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萬山綱目 卷二十

南龍大榦[一]自椒山起事分一榦走曲江以南、元江以東諸山南龍[二]大榦自椒山分一榦,走□□以西,又分一支西行,走易江以南爲尾甸南山,又西爲怕念河源山。

怕念河源山在易門縣西南境,嶍峨縣西北境。怕念河岀其南麓,南流經怕念鄉,又南至新平縣羅呂鄉,南會亞泥河,東南入禮社江怕念河一名臘猛河。

又西走丁癸江南,分一支南行,走亞泥河以東、怕念河以西,界興衣尾甸,又南走興衣頭鄉爲邃巖。

邃巖在嶍峨縣西百二十里舊巡檢司前。

又南走維納鄉,爲維納鄉諸山。又南走青龍寨西,爲新馬鹿塘諸處山。又南走熠峨怕念鄉西,爲五鳳山。五鳳山在嶍峨縣西九十里怕念鄉,五山連峙,狀如五鳳,有鳳山洞,深廣可容數十人。 又南爲新平雙龍橋諸處山,又南爲新平、灑樹、衣東諸山。又南走新平、甘棠、大開門, 至亞泥河會怕念河處而止。

其正支沿丁癸江南又西南行,爲亞泥河源山。

亞泥河源山在嶍峨縣西北百二十里丁癸鄉。其山北瞰丁癸江,山南之水爲亞泥河源。東南流,走新平境會清水河,又東南會平甸河,又東南至甘棠會甘棠河,卽怕念河,東南入元江卽禮社江。

又西至七曲河入丁癸江處折南行,爲迤緬山。

迤陑山在新平縣北七十里,爲縣祖山。七曲河經其西麓,北流入小江。清水河出其東南麓,東流入亞泥河。

分一支東南行,走亞泥河東南、清水河北,爲桃孔諸處山。又西南至雙龍橋西康者康南,清水河入亞泥河處而止。其正支自迤陑山南行,由野雞哨度脈起,爲豆雞竜山。 豆雞竜山在新平縣西十五里。

分一支東行爲三台山。

三台山在新平縣西北五里,上有三峯,故名。有三台坡通新化大道。

又東爲五桂山。

五桂山在新平縣北二里,爲縣治主山。城倚其下,有坡通石子哨。 又東走大觀塘、瑞鶯塘、雙龍橋,又東南走灑樹衣,至平甸河會亞泥河處而止。 又自豆雞竜山分一支西行,爲龍雞山。

竜雞山在新平縣西三十里。七曲河岀其北麓,北流入丁癸江,俗名竜雞壩。

又西爲鸚哥山。

鸚哥山在新平縣西四十五里。山極高大,《志》稱「幽深險峻,內多猛獸」,今則闢成大道,往來行人如織。有鸚哥坡高十餘里,爲恩樂、新平通衢。七曲河岀其東北麓,鵝得河繞其南。 又自鸚哥山分一支西行,爲黑味諸山,其北爲迤阻山。 迤阻山在新平縣西北五十五里,與迤緬東西相對。漫干壩在其西北。 又西南爲秀水山,爲黃土坡。其東南爲蒿芝地諸山。

秀水山在新平縣西北百二十里。舊有密得孔銅廠,硐老山空,久已封閉,近有刁徒引集匪人、妄報開採,所宜嚴禁。化龍河經其下。

黃土坡在新平縣西北百四十里,化龍河嵌其下,黃土坡者爲舊驛路所經,今改由黑昧蒿芝地走戛賽至恩樂,此間成僻壤矣。

其西抵鵝得河、化龍河,入戛賽江處而止。分支正支由龍雞山西南、鸚哥山西北、折北度脈起爲六祖山。

六祖山在新平縣西北五十里,舊新化州西。

又分一支東行爲新化山,東抵七曲河而止。

新化山在新平縣西北四十五里。舊新化州在其上,今廢爲新化鄉。

其分支正支由六祖北行,爲法龍山。

法龍山今名象山,在新平縣北五十里,山極高大。

又分一支折東行,爲徹崇山,東北抵七曲河入小江處而止。

徹崇山在新平縣北九十里,舊新化州北。《志》稱「林木蓊翳,巌石峻險,延長一百五十里」,其實與象山連爲一山。山之北爲嶍峨境,山之南爲新平境,小江在其北,下有温泉。

由六祖山分一支西行,走新營盤,當六乃河以南、漫干箐以北,又西至漫干«兩水會處而止。

其分支正支自法龍山西行,走六乃河以北、小江以南,西爲老鐵廠諸山。又西分一支南行,走老鐵廠河以西、賓橘河以東,南至兩河會處而止。其分支正支又西又分一支,沿戛賽江南行,至東磨化龍河入戛賽江處而止。

其分支正支西北行,爲太和山,西北抵三江口小江會戛賽江處而止。太和山在新平縣西北一百六十里太和鄉。岀有銀礦,今,老山空礦課無出,應詳請封閉。

其正支自豆雞竜山西折南行度脈,當度脈處爲分水嶺。

分水嶺在新平縣西二十里嶺。以東水東流爲青龍水,東入襟帶河。嶺以西水西流爲鵝得河,西入戛賽江。

自分水嶺南度脈起,爲二龍山。

二龍山在新平縣西南十里。舊以此山與縣南俗稱照壁山合爲二龍,而以居中之團山爲龍珠。其實兩山相對甚近,而行度甚遠,相去幾百里,不能合爲一山。大、小方達納起青龍坎諸村,皆在此山之麓。

