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农村经济

综述

【概况】2005年,全区农村经济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面貌,农业农村经济呈持续、稳定、健康的态势。全区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3.0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9.44亿元,增长5%;林业产值0.93亿元,增长9%;牧业产值2.12亿元,增长5.1%;渔业产值0.35亿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01元,增长8.3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2%,收入水平继续位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位。

【农民负担】2005年,全区积极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严格落实农民负担“四项制度”,农民上交村公益事业资金数额有了明显降低。按照“量力而行、事前预算、上限控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自愿筹资筹劳,不搞强行集资筹劳,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全年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140多万元,为首批46个村解决办公场所的困难。同时,为贫困村解决村干部误工补贴,在争取省财政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每年拿出10多万元补贴,解决了255个贫困村的主要干部和村会计补贴,使村干部劳有所得,减轻村级经济负担。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 以巩固了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至年底,全区369个村级财务都能进行公开,其中:按月公开的有48个村,占13%,按季公开的320个村,占87%。建立民主理财组织的有339个村,占总村数的91.9%,理财组织人数1327人。公开内容经理财小组签字的有336个村,占91%。

2005年,全区共审计了139个村的账务,审计金额近8亿元,审出违纪金额18万元,其中违纪村干部5人,贪污案件1件,挪用集体大额资金案1件,纠正了财务不规范行为,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信息化建设】2005年,全区不断强化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提升莲都农业信息网的效能,全年共收集各类农业农村相关信息2500余条,录用并在“莲都农业信息网”发布2100条,为农业龙头企业发布各种产销信息100余条、广告信息60余条。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点建设,把发展农村信息服务点作为

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重要内容,以种养大户、购销大户为重点,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把相关信息传递发给其他农民,并帮助和指导村民使用信息工具,全年共新发展农村信息点30个。全面启动“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开展了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技人员等调査摸底,建立了数据库,共注册农民信箱用户743人,发展乡村农民信箱系统管理员23名。

【农业行政执法】2005年,全区以农村、农业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不断地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拓宽执法领域,突出执法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共立案61件,办结61件(其中简易程序5件),结案率100%,罚没款6.06万元。先后开展了“绿剑保农业”、“绿剑保安全”行动,严历打击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全年共开展集中农资打假行动7次,检查农资经营店279家次,肥料生产企业3家,受理案件14起,办结14起,査获违法肥料117吨,农药120公斤、种子27.5公斤,罚没款4510元,办案准确率100%,结案率100%。全面开展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对柑桔黄龙病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了全面普查,对分布在6379户的80357株病株及四个乡镇(街道)的4.3公顷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了彻底清除,普査率和挖除率达100%,划定柑桔木虱防治监测区面积366.7公顷,发放药剂(大拇指)55000包。坚持挖控并举、以防为主的原则,做好柑桔黄龙病的防控工作,并顺利地通过了省农业厅检查验收,验收成绩达优秀。

【解决土地承包纠纷和遗留问题】2005年,全区进一步加强了以涉地农民信访为重点的信访案件的处置,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涉地信访协调与纠纷调处意见决策机制,开展了土地承包和征用费分配纠纷的排查摸底,共对5个乡镇1:3个信访案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整理并提出了调处意见。对老上访户采取了区五大班子有关领导包案制度和区委、区政府领导不定期下访和每月接访制度,加大了纠纷调处和政策落实力度。做好农民来信来访工作,热情接待群众上访,耐心的做好解答、劝访和政策指导工作,全年共接待上访或咨询人次1000多人次。

【农村工作指导员】 根据省、市党委、政府的有关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2005年,全区共有344名农村工作指导员进驻到村。按照当好“六个员”的职责要求,农村工作指导员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心,围绕农村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全年农村工作指导员共走访农户18495户次,宣传政策法规1836次,化解信访、群众纠纷884起,促进了农村稳定;积极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经济思路,完善规划,落实措施,培育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共提出合理化建议771条、组织为民服务活动270次、启动经济发展项目126项、组织农民技术培训7923人次,有力地促进了所驻村的经济发展;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化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帮助制定《村规民约》等规定261个,协助村支部发展党员192名;积极为各村包装生产性、基础性和生活性的项目,并争取部门在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共争取了支持帮扶资金95.5万元。

绿色行动计划

【概况】2005年,全区围绕“建绿色精品基地、打造绿色品牌、创绿色效益之路”的工作思路,继续实施绿色行动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面积417.47公顷,新增区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62个、662.87公顷,全区累计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18个、8586公顷,区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267个、面积4079公顷;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4个,全区已累计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44个;新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3个,全区累计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7个;新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累计全区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9个、有机食品12个、森林食品2个、浙江绿色农产品9个;新增市农业名牌产品2个、市著名商标2个,累计全区已创省农业名牌产品2个,市名牌产品5只,省著名商标1个,市著名商标5个;8个乡镇(街道)通过了绿色生态农业示范乡镇考核验收,累计全区完成了15个绿色生态

2005年莲都区获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名单

农业示范乡镇的创建。全区生态高效农业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2005年,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积极与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合作,对全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20个点实行定期、定点监控检测,共检测蔬菜样品2140个批次,合格数1934个,合格率90.37%;检测水果1330批次,合格数1304个,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共编发《丽水农产品检测周报》25期。开展了以“瘦肉精”检测为重点的动物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年共抽检1201车、2441头生猪,抽样基数为48130头生猪,“瘦肉精”检测合格率100%。同时,对全区的村级食品安全监督员(含村级动物疫情报告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并与相关部门一起对各村动物食品安全情况开展联合检查,督促进一步做好动物食品安全工作。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2005年,全区积极推广畜禽养殖加沼气,畜禽养殖与果、鱼相结合的立体生产模式,努力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形成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能源、有机肥料加工产业等有机结合。至年底,碧湖镇三丰村的畜牧业污染已初步得整治,共清理被污染的河道2公里,建260立方米沼气池2个。畜牧良种场的治污问题被列入2005年度浙江省”811”环境污染整治项目,经过一年的实施,现已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共改造标准雨、污水分离设施1000米,新建沼气池300立方米,污水收集池20立方米,取得日产沼气150立方米,日处理猪尿等污水60吨,干粪收集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生态治污,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的目的,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农产品无害化治理,全区无害化技术覆盖率达90.6%,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2.8%以内,农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率为86.1%。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

