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李誠纂分榦北榦自廣南府界牌,走右江以北、盤江以南,至廣西潯州府止諸山分榦北榦自界牌東北行,走拖白泥,分一支北行,走長沖北至者種河會馬别河處而止。 北榦又自拖白泥東北,走猥哆驛,又東北走阿紀得,又東北爲紅石巌。 紅石巖在寶寧縣西七十里。紅石巖水出其南麓,兩溪合東南流入西洋江。 又東北爲者種山。

者種山在寶寧縣西北者種。者種河岀其西麓,西流入馬别河。 分一支東南行,走西洋江源以西、紅石巌水以東,東南至兩水會處而止。 北榦又東北爲速部山,爲板郎山,爲木王山。

剖山木王山三山相連,俱在廣南府西北。層巖峭壁,各出一泉,爲西洋江之源。

分榦北榦又東北,分一支南行,走松木嶺水之西、西洋江源之東,南至兩水會處而止。 分榦北榦又東北,分一支東行,爲松木嶺。

松木嶺在廣南府西北。松木嶺水出其南,南流入西洋江。

又東分一支東行,走馱娘江南北兩源間,爲科巖,又東至廣西西林縣剝貫村兩源會處而止。

科巖在寶寧縣北七十里。相傳宋狄青追儂智高至此。

又分一支折西南,走分水嶺南水之西、松木嶺水之東,爲牌頭山。西南至兩水入西洋江處而止。

牌頭山在廣南府西北五里。其右小山連峙,土人築寨其上。

分支正支自松木嶺又東南,爲分水嶺。

分水嶺在廣南府北。同舍河出其北,東北流入廣西,爲馱娘江。南入西洋江嶺南水, 西南流至廣南府北,南入西洋江,爲廣南東境之小分水嶺。

折南行爲靈雨山。

靈雨山在寶寧縣東十五里。下有豐年洞,因嘉慶丙子禱雨得靈名,建有靈雨亭。 分一支東行,走馱娘江以南、馱悶江以北,東走廣西西林縣境,爲貲苗嶺。貲苗嶺在廣西泗城府西林縣西北八十里。層巒峭壁,行半日始抵其巔,高處一石穴出泉[一],居民賴以汲飲。

