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萬山綱目 卷十九

南龍大榦[一]自五福山東南走金沙江以南、禮社江以東、普渡河以西,至椒山止諸山南龍[二」大榦自五福山北東度脈起,爲梁王山。 梁王山在雲南縣北二十五里,一名寶泉山。舊有元梁王行宮遺址,土人每掘地得琉璃瓦。山下石穴中有泉,下流合烏龍池諸水,南流至九鼎山下茨平村,分爲三:一繞縣城北爲品甸海;一繞城南爲青龍海,合流爲一泡江,北流入金沙江;一岀山溪溝西南下白崖, 爲禮社江源。自五福至梁王中隔一九鼎,自九鼎北平岡東度再起。 帽山卽梁王山北麓,其實卽梁王也。自北南望以其形言,名曰帽山,自五福度脈。梁王先從帽山北麓起頂,山頂泉南流爲禮社江源,北麓水北流入賓川。 自梁王山東度脈起頂南北走,其南支東南走周官些海東,又東南爲金龍山。金龍山在雲南縣東南五里翠峙溪畔。南望青海如龍。

又東南走青龍海東,又東南至小雲南驟,折東北走你甸河東,東北至臟脂爛你甸河入金沙江處而止。

其北支北轉西北行,爲鍾英山、書案山。

鍾英山在賓川州東二十里。奔湧而來,州治託焉。旁有鍾英谷,青龍湫出焉,爲六溪河源。迤南爲伏鳳岡,又南爲瓜陵。

書案山在賓川州西里許,平正如案。

鍾英山之東爲天乙山。

天乙山在雲南縣東北百里。爲李德全栖隱之地。上有九真峯、五老峯、太極圖諸勝。 正支自鍾英山北行,爲飛鳳山。

飛鳳山一名五盤山,在賓川州北二十里。狀若鳳翔雙翼,山脊擘爲兩,俗傳武侯斷之,北一峯爲孟獲寨。

其東爲楚場山,又東爲乾海子山,又東爲歸山,東抵一泡江而止。

楚埸山在十二關長官司西六十里。

乾海子山在十二關長官司西三十里。

歸山在十二關長官司西。峯巒竦峙,爲境之望,一泡江環其下。正支自飛鳳山其北,爲華葢山。

華葢山在賓川州北三十里。數峯攢簇,有如張葢,故名。

又北爲白霞山。

白霞山在賓川州北五十里。形勢蜿蜒,溪穿山腹,上有細石如水晶,精光暎日。

又北爲赤石崖。又東北抵金沙江而止。

赤石崖在賓川州東北八十里、十二關長官司北百二十里。東有平賊嶺,爲明巡撫鄒應龍平賊處。下有國母井。

大榦自梁王山南度脈,當度脈處爲團山。

團山在雲南縣西北十五里茨平村。土人從此築壩,遏寶泉山水東流,分爲品甸、青龍海,以其餘者下溪溝南流白崖,團山在分流之中。

又南度夾溪溝,南行爲清華洞山。

清華洞山在雲南縣南八里。懸崖滴乳,石竅玲瓏,日月光照,可行十餘里。

折東又南爲水目山。

水目山在雲南縣南二十五里。林木陰翳,巔有深泉。中有水目寺、寶華寺、普賢寺、 靈光寺。山之南有龍洞,巨浸中涵。

又折而東爲天花山。天花山在雲南縣南四十里,一名南華山。有石洞、古祠,明嘉靖間葺祠,掘地得雷斧大如扇。山當舊雲南驛前水南下東折處爲南山之兜。

自天花山分一支南行,走龍洞東南,爲五臺山。

五«山在趙州東南百四十里、彌渡東五十里。高出雲表。