【概况】2005年,全区通过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完成总投资3678万元,创建了1个省级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33个整治村。共建成村内水泥道路20.14万平米,完成通村公路硬化35.3公里,整治河道及水沟23公里,清理池塘1.67万平方米,修建村内桥梁9座,新建拦水坝13座,完成村庄绿化4.13万平方米,改造自来水管网7.77万米,修建水库1座,埋设排污排水管4530米,添置垃圾箱(池)624只,新建垃圾处理场8处、720平方米,购置保洁车11辆,安装路灯1192只、调频广播18只,安装有线电视565户,新增公共厕所36座,完成外墙改造26.85万平方米,修建村会议室、文体活动室35处、7758平方米,新建健身运动场地1860平方米,添置文体娱乐设施67件,建村碑7座,新建垃圾焚烧炉2座,安装宣传牌307块,改造电网2000米,修复廊桥、禅院等古迹9处。据统计,全区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三年来,已使5.6万农民从中受益,占全区农村人口总数的22.76%。

2005年莲都区获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食品)标志使用权名单

【提高整治标准】2005年全区村庄整治的区域由广散覆盖到重点推进演变,村庄整治工作建设内容更加广泛,单项工程质量标准更加提高,农村卫生保洁长效管理也首次列入乡镇街道年终考核内容,实行单独考核、单独奖励。在抓好全区面上整体推进的同时,将“三沿”村庄(东西岩景区沿线、高速公路(国道)沿线、瓯江沿线村庄)优先列入工程计划,给予重点扶持和推进。全年“三沿”村庄整治共22个,占年度创建村总数61.1%。

【实施“大聚小迁”】2005年,全区通过整合项目资源,开始对不符合布局规划、生存条件恶劣的自然村进行整体拆并迁移,引导山区农民向中心村和村庄整治点集聚。丽新乡吾赤口整治村引入村庄整理思路,结合下山脱贫项目实施,通过农村宅基地复垦置换,对地处偏远的黄山头、昌步岭、周坑源三个自然村实施整体迁建,引导43户136人下山建新房,实现了下山脱贫、异地致富,促进了吾赤口行政村所在地的人口集聚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同时,加大了对简易厕所、猪牛栏、破旧空宅的拆迁力度,全区拆除面积达到1.53万平方米。

【促进市区联动】 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与支持下,市财政局、市农办针对市区本级村庄整治工作实际,出台了以奖代补奖励办法,落实了奖励经费360万元。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领市直部门来莲都调研村庄整治工作,先后从市直部门整合项目经费80万元,用于市区本级整治村、示范村项目建设,为全区村庄整治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为加强联系与沟通,市、区农办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及时互相通报工作情况,协调和解决全区村庄整治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真正营造了市区一家、联动推进的工作氛围。区属各挂钩部门也及时落实帮扶项目和资金,做到凝聚各方力量,集中全力投入示范村、整治村建设项目。2005年,全区共落实帮扶资金45万元,整合部门专项资金981万元,其中:康庄工程项目706万元中心村项目100万元,下山脱贫项目75万元,水利项目70万元,机耕路项目20万元,农村改水改厕项目10万元。同时,争取市级资金440万元,向社会各界筹捐20多万元,促进了 “十百工程”的顺利实施。【完善各项制度】2005年,全区对已制定出台各项制度进行了深化、细化,探索性地建立“十百工程”片区会议交流制度,将全区村庄整治在建乡镇(街道)、村划成四个片区,并以片区为单位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共8次,更有针对性地组织片区内的乡镇、村领导交流经验、剖析问题、共商对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为规范村庄整治工作考评体系,出台了《莲都区“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长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区财政专门安排工作考核奖励经费5.7万元,对各乡镇街道组织实施“十百工程”情况进行单项考核、单项奖励,设立一等奖一名(奖励1万元)、二等奖二名(每个奖励8000元)、三等奖三名(每个奖励5000元)、优胜奖5名(每个奖励3000元)。区文明办、区建设分局、区农办还联合出台了《莲都区农村卫生保洁考评办法》,规范了建成村的长效保洁考核标准,促进农村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至此,全区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的有关配套制度已相对健全,基本达到“项目筛选科学、资金管理规范、督促考核有力、奖励政策到位”的要求。

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

【概况】2005年,全区按“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要求,大力开展宣传引导,强化制度管理,整合各方资源,扎实深入开展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4146人。其中:专业农民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6296人,农民转移技能培训4418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12215人,后备劳动力培训1217人。

【加强培训基地管理】2005年,全区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中,推出了“第一节课制度”,各培训基地开班培训都由阳光工程办公室人员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上好第一节课。继续坚持和落实例会制度、培训作月报表制度、转移台账制度等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对下步工作作岀安排,了解培训对象就业、工资待遇、家庭生活等情况,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对培训机构根据培训专业、培训能力、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效果、收费标准及培训保障措施等进行评审,择优认定“莲都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莲都区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2家为2005年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了被认定的培训机构名称和培训任务,并公布了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严格奖惩制度,对培训基地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作出相应的奖惩。