又南行爲敵軍山敵軍山在新平縣南三十里。舊爲土蠻所據,明鄧子龍定羣蠻破敵軍山卽此。

分一支西行,鵝得河夾其右,楊家沖夾其左,爲西牙甸、彌勒諸處山,西抵戛賽江而盡。 其正支自敵軍山折而東,爲鎮元山。

鎮元山一名磨盤山,在新平縣南五十里。凡縣南江以東諸山,都從此發脈。山之北爲他拉,山之南爲老白甸。

自鎮元山分一支北行,爲金營山。金營山一名丁苴,在新平縣南四十五里。舊爲丁苴蠻所據,明鄧子龍討平之,今爲樂土矣。

又北行爲二龍左山。團山在二龍之中,北抵襟帶河而止。

二龍左山俗名照壁山,在新平縣南五里。與分水嶺過峽起頂之二龍右山,合爲二龍。 古城大小阿謝諸村,皆在其麓。

團山在新平縣西南五里。形如滿月,在二龍之中,如龍珠然。又自鎮元山分一支西南行,楊家沖夾其右,樹布拉河夾其左,爲倚樓山。又西南抵磨沙江而盡。 倚樓山在新平縣西南七十里。崇山峻嶺,若樓閣憑虚,故名。腳底母在其下。 又自鎮元山分一支,東北走鍋廠河以北、高梁沖以南,東北至大開門抵亞泥河會甘棠河處而止。

又自鎮元山分一支東行,爲大黑山。

大黑山在新平縣東南九十里、揚武南六里。水東北流經揚武壩,又東北合趙密克水, 爲鍋廠河。

分一支東走,爲揚武壩北山,東至揚武水會鍋廠河處而止。

其分支正支自大黑山東北,由蓮花塘度脈起,爲揚武壩諸山。又東爲魯魁山,東抵龜樞河而止。魯魁山在新平縣東南百里,以明土蠻魯魁、魯克所居,故名。山周二百餘里,跨石屏、 元江、新平之間,龜樞河繞其北。東南三面上爲四十八寨,夷人所居,歷來梗化。康熙二十七年,臨安府知府黃明設法招撫,賊首楊宗周等歸順。督學吳應枚雜咏詩曰:「日暮魯魁山下路,何人敢索保頭錢。」蓋向化後景象。迄今百數十年民享其利,黃明之功讵可沒哉! 其正支自鎮元山南行度脈起,爲老白甸南山。

老白甸南山在新平縣南一百里。山之北爲老白甸,山之南爲他克。

分一支西南行爲南洞山,西南抵磨沙而盡。

南洞山在新平縣南百餘里,有七十二洞。

又自老白甸南山分一支東北走,爲相見坡,東北抵龜樞河而止。

相見坡在元江州北百二十里。山坡陡絕,相見溝夾其南,籐子警夾其北,當魯魁山南龜枢河西折處。

其正支又東南行過脈起爲他克前山。

他克前山在元江州北九十里。

分一支東北行爲馬鹿塘山。又北爲小相見坡,又北抵廠溝會相見溝處而止。 馬鹿塘山在元江州北百里。上有馬鹿汛,東對龜樞河東南折處。 小相見坡在元江州北百一十里,與大相見坡相對,此下則彼上。其正支自他克南山西南東南度脈,起爲青龍山。

青龍山在元江州北七十里。山出銅,民物繁富,州城炎瘴,知州大半居此。

自青龍山西東南行,分一支折西南,走甘莊壩西事西南至甘荘河入元江處而止。

其正支自青龍山西東南行,東度脈起頂,分一支北行,走青龍廠東,又北走馬鹿塘東, 北抵龜樞河東南折處而止。

其正支自青龍山度脈起頂處東南行,爲黃茅嶺。

黃茅嶺在元江州東北四十五里。甘荘河出其西北麓,西流入元江。大小哨河出其東南麓,東流入龜樞河。

自黃茅嶺分一支東行,走大小哨水之北,東抵龜樞河而止。

自黃茅嶺分一支西行,走甘荘河以南,西抵元江而止。

其正支自黃茅嶺折西南行,爲金鼇山。

金鼇山在元江州東北四十里,狀如伏鼇,有石洞,彷彿黔南飛雲巖,爲月光道人修煉處。

又西南爲奇山。

奇山一名龍爪山,在元江州北二十里。有含春臺、仙人洞,奇怪萬狀。

折南行爲棲霞山。樓霞山在元江州北十里玉臺山右首,接龍爪山。有二十五峯,多懸崖峭壁,夕陽返照赤色如霞。有紅巖洞、碧波洞、石乳洞。

又南有玉臺山。

玉臺山在元江州東五里,舊名羅槃山。矗列如臺?雲氣瀰漫,極目盡白。

玉臺山之後爲路通山。

路通山在元江州東、玉臺山後,舊名馬籠山。峯高千仞,青入雲表,一線羊腸,路通臨安。

又自玉臺山南行,爲飛虹山。

飛虹山在玉臺山左崖間。有洞,人不能上,洞後有隙可入,內有石牀、丹竈,頂上大書「普陀巌」三字,相傳陳羽士修煉其中。又隨江折東南行,走臨安虧容甸土司界內,至龜樞河會河底江處而止。