又東南爲交椅山。

交椅山在西林縣北。

其南爲晚架山,東南至馱悶江入馱娘江處而止。

晚架山在西林縣南二十里。

分支正支自靈雨山又南,爲蓮花山。

蓮花山在寶寧縣東南二十里。五峯並出,諸小峯旁峙,形似蓮花。

又東南爲馱門江源山。

馱門江源山在廣南府東南。馱門江出其下,東流至廣西西林縣,會渌馱河,入馱娘江。 又東南分一支東行,走馱門江南、渌馱河北,東爲獨旺山。

獨旺山在西林縣南四十里。

又東爲瑞峯山,東抵兩河會處而止。

瑞峯山在西林縣南。

分支正支自蓮花山又東南,爲渌馱河源山。

渌馱河源山在寶寧縣東南界。渌馱河出其下,東流合馱悶江,入馱娘江。又東南爲寶月關山。

寶月關山在廣南府東南五十里。關三重,連山峭壁,爲兩粤衝途第O昔儂氏設關其上。今廢。

折東行走渌馱河以南、西洋江以北,爲木龍山。

木龍山在西林縣西南一百五十里,與廣南府接壤。

又東走思恩府土田州羅村,又東走百色至馱娘江入右江西洋江至此爲右江處而止。

分榦北幹自速部三山東又東,北爲者洪汛山。

者洪汛山在寶寧縣北七十里。者洪汛同舍河北源出其東麓,東南流合南源,爲馱娘江。

又東北入廣西西林縣西、隆州兩界間,爲界亭山。

界亭山在西林縣西北一百二十里,與西隆州接壤。

又東北爲垻樓山。

垻樓山[二]在西隆州西南一百二十里。高聳插天,上下三十餘里。

分一支北行爲現達山二三北抵渾水河卽盤江而止。

垻達山在西隆州西南二百五十里。渾水河繞其下。

分榦北榦折東行,爲隴高水源山。

隴高水源山在西隆州西南一百里。隴亠局水出其北麓,北流入渾水河。又東分一支北行,爲皆兇山。又北經西隆州城北,抵渾水河而止。 皆兇山在西隆州南,綿亙十餘里。

分榦北榦走板麗水西折南行,走馱娘江東,分一支東南行,爲潺邑山,爲累峯山。 潺岜山在西林縣東南二百里。巖穴岀泉,林麓蔥蔚。

累峯山在西林縣東南二百里,迤邐平布二十餘里。

又東南爲夾山,東南走阪作水南、右江北,東至阪作水入右江處而止。

夾山在西林縣東南二百四十里,與田州及廣南府接界。

分榦北榦折東行,爲蒼嶺。

蒼嶺在西林縣東二百里,一名蒼冒嶺。數峯並峙,後一峯有土寨遺址。

又折東北爲巴牙山,其北爲白麗山。

巴牙山在泗城府西南八十餘里,廢利州西二里。

白麗山在泗城府西南、廢利州北麗阪水想出其北,北流入渾水河。

又東爲樣山。

樣山在西林縣東二百四十里,與泗城府接界。 分一支東行,走府河南、阪作水北,東至兩水會處而止。

北榦又東北爲大山。大山在西林縣東北二百三十里,與泗城府接界。

又北爲餞陽山,分一支沿渾水河北走,至布柳水入烏泥江卽渾水河處而止。 餞陽山在泗城府浚雲縣西一百二十里。

分榦北榦折東行,爲靈洞,爲浚雲山。

靈洞在泗城府凌雲縣北半里。碧澄水出其中,南流合龍淵水,南入右江。 凌雲山在凌雲縣北半里,極高峻。

分一支南行,走泗城府城左,爲龍淵山。

龍淵山在泗城府城西北。龍淵水出焉,西南流合碧澄水,南流入右江。 右爲浚霄山,爲迎暉山。

凌霄山在凌雲縣東半里。

迎暉山在浚雲縣東一里。

折東南走平樂村龍川甲,又東南走東蘭州、土田州界,上爲邑馬山。

岂馬山在土田州西北一百八十里,接東蘭州界。

又東南走布囑泉西、馱娘江東,左爲詳山。

詳山在土田州北八十里廢上隆州南。

又南行右爲雪瓶山。雪瓶山在土田州西北八十里,接泗城府界。

又南爲八面山

八面山在土田州北十五里。

又南爲怕武山,南抵布㘓泉入右江處而止。

怕武山在土田州西十里。

分榦北榦自靈洞、凌雲東,走廢程縣西,爲布柳河源山。

布柳河源山在泗城府東北三百里。布柳水出其北,北流入都泥江一名烏泥江,亦曰紅水江卽盤江。

又東北走天峩甲,爲四圍山。

四圍山在土田州北九十三里。布㘓泉出其南,南流經東蘭州西、土田州東南,入右江。 又東爲武篆山,又東走爲幽洞山。