又西爲天橋山,又西爲青螺山,西至禮社江而止。

天橋山在趙州東南九十里、彌渡東七里。兩山如門,天橋跨之,涧水從中下,恍如天台石梁。岸夾桃花,崖懸古刹,自饒勝概。

青螺山在彌渡城北。形似螺旋,古寺踞其巔。舊有斷碑,傳爲武侯所立。 大榦自天花山東北轉,爲沬滂東嶺。

沬滂東嶺在雲南縣東南五十里沬滂鋪東。

又東過水盆鋪,分一支北度脈,起爲青山。西抵一泡江北折處,北抵普昌河会一泡江處而止。

青山在雲南縣東南六十里。

大榦又東南行,至楚雄府鎮南州天神堂,北分一支北行,過打金莊西坡頂折東度,爲老虎關山。

老虎M山在姚州西九十里,爲分支北來東度處。上有老虎哨。又折東北行,爲仙景山。

仙景山在姚州西七十五里,一名西山。昔人修真羽化之所。山麓有石甲、西嶺二泉。

分一支東行,走連場河會陽月河。之北爲光禄山,抵蜻蛉河而止。

光禄山在姚州北二十里光禄鄉。

其正支東北行為黎武山。

黎武山在姚州北百里,峯高而長,中有蘭若。香水河出其東麓,東南流會大姚河。一字水出其西麓,西北流經白鹽井,入金沙江。

分一支東行,走苴跑江南、大姚縣北,爲龍山。

龍山在大姚縣北五十里。有邃谷崇崖、茂林修竹之勝。舊《縣志》「蜻蛉河源出龍山, 自北而南流繞縣,合大姚河,蓋香水河之東源也」。

又東南爲龍馬山。

龍馬山在大姚縣北四十里。疊嶂懸崖,壁立千仞。相傳昔日晴霽時,有龍馬出沒。

又南爲馬家山。

馬家山在大姚縣北十里,高岀羣山,林巒蔥蒨。

又南爲玉屏山。

玉屏山在大姚縣西北三里。又南爲鳳凰山,爲文筆山,爲觀音山。

鳳凰山在文筆山後。

文筆山在大姚縣西一里。

觀音山在大姚縣西、文筆山左。

其東南爲書案山,爲掛榜山。並南抵大姚河而止。

書案山在大姚縣東一里,形如几案。大姚河經其下。

掛榜山在書案山左。

其分支正支自龍山東北行,至苴跑江會大姚河處而止。

正支自黎武山又北,爲綠萝山。

綠蘿山在姚州北百二十里,一名盤曲山。下有綠蘿蘭若。

分一支西走白鹽井,爲廻龍山,爲象嶺山,爲寶關山,爲北極山。西南抵一字水而止。

廻龍山在白鹽井東一里。

象嶺山在白鹽井北一里,馴伏如象。

寶關山在白鹽井西一里。高百仞,上有梵刹,下有通衢。

北極山在白鹽井西南一里。崇嶐峻峙,古木青蔥,有北極等寺。

正支又北爲鐵索箐。

鐵索箐在大姚縣西百五十里,逶迤百里。昔夷賊恃險岀沒,明巡撫鄒應龍討平之。 龍蛟江出其東,東流會大姚河,入金沙江。

又自鐵索箐、一泡江會金沙江處折東行,走龍蛟江以北,爲白草嶺。

白草嶺在大姚縣北八十里,高峻爲眾山之冠。

又東北爲馬鞍山。

馬鞍山在大姚縣北一百一二十里。

又東北爲方山,東抵大姚河會金沙江處而止。

方山一名番山,在大姚縣北一百八十里。下繞金沙江[三],俯視如練。其山根盤三百餘里,翠色如黛,平峻嶂天。上有仙迹,龍潭四時不涸,江水消池,因盈縮多生藥草。居人打黃鼠,用木葉覆之,一時死鼠卽活,人以爲仙草焉。地多產桑。