分榦自椒山南行,走乾河以西、怕念河以東,爲礦塘,西山。

礦塘篝西山在新興州西六十里。山之東沿河爲羅衣答,華言虎飲水處,蓋古爲猛獸所據也又南五里,爲螞蝗箐山。

螞蝗箐山在新興州西南六十里。警甚袤,窅然而深,內多小阜參差。乾河南流箐中及管南口,東北折過黃草,,下落水洞。

又南分一支折東北行,爲波衣山。

波衣山在新興州西六十里,波衣華言衣胞也,山形圓如胞胎,故名。

又北行二十里,爲橙木嶺。

橙木嶺在新興州西三十里。嶺甚峻,舊多榿木,清水河自光山北流經其下。 分一支東出南向,側行七八里至龍吟寺。清水河流其西,良江河流其東南,抵兩河入大溪處而止。

正支自橙木嶺又東北,爲彌勒山。

彌勒山在新興州西北二十五里。高峯矗起,當州治西關,與靈照山相對。

又東北與黃草壩、東出山相連。夾乾河伏流折東行爲奇梨山,折南行爲碁盤山。 奇梨山在新興州西北十七里。下有九龍池,自黃草»乾河伏流至此湧出,東流爲奇梨溪,東入西河。

碁盤山在新興州西北十五里。《一統志》「上有石,俗傳仙奕於此」。《新興州志》「中平如掌,兩端起小阜,若人對弈」。然相傳昔立大碁州於此。無考。

又南行走良江河以東、西河以西,南至兩河入大溪處而止。

分榦自螞蝗箐南行十里,爲馬拖羅山。馬拖羅山一曰馬頭山,拖羅蓋夷稱也,在新興州西五十里,昆陽州南百餘里。

又西南十里爲光山,其西頂爲高樓山。

光山在新興州西六十里高樓山東。清水河出其下,東北流經橙木嶺,折東南入大溪。 高樓山在新興州西七十里,卽光山之巔,爲西山最高處。

分榦自高樓山西南,走尾甸鄉東、笻川尾鄉西,爲摩娑坡。

摩娑坡[三] 在嶍峨縣西北一百里,上有泉源流入昆陽州。

又南爲寶巌山,爲笻川洞。

寶巖山在嶍峨縣西百里。

笻川洞在嶍峨縣西百里,外有石門水自洞中流出。

又南走第川中鄉西,中旬東,又南走笻川頭鄉西頭甸鄉東,分一支東行爲紅石巖。 紅石嚴在嶍峨縣西二十里,《志》稱巖上有桂一株,開時香數里。 又東爲帽盒山,又東爲翠屏山,東抵大小兩河會處而止。

帽盒山在嶍峨縣西十里,以形名。

翠屏山在嶍峨縣西二里,狀如屏嶂,蔥翠靈秀。

分榦又南行,走羅納鄉東過山後廠,折東南行,起爲老魯關山。老魯關山在熠峨縣西四十里,分榦南行東轉度脈處,爲元江、普洱各處大道。 分一支南下走王家哨,又南走嶍峨怕念鄉東、新平羅呂鄉西,又南至新平甘棠怕念河, 會羅呂河處而止。

又分一支南走鵝膊子塘,南至羊毛沖而止。

分榦自老魯關折東行,度脈起頂爲勝郎山。

勝郎山在嶍峨縣西北四十里。煉莊河出其東麓,東流經新平練莊。又東北流至大麥地與老魯關水合爲練江。

分一支走練莊河北、老魯關水南,東北行,至大麥地老魯關水會練莊河處而止。

分榦自勝郎山東行,爲坡頭甸山。

坡頭甸山在石屏州西北九十里西,與新平界,有水岀其南麓,南流入迤絡河。

分一支北行爲猛鲊烏山。

猛鲊烏山在石屏州西北一百一十里,西與新平界。

又東北走舍郎河以北、龍車河卽練莊河以南,北至嶍峨縣西南,爲掛榜山,爲平頂山。 掛榜山在熠峨縣西南二里,與文昌宮相對。

平頂山在靖峨縣西南一里,上有宮宇臺榭,縣治一望,咸在目中。

折東行爲梅山。梅山在嶍峨縣南二里。

又東爲桂峯山,又東爲龍山。

桂峯山在嶍峨縣南二里,上多春桂。

龍山在熠峨縣東南二里,與桂峯山相連,麓有龍泉,四時不竭。

又東南爲巽峯山,東抵合流江而止。

巽峯山在嶍峨縣東南五里,上有一一塔,如是菴在其麓。

又自坡頭甸分一支南行?爲新干縣羅呂鄉方丈諸山。又南走季母白,又南爲小魯魁山, 南抵迤絡河會竈樞河處而止。

小魯魁山在石屏州西一百里、新平縣東南一百里。

又自坡頭甸水東分一支南行,走昌明河以西,南爲白得北山,南抵迤絡河而止。

分榦自坡頭甸東行,爲波羅山。

波羅山在石屏州北山頂分界。山之東屬嶍峨,西屬石屏。

分一支南行,走阿戛龍,南抵迤絡河而止。

分榦又東過阿戛龍河源,東北走分一支南行,走龍朋里。龍朋河夾其東,阿戛河夾其西,爲阿古黑山。南抵兩河會處而止。阿古黑山在石屏州北五十里。山麓有石龍鱗甲皆具,有水從鼻孔流岀,從脊流下, 至尾旁無遺滴。

分榦自分支處又東北行,走巴阿疊作分一支北行,走旦器舍郎。又東北爲文家沖、施家村諸山,東北抵碌碌河而止。

分榦自巴阿疊作折東南行,又分一支南下走阿烏寨,南抵白花龍河而止。 分榦又東分一大支東行,走蘆子溝,曠野河源出焉,南流爲濾江北源。又東走曲江以南、濾江以北,其沿曠野河南行者爲黑沖山。南抵曠野河會濾江處而止。 黑沖山在建水縣西四十里。雲暗樹深,上多瘴癘,人不敢往。