武篆山一名五篆山,在東蘭州西八十里。上多大猿、奇鳥。

幽洞山在慶遠府東蘭州西北九十里。

又東爲雙鳳山,爲福山,又東爲感現山。分一支北走那地州西紅水河曲處而止。

雙鳳山在東蘭州北二十五里。

福山在雙鳳山北五里。感現山在那地土州西南五十里。

分榦北榦折南行,爲青雲山,爲雷山。

青雲山在舊東蘭州西十里,橫亙綿遠。

雷山與青雲山相近。

分一支折東行,爲北荷山,爲印山,爲思榮山,爲都夷山。東抵九曲水入紅水河處而止。

北荷山在東蘭州東三十里西岸,特立爵然。

印山在北荷山南。

思榮山在東蘭州東三十一里。

都夷山在東蘭州東三十五里。高峯插天,最爲險隘,古都夷縣以此名。

分榦北榦折西行,爲霸陵山。

霸陵山在東蘭州東南一里。峯路曲折,爲一州勝境。

又折南行爲九曲山。

九曲山在東蘭州南八十里。九曲水出其北,東北流入紅水江。

又南爲十八鶴山。

十八鶴山在東蘭州南九十里。

分一支東北行,北走九曲水以東,北至九曲水入紅水河處而止。分榦北榦自十八鶴山南行,爲崠嶁山。

崠嶁山在舊城土司東北三里。下有石池,西南流繞舊城司西,至馱感山伏流南出, 爲馱感水。

分一支西南行,走崠嶁水西,南行爲馱感山。

馱感山在舊城司西南三里。磊石巉巖,下有湧泉南流,爲馱感水,或曰卽崠嶁水伏流而出者。南經都陽土司,南走歸德州入右江。

又西南爲鞏山,其西爲邑野山。

鞏山在土田州東一百二十里。兩峯對峙若門,土人呼門爲鞏。

岜野山在土田州東三十里。

又南,其西爲橫山。

橫山在土田州東南十里,唐郡名橫山因此。

又南走都陽土州西,爲筆架山,爲懷喜山。

筆架山懷喜山並在都陽土司西南。

又南走歸德土州,爲歸峯山。南抵馱感水入右江處而止。

歸峯山在南寧府歸德土州西北二十五里。分榦自崠嶁山西南行,走舊城北,爲八峯山。

八峯山一名元武山,在舊城司治北。八峯高聳四面,畧有畲田,上有泉,有岜砦巖。

又西南走下旺司北,爲鬼山。

鬼山在下旺土司北六里。深林岑鬱,其下有泉流出爲隴穰水,東流合波岌水爲架溪, 東北流入紅水河。

又西南爲波岌山。

波岌山在下旺土司西四里。亂石®巌,有泉湧出,每日三潮三汐。東北流爲波岌水, 合隴囂、隴穰二水爲架溪,東北入紅水河。

分一支東南走下旺司隴穰水南、波岌水北,爲蓬山。

蓬山在下旺土司南,與司城相連。

又東北爲壘石山、東抵兩水會處而止。

壘石山在下旺土司東一里。

分榦北榦自波岌山西南行,分一支東行,爲隴囂河源山。

隴囂河源山在下旺司東南。隴囂水出其下,北流合波岌水,爲架溪。

又分一支北行,爲產溪源山。折東北走產溪北,東北至產溪入架溪處而止。 產溪源山在定羅土司西。產溪出其下,東流折北入架溪。分支正支自隴囂河源東北,走定羅土司南,爲三架山。折北行,走定羅土司,爲獨鳳山, 北抵架溪而止。

三架山在定羅司南二十里,與武緑接界。

獨鳳山在定羅司後三里。

分榦北榦又南行,走都陽土司,爲旦山,爲峒層山。

旦山在都陽土司東北十五里。怪石林立,狀類人物,下有洞,虛廠清幽。

峒層山在都陽土司北十五里。山勢高大,下有巌洞。

又南爲邑造山。

岜造山在都陽土司北三里,爲司治後屏。

又南爲九兒山。

九兒山在白山土司西南二百里丹良堡西。山峯有九,遠望如嬰兒隱立。《志》稱「歸德州九峯山」想卽此。

分一支南行,走隆安縣東,爲火燄山。

火燄山在南寧府隆安縣東北三十里。高出歸德、武緑諸山之上,每二三月及六七月中,山有火光自發,故名。一名夜光嶺,其上有泉。

又南爲三台山。三台山在隆安縣枣一里大江之東。脈自歸德九峯山迤邐而來,歴百餘里,三峯聳起, 江水流繞其下,舊名邕橫山。

東爲金榜山。

金榜山在隆安縣東十里,俗名挂榜山,又名邑野山。峭壁聳拔,有三層巌可容千人, 頂有石池,南麓有谷,從麓拾級而升。中有玉女井,上有明和洞、再上爲雷壇。雷壇深處爲飛雲谷、白猿崖、橫煙障、香爐峯諸名勝。