大榦自天神堂東行,爲苴力鋪山。

苴力鋪山在鎮南州西七十里。白龍河出其東南麓,東南爲龍川江。

分一支東北行爲見性山。見性、苴力兩山間一支東南行,至響水河會白龍河處而止。 見性山在鎮南州西北十五里。羣山環抱,二水交流,響水河岀其下,東南會白龍河爲虹江。

正支又東北爲十八盤山。十八盤山在鎮南州北十五里。山最高峻,登者廻盤十八折乃至其巔。連水出其北麓, 北流合大姚河。

又分一支北行,爲當波院山。

當波院山在姚州西十五里。

又北分支北行,爲稽肅山。北抵連水、陽派兩河會處而止。

稽肅山在姚州西十七里。山產青石,有泉入陽派河。

其分支正支自當波院北折東行,爲金秀山。

金秀山在姚州西八里。山下有泉流爲陽派河,北會連水乎東入蜻蛉河。

折北行爲竈祥山,北爲矣保山,又北爲龍鳳山。北抵陽派河入蜻蛉河處而止。

龜祥山在姚州西三里,一名赤石山。山如龜形,石皆赤色,嶺有泉。上有龜祥寺,故又稱古寺山。

矣保山在姚州北十五里。上有塔。

龍鳳山在姚州北二十里,一名廣木山,又名白塔山。上有塔高十五丈,活佛寺在山中, 一名寶華寺。

正支自十八盤山又分一支南行,走清水河以西,至鎮南州城西爲鸚鵡山。其東爲金雞山,並南抵白龍河而止。鸚鵡山在鎮南州西一里。林木叢蔚,鸚鵡巢其上,又名昭應山。 金難山在鎮南州東五里,高出羣峯。昔有金雞見其上,故名。 正支又自十八盤東,爲筆架山。

筆架山在姚州南五十里。三峯聳峙,中峯有井,雲出卽雨。

又東爲三窠山。

三窠山在姚州南四十里,有三窠關。舊有三古松,夜見光怪,爨夷以爲金銀氣而掘之, 枯其一。蜻蛉川出其北麓,北流爲大姚河。山之南爲蕨蔘廠,清水河出焉,南流會白龍河。 又東分支南北行,其南行者走紫甸河東、清水河西,爲會逢山。 會逢山在鎮南州東十五里,又名象山。峯巒聳秀,草木榮茂,上有石洞,深不可測。 又南爲五摩山,爲石鼓山。

五摩山在鎮南州東三十里。山勢險峻,旁有深箐。康熙二十年,大師平滇破賊,馬寶兵於此。

石鼓山在鎮南州東三十里。上有石排列如鼓,蒙氏置石鼓縣以此。

又南爲五樓山,南抵虹江而止。

五樓山在石鼓山南。山多美石、凡有災祥?其響如雷。南詔人王載元、張明亨遇呂仙於此,故又名呂閤。今名吕合,以有合襟水也。山有仙人骨,狀如朴硝,可以療瘡。其分支北行者,爲果迷斑山。

果迷斑山在姚州南四十里。

又北爲飽煙蘿山。西爲寨子山。東爲白馬山,爲燕子山。

飽建蘿山在姚州東十里,一名東山。其西武侯常駐兵,後人建塔識焉。

寨子山在姚州東五里。土爨自久叛立寨其上,今遺址猶存。有泉湧出,流入烏魯溯。 白馬山在姚州東十五里。昔有白馬著形,土人立祠祀之,有禱卽應。谷有兩泉湧出, 在東山者爲黃龍泉,在白塔者爲大康郎泉。

燕子山在姚州東二十里,形如燕壘。

又北爲赤草峯,北抵大姚河而止。

赤草峯在姚州東北十里。下有赤草村,有赤草街子。

其正支自分支處東行,爲化佛山。

化佛山在定遠縣西三十里紫甸鄉。有洞深不可測,常有雲霞布濩,樹葉入水,卽有雙翠鳥銜去。相傳有真龍潛焉,禱雨卽應。方廣四十里,一名自久山。紫甸河出其下、南流入龍川江。