西與石屏分界。

其分支正支又東南,爲紹和山。

紹和山在建水縣西十五里。山麓有古甸龍潭,今名黃龍潭,潭水南入濾江。

正支又東,其南爲馬鞍山。

馬鞍山在建水縣西十里,以形名。

又東,其南爲火燄山,爲豐山。

火燄山在建水縣西北十里。上有硫黃氣,履之灼足,著枯葉輒蕉,嬰攣疾者臥其上卽愈。

豐山與火燄山相連,土地肥沃。

又分支南行,至臨安府城西南,曰寶山。

寶山在建水縣西南二里。產石如竇,夜望有火光。

其正支又東爲晴山。

晴山在建水縣北十五里,一名北嶺,山勢嵯峨,與煥文相對。白沙河出其下,南流至臨安府東,入濾江。

又東分一支東南行,走青霎橋河以西、白沙河以東,爲翠屏山。東南抵濾江而止。

翠屏山在建水縣東北五里。

其正支又東走馬家沖,青雲橋河出焉,南流入濾江。又東北分一支東南行,爲同龍山。

東南走青雲橋河以東、南莊河以西,抵兩河會處而止。

囘龍山在建水縣東北十里,蜿蜒數十里。

其正支又東北爲雲龍山。

雲龍山在建水縣東北五十里。上多古刹,多名人題咏。山北水北流,經館驛西北入曲江。山南水爲冷水箐,南流爲南莊河,南入濾江。

又東爲三臺山。

三臺山俗名三尖山,在建水縣東北八十里。三峯秀人。大表有元梁王舊城。自三臺山北爲東山,又北爲獅山,北抵曲江而盡。

東山在建水縣北九十里。有東山龍泉,灌溉千畝。北麓水北流,經館驛城東北,入獅山在建水縣北一百里,曲江大橋水口邊。

自三臺山南抵濾江,曰石巖山。

石巖山在建水縣東十五里,一名蒙山。山下有洞曰巖洞,濾江會諸水伏流其中,出達阿迷境。亦曰水雲洞,虚敞可容數百人,石乳倒垂,如龍蛇虎豹之狀。水雲之後有旱洞二: 一曰南明,上有兩竅,陽光射入見石牀丹竈;一曰萬象,與南明相連,勢峻絕,歴級而上,隱隱聞風雷聲號。爲句町三洞,亦稱閻洞,以曾經遷客閻閩開鑿。《徐霞客遊記》作顏洞,以爲典史顏姓所開云。

又東爲萬象山。

萬象山在阿迷州西九十里,與巖洞相首尾。濾江水自巖洞伏流至此,出爲樂榮河。 萬象洞卽在其上。

自萬象山北爲捧印山。

捧印山在建水縣東二十里,山之巔有石如印。

又北爲玉筍山。玉笥山在建水縣東三十里,亦名羊耳山。

又東北爲青元山。

青元山在建水縣東四十里。

自萬象山又東爲樣田山,其東北爲長坡山。

樣田山在阿迷州西六十里。濾江繞其西南東三面。

長坡山在阿迷州西五十里。下爲安邊哨。

自様田山又東,爲燕子洞。

燕子洞在阿迷州西五十里馬王莊。濾江至此再伏東出。 又東北爲象山,其北爲玉傘山。

象山在阿迷州西四十里,俗又名掛榜山。

玉傘山在阿迷州西北四十里,在象山之北。

又東走爲楊廣山。

»廣山在阿迷州西十里。相傳楊廣曾屯兵其上,故名。 又東爲日沖山。

日沖山一名西山,在阿迷州西三里,形若列屏。

又東爲橡山,東抵濾江而止。

橡山在阿迷州北一里,舊有老橡樹。

其正支自三臺山東北走,爲蓬和山,又東爲獅雲山。

蓬和山在阿迷州西北一百八十里傍甸,一名豐樂山。

獅雲山在阿迷州北三十里。

折東南爲覺朗山,南抵河而止。

覺朗山在阿迷州北十五里。

其正支自W雲山又東行,爲魚山,爲火山。東抵濾江入盤江處而止。

魚山在阿迷州北十里。

火山在阿迷州北三十里布沼街旁。火伏土中,有火處土卽裂,以竹投之卽灼。 分榦自阿巴疊作折東南行,走曠野河以西至少沖。分一支南行,走曠野以東,南走脩沖關,其東走者至曠野河會海東河處而止。

一支西北逆折,爲廻龍山。

廻龍山在石屏州東五十里異龍湖之東。橫枕湖口,緜亙十餘里,沙溝水出其下、囘流至王家地入湖。

又西爲海門山,西北連孤山。

海門山在石屏州東四十里異龍湖口。分榦自少沖折西行,走曠野北,又折西南行,爲乾陽山。

乾陽山在石屏州北五里。上有乾陽洞,下有普陀巖,巖上有大士閣,巌下有半月池。 許賀來曾於此築活水園。

分一支東南行,走曠野西,爲囘頭山。

囘頭山在石屏州東。自乾陽山東去二十里,如湧翠浪至萊玉,奇峯突出。

又東南爲萊玉山。

萊玉山在石屏州東北二十里異龍湖北。山色四時蒼翠,上有鏡湖洞,洞中有障,有几,有榻。壁間一竅,俯瞰龍湖如鑑。有石碧澗。

又東爲大小孤山,東連海門山。

大小孤山在石屏州東二十五里火田鋪下湖邊。亂石騰空,驚波拍岸,上建佛刹。

分榦自乾陽山西行,爲集英山。

集英山一名謝家山,在石屏州西北四里。州人謝正闢地鑿溝開池,有謝氏山亭,久廢。山半有觀音堂。

又西抵六谷沖,沿河北出爲馬鞍山。

馬鞍山在石屏州西北四十里。山當谷口中坦,而前後銳似鞍形。

沿河南下爲神童山。神童山在石屏州西三十里六谷沖上。

又南爲寶山。

寶山在石屏州西三十里,形如圓珠。山北水爲草湖,北流爲六谷沖,北入白花龍河。 山南水爲寶秀湖,東匯異龍湖,又名朝君山。

折西行爲虎頭山。

虎頭山在石屏州西三十里。山後有紅巖洞。

又西北爲鳳凰山。

鳳凰山在石屏州西三十里。山麓有普浄寺。

自鳳凰山西北爲五華山,西行爲乾柴嶺。

五華山在石屏州西北四十里,五峯秀出。

乾柴嶺在石屏州西三十里。

分一支西行,走關口西過八抱樹,又西抵龜樞河而止。

分榦自鳳凰、乾柴之間,由關上南度脈,當度脈處爲橫岡。

橫岡在石屏州西三十里。南北兩山夾馳,中橫一岡,頭南尾北脈由北南度岡東各山,澗水東趨寶秀湖,歴九天觀,趨異龍湖,會盤江入南海。岡西會諸山警,由八抱樹走小河底入龜樞河,會河底江,入越南國。分榦由橫岡度脈起,頂分一支西行,爲廻龍山,爲桃花嶺,西抵龜樞河而止。