【加大资金投入】为了保证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顺利实施,全区按照“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原则,努力筹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资金。2005年,全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共投入资金141万元,其中:中央、省补经费50万元,区财政投入70万元,争取企业资金投入21万元。同时,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使用、管理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并根据莲都区实际,制定了《莲都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资金管理办法》、《莲都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经费使用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补助范围、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审批制度、统一拨付程序)。

【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及各乡镇(街道)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2005年,共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班259期,培训人数26296人。其中学历教育培训570人;绿色证书培训1610人,颁发绿色证书1320本,发证率达83%;远程教育实用技术培训13475人;聘请市、区专家、技术人员面授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641人。另外,开展了农技干部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全区共有141名农业技术干部,分别联系126个农产品生产基地、172个种植业大户、18个养殖专业户、5个农民合作社和8个农业龙头企业,在20个乡(镇)50多个村庄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会、发放技术资料,并推广60多个种养新品种和33项种养新技术。

2005年,全区以失地农民、下山移民、农业剩余劳动力、退伍军人等为重点,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文化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使其能够适应二、三产业发展各种岗位技能的要求。拓宽与市、区工业园区及发达县市的合作渠道,实施定向和“订单”培训,全年开设培训班68个,培训农村劳动力4418人,转移就业3976人,转移就业率达90%。

从提高和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入手,对区属企业职工进行企业文化、岗位知识和劳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岗位培训。2005年,共举办农民岗位技能培训班14期、培训人数2215人,发放培训资料4200多份。通过培训,职工法制观念普遍加强,违纪现象大幅度减少;技能素质普遍提高,能较好的掌握岗位技能;企业产品合格率明显提高。

为了使农村初中毕业生回乡后有一技之长,具备一定的劳动力素质,适应市场的需求,根据当地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突出地方性,有针对的开展农业技能培训。2005年,全区共培训初中毕业生1217人,发放培训用书1300多本,由区教育局颁发“初中毕业职前培训教育培训结业证书” 。

农村扶贫

【概况】2005年,全区继续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共新建或改造种植业基地349.3公顷,其中新建和改造茶园115.3公顷,改造和新建竹笋两用林基地53.3公顷,新建和改造板栗、杨梅等水干果基地63.3公顷;新建花卉苗木基地20公顷;改造油茶基地7公顷;新建速生丰产林20公顷;发展高山蔬菜、药村等70.7公顷;新发展鸡、鸽、山羊等畜禽养殖3.1万羽(头、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8个,新建或修建通村道路和生产基地机耕路23条,总里程52公里,修筑防洪堤780多米,改造自来水管5000多米,完成桥梁、水坝修复项目5个,新建或改造村级会议室、停车场项目6个。集中搬迁(或协议迁移)下山移民52户186人,分散迁移76户284人,共计完成下山移民128户470人。

【结对帮扶工作】2005年,全区各欠发达乡积极做好与结对帮扶单位的沟通联系工作,各级结对帮扶单位深入结对乡开展调查研究,为欠发达乡发展出谋划策,及时落实扶持资金。全年各级帮扶单位共到位帮扶资金88.7万元,其中:省定帮扶单位扶持资金75万元(除丽新乡外其他三个乡的帮扶项目资金也都已位:省人防办帮扶巨溪乡30万元,绍兴市斗门镇帮扶严鸟乡25万元,宁海县西店镇帮扶黄村乡2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开发性农业、康庄工程、“十百工程”、基地机耕路、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自来水工程、下山移民、专业合作社补助等生产性和基础设施项目22个,以及部分困难党员群众的生活补助。

【整合项目资源】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加强资源整合作为加大扶贫投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为确保各项扶贫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在积极争取省财政扶贫资金和各级结对帮扶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专门安排扶贫配套资金100万元,专门用于欠发达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开发农业等项目建设。同时,明确要求区属各部门在安排专项资金时应有重点地向欠发达乡村倾斜,各结对挂钩单位也要进一步加大对所联系村的帮扶力度。

【开展扶贫调查和贫困户建档】根据省市扶贫办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下山脱贫农民搬迁意向调査。3~4月,区扶贫办组织力量对全区海拔450米以上的高山远山村、中型以上水库库区村、地质灾害频发村及其它海拔450米以下但生存条件恶劣(不通路、不通电、资源缺乏等)村庄的基本情况与村民异地搬迁意向及豆整村搬迁意向进行了专项调査,共计调査308个自然村、10128户、31799人,完成了《莲都区欠发达地区下山移民整体搬迁规划

(200~2010年)》编制。

开展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对巨溪、丽新、黄村、严鸟四个省重点扶持欠发达乡镇的贫困人口状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共涉及4个欠发达乡镇、43个行政村、8834户、27509人。通过详细排査,共确定贫困户2758户、6996人,其中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特困人口936户、1867人,年人均纯收入1000~1500元低收入人口1822户、5129人。同时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达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的工作要求,并着手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四个乡共落实112户。

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经济

【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2005年,全区坚持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中心环节来抓,按照“围绕区域特色建龙头,围绕主导产业建龙头,围绕流通市场建龙头”的思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了农业龙头企业向主导产业聚集,区域化布局日趋明显,逐步形成了蔬菜、畜禽、茶叶、食用菌等四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产业。另外,在省、市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区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实施了奖励政策:对新获批的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在国家、省、市奖励基础上每家再奖励5万元,市级每家奖励2万元,区级每家奖励1万元。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等措施,全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新增区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0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12家、区级5家。到2005年底止,这20家农业龙头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0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02亿元,上缴税收1189万元,税后利润2789万元。这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全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附:莲都区农业龙头企业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丽水市富来森食品有限公司 ★丽水市浙西南农贸城开发有限公司