又東爲赤石山。

赤石山在定遠縣西二十里,山多赤石。零川出其東麓。分一支南行,走零川以西、紫甸河以東,其最近定遠者爲羊牟尼山。 羊牟尼山在定遠縣西四里。有諸葛武侯望子洞。

又南爲獅子山。

獅子山在定遠縣南三里。環曲如屏,上有七級浮屠。

又南爲會基山。又西南爲小天台山?南抵龍川江而止。

會基山在定遠縣南四十里,緜亙五十餘里。定遠赴楚雄路由此上,有會基哨鋪。

小天台山在鎮南州東四十里。

正支自赤石山又東稍北,爲雲龍山。

雲龍山又名臥龍山,在定遠縣西北二十里,延袤六十餘里。有武侯遺迹。黃龍、烏龍二山左右夾拱,爲大姚、定遠往來通衢。龍文川出其下、東南流入龍川江。

其右爲烏龍山,其左爲黃龍山。

烏龍山在定遠縣西二十里。

黃龍山在定遠縣北二里。

自雲龍山東行,爲劉大山。

劉大山在定遠縣北二十里。山高林密、路通元謀。明時夷人潛伏剽掠,知府邵敏立哨其上。又東爲獨立山。

獨立山在定遠縣東北三十里,一名諸葛山,亦曰磨盤山方形如圓葢。下有白石泉。

分一支西南行,爲寶華山。其東爲象鼻山。

寶華山在定遠縣東三里。

象鼻山在定遠縣東五里。

又東南爲石門山。

石門山在定遠縣東南三十里。二山相向壁立,零川出其中,亦水口山也。

又東南爲琅井之魚池山。

魚池山在琅井北里許。上有魚池,四時澄潔,又名彌勒山。

又南爲四髻山。

四髻山在琅井西三里,四峯攢聳如髻。

又東爲竈峯山,南爲筆架山,東南抵琅溪入龍川江處而止。

鼇峯山在琅井東三里,一名瑞螺山。琅溪、濯樂河諸水,俱經其下,東南流入龍川江。

又自獨立山一支南行,走清水河東南,抵龍川江爲大江坡而盡。

大江坡在定遠縣東南四十里定遠、廣通往來道上。有大灣哨。

又分一支東南行,爲白馬山。白馬山在定遠縣東六十里。相傳唐玄奘取經過此[四],有馬蹄迹、曬經松,至今猶存。 又東爲絕頂峯。

絕頂峯在黑鹽井西北十五里。孤峯峻峭、高入雲表。

又南爲七局山,又南爲象山。

七局山在黑鹽井西北七里。岡巒重複,龍溝出其下。其支脈爲雞冠山,有伏龍鹽井。 象山在黑鹽井西五里,其形如象。

又東爲萬春山,爲鳳山。真武洞在其陽。

萬春山在定遠縣東七十里黑鹽井。

鳳山在黑井西一里萬春山東南。峯高千仞,井出其下。

真武洞在鳳山之陽。爲滷脈來龍,鑿空为洞,前有石形如龜蛇,因建真武殿。

又東爲玉壁山,爲金榜山。

玉壁山在黑井東與金榜相連,壁立千仞,青蒼如玉。

金榜山在黑井東一里。

又東北循龍川江北岸東北行,爲西尖界山,東北抵猛岡河入龍川江處而止。

西尖界山在元謀西、大姚東兩界中。西臨繼頭溪卽猛岡河。

自雲龍山東北行,爲九鼎鍾山。九鼎鍾山在姚州東南五十里,一名華山。峯巒有九,狀如懸鐘,行人不絕。

其北行者爲妙峯山,北抵大姚河而止。

妙峯山在姚州東北四十里。上有德雲寺,寺旁有龍湫,寺爲萬曆間禪僧周理建。相傳有龍神受戒事,至今祭龍不用血食。山頂有不動庵,爲周理遺迹。

其正支自九鼎鐘山東北行,爲文龍山。

文龍山在姚州東六十里。猛岡河出其下,東北流入龍川江。

又東北爲亂石岡。

亂石岡在大姚縣東北四十里。山自西南來-至岡南度脈北起爲此山。獨木橋河夾其左卽大姚河,鑪頭溪夾其右卽猛岡河亦名猛令河,並東北流鱸頭溪入龍川江,大姚河入金沙江。 又東北行分一支東走多克河、南猛令河卽猛岡河。北爲翠峯山,其隔澗为摩青山。 翠峯山在元謀縣西四十里。上有石洞,峭壁懸崖,清泉石澗,故建清涼寺於峯下。有蝙蝠洞,多蝙蝠。有天生洞,內多天生石佛摩青山在元謀縣西四十里,與翠峯對峙。陰爲楊柳村。

又東爲龍山,其東南爲温泉山。

龍山一名廻龍山,在元謀縣西三十里。層坡疊嶂,清溪匯流,山有廻龍寺。 温泉山在元謀縣西南三十里。山之東有石寶,水從竇中流出。其正支又東爲尖峯山,其東南爲月臼山。

尖峯山在元謀縣西二十五里。

月臼山在元謀縣西南二十五里。山下清流潑繞,可以行舟。

又東爲大梁山,爲五簋山,爲馬連山。

大梁山在元謀縣西十五里。產火光石。

五簋山在元謀縣西十五里。山下有温泉、石穴二處皆深五十餘丈,可坐百人。 馬連山在元謀縣西十五里。有警三,梅子箐,老虎箐。 又東爲象山,爲獅山。其南爲青山崖,東抵西溪河而止。 象山在元謀縣西十里。

