非法开采的矿点3个,发出整改通知书10份。全部矿山落实编制开采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全面禁止底崩落开采方式,推广使用中深孔爆破和浅孔排炮工艺,矿山安全得到全面提升。

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对4家剧毒品使用单位进行备案登记,对7家加油站和6家油漆店进行安全评审,对重点监控单位蓝光气体有限公司进行安全生产验收,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落实专项防范措施。

开展在建工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根据市安委办统一部署,以康庄工程项目、丽雅公路、安樟公路、港前线为重点,对全区在建工程项目开展专项整治。共排查建设项目30余个,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发出整改通知书8份,提出整改意见50条,叫停2个隐患工地。

积极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与公安、消防协作,认真贯彻公安部73号令,对辖区内消防重点单位实施了监督抽查。组织抽査101次检查重点单位141家,检査非重点单位162家。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28份,责令当场立即改正293条,下发“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3份。对丽水市榆林宾馆和泄川乡中心小学这两家政府挂牌的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单位进行了重点监控和督促整改,对大港头竹木制品企业进行了专项整治。对丽水市飞达大酒店有限公司等3家进行了消防行政处罚。

开展电力设施安全专项整治。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带领安监、电力、国土、建设分局及碧湖镇、大港头镇政府有关人员在碧湖、大港头镇各隐患点召开现场调研会,研究制定消除隐患的具体措施。

(吴瑞英)

国有资产管理

【概况】1997年5月21日丽水市人民政府批复(市府发[1997]43号文件)同意组建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根据丽编[1997]3号文件批复,公司为企业化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为5人。2001年9月改设为正科级单位管理。主要职能是代表区国资领导小组行使国有资产岀资者进行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股权进行管理,资产收益的收缴并对其实施监督,对授权范围内的行政事业经营性资产盘活、回购、拍卖和变现,在授权范围内,对企业改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在授权范围内,以出资者身份筹措资金,进行投资和管理。五年来在莲都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探索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公开拍卖资产16宗,共计3260万元;公开拍卖股权3宗,共计785万元;银行融资12500万元投入乡村康庄工程、教育重点工程等;调剂闲置房产4宗,共计面积9000多平方米;支付改制资金4993万元,涉及52家企业2851名人员;置换土地转交收储变现7宗,共计51000多平方米;追回损失3宗,共计75万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