☆丽水市绿园禽业有限公司

☆丽水市莲都区碧湖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社

☆丽水市莲都区庄稼人农产品产销合作社

☆丽水市梅峰茶业公司

☆丽水市绿山禽业有限公司

☆丽水市梅园食品有限公司

☆丽水市绿富畜禽有限公司

☆丽水市恒源商贸有限公司

☆丽水市绿谷茶叶有限公司

☆丽水市高山农夫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丽水市山水果业有限公司

☆丽水六江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丽水市绿野畜禽有限公司

☆丽水市森宝菇业有限公司

☆丽水禾意牧业有限公司

☆浙闽山珍有限公司

☆丽水市咏林食品有限公司

☆丽水市绿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说明:

★号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号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5年,全区以贯彻落实《浙江省农民合作社条例》为契机,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原则,发展和壮大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和引导专业大户、企业、科技人员牵头或者参与组建农民合作组织,努力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良好氛围,引导更多的农民创办和加入合作社,增加合作组织数量,扩大规模,提高覆盖率,2005年新发展合作组织11家,全区累计已有合作组织54家,入社社员3582户,占全区农户数的4.23%,带动农户7.5万户,联结基地3653公顷;共拥有资产6256万元,平均每家115.9万元;固定资产3261万元,平均每家60.4万元;实现经营总收入3.37亿元,平均每家624万元;实行二次返利46万元,平均每家0.85万元。另一方面采用“树立先进、以点带面”的方法,通过帮助制订章程、完善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理顺利益分配机制等,促进了全区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效地驾起了市场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宣传】为进一步宣传全区农产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2005年,全区先后组织了多家企业参加5次名牌展示会、对洽会、农博会等,“山水”牌葡萄、九坑桃获浙江省精品水果金奖,“山水”牌糕柑获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山水”牌椪柑、九坑桃、西瓜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充分发挥“莲都农业信息网”,及时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开展技术咨询和有关政策法规宣传,加大全区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着重开展了九坑桃宣传月活动,后先组织了2005年上海丽水(莲都)九杭桃促销品尝会,先后举办了 “九坑桃进社区文艺汇演暨九杭桃市民品尝会”、

“社区居民、小记者到基地摘桃、品桃活动”、“喜迎中秋万只寿桃送市民”等活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全区九坑桃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促进了九坑桃的顺利销售。

粮食作物

【概况】2005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153公顷,与上年持平,总产量53834吨,比上年增长2.9%。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全区种植业已形成粮、果、蔬三分天下的稳定格局。在种植方式上,粮、经搭配,水旱轮作的多种种植方式已经成熟,上半年以种植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旱粮,下半年种植水稻为主;在区域分布上,形成区域性规模种植,碧湖平原为长豇豆、蚕豆、春大豆等与水稻搭配种植区;老竹盆地是春大豆、春花生、长豇豆与水稻搭配种植区;富岭、城郊以叶菜、苦瓜、春玉米与水稻搭配为主。

【先进适用技术】2005年,全区加大了先进实用技术和高产优质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共推广超级稻1900公顷,平均每亩增产100公斤,全区共增产稻谷2850吨;实施单季稻双百工程3400公顷,推广直播稻100公顷,稻鸭共育80公顷;落实水稻优质高产竞赛活动示范方32个,面积127公顷,其中碧湖镇章塘村和丽新乡咸宜村超级稻示范方列入省重点示范方;推广覆盖还田技术9667公顷,商品有机肥施用2333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2005年,全区加强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农业局开展了耕地拋荒调查,初步摸清了全区耕地抛荒情况,针对抛荒耕地多为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垄田,偏僻且分散的特点,采取了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种植,重点发展茶叶、水果生产等措施,力争消灭耕地全年抛荒现象。同时,加大了地力培育力度,推广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5年共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767公顷,实现增收节支1167.8万元。

【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措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中央、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基础上,区财政专门安排10万资金,对种粮大户实行配套补贴和奖励优2005年莲都区粮食作物面积产量

秀种粮大户、优质高产示范方以及对减少抛荒促进粮食生产表现突出基层农技人员。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全区建立了粮食作物救灾种子储备制度,共储备各类救灾种子30000公斤,其中:早稻种子15000公斤、杂交水稻种子12500公斤、大豆种子2500公斤。并制定救灾种子应急供应预案,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经济作物

【概况】2005年,全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2.35万公顷、总产量49.51万吨、总产值6.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1%、减少0.84%、增长7.23%。大宗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水果,这2个大宗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经济作物总面积的86.38%、产量占93.74%、产值占84.43%。

【蔬菜】2005年,全区蔬菜又获好收成,播种面积、生产产量、产品价格同时上扬,经济效益提高明显,成了农业增效的亮点,农民增收的增长点。全年蔬菜播种面积为11251公顷,产量320592吨,产值2923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5.84%、9.69%。播种面积达333公顷以上的品种有长豇豆、马铃薯、大白菜、萝卜、黄瓜、菜豆,这6个品种的蔬菜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55%,其中长豇豆面积达2282公顷,产值达1亿元。

农业部门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通过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技术辅导、培训,全年共举办蔬菜培训班47次,培训5000多人次。同时,还邀请省农科院、浙江大学及市农业局等专家授课,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进一步普及,全年又新增11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到2005年底止,全区共有6家蔬菜农业龙头企业和10家蔬菜合作社,这些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起到了产品销售主渠道的作用,所销售和加工的蔬菜占全区总量的70%以上。蔬菜产地市场发展迅速,主要产区产地市场网络基本建立,仅碧湖平原就有大小市场7个,为全区蔬菜产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柑桔】2005年,由于受开春时的倒春寒及夏季台风的影响,柑桔、枇杷、桃等水果受灾严重,水果产量下降明显;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开拓销售渠道,提升产品价值,实现了增效增收。全区果园面积为9070公顷,产量143554吨,产值2338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减少15.85%、增长6.10%。虽然水果生产总体平稳,但内部品种结构的发展很不平衡,其中柑桔产量为86240吨,减少29.4%,产值为12936万元,减少6.3%;桃子产量18383吨,增长26.8%,产值为2905万元,增长26.9%;杨梅产销两旺,产量为4037吨,增长了57%,产值为2025万元,增长了95%;果用瓜产量为27197吨,增长18%,产值为3671万元,增长22.7%;梨、葡萄等其它水果也都有较好的收益。