獅山在元謀縣西十里,與象山相對。旁有狗扒崖、巖羊坡。

其正支自亂石岡東北又東北行,過多克河源,又北爲竹沙雄山。 竹沙雄山在元謀縣西北二百里。高出羣山,上多竹木。折東行爲大鷹山。

大鹰山在元謀縣西北七十里。秋後鷹宿於此。

又東爲雷馬山。

雷馬山在元謀縣西北六十里。產白銅。又東爲盤龍山。

盤龍山在元謀縣北七十里,卽長山之首。

又東爲虎嘯山。

虎嘯山在元謀縣西北五十五里,卽長山。

又東爲長山。

長山在元謀縣西北五十里,一名常山。緜亙數十里,周圍多石壁,俯視臨大河。其間有洪福寺之清雅,海會堂、彌勒寺之幽深。明季吾必奎叛,結寨於此,故又以吾必奎土寨名焉。

自長山一支東行,爲怕染山,爲吾梁山。

怕染山在元謀縣西北二十里,一名鳳凰山,在法納禾村山之西。翠壁千仞,一峯斜插,有怪石下垂,有雙風洞,風自洞出,冬温夏涼。

吾梁山在元謀縣北三十里,孤圓隆秀,邑中勝地。

自長山東北行爲雞鳴山,爲叢蛇山,爲中山。

雞鳴山在元謀縣北五十里。相傳有仙阻水成海,夜忽有雞鳴,遂名。土人建佛塔其上,明季吾必奎亂毀之。

叢蛇山在元謀縣北五十里。中山在元謀縣北五十里。

又東爲水泛蓮花山。

水泛蓮花山在元謀縣北六十里。

又東爲石房。

石房在元謀縣北苴寧村山之西。巔高三丈,登之可望遠。

又東爲盤龍山,東南抵苴寧河入西溪河處,北抵大姚河入金沙江處而止。

盤龍山在元謀縣北七十餘里。連亙逶迤,形勢若盤龍。

大榦自鎮南州英武關苴力舗東南行,至阿雄鄉之一街,馬龍河源出焉。分一支走馬龍河以西,東南行爲三尖山。

三尖山在楚雄縣西後河哨。形如筆架、三峯插天,異石嶙峋, 一方奇觀。

又東南爲白竹山。

白竹山在楚雄縣西二百餘里瓦姑哨。勢如聚講,峻赠高出,上多白竹。

又東南爲佛頂山。

佛頂山在楚雄縣西二百里瓦姑哨下,宜此山形如佛。頂產雀舌茶,今爲土人»盡。 又東南爲玉屏山。

玉屏山在楚雄縣西一百餘里。瓦姑哨上宜此小河頭,方平如屏,高出雲表。分一支西南行爲大尖山。

大尖山在楚雄縣西南一百餘里。瓦姑哨宜此小河尾,形如筆尖,高峙河口, 一方華表。 又西南爲叫廻山,西至禮社江東折處而止。

叫迴山在楚雄縣西南二百里。峯巒突兀,上接雲霄。

其正支自玉屏山東南行,爲九臺山。

九蔓山在楚雄縣西南百餘里碧雞哨。山有九臺:曰大本,曰廣珠,曰甘露,曰聚仙, 曰天中,曰振衣,曰寫經,曰滿月,曰湧蓮。凡三十六峯,上有浮屠。