廻龍山在石屏州西南四十里。

桃花嶺在石屏州西南四十里,爲諸山最高處。

分榦自起頂處折東行,爲秀山。

秀山一名鷲山,在石屏州西三十里寶秀湖西南。支峯蔓壑,蜿蜒起伏十餘里,上有真覺寺。

又東起頂爲筆架山。

筆架山在石屏州西三十里。三峯錯峙,高入雲霄,上有仙人石枰。

分一支東北行爲拱極山。

拱極山在石屏州西十里。山下出泉甚洌。

又東爲蓮華山,爲龍坡。東北抵九天觀鑑湖而止。

蓮華山在石屏州西五里。下有陂池,盛夏無水。

龍坡在石屏州西五里。自蓮華山而下,平岡如案,與西山相接。昔人於兩山之,築堤束水,建亭其上。旁有觀音殿、三臺閣。

分榦自筆架山東行、爲玉屏山。

玉屏山在石屏州西南二十里。蒼翠如屏,山右有響水洞,水東流入温湯河,南入五郎溝。

分一支東南行,走響水溝南,東南至雞街底温湯河會五郎溝處而止。

又自玉屏山分一支北行,爲西山。北抵異龍湖水分流處而止。

西山在石屏州西南二里。形如覆盂,脈自玉屏山來。

分榦自玉屏山東行,爲冠子坡。

冠子坡在石屏州南十里。山南水入響水溝,會温湯河。

一支北行,爲鍾秀山。其右爲捷報山。

鍾秀山在石屏州南十里。孤峯特秀。

捷報山在鍾秀山右。五峯相續,勢若奔馬。

又分一支北爲火龍山,又北爲帽盒山。

火龍山在石屏州南五里。自鍾秀分支而下,曲折飛舞,如龍行空中。

帽盒山在石屏州南二里。朝拱學宮。

其正支自鍾秀山東北行,爲五龍山。

五龍山在石屏州東南十五里,在異龍湖之南。一線浮入湖中,劈分五爪,故又名五爪山。山水相涵,有九曲之勝。

異龍湖中有大水城,有小水城,有孟繼龍,爲三島合五龍,謂之九曲三島。大水城在湖中,如城可守,俗又名瑞城。有海潮寺在茲閣。 小水城在湖中,舊名末東島。有大魁閣、呂祖閣。 孟繼龍在湖中,又名馬坂瓏。有柱石庵,有洞賓亭。 分榦自冠子坡分一支東南行,爲硯山。東南抵乾溝而止。 硯山在石屏州南三十里。有文石可作硯。

分榦又自冠子坡東,爲白浪島,爲穵斷山。

白浪島在石屏州東二十里異龍湖南山之南。爲乾冲下流,爲温湯河,入五郎溝。 窘斷山在石屏州東南二十餘里異龍湖南猓色灣。相傳猓色欲斷山頸,自爲一島, 未成。

又東分一支南行,走舍母糯南抵五郎溝而止。

分榦又東走三家水源北,又東,爲暖耳山。

暖耳山在石屏州東南五十里。五郎溝出焉,西流會龜樞河,入河底江。 分榦折東南行分一支折西行,走五郎溝南、河底江北,爲雲臺山,爲箐邱。 雲臺山在石屏州南八十里,南臨河底江。

箐邱在石屏州南九十里雲臺里。山多松樹,有鳥名松雀,喜食松子,子隨飛墜卽生松、不假人力。又西走紅牙齒,又西北走金竹林。西南爲凹腰山,爲廻龍山,西抵龜樞河入河底江處而止。

凹腰山廻龍山俱在虧容司境內江北。

分榦自暖耳山分一支東北走,爲石笏山。

石笏山在石屏州東百里。

又東北走濾江南、塌沖河北,東行爲馬鞍山。東抵九司橋,又東至塌沖河會濾江處而止。 馬鞍山在建水縣西南十里。

分榦自暖耳山折東南行,爲松子園山。

松子園山在石屏州東南百餘里納樓司西南。塌沖河出其東麓、東北流會濾江。 又南分一支東行,走塌沖、象沖兩河間,東行至兩河會處而止。

分榦又南爲曲通山。

曲通山在納樓司西南八里。山下有泉兩派:一派北流入司北之仙人洞,洞外有黑龍潭流經洞右,北爲象沖河,東北會濾江;一派南流入司南之禄豐江,卽禮社江,亦曰河底江,此山亦分榦之分水嶺也。