随着中国水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和产量的快速提高,果品市场供应充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水果种植总体效益逐年下降。尤其是一些老果园,由于品种老化,树龄增加,果品质量下降,导致果品的市场竞争力差,效益低下。为提高全区水果总体效益,2005年,全区对以柑桔为主的老果园通过改植改种、高接换种、三疏一改的手段进行改造,2005年共改造老果园400公顷。继续做好椪柑优质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005年项目区椪柑平均亩产达1550公斤,年产无公害柑果品1.55万吨,果品优良率达82%,年产值2200万元,平均亩产值比项目区外增加23%,项目区椪柑果品达到无公害要求,山水牌椪柑获2005年浙江省名牌产品。通过项目建设辐射带动全区椪柑优质无公害生产5333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茶叶】 区委区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农村重点产业来抓,专门下发了《莲都区扶持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对新发展茶叶基地(包括老茶园改造有机茶)每亩补助100元,3.3公顷以上集中连片的基地每亩补助150元。通过宣传发动和政策引导,全区茶叶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区茶园总面积达1133公顷,比上年增长33.14%;由于倒春寒的影响,茶叶产量有所下降,全年产量为798吨,比上年减少4.20%;产值为2253万元,比上年增长().45%。在农业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绿谷茶叶有限公司和梅峰茶叶公司的茶厂进行了优化改造,从厂房设计、道路改造、机器安装及厂区环境的整治等工程都按无公害标准进行改造,经省农业厅验收,这2个茶厂均达到省级无公害初制茶厂的标准,莲都区也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另外,全区开展了低产茶园改造,通过改园、改树、改土等措施,把低产茶园改造成优质高产茶园,2005年共对余岭茶场等107公顷茶园进行了低产改造。

食用菌

【概况】2005年,全区食用菌产业从以往追求数量的发展,向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转变,呈现出节能、优质、高效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食用菌种植规模7500万袋、鲜菇产量6万吨、产值21509万元,分别比上年减少11.76%、20%和0.18%。赴外开发是全区食用菌产业的重要特色,赴外开发涉及全国21个省(市)的100多个县(市),从业人数6000多户、20000多菇农,种植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鸡腿菇等多多个品种。2005年,全区食用菌外运排场和异地制菇达4000万袋,鲜菇产量3.2万吨,产值1.44亿元,有效地实施了农业生产“走出去”战略。

【创新技术指导方式】农业部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食用菌生产的技术辅导、培训的方式,结合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深入乡镇、重点村、重点户,进行现场指导,一方面在技术上予以辅导,另一方面为菇农分析食用菌市场走向、供求变化等市场信息,让菇农能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食用菌生产。同时,根据全区食用菌赴外开发这一特色,11月22日至25日,莲都区工商联合会、区农业局联合在北京市通州区举办食用菌种植技术及菌棒烂筒预防方法的培训及现场指导,使在京菇农菌棒烂筒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为菇农挽回经济损失150多万兀。

畜牧业

【概况】2005年,全区畜牧业克服了猪链球菌、禽流感、台风的不利影响,在价格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仍保持增长,实现产值21241万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家畜产值11228万元、增长6.7%,家禽饲养受禽流感的影响,下半年有所下滑,全年家禽产值6273万元、增长3.7%,其他动物饲养产值2151万元、增长3.91%。全年肉类总产量18337吨,增长6.16%,其中:猪肉产量11298吨、增长2.45%,禽肉产量6369吨、增长8.26%,牛肉产量552吨、增长144.25%,羊肉产量111吨、增长2.78%;禽蛋产量2048吨、增长0.79%,牛奶产量620吨、增长7.64%。

由于近年来畜禽养殖效益较好,农户养殖积极性较高,2005年上半年,全区生猪、家禽养殖均持续增长,但由于养猪生产快速发展,生猪市场岀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导致生猪价格下降,造成大猪压栏和售后暂不补栏,下半年生猪养殖量有所减少。家禽养殖主要是受“禽流感”疫情的冲击和影响,自10月份开始,鸡、鸭等禽类产品价格和销量大幅度下降,生产亏损较大,养殖户积极性受挫,普遍出现关栏停养,全区家禽存栏数大幅度下降。

【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继续认真实施畜牧业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编制了生猪、肉鸡、肉鸽无公害生产技术模式图,制定肉鸡分割系列地方标准,深入开展无公害养殖生产技术宣传推广,加强申报无公害养殖生产基地的畜禽养殖场(户)的监督指导,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新基地的建设管理工作。2005年,有19个规模畜禽养殖场被确立为无公害生产基地。至此,全区畜牧业无公害生产基地已扩大到52个,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区肉、禽、蛋的质量,为市场提供更多绿色优质安全畜禽产品。