又東南爲碧藏山,東南抵馬龍河入禮社江處而止。

碧藏山在楚雄縣西南一百二十里。產銀礦,名永盛廠。

大榦自一街東南走灑波武,伯魚河源出焉,西南流入馬龍河。又東南爲鵝毛嶺。

鵝毛嶺在楚雄縣西五十里。伯魚河經其下。

又東南爲紫溪山,其左为薇溪山。

紫溪山在楚雄縣西四十餘里。高與薇溪山齊,梵宇最多。大石河出其北麓,北流入薇溪山在楚雄縣西四十里。山高萬仞,有興雲作雨之能。

又東南走白宰,折南行爲達左山。萬山綱目四七六達左山在楚雄縣西南四十餘里。大榦至此分支北走,正榦由此南入南安。 分一支走六宜下竹園塘,過小琶川折北行,走五街子過峽,至花阱白山哨。分一支東行,爲凌霄山,爲天馬山,東抵青龍河而止。

浚霄山在楚雄縣南十五里。峯巒聳拔,高出眾山。 天馬山在楚雄縣南二十里。五峯峻起、高插雲表。 其正支自白山哨,折而西行又折而北行,爲臥龍岡。 臥龍岡在楚雄縣西十里。上有盤石,隙内有物如蟾,隱見不常。 折東行又折而南爲鳴鳳山。其西爲峩㟤山,又西南爲文殊山,又西南爲碌摩山。 鳴鳳山在楚雄縣西關外。蜿蜒起伏、環峙十數里。相傳蒙詔時,有鳳鳴其上,故名。 峩㟤山在楚雄縣西三里鳴鳳山右。上有峩㟤,石形如屏,高八尺餘,旁有石洞壁鑼有字,漫漶不可讀。

文殊山在楚雄縣西五里,在峩㟤山南。翠壁峻赠,石泉甘洌,上有石泉寺。 碌摩山在楚雄縣西南五里。山頂有石,如人戴笠之狀,土人以金貼其面,事之甚謹。 其正支自鳴鳳山折東行,爲雁塔山。 雁塔山在楚雄縣城南門內,爲郡學案山。

又東有慈烏山。其附近城北有錦囊山。慈烏山在雁塔山東,城跨其上。

鏡蠹山在楚雄縣北五里,不與正支相連。

其正支由慈烏山東南行,爲平山。

平山在楚雄縣東南三里永定街側。古有平山閣、石坊,今建,祀文帝、武聖。

又東爲柏松山,東抵清水河而盡。

柏松山在楚雄縣東南五里。

大榦由遠左山東南行,爲羊連山。

羊連山在南安州西數十里學宮,對之爲文筆。

又東南行至南安州西南,分一支南行爲羅甸山。

羅甸山在南安州西南二十里。

又南行走妥甸汛,分一支東行走的禄村東,抵妥梢河會沙甸河處而止。

其分支正支又南行走舊哨,又分一支南行,走新平縣斗門鄉爲磯閣山,南抵麻哈江而止。 磯閣山在新平縣西北二百里斗門鄉。《明史》新化州「北有徹崇、磯閣諸山」卽此。 其正支自舊哨南東行,走接官應汛南,東爲分水嶺。