折東行分一支東北走,爲仙人洞,爲羚羊洞。仙人洞在納樓長官司北,卽通通山泉所入。外有黑龍潭,流爲象沖河。

羚羊洞在納樓司北建水縣西南六十里。高聳處有羚羊,飛石峻峭,人迹不到。

又東北爲猛屏山。

猛屏山在建水縣西南五十里納樓司界内。

又東北爲煥文山。

煥文山在建水縣南四十里。高千餘仞,中有三峯,削立如筆架,北拱學宮,倒影入泮池。昔段思平外舅爨判居其上,因名判文山,明提學趙維垣易今名。

又北爲連雲山。

連雲山在建水縣南二十里。四時常有雲氣。

又北爲象山,又北爲樂榮山,北抵樂榮河而止。

象山在建水縣南五里。

樂榮山在建水縣南三里。其土香美,作餅炙熟可食,孕婦尤嗜之。

分榦自曲通山東行,爲風洞山。

風洞山在納樓司東二十里。四時風自洞出,人不可近。

分一支東南行,爲魚洞山。

魚洞山在納樓司東南六十里。每春產蝦,色紅而肥,長五寸,俗呼山蝦。又東南爲大斗巌山,小斗巖山。

大斗巖山小斗巖山俱在阿邦里,有斗巖寨長。

又東有五老山,有照壁山,有峯口山。

五老山在阿境內。

照壁山在阿邦境內。

峯口山在建水縣南二百里阿邦里。

又東南爲納更山,爲蠻尹山,爲冷敦山,爲玉屏山。

納更山在納更司。

蠻尹山在納更司西。

冷敦山在納更司東。

玉屏山在納更司東二里。下有隴敦渡。

分一支東爲哈喇山,爲起尼山,爲五穹山,爲七寶山。東接蒙自、個舊、龍樹諸廠山。

起尼山五穹山七寶山已上四山,並在納更司界內。

其正支自玉屏山東南,爲五果山,爲隴苗山,爲俺都山。

五果山隴苗山俺都山已上三山,並在納更司境內。

又東南走三岔河以西,爲風魔嶺。

風魔嶺在開化府西二百餘里。高聳特立,嶺頭結小山二十餘座,雖當盛暑,寒氣逼人。

又東南爲阿得山。

阿得山在開化府西南二百里。杳無人迹,惟見雲飛霧繞,莫測其中所有。 又東南爲臥龍山,東南至越南國界三岔河入魯部河處而止。

臥龍山在開化府西南三百里、新現南二百里猛平寨南。高厚寬廠,砥柱江流。 分榦自風洞東北走,爲矣和坡山。

矣和坡山在建水縣東南六十里沙寨村。高十餘丈,林壑之美,宛如畫圖。

分一支東北走雞街河以西,東爲木馬沖山。

木馬沖山在蒙自縣西七十里。木馬沖河出其下,北流爲倘甸河,北會雞街河入濾江。 又分一支東北走雞街河以西、木馬沖以東。由賓山寨東北走雞街,又東北走黑神廟,東北至雞街河會倘甸河處而止。

分支正支自木馬沖山又東北走,東爲飛霞洞山。

飛霞洞山在蒙自縣西六十里。周圍隆石爲洞,山麓有泉東北流,入倘甸河。雨後崖際輒見青霞橫亙洞口。有飛霞寺。

又東北走扳枝花,又東北入阿迷境,分一支爲佐納山,爲誥敕山。

東北抵倘甸河入濾江處而止。

佐納山在阿迷州西南二十里。雄峙一隅,上有古樹如蓋。

誥敕山一名眠犬山,又名鄧山,在阿迷州西南。雍正九年,石屏有夷警,知州陳權立營其上,事平建鄧山亭。

其正支北走爲南洞山,又北爲冰泉山,北抵濾江而止。

南洞山在阿迷州南十五里,一名通靈洞。雞街河由洞中伏流北出爲清水河,北入瀘江。

冰泉山在阿迷州南六里。清水河經其西麓入濾江。巌半有仙人洞。

分榦自矣和坡山又東,爲白雲山。

白雲山在蒙自縣西八十里,四時多雲霧。雞街河岀其下,東北流會倘甸河,北入瀘江。分一支東南行爲寶華山。西連納更諸山。

包華山在蒙自縣西六十里個舊,卽麒麟山之背。多怪石,中有清泉,有寶水寺、觀橋亭。

又東爲麒麟山。

麒麟山在蒙自縣西南三十里。出銅鉛銀錫諸礦。自寶華至麒麟,其南則新山、個舊、 金釵、龍樹諸廠悉在焉。南濱大江而止。

自寶華至麒麟,其北爲翠微山。

翠微山在蒙自縣西四十里。奇嶺羅列,燦若五彩,多產翠竹,故名翠微。

又東爲菊花山,爲目則山,並在麒麟山北。

菊花山在蒙自縣西三十里。形似菊花,上多霞霧。

目則山在蒙自縣西三十里,列二十餘峯,百里外舉目則見,後譌爲蒙自。上有故縣城,下臨巴甸。

其正支東南走爲鸚鵡山。分一支北行爲團山。

鸚鵡山在蒙自縣西南四十里。左右有塘二,爲鸚哥塘、左塘,傳有靈物。

團山在蒙自縣西南十餘里。

又東北至縣城西北爲龍華山,北抵長橋海而止。龍華山在蒙自縣西北二里。昔有蘭若,今廢。下有龍華泉。

其正支又東,爲玉傘山。

玉傘山在蒙自縣南三十里。

其東南爲塘居山。

塘居山在蒙自縣南三十里。山頂有翠綠塘,爲神龍窟宅,古樹周遮,其水淨綠,有葉隳入則飛鳥銜去。投以石則震,以金則電,有旱禱常應。

正支又東爲貴人峯,左右有誥軸山。

貴人峯在蒙自縣南三十里。東列天馬,西列玉傘,中矗一峯,容色蒼翠。

誥軸山在貴人峯。左右形似誥軸,爲南山雙誥。

又東爲天馬山。

天馬山在蒙自縣南三十里寒羅沖,距芷村三十里。上有石馬,鬃鬣宛然,如欲蹈空而行。下有古洞,落水砰聲,擊如雷石,橋橫亙洞口,度者惴惴。

其北有火燄山。

火燄山一名筆山,在蒙自縣南三十里,一峯特聳。嘉靖間[四]邑多火災,萬曆中建鹿苑寺。

又東爲屏風山,東南與開化三岔河西諸山相連。屏風山在蒙自縣東南四十里。

分榦自白雲山東北走乍甸,又東北爲奇木嶺。

奇木嶺在蒙自縣西六十里。舊有白沙塘哨。

折北行爲象鼻山。

象鼻山在蒙自縣西北二十五里。

又北走芭蕉哨,又北走阿迷境。分一支東行,走三腳海北,又東走波黑海北,又東爲羨裒山,東抵白期河而止。

羨裏山在蒙自縣東北九十里。中有三池,泉流不竭。

又自波黑海東北,分一支東南行,走仙人溝,又東南爲耳鑼山。

耳鑼山在蒙自縣東北二十里。縣無水源,每春夏苦旱,一聞山鳴,則風雨驟至。下有穴爲馬街哨潭,三時積潦,魚潛其中。隆冬山先鳴,水落不知所歸。土人廬澤畔,以曲薄伺魚,每得無算。