又東爲逍遙山。

逍遙山在隆安縣東四十里。四面皆大山旋繞,此山特立其中?上有靈池。

又東爲隴雅山。東南至可濾江入右江處而止。

隴雅山在隆安縣東六十里。

分榦北榦自九兒山折東南行,走咘岜水北爲順山。

順山一名强山,在都陽土司南一百二十里。咘岜水經其南,東流入武緑界。

分一支折東北行,爲劍脊山,又北爲崢山。

劍脊山在武緑縣西北六十里。

崢山在武緑縣西北七十里。

又北爲南山,又東北爲橋榜溪源山。南山在武緑縣西北一百二十里。三潮水出此。

又東北爲闔標嶺。

闔標嶺在那馬土司南四十里,與武緑縣接界。馱蒙江出其下,東北流經鷹山下,至思恩府北四十里,亦曰清水江,東北入紅水江。

折西北行分一支東北行,走馱蒙江北、蘇垏水南,東北爲鷹山,其西爲仙迹山。

鷹山在思恩府西北七十五里。

仙迹山在鷹山西。上有池。

又折東爲崇武山,又北爲旗山,又東北至馱蒙江入紅水江處而止。

崇武山在思恩府北五十里。高峻爲一方巨鎮。

旗山在興隆土司西南八里。高峯突起、溪流環繞。

分支正支又西北,爲感土山,爲將軍山。

感土山在定羅土司東二十里。

,軍山在定羅土司東北二十里,與那馬土司交界。

又西北爲蘇埠山。

蘇㙔山在那馬土司西南二十里。蘇埠水出其下,從坑塹中流出,東流合義山水,又東經那馬司城南,又東北經興隆司界,入紅水江。又北爲穠企嶺,折東北爲峩山。

穩企嶺在那馬土司西十五里。穠企水出其下,東北流入舊城司石穴。

峩山在那馬土司西北十五里。峩山水出其下,南流合蘇埠水。

又東爲邑旦山。

岜旦山在那馬土司西北十里。

又東北爲雞籠山,分一支東北走雞籠水西北,北抵紅水江而止。正支又東北走雞籠水南、七首水北北抵紅水江而止。正支又東北爲七首山。

雞籠山在興隆土司西南八十里。雞籠水出其東北,流經舊司治東北,入紅水江。

七首山在興隆土司西六十里。山有七峯,形如人立。七首水出其下,北流入紅水江。 分一支行七首水南,東北抵紅水江而止。

分榦北榦自順山東,走咘邑水北,東爲都結山,爲房山。

都結山在武緑縣西南六十里。

房山與都結山相近。

又東北爲仙女洞。

仙女洞在武緑縣西南三十里。三面皆石壁,亦名朝天巖。

又北爲七星坡,其東南爲帽山。七星坡在武緑縣西三十里。

帽山在武緑縣東南十五里。

又東北走思恩府西北,又東北走西溪北,又東北爲筆架山。

筆架山在白山土司南、喬利舊城東南十五里。府河西溪岀其下,西南流合東溪,爲府河。

分一支折西南行,爲掛榜山。

掛榜山在興隆土司東南二十里。

又西南爲三台山。

三台山在思恩府北四十二里。

又西南爲仙女山。

仙女山在思恩府北四十里舊府司中。前有大潭,水光如鑑。

又南爲安山,南抵思恩府南兩溪會處而止。

安山在思恩府北十里,爲府治後屏。林木深邃,土人因譌爲暗山。

分榦又東北爲獨秀山。

獨秀山在白山土司南、喬利舊治東十五里。平地突起,其形如笏,亦名印笏山。

分一支東北走,爲虎頭山。虎頭山在古零土司南三里,一峯高聳,儼若虎形。 又東北爲龍角雙峯山。其西北爲紗帽山。 龍角雙峯山在古零土司東北二里,以形名。

紗帽山在古零土司北三里,獨立無附,勢矗雲霄。

又東北爲北江源山。

北江源山在古零司東北。北江出其下,東流入上林縣界,與茶山源會,至章光嶺與南江合,又東經縣北,又東入遷江縣界,爲清水江,經縣南折北流,至縣東北入紅水江。 又東北分一支東南行,走北江北、里仁江南,東南至里仁江入北江處而止。 分支正支又東北,爲都茗山。

都茗山一名茶山,在上林縣西北六十里。其山產茶。里仁江、周江並岀其下,並南流而合又南流,與古零源會爲北江源。

又折東南走紅水江南,爲羅洪洞。

羅洪洞在上林縣東北五十里。《明一統志》「宋韋旻隱此」。

又分一支折南行,走獅螺江西,爲白雲洞。

白雲洞在上林縣北二十里。

又南爲石光山,又南爲扶嵐山。石光山在上林縣北十里。

扶嵐山一名八角山,在上林縣北五里,八峯浚霄。

又東南爲智誠洞,又東南爲雙山,又東南爲磨山,東南至獅螺江入清水江處而止。

智誠洞在上林縣東二十里,矗立千仞。《明一統志》「唐韋厥隐此」。

雙山在上林縣東二十五里。

磨山在上林縣東四十里。

分支正支自羅洪洞又東南,爲羅密山。其相近有獅山對峙,爲螺山。

羅密山在上林縣東五十里。

獅山螺山皆平地突起,旁有獅螺江。

又東南爲朝山。

朝山在遷江縣西四十里。武節水出其下、一名武濟水,東南流經遷江縣南,東入清水江。

又東爲瓦山。

瓦山在遷江縣西三十里。有巖上層玲瓏,可坐數百人,下層平坦可居牛畜。

又東北爲泊艦山。又折東南沿江行,至清水江入紅水江處而止。泊艦山在遷江縣西北五里。下有巖容數百人,有石筍甚奇,舟行經此多駐觀,故名。 又一支自朝山南行折東,走武節水以南,東南至武節水入清水江處而止。 分榦北榦自獨秀山折南行,爲白雲巖。