【动物疫病防控】面对严峻的禽流2005年莲都区畜牧生产情况

感疫情,全区按照构筑五道防线的要求,出台了《丽水市莲都区扑灭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实施了动物防疫联场带户工作责任,统一启用了《动物规模养殖场防疫工作联系册》。制定了《莲都区家禽防疫监管制度》,对家禽调运前申报、调运后报检、免疫服务、产地检疫、运输检疫等环节进行明确规定,全面规范家禽经营者和饲养者的经营饲养行为。落实免疫措施,组织开展了4次集中免疫行动,使种禽场、规模养禽场户、养禽小区等饲养的家禽免疫密度达100%。加强检疫监管,加大市场检查力度,共实施产地检疫家禽75.15万羽,市场检疫家禽75.01万羽。11月25日,市、区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联合开展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实战模拟演练,取得圆满成功,并检验、完善了《扑灭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终于取得了禽流感防治工作的阶段性胜利。积极开展牲畜“W”病和猪链球菌病的防控工作,按照“内强免疫,外堵疫源”的要求,开展了疫情普査和全面检疫、免疫工作,未发现“W”病和猪链球菌病病例。开展了以“瘦肉精”检测为重点的动物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年共抽检1201车2441头生猪,抽样基数为48130头生猪,“瘦肉精”检测合格率100%。

【动物疫情监测】年初以来,在全区范围采集鸡血样453份,鸭血样130份,进行禽流感免疫抗体效价检测,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93%。从2个规模养猪场和33个养猪户采集猪血样100份,从34个养牛户采集牛血样54份,从4个养羊专业户采集羊血样50份,检测结果表明,猪瘟抗体平均合格率82%,比去年下半年提高6.7个百分点;猪W病抗体平均合格率86%,比去年下半年提高25.8个百分点;牛W病抗体平均合格率87%,比去年下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羊W病抗体平均合格率80%,比去年下半年提高45.5个百分点。同时,对8个养鸡场、1个蛋鸭养殖场、1个番鸭养殖场采集50份喉拭子和50份肛拭子,对1个养猪场采集20份鼻拭子,送省畜牧兽医局进行禽流感病原检测。通过及时开展疫情监测,为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农业机械

【概况】2005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0.2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75%,其中柴油机动力6.76万千瓦、减少1.6%,汽油机动力1.25万千瓦、增长197.6%,电动机动力2.25万千瓦、增长25%。农业机械原值10150万元,增长82.78%(其中农业机械净值7301万元、增长99.54%)。有各类耕作机械及种植机械1819台(机引配套农机具1192台、减少8.17%)、减少18.47%,收获机械1158台、减少7.29%,植保机械4747台、增长242.74%,排灌机械5768台、增长93.23%,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033台、增长23.59%,运输机械1869台、与上年持平,其它农业机械596台,与上年持平,塑料大棚45.53万平方米,增长132.89%。【农机服务体系建设】2005年,全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以莲都区农机服务中心为龙头,逐步完善碧湖平原粮食生产机械示范园区,着力发展碧湖农机服务中心和联城九坑农产品贮藏、保鲜示范园区,新建了以高溪、丽新农田耕作起垄机械化示范园区和大港头茶叶修剪与采摘机械化作业示范园区。全年机耕作业面积7400公顷,植保机械作业面积24353公顷,机械收获面积533公顷,机械深耕深松面积2093公顷,机械深施化肥面积2827公顷,农田机械灌溉面积17813公顷,农机运输作业数量3929.75万吨/公里。

[农机安全监理】2005年全区继续加强农机监理工作,农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主要措施有:一是开展“拖拉机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充分发挥拖拉机协会和拖拉机安全学习片组的作用,开展了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全区共印发了宣传单3000份,张贴标语200张。先后组织了4次农机安全生产执法大检查,共抽捡160多人(车)次。二是开展“绿色打假保农业”活动。共对50多个农机维修网点、农机销售点进行了统一执法检查,查处了5家无技术许可证和20多种农机产品无农机推广许可证等违规行为。三是推进"农机安全村”创建。2005年,共创建了14个“农机安全村”,共有1867名农机操作手参加了由“农机安全村”组织的活动,提高了安全生产意识,14个村的农机事故率明显下降,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达到了创建的目的。

(叶华伟)

水利

【概况】2005年区水利局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共投入资金7772.5万元,其中中央40万元,省1018.84万元(含农业综合开发480万元),市、区415万元,乡村自筹4999.16万元,小水电投入1296万元,共投入劳力130万工,完成土石方135万立方米,完成水利工程建设70多处。

按照省厅建设“安全、高效、美丽”高标准水库要求,实施千库保安工程,投入资金286万元,实施仙渡乡芦村口水库;联城踏步头水库、紫金办事处金银洞水库等3座小二型水库的保安工程。并投入资金48.5万元,对18座山塘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

坚持以“水清、流畅、岸绿、境美”为河道整治的总目标,提倡“人水和谐”,把河道治理和环境整治相结合,在小安溪、苍坑、严溪、宣平溪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投入资金2250万元,整治河道15公里。同时,主动结合“十百工程、移民工程”,实施河道整治亮点工程。

按照《莲都区乡镇供水水源规划》(2003年编制)要求,实施老竹镇饮用水工程建设,工程计划从赤坑水库饮水解决老竹镇区、镇机关、学校及水库下游沿线村庄村民饮水难问题。至12月完成整个设计方案的修整工作。此外还投入省级和地方地政资金85.3万元。用于部分示范村、整治村及饮用水困难村的饮用水工程建设,共完成饮用水工程17余处。

按照浙江省水利厅的部署,年初已编制完成2005年至2007年的“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投入678.2万元,利用3年时间,对莲都碧湖灌区(高溪、郎奇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提高灌区水利用系数和灌溉保证率,基本解决渠道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实施的通济堰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已完成整修干、支渠132公里,整修机耕路6.5公里,新建设机耕桥31座,改造泵房17座等工程,完成投资734万元。

配合市局,加大人力和机械投入,投入资金1750万元,完成五一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建设;投入12623万元完成大溪南岸防洪堤工程48m高程档墙砌石、面石衬砌和2个箱涵的施工。同时还承接了好溪堰坝加高工程、西排丽阳坑引水工程,南岸防洪堤3标段工程。

(封宗华程涛)