又東南行,走白溪河以西,南行爲錦袍山,西爲東山。

錦袍山在蒙自縣東十里。

東山在蒙自縣東七里。遇旱禱雨輒應。

又東南爲小雲龍山,又東南爲大雲龍山。小雲龍山在大雲龍山北。下有雲龍洞。

大雲龍山在蒙自縣東二十里。有石室可坐千人,雲氣出如白練。

又東南爲石馬崖。

石馬崖在蒙自縣東四十餘里。跌水崖高丈餘,如馬從石縫中飛騰而出。

又東南爲石門山,東南抵新安河會芷村河處而止。

石門山在蒙自縣東南八十里。中有大洞高數十丈,廣輪過之,溪水通焉。東北會芷村河案:芷村河卽白溪河,所過之溪卽新安河,所謂鑽天警河、開化三岔河之二也。

分榦又東北,爲白期河源山,白期河源山在阿迷州東南。白期河出其下,南流合新安河爲三岔河,入龍門江。

分一支折東南行,走白期河以東,爲欹山。

欹山在阿迷州東南百五十里,俗名歪頭山。偏峯突兀,接連開化。

又南行爲鳴舊山。

囑舊山在開化府西百八十里鳴舊塘。有洞初入有石,扣之蓬蓬有聲,再進土乳滴成蓮臺、土人、象、大士。其上頂有一竅,天光照入,豁然仙境。

又南行走烏期石河西、白期河東,南行爲木楚山。

木楚山在開化府西、新現里東北八里。山勢極高,雖陰雨連緜,早晚俱有日光照山頂。夷人謂日爲木楚,以山頭日日有日光,故曰木楚山。 又東爲馬鞍山。

馬鞍山一名報馬山,在開化府西新現里。氣勢飛騰,宛如嘶風報馬。

又南爲玉屏山。

玉屏山在開化府西新現南十五里。

又南爲連雲山。

連雲山一名大黑山,在開化府西百五十里。 一支南行爲鶴山,南抵三岔中、左兩河會處而止。 鶴山在關化府西新現南八十里,全具鶴形。 分支正支由連雲山東南行,爲老君山、爲馬腊乙山。

老君山在開化府西百里。高入雲霄,爲郡治來龍。

馬腊乙山在開化府百里。懸崖飛舞,較諸山最奇。 又自老君山東南行,爲蓑衣山。

養衣山在開化府西南一百餘里。山勢高峻,一重幾三十餘里,密警深林,人迹罕至烏期河出其下,北流岀烏期石洞,其下流爲盤龍河。 又東南走耶革白折東行,爲秀石山。

秀石山在開化府西六十里。卽老君山支派,爲郡治來龍。有泉,味甚甘洌。

折北行走»雞沖,又北爲化乙山。

化乙山在開化府西百里,爲府治來龍。分支處上有天池,雖旱不涸,山北水流爲謎勒河,東北流會烏期石河。

分一支西北行、爲烏期石洞。

烏期石洞在開化府西百三十里安南里。諸水匯於中,爲盤龍河之源卽鳥期石河。

又西北爲白虎山。

白虎山在開化府北九十里。有牧者見一白虎,尋覓不見,故名。

又西北爲綠蘿山。

綠蘿山在開化府西北樂竜里。上多古松,下有綠蘿寺。

又西走小石牙北,抵烏期石河曲處而止。

其正支自化乙山折東行,爲黃龍山。

黃龍山在開化府西百里,一名王弄山。昔吳三桂剿王朔,連營十二於其上。

又東爲波些山。

波些山在開化府西四十里。孤峯特聳,高出羣山。

分一支西南行,爲者安山。者安山在開化府西南四十五里。西連三岔中、左兩河間,山有者安塘。那果河出其下西南流,爲三岔河。

又東南爲接鶯坡。

接鶯坡在開化府西南六十里。上出鶯鷂。

又西南爲龍馬山,爲九牛山。

龍馬山在闔化府西南百四十里。頂有石壁,將雨色灰黑,將晴色軒朗,土人以占陰晴。相傳上出龍馬,因以得名。

九牛山在開化府西南百四十里。四面削壁,向無人蹤,相傳居民失一牛,數年忽聞山頂牛聲,相應尋之,得九牛以歸,因名。

又西南爲天洞山,西南走越南國三岔河入清水江處而止。

天洞山在開化府西南百五十里。山有石洞,瀑布懸流如疋練。 又自波些山分一支,北走路梯河以東,至路梯河入儂人河處而止。 其正支又東分一支,東北走爲天生橋山,抵億人河而止。

天生橋山在開化府西北三十里。水咽腹中,路行頂上。知府湯大賓建廟其上。 其正支又東,爲西華山。

西華山在開化府西五里。橫列三十六峯,如參差列戟,中一峯最高,崖畔建老君閣,爲老君崖山。頂爲交椅凹,形似交椅。下有石婆婆廟,居民多祈嗣於此。

折南行爲土官山。

土官山在開化府南二里。高岀天表,俯視羣山。

又南爲梅子箐。

梅子箐在開化府南,長四十餘里。石磴嶙峋,林木蔥蔚,雖紅日當空,常有煙氣迷濛, 行者苦之。

又南爲大汛坡,又南爲山車山。

大汛坡在開化府南九十里。四時煙雲不散。 山車山在開化府南一百里。鳥道羊腸,南交扼要之地。

分一支南行,走睹咒河東,抵睹咒河入盤龍河處而止。

其正支西行,爲睹咒河源山。

睹咒河源山在開化府西南百數十里。睹咒河出其下,東南流數十里而伏,又數十里而復出,又東流數十里入盤龍河。

折南爲馬白南山。

馬白南山在開化府南百四十里交趾分界。 又南爲南西嶺,爲烏木雙峯。南西嶺在開化府南二百里。

烏木雙峯在開化府南二百里。

又南走越南國境,抵盤龍河入清水江處而止。

分榦自白期河源分一支北走,爲禄豐山,爲伏仙山,爲東山。北抵濾江入盤江處而止。 禄S山一名六峯山,在阿迷州東。山有六峯,與東山並列,形類石城,盛夏凝寒。下有碧潭,每葉落水中,鳥卽銜去。