白雲嚴在思恩府東北五十里。有泉自巌岀,流成溪澗。

又南行爲靖遠峯。其東南有玉印山。

靖遠峯在思恩府東北四十里。明弘治間[四],官軍討岑濬,登峯頂以望賊氛,事平,因名曰「靖遠」。

玉印山在思恩府東四十里。平地突起,石峯森列,其上方平如印。

分一支東南行,又分支東行,走黃龍江北,東至黃龍江入里仁江而止。

其正支東南,爲羅鈎山。

羅鈎山在上林縣西六里。黃龍江出其下,東流入里仁江。

又東走黃龍江南、南江北,東至南北江會處而止。

又自分榦靖遠峯南分一支,西南行爲韋公巌。

韋公M在武緑縣東北一百里。

又西南爲獅子巌。又西南走劍江北,西至劍江會府江處而止。

獅子巖在思恩府南十里、武緑縣北四十里。山勢蹲踞,儼如獅子,東西南三面懸崖絕壁,中有巌洞玲瓏幽邃。

分榦自靖遠峯南行,爲大明山。

大明山一名大名山,又名大鳴山,在思恩府東三十里、上林縣西四十餘里,西南與武緑縣接界。高數百丈,延袤三百餘里,中有五峯,上有潭,有風穴。南江岀其東北麓,東流至章光嶺下合北江,爲馬陂江。澄江出其東南麓,東流經上林縣南,東合馬陂江爲清水江, 東南流經遷江縣南,折東北入紅水江。劍江出其西北麓,西流爲西江,至武緑縣北四十里, 合府江南流至武緑縣西南,合南流江。南流江出其西南麓,西南流經武緑縣南合西江,南流至隆安縣東、宣化縣西北爲可濾江,南入右江。此山乃思恩府之大分水嶺也。 分一支東行,走南江南、澄江北,爲章光嶺。又東經上林縣東抵馬陂江而止。 章光嶺一名爭光嶺,在上林縣西北,南北兩江合流其下。

又自大明山分一支西行,走劍江南、南流江北,爲武臺山。

武臺山在武緑縣東二十里。形如半月,縣境諸山此最秀。

又西爲思鄰山,又西爲起鳳山。

思鄰山在武緑縣東十五里。《明一統志》「昔鄉人何鄰有道術,年百餘歲,不知所之, 人思之」,故名。

起鳳山在武緑縣東十里。兩峯秀麗,如雙鳳之騰霄。又西北爲黃道山。

黃道山在武緑縣北二十里。咘排水出其下,南流經東門橋,南入南流江。 又分爲二支:一支走咘排水東南行,經武緑縣東南,抵南流江而止;一支走唏排水西南,行經武縁縣城,南抵南流江而止。

分榦北榦自大明山東南行,爲高眼山。又東南分一支東行,走龍馬江南、化龍江北,東至兩江入清水江處而止。

高眼山在上林縣西南四十里,其山最高。龍母江一名龍馬江岀其下,東流經縣南三里,又東北會澄江入清水。

分榦北榦又東南,爲淡竹山。又東南分一支,東走化龍江南、周利江北,東至兩江會處而止。

淡竹山在上林縣西南四十里。化龍江一名單竹江,亦名淡竹,水出其下,東流經縣南八里,又東合周利江,東北入清水江。

分榦北榦又東南,爲周利江源山。

周利江源山在上林縣西南界。周利江出其下,東流經縣南十五里,又東會化龍江, 入清水江。

分一支東南行,爲古淥山。古淥山在上林縣西南三十五里。古淥水出其下,東流爲樊廟江,東經縣南十五里, 又東北入清水江。

又東南分一支折東,爲鎮鎁山。

鏡鎁山在上林縣南三十二里。《方輿勝覽》「昔有人得古劍於此」,因名。

又東爲雞籠山,爲石蓬山。

雞籠山在上林縣東南三十里。中有洞,可容百人。

石蓬山在上林縣東南三十里。中有洞,可百人。下有小江穿石罅中,水清碧多魚。 折北行走賀水西、古淥水東,爲羅艾山。

羅艾山在上林縣東南十八里。《明一統志》「昔有羅艾隱此」。

又北爲雲陵山,北抵清水江而止。

雲陵山在上林縣東南十五里。

分支正支又東南爲黑洞巌,又東南爲邑梧山。

黑洞嚴在遷江縣西南四十里。中有池三道,產金魚。武繩水出其下,東流合賀水。

岜梧山在遷江縣西南五十里。賀水出其下,東北流合武繩水,東入清水江。 又東折東北走賓州臨浦江北,爲羅鳳山。又東北至思覽江入清水江處而止。

羅鳳山在賓州北十五里,蜿蜒橫亙,爲州後屏。分榦北榦自周利江源分一支西南行,爲崑崙山。

崑崙山在南寧府宣化縣東北一百二十里,高出羣山,古設關於此。宋皇祐四年,狄青討儂智高,别將陳曙潰於崑崙關,青斬之。自引軍次崑崙關,元夜軍中會飲,引軍潛度關大敗賊。舊志《關阨》「賓、邕兩界旁多岐嶺,與諸夷通,爲府境衝要」。伶俐水岀其下,南流至永淳縣界[五],入鬱江。