分水嶺在南安州東南一百里。山北水北流爲沙甸河,東北入綠汁江。山南水南流爲邦漢河,入麻哈江。又東走大橄欖北,分一支東北行,走乾海子北,至沙甸河入綠汁江處而止。 其正支自大橄欖北東行,走李海汛,折南行,走邦漢河,東爲安龍〓山,南抵丁癸江而止。 安龍〓山在南安州東南二百餘里。山高險,從前野賊潛伏於此。明嘉靖間,嚴德、奚木倡眾爲亂,知州荀読出奇設伏,入巢殲之,仍立哨於其地,民用以安。 大榦自南安州西南折東行,爲茶山,爲鳳凰山。

茶山在南安州南七里。其上間產山茶,故名。

鳳凰山在南安州南四里。

折東北行爲烏龍山。其東南爲健林蒼山,西南爲紫石山,爲鸚鵡山。 烏龍山在南安州東北五里。林深谷秀,下有龍湫,旱時禱雨卽應。 健林蒼山在南安州東五里。山半有泉,傳中有龍伏,昔黑爨祖瓦晟吳立柵其上。 紫石山在南安州東一里。

鸚鵡山在南安州西北。平地突起,上多鸚鵡。

又東北爲紫莪山。

紫莪山在楚雄縣東南五十里。

分一支東爲大小寨山。

大小寨山在楚雄縣東四十五里。元梁王闊闊駐兵處。又東爲伏獅山,爲臥象山,爲金雞山。

伏獅山臥象山俱在廣通縣南六十里羅川東南。

金雞山在廣通縣南六十里羅川峙獅、象二山之中。廣運廠出其下。

又東北爲羅苴甸山,東抵綠汁江而止。

羅苴甸山在廣通縣南五十里。四山環峙,平原沃野,一縣物產公輸大半出此。下有河名羅川。

大榦自紫莪山北行,爲十三灣。

十三灣係石三灣之誤,在楚雄縣東十餘里,山多奇石。明吳道南有《記》。

又東北行爲馬鞍山。

馬鞍山在廣通縣南五里。立竜河出其北麓、北流入龍川江。

又分一支走立竜河西,西北行爲鳳山,爲營盤山。

鳳山一名仙羊山,在廣通縣西一里。山形如鳳、四五月間宿雨初霽,遠望若有羣羊奔躍,卽之不得,或謂蚊影所成。

營盤山在廣通縣西二里。昔諸葛武侯征南駐兵於此。

又西爲囘蹬山。囘蹬山在廣通縣西十五里。相傳閣羅鳳侵柘東城至此,值雷雨而返。山上有關。有泉出山之東流爲關山河,北流入龍川江。

又折北爲翠屏山,北抵龍川江而止。

翠屏山在廣通縣西北四十里,峯列如屏。

又自馬鞍山分一支,走清風河以西、立竜河以東,北抵龍川江而止。

大榦又自馬鞍山東行,走趙晉關東,爲和茶山。又東爲阿納香山,北爲阿陋雄山。 和茶山在廣通縣東十五里。

阿納香山在廣通縣東十五里,與和茶山相連。山高峻,緜亙二百里,雕龍河出其下。 《志》又曰「阿陋河出其下」,疑卽捨資河西源,阿納香當爲阿陋香之誤。

阿陋雄山在廣通縣東北十五里捨資北。阿陋井出其下,阿陋河出其南麓,南流合雕龍河,南入綠汁江卽捨資河。羅申河出其西麓,北流接黑鹽井入龍川江。

又自阿陋雄山分一支西行,爲鶴翥山,又西爲蟠龍山,西抵河而止。

鶴翥山在廣通縣東北十里。環繞縣治,形如鶴翥。

蟠龍山在廣通縣東北八里。周旋盤曲,有泉甘洌,四時不竭。

大榦自阿陋雄山東北走,爲九盤山。