伏仙山在阿迷州冬二十里。形如人臥,與東山連麓。

東山一名烏充山,在阿迷州東十五里。常有羣烏飛集其上,每晨白雲亙山腰如帶。 分榦自白期河源又分一支東北,爲雷公山。

雷公山舊名買吾山,在阿迷州東南五十里。明巡撫鄒應龍征夷,雷擊賊於此,因改名。 又東北爲水城山。

水城山在阿迷州東一百里。渚澤環繞如城,故名。

又東北走廣西州五帽境,爲揚雄山,爲九臺山,爲飛塗坡。

揚雄山在廣西州五嶆州判境。

九臺山在廣西州五嶆州判境。

飛塗坡在廣西州五嶆州判境。又東北走師宗縣,邱北縣丞境,爲盤龍山。

盤龍山在師宗縣東南二百餘里阿寧鄉邱北舊城。有盤龍寺,下有龍潭,為清水江源, 東北流至廣西省界,入盤江。

分一支東北走清水江以北,爲膩革竜山,爲莫治峯。

腻革竜山在師宗縣南、邱北縣丞西北。上有水泉。明末沙定洲叛據其上,李定國圍之三年乃克,今城址尚存。下爲通粤西驛路。

莫治峯在邱北縣丞北。高萬餘丈,雲霧終歲不開、三四月間偶清朗,登其巔可望見安南之境。

又東北爲馬者竜山。

馬者竜山在師宗縣東南二百四十里邱北縣丞馬者竜鄉。

又東北走壩陵蚌别,東北走廣西西隆州界,抵清水江入盤江處而止。

一支東稍南走,爲石龍山,爲馬頭山。

石龍山在師宗縣邱北縣丞南。爲曰者馬、者竜、阿寧三鄉交界處。

馬頭山在師宗縣邱北縣丞南。

又東南維摩塘南北兩水出焉。分一支走兩水間,東抵兩水入馬别河處而止。

其正支折東北走維摩北水北、廣西直隸州師宗縣廣南府寶寧兩界間,東北爲歹馬坡。歹馬坡一名報馬坡,在邱北東。

又東北經彌勒灣,又東北走楊伍,又東北走法車,又東北走法白,又東北走廣西西隆州境,至馬别河入紅水河卽盤江處而止。

分榦自白期河源東南行,爲金雞崖,金雞崖在開化府文山縣西北、臨安府阿迷州東南境。上山奇峭,面開一穴,光圓如鏡。土人耕其下,夜聞雞聲。後有客守候十餘宿而去,雞聲遂不復聞。崖北二里,有石高三尺餘,廣如之,屹立如屏。一夕被人穴一孔,適西洋費隱測量過此,留連久之,曰「不圖此間產金雞天馬,皆爲人取去」。是穴去者爲天馬,前金雞崖所聞爲金雞也。

又東南爲九峯山。

九峯山在開化府西北一百五十里老烏海內。海周圍十餘里,漁人環居其中,彷彿東南景象。

分一支東行,爲霧露結山。

霧露結山在開化府北一百二十里。

又東爲最高峯,又東北連維摩北山,東走江那水北、維摩水南,東抵馬别河而止。 最亠局峯在開化府北一百五十里。土人每聽猿聲,以占陰晴。 分榦又東南走紅甸塘,又東南走湯塩塘,分一支東行爲獅山。獅山在開化府西八十里。履其巔可望阿迷一帶地方。

又東爲哈官山,爲印山,爲風虎山。其南爲筆峯山。又東北連江那北山,東走江那水南、一字橋水北,東抵馬别河而止。

哈官山在開化府北七十里,江那諸山從此發源。昔有土官哈八者居其上,故名。

印山在開化府北七十里,山形似方印。

風虎山在開化府北七十里,形如虎。相傳多大風拔木損屋,今去其下唇乃得寧息。 筆峯山在開化府北六十里。

分榦又東南走儂人河北,又東南爲天生洞。

天生洞在開化府西北三十里,卽天生橋山。儂人河水從中出。

又東走三塘、二塘東南,爲鳳凰山。

鳳凰山在開化府北十里。與東文西華相鼎峙。

分一支東南行,爲東文山。

東文山在開化府東一里,與西華對峙,上建文筆。

又分一支南行,走馬札沖河以西,爲玉案山,又南爲麻姑山。

玉案山在開化府南里許。橫列如屏。

麻姑山在開化府南九十里。地產金。又南爲乾沙坡,南抵同車河入盤龍河處而止。

乾沙坡在開化府南一百里。其地產金。

分一支自火燄山東行,爲二臺坡。

二臺坡在開化府東十里。路轉峯廻,高出雲表。

又東爲老城子山,又東南爲彩雲洞,東南抵牛羊河而止。

老城子山在開化府東土司龍上登遺迹內。石長丈餘,清泉從石寶中流出。

彩雲洞在開化府東七十里。錫板龍潭水直流洞中,會南坵,革基兩龍潭水,成牛羊河。 分榦自鳳凰山東北行,爲馬灑箐。

馬灑箐在開化府東北三十里。

又東北爲麒麟山。

麒麟山在開化府東北四十里法土龍形似卧麟,下有湧泉,馬别河源東流經其北。 又東北爲諸葛山。

諸葛山在開化府東北六十里。自鳳凰山發脈迤邐至腳澤竜,周圍十餘里。上有武侯駐兵處,城柵、壕塹俱存。馬别河北流經其西麓。

又東北爲獅子山,爲阿香山。

獅子山在開化府東北八十里。阿香山在開化府東北八十里阿香寨旁。雖久旱常見雲氣,夷人於旱時相率上,聽隱隱有雷聲,不三日卽雨。阿香之名葢取諸此。

又東北爲六詔山。

六詔山在開化府東北百十里廣南府界上。

又東北走廣南府界牌,榦分爲二:北榦走右江北,盤江南,至廣西潯州止;南榦走右江以南,經越南至廣東止。分詳於後。

臨海陶祝華刊,黃巖楊晨、黃方慶、王舟瑤原校,寧海章梫、章孚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