又西南爲太沖江源山。

太沖江源山在崑崙關西南。太沖江出其下,南流合伶俐水,南入鬱江。

又西南爲思玉山。

思玉山在宣化縣東北六十里。《寰宇記》「其山有石似玉」因名。舊志「山跨賓州界, 險峻難越」。

又分一支南行,又分一支南走太沖江西、邕溪東,爲青秀山、南抵太沖江邕溪入鬱江處而止。

青秀山在宣化縣東二十里, 一名泰青峯,障邕水之口。

又分支正支又西南,爲馬退山。其西北連銅鼓陂。

馬退山在宣化縣北十五里。柳宗元《記》「是山崒然,起於莽蒼之中,蛇奔雲矗,亙數十百里。尾盤荒陬,首枕大溪,諸山來朝,勢若星拱。蒼秀詭狀,綺繡錯雜」。邕溪出其下,南流經南寧府洽東南,入邕江。

又分支正支,又自馬退山西南,走邕溪西、龍溪東南行,爲望仙坡。又南爲五花嶺,南抵鬱江而盡。

望仙坡在宣化縣東北一里,與青、羅二山相對。宋狄青破儂智高時駐師於此。下有白龍塘。

五花嶺在宣化縣東北里許。脈發自望仙坡,分爲五支,蜿蜒入城,如五花然。

分支正支自思玉山西南行,爲高峯嶺,爲苦竹山。

高峯嶺在思恩府武緑縣南五十里、南寧府宣化縣北三十里。長十五里,高二百餘丈。

嶺南爲宣化嶺,北爲武緑。

苦竹山在宣化縣北三十里。多產苦竹。

又分一支南行,爲銅鼓陂,東南連馬退山。

銅鼓陂在宣化縣北二十五里。龍溪出其下、南流匯於北湖,又南流經南寧府治西南, 入鬱江。

又西南走龍溪西南,爲羅秀山。又南至龍溪入鬱江處而止。西連可濾江以南、鬱江以羅秀山一名羅山,在宣化縣北二十里。俯瞰北湖,有羅潭。又自高峯嶺分支北走,爲葛墟隘山。

葛墟隘山在武緑縣南界。那楞江出其下齐北流經紫金嶺右,與紫金江合。又北流至武緑縣西南十里,北入南流江。分爲二支:一支東北折北走那楞江東,爲伊嶺山,爲暗山, 北抵南流江而止。東連大明、高眼諸山, 伊嶺山在武緑縣南三十里。上有望仙巖。

暗山在武緑縣南三十里。兩山相夾,林木深阻,相傳儂智高嘗結壘於此。 一支西北折北,走那楞江西,爲天井嶺。又北爲紫金嶺,又北爲帽山,北抵南流江而止。 西南連可濾江以南諸山。

天井嶺在武緑縣南二十五里。山頂有泉。

紫金嶺在武緑縣南二十里。

帽山在武緑縣西南十五里。

其正支自高峯嶺苦竹山西行,走可濾江以南、鬱江以北,爲都龍山。 都龍山《寰宇記》作都籠山,在南寧府西北九十里,周二百四十里。山石壁立,內平外險。舊《志》作都龍山,在宣化縣西北六十里。

又西爲都結山,爲房山,西抵可濾江入右江處而止。

都結山在武緑縣西南六十里。房山與都結山相近。

分榦北榦自周利江源東南行,爲天柱山。

天柱山在賓州西南八十里。西接上林縣,南接宣化縣界。 一名登臺山,迤邐二百餘里。 分一支南行,走東班江西、伶俐水東,爲道人山,爲都茗山,爲都石山。

道人山在宣化縣東六十里。

都茗山在宣化縣東六十里。《寰宇記》「在封陵縣西六十里。其山出茶、土人食之, 因名」。案:上林縣西北有都茗山,亦以產茶得名,此山複出,想係都石之誤, 都石山在宣化縣東六十里。滿山皆石,不產竹木。案:都石想卽都茗,後人誤分爲二。 又東南爲石魚山,又東爲橫山。