[黄渡水文站整体拆建更新工程竣工]莲都区黄渡水文站系省级重要水文站,好溪流域控制站,担负着为防汛防旱工作提供水文测报服务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收集积累水文基础历史资料的双重任务。

黄渡水文站始建于1956年,经半个世纪的风雨侵蚀,站房、缆道房和水文测验设施已十分陈旧老化,与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的要求已越来越不相适应。为此,省水文总局、区水利局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投入115万元资金,对该站实行整体拆建更新。按照莲都区发展计划局莲发计〔2004〕168号《关于莲都区黄渡水文站综合管理房拆建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通知》精神,通过艰苦复杂的前期工作和政策处理工作。于2005年3月15日破土动工建设。9月15日完成全部管理房192.78平方米、缆道房126.48平方米的建设任务,11月完成水文测验缆道设施建设,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12月投入试运行,年底通过莲都区建设分局项目竣工验收。

(杨小华马烽)【防汛指挥远程会商系统建成运行】防汛指挥远程会商系统是群体决策系统,实现汛情的本地和异地会商功能。各地的专家及领导根据历史和实时水、雨、工情及气象云图显示的资料,结合现场信息,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和商讨,作出调度仿真预案,制订指令性调度方案,从而把灾情减到最低程度。5月中旬区防办投入10万元,装备联网主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路由器、终端显像等设备,组成莲都区防汛指挥远程会商系统,实现省、市、区三级联网,为快速、全面、详细传递信息创造条件,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防汛指挥调度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汛期运行,取得良好效果。

(黄剑波戴斌)

【抗台抗暴,齐心协力出新效】2005年进入台汛期后,5号台风“海棠”、9号台风“麦莎”、13号台风“泰利”、15号台风“卡努”、19号台风“龙王”,先后影响莲都,这是多年未遇的现象。特别是13号台风“泰利”,于9月1日14点30分在福建甫田市平海镇登陆,郑地村出现过程雨量288毫米,峰源乡夏庄村出现过程雨量325毫米的特大暴雨。上游的玉溪水库于9月1日16时25分开始泄洪,上显滩水文站洪峰流量达1330立方米/秒,超警戒水位1.04米,丽新段河道接近20年一遇洪水频率,小白岩洪水位达到52.47米,超危急水位0.47米,最大洪峰流量5540立方米/秒。

在5次抗台抗暴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及各部门、乡镇领导亲临第一线,启动抗灾预案,组织力量,33位副科以上领导到水库及重要地段现场进行24小时检查,198座水库山塘完全落实了巡查人员,对易发险地段,共转移5000多人。五次强台风虽影响较大,但由于部署及时,指挥果断,措施有力,没有发生人员伤亡,最大限度降低了群众财产损失,实现了省、市政府提出的“确保不死人,少伤人”的目标。为了弘扬抗台抗洪精神,10月21日区政府隆重举行了2005年度抗台抢险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并推荐了2名市级先进集体和10名先进个人。5次台风和洪水全区直接经济损失计1.3亿元。

(黄剑波戴斌)

【抗洪保安】6月11日进入梅汛期,11日到22日发生了连续强降雨过程,全区过程降雨共186.7毫米,8个水情自动遥测站高溪、郎奇、赤坑、胡村、上显滩、小白岩、黄渡降水均超过150毫米,雅一降雨106毫米,高溪、郎奇、赤坑水库溢洪道出水,其它水库蓄水达82-90%以上,6月20日和6月22日紧水滩两次开闸泄洪,特别是6月22日泄洪流量达到2000立方米/秒,大洪水将碧湖镇红圩村变成了江中孤岛,村中百姓生命财产出现危急情况,区长葛学斌亲自带领20名公安干警,20名武警,30名民兵,50名干部及相关救援物资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并转移村民。市地方海事局也组织人员,抢险般只及救生设施参加抢救转移群众,此次共转移安置200余名老弱村民脱险。同时在大港头、碧湖两砂场21名职工被洪水困在瓯江荒圩中,市区领导迅速赶到现场,组织营救,21名工人平安脱险。在灾后组织生产自救,力争把灾情降到最低程度。全区洪灾造成损失达500万元。

(黄剑波戴斌)

水产

【莲都区水产养殖规划】根据农业部、浙江省《水产养殖规划编制具体实施意见》的要求编写。

规划的编制在分析莲都区的渔业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状况,水产养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社会经济及水产技术发展水平,对全区的养殖水域进行了区域布局规划和功能区域规划,提出了规划实施的有关措施。

1.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

2.规划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4500吨,渔业总产值4500万元。名、特、优、新水产品种总产量1350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0%.发展传统渔文化、渔业休闲和水产加工业,提高渔业效益。

3.重点建设项目

(1)“溪鱼工程”建设项目:在莲都区碧湖镇的对门好,建一个研究与开发中心基地,基地面积13.3公顷,建设标准池塘7公顷,苗种繁育用池2公顷,实验用房和室内试验池2000平方米,用房1000平方米,基地总投资800万元。

(2)保定渔趣景区:主要功能包括扬帆撒网、鸬鹚捕鱼表演,渔家习俗风情展示,鱼鲜品偿等。预计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3)自然渔区景观园:一是建立瓯江渔业资源自然保护区;二是建设6000平方米的瓯江渔文化展示馆(主要包括瓯江自然渔业资源标本、传统渔具渔法展示,丽水渔业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渔业法律法规介绍,珍奇水生动物观赏等);三是配套建设3.3公顷的观赏鱼景区和1500平方米的鱼鲜品尝馆,预计投资300万元。合计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