九盤山在廣通縣東北七十里。廻旋險峻,道路九盤,登之則禄豐、定遠諸境一覽在目。又東北爲金橋山。

金橋山在廣通禄豐界上。

又東北走雲南府禄豐縣境,爲馬鞍山。

馬鞍山在禄豐縣西北五十里,與廣通接壤。其北爲武定州敲梆哨、賴子哨等處。

分一支東南行為南平山。

南平山在禄豐縣西十五里。上爲南平關,爲迤西大道,與廣通蘭谷關接壤。

又東南爲竈頭山,又東南爲三次和山,東南抵星宿江而止。

«頭山在禄豐縣西十里。峯巒突起,環抱邑治。

三次和山在禄豐縣西五里,舊名蒙答缚山。蒼翠如屏。

大榦又東北走,爲河底廠山。

河底廠山在武定禄豐界。上北河出其南麓,南流會星宿江。其北爲武定州大小丙漢等處。

自河底廠東北六初郎分一支,折西北走六初郎河北、元謀縣南,爲佛應雷山。

佛應雷山在元謀縣南二十里,上有城隍廟,又名城隍山。

又北爲丙弄山。折西北走元謀縣西,沿西溪河北行,至元馬河入西溪河處而止。 丙弄山在元謀縣城南門外。大榦自河底廠東走,爲金龍山。

金龍山在禄豐縣北六十里。

分一支南爲五臺山。

五臺山在禄豐縣北五十里。

又南稍東爲姚陵山,南抵北河會東河處而止。

姚陵山在禄豐縣東北三十五里,舊名驪琮籠。隋時築城於此,其巔有泉。

又分一支北走虚仁驛,又北爲馬頭山,西爲燕子窩。

馬頭山在元謀縣東八里,連亙四十里。東望尋甸,南見楚雄?北眺黎泥,西瞻大理俯瞰縣治如在下方。

燕子窩在元謀縣東南八里。四季皆有飛燕。

又北爲茶房山。東爲高坡,爲望城關。

茶房山在元謀縣東二十里,卽馬頭山頂。高數百丈,特出眾山,立馬絕頂,極目四望大姚、定遠諸峯,盡供眼底,爲西蜀往來通衢。

高坡在元謀縣東界、武定州西界。明知縣劉晦曾徙縣治於此。

望城關在茶房山元謀與武定接壤處。

其西爲午茶山,爲東甸山。午茶山在元謀縣東十里,爲故元馬山。

東甸山在元謀縣東十里。

正支自茶房山北行,爲環州山,爲住雄山,爲雷應山。

環州山在元謀縣東北五十里。山名環州,而山峯山面實環列於縣之東北,與雷應山相倚。金江沙繞其北,西溪滢其南,遙望峭壁插天。昔和曲土舍李小黑曾住此。 住雄山在元謀縣東北五十里,卽環州之别名。

雷應山在元謀縣東北五十里,《舊志》一名住雄山,有法林、活佛二寺。環州幕連諸峯,饒有奇觀,三山隨地異名,實一山也。

其東爲蓮花山,爲定見山。

蓮花山在元謀縣東北三十里。

定見山在元謀縣東北五十里。

正支又北爲雷布山,北抵金沙江而止。

雷布山在元謀縣東北七十里。

大榦又東爲梅子箐山。

梅子箐山在羅次縣西北四十里。南有龍潭,東流折南入金水河。 又東北走武定州大麥地勒品甸,爲筆架山。筆架山在元謀縣南二十里。連珠聳翠,爲元謀學宮案山。

分一支南行,爲子望母山,南抵金水河而止。

子重母山在羅次縣西三十里。

又分一支東北走盤龍河北、武定州南,爲元鎮山而止。

元鎮山在武定州南。

又分一支北行,爲«哇山。

鋪哇山