石魚山在宣化縣東南六十里。瀕江灘下,有石壁如魚形。

横山在宣化縣東八十里,橫截江流。宋置橫山寨於此,爲市馬之所。

又東爲石燕山,東至東班江入鬱江處而止。

石燕山在宣化縣東九十里。上有石燕,天將雨則飛。

分榦北榦自天柱山東行,爲古漏山。

古漏山在賓州西南三十里。有泉如滴漏,四時不竭。宋咸平中,州守王舉鑿崖開路。 古漏水出其下,東北流合臨浦江。又東爲丁橋江源山。

丁橋江源山在賓州西南。丁橋江出其下,東北流合臨浦江。

又東爲臨浦江源山。

臨浦江源山在賓州西南,與宣化縣界上。臨浦江出其下,北流會丁橋江、古漏水,北入思覽江。

又東分一支北行,走思覽江西、臨浦江東,爲楊山。又北爲馬碑山。

又西北爲仙影山。

楊山在賓州南二十五里。下有川入臨浦江。

馬碑山在賓州南二十里。

仙影山在賓州西南二十里又北爲馬鞍山,爲金雞山。

馬鞍山在賓州西二十里。

金雞山在賓州西二十里。

又北爲佛頂山,爲雙髻山,北抵兩江會處而止。

佛頂山在遷江縣南十里。

雙髻山在遷江縣南十里。兩峯並峙。分榦北榦自臨浦江源又東,爲南山,又東爲領方山。

南山在賓州南四十里。爲州前案。

領方山在賓州南三十五里。古郡縣以此名。

又東爲上清里山。

上清里山在賓州南上清里。寶水出其北、北流經州東,北入思覽江。

又東南爲武淥山。

武淥山在賓州東南六十里。武陵江出其下,北流合寳水,北入思覽江。

又東爲李依江源山。

李依江源山在賓州東南。李依江出其下,北流合武陵江,北入思覽江。

又東北爲鷹埠江源山。

鷹埠江源山在賓州東南。有鷹皆泉,北流爲鷹埠江、北合李依江,北入思覽江。

又東爲鎮龍山。

鎮籠山一名震龍山,在賓州東八十里、橫州北一百里,亙百餘里,爲橫、淳、賓、貴諸山祖。頂有龍潭下注山腰,分爲三澑,至於山麓,散爲九溪。一溪北出西北流,爲龍巽江, 西北至賓州、合鷹埠、李依諸江、北入思覽江。一溪北岀西北流,爲思覽江,卽《九域志》之賓水。舊《志》謂「源出潯州府貴縣西北,流近鄒墟,下流合清水江」。一溪東出東南流貴縣,爲寶江,一名浮江,東南至貴縣西二里,入鬱江。一溪東出東南流,爲武思江,東南至貴縣西六十里,入鬱江。一溪東南出爲古江,東南流經橫州綠藍村,又東南至橫州東六十里烏蠻山麓、入鬱江。其四溪西南出,合爲東班江,流經永淳縣靈竹鄉東南,至永淳縣西北五里,入鬱江。亦一大分水嶺也。

分一支南行,走橫州古江西、永淳縣東、班江東。又分一支走汪澤方水東,東南至方水江入鬱江處而止。一支西南行爲大人嶺,又南爲龍章山,南至永淳縣北,南抵鬱江而止。其正支自方水南行爲聖山,爲仙女山。