(4)吴村圩游钓景区:项目地点在吴村圩,结合农民公园、果品采摘园,利用河叉水面,建设一个专门提供游钓的景区,投入资金300万兀。

(5)南山水上人家:在江边内塘建设水上人家,利用该地段优美的沿江自然景观,配套建设休闲景区。功能包括鱼鲜馆(2000平方米),江边垂钓区,计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6)石牛渔翁人家:石牛大桥上游的新亭圩,模仿渔家生活习俗,结合农家庄园的特点,建设石牛渔翁人家,建设休闲木房(3000平方米),渔家生活体验区,渔船或竹排漂流、休闲观光区、鱼鲜和农家菜品尝馆。合计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

(7)城市观赏鱼景区:利用古城岛生态景观保护区和琵琶圩镜湖居的水面,建设观赏鱼景点,中岸圩建设水族馆,在白岩风景区隔江对面的爱情公园附近建设观赏鱼繁育区,投入资金1400万元。

(苏小平戴斌)

【渔业工作新特色】2005年渔业工作按照“发挥优势、扩大总量、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3995吨,比上年增加7.77%,渔业总产值达3864万元(包括苗种产值),比上年增加7.12%。实现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外,有以下几点特色:一是调查收集资料,起草了“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若干意见”,报请区政府通过,开始发放养殖证,并完成省里下达的发放任务。二是引进花 䱻在网箱进行试验养殖,瓯江品种富岭乡朱弄村莲田养鱼示范户养鱼统计唇䱻

繁殖经过三年试验摸索,取得成功,繁殖唇䱻苗种20多万尾,进行推广养殖。三是水产品加工,淡水鱼交易专业市场建设有了零的突破,在高溪水库建设了一个小型水产品加工点,在浙西南农贸城建了一个专业淡水鱼批发交易市场。四是为了挖掘莲田的生产潜力,选择了富岭乡朱弄村47户8公顷莲田,养鱼作为莲田养鱼技术推广基地。4月21日在朱弄村莲田中放养了优良鲤鱼、建鲤和瓯江彩鲤,共计130公斤,规格每公斤12~16尾,平均每Ha都放养在3000〜3750尾。通过对47户莲田养鱼产量统计,鱼Ha产在1350公斤以上有3户,Ha产在1125公斤~1350公斤有15户,Ha产750公斤~1125公斤有17户,每Ha产750公斤以下有12户,Ha产量750公斤以上莲田户占推广户的75%以上。示范户朱青出,采用有机肥(猪粪)肥田和投青草、先进的饲料喂鱼技术,0.12Ha莲田鱼产量达175.8公斤,创莲田养鱼Ha产1440公斤的好成绩。

(苏小平赵书贤)

【瓯江渔业资源增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和渔政管理职能要求,保护瓯江渔业资源,提高渔民捕捞效益。渔政管理站投入资金,5月25日购置鲢、草、鲤鱼苗种60万尾,开着宣传车(内装鱼苗)从大港头往下沿途在大港头潭,坛步潭,县头潭、石牛潭、苏

埠潭、桃山潭等处投放增殖鱼苗。9月7日,渔政管理站争取到省、区主管部门资金7.5万元,购置特种水产品甲鱼苗7.9万只,在瓯江沿途各投放点全部增殖放流。沿途群众和渔民热烈赞扬和支持,并表示要保护好资源造福莲都人民,搞好菜蓝子工程。

(吕健戴斌)

水电

【水资源】2005年全区年降雨1700.1毫米,(折合降水量25.5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增加6.5%, 比上年增加22.6%,属降雨偏多年份。

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5.6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3.91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增加14.8%,比上年增加88%。产水系数为0.61,产水模数为104.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人均拥有水资源量4187立方米。全区水力资源丰富,理论储藏量为28.5万千瓦,可开发26.5万千瓦,(其中瓯江干为19.5万千瓦,属市局管辖),莲都区实际可开发量为7.4万千瓦。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93亿立方米,(其中蓄水1.33亿立方米,弓冰0.25亿立方米,提水0.34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03亿立方米,总共是1.95亿立方米。全区用水量,农业灌溉为0.76亿立方米。林牧渔畜为0.18亿立方米,工业为0.67亿立方米,城镇公共为0.08亿立方米,居民生活为0.2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为0.02亿立方米,总共用水量1.95亿立方米。全年共征水资源费187万元。

(封宗华戴斌)

【小水电建设】2005年,莲都区新建成投产水电站5座,11台机组,装机容量8050千瓦,全区并网水电站达到了93座,装机容量5.6万千瓦。全区水电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业主抓住降水较往年偏多的有利时机,紧抓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电站的经济效益,全年累积发电量1.8亿千瓦时,发电收入7700万元,创历史新高。

“十一五”规划莲都区将新建夏渠坑、周坑、东西坑等八个电站,装机容量6030千瓦,年发电量1725万千瓦时,规划“十一五”末,全区并网小水电站共计111座,装机容量68680千瓦,年发电量20115万千瓦时,年产值8200万元。

(叶达兵戴斌)

渔政

【水利、渔政执法工作上台阶】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是水利、渔政执法管理的重点。2005年莲都区水利局查处各类水事案件21件,制止纠正违法行为15起,调处水事纠纷5起,依法清除河道弃渣35000立方米,拆除水库大坝及河道范围内的违法建筑680平方米,清除河道内违法种植林木1800株。渔政管理站共查处各类渔业违法案件19件,其中毒鱼案1件,电鱼案1件,禁渔期违法捕鱼7件,无证捕捞10件。5月16日莲都白云山脚“绿色山庄”鱼塘被农药污染造成大量死鱼,业主损失严重。渔政管理站执法人员接报后本着依法行政,保护业主合法权益和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争取公安部门配合,多方调查取证,最终将案情查得水落石出,并给农药污染当事人处罚赔偿2万元处理,维护了渔业生产正常秩序。加强了执法力度,工作上台阶。渔政执法大队被浙江省总队评为年度渔业行政执法先进集体。

(李品祥吕健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