大人嶺在永淳縣北五十里。形勢高聳,上有古寨,爲舊避兵之所。

龍章山在永淳縣北四十里。

聖山在橫州西北四十里,一名大瓠山。

仙女山在聖山旁,高數百丈。

又東南爲羅蠶山。

羅〓山在橫州東北二十里。

又南爲古鉢山,其左爲九珠山,右爲九鳳山。

古鉢山在橫州北七里,一名古鉢嶺。

九珠山在古鉢山左。九鳳山在古鉢山右。

又南至橫州城,爲登高嶺。

登高嶺在橫州西北隅,州城跨其上。明景泰二年,建敵臺於此。

其西爲鳴石山,又西爲大路山,又西爲綠礬山。

嘱石山在橫州西五里。《山海經》「長石之山,山多鳴石」卽此。

大路山在橫州西二十里。盤鬱萬丈,路通永淳。

綠礬山在橫州西六十里。下有綠礬泉。

又西與永淳北支相連,南抵鬱江而盡。

又自震龍山分一支,走貴縣武思江西、橫州古江東,東南至兩江入鬱江處而止。

又自震龍山分一支,走武思江北、竇江南,東南爲馬嶺山。

馬嶺山在潯州府貴縣西北七十里,一名龍馬山,又名馬度山。唐以前縣名馬嶺、馬度,皆以此。山多虺,其毒殺人,惟冷石可以解之,屑著瘡內卽活。

又東南爲西山,東南抵寶江入鬱江處而止。

西山在貴縣西三十里。上有七星巖、仙女寨,產方竹。

分榦北榦自震龍山北行,爲金雞峽。分一支西爲雙山,又西爲石壁山,爲白羊山。 金雞峽在貴縣西六十里。連山綿亙,直至賓州。雙山在賓州東三十里,兩山相對。故名。

石壁山在賓州東三十里。

白羊山在賓州東三十里。與石壁山並峙,旁有廖平巖,四圍堅密如城。

又西爲銅泉山,西抵清水江而盡。

銅泉山在賓州東十七里。

分榦北榦又北,爲紗帽山。

紗帽山在遷江縣東南,隔清水江八十里。有巌可容百人,巌中有水不竭。

分一支西北行,爲鷓鴣山,又西北爲寶積山。

鷓鴣山在遷江縣東南,隔清水江十里,亦名白鶴山。下有白龍洞。

寶積山在遷江縣東南二里,一名堡積山。疊石崔嵬,不通道路,山巔稍平可居。

又北爲掛榜山,其東爲萊山。北抵清水江入紅水江處而止。

掛榜山在遷江縣東半里隔江,綿亙十里,爲邑屏障。

萊山在遷江縣東五里。

分榦北榦自紗帽山折東行、爲白牛洞山。

白牛洞山在柳州府來賓縣西南六十里,有白石狀如牛。白馬溪水出其下,北流入紅水江。又東爲金峯山,爲穿山。

金峯山在來賓縣南六十里。

穿山在來賓縣南六十里。《九域志》「山有穴,南北相通」。

折北行走白馬溪東,東水西,爲居松山。

居松山在來賓縣南四十里。《名勝志》「山有石門,中有自然石盆,夏生蓮花,嘗有魚戲盆中」。

又北爲石牙山,北抵都泥江卽紅水江而止。

石牙山在來賓縣南三十里。

分榦北榦自金峯穿山,又東過東水源,又東爲古郎山。

古郎山在來賓縣東南五十里。《元和郡縣志》「古郎山在循德縣西四十里循德縣舊城」,在今來賓縣東。

分一支南行,走沙江以西、賓江以東,南行爲銀山,南走貴縣城南抵鬱江而止。

銀山在貴縣東北十里。有石函,望之如銀,俗呼爲仙人函。

又分一支,北走馬來江西,爲賈利山。

賈利山在來賓縣東三十里。

又北走都泥江曲處兩江間,西爲石羊山。石羊山在武宣縣西六十里。峭壁俯臨大江。

其東爲仙人山,爲銅鼓山。

仙人山在武宣縣西十里。

銅鼓山在武宣縣西十里。下有銅鼓灘。

又北爲大禄山,北抵都泥江曲處而止。

大禄山在武宣縣西北十五里。有水東入潭江。

分榦北幹又東,爲上龍巌山,其南爲龍山。

上龍嚴山在貴縣北八十里。馬來江出其下,北流至武宣縣界入潭江卽都泥江,亦卽紅水江。

龍山在貴縣北五十里,延袤數百里。爲藤峽之右臂,其山產茶。沙江、東津江並出其下,並南流經貴縣東南,入鬱江。

分榦北榦又東,爲仙女嶺。

仙女嶺在貴縣北七十里,旁有登仙崖。明嘉靖間,藤峽賊據此,謂之仙女碧,東北卽油榨、石壁、大陂等巢。王守仁討平之。

分一支南行爲北山,分走乾河左右,南抵鬱江而止。

北山在貴縣北二十里,又名宜貴山。上有瀑布千仞,下流爲乾河,春夏泛濫,秋冬則涸,南流入鬱江。其北爲登仙巖,路通仙女嶺。

分榦北榦又東,爲北攬山。

北攬山在桂平縣西北九十里武宣縣界。木瀨河出其下,南流經貴縣東南,入鬱江。

又東行爲鴉笑山,又東爲石梯山。

鴉笑山在貴縣東北六十里。東接石梯,西連北攬,亦猺獞出沒處。

石梯山在桂平縣西八十里。

又東爲羅影山,爲崑山。

躍影山在桂平縣西北七十里。

崑山一名崑崙岡,在桂平縣西北七十里。

又東爲獅子岡。

獅子岡在桂平縣西五十里。

又東南爲蓬浪江源山。

蓬浪江源山在桂平縣西南二十七里。蓬浪江出其下,東南流入鬱江。

分一支走蓬浪江源南,東南抵蓬浪江入鬱江處而止。

分榦正榦又東,走蓬浪江北,爲思陵山。又東至潯州府城東,抵潯江而止。

思陵山在桂平縣西五里,又名西山,暎帶府治。上有三清巖,旁有吏隱洞。有泉曰乳泉,東北流爲思陵水,北入潯江。

臨海陶祝華刊,黃巖楊晨、黃方慶、王舟瑤原校,寧海章擾、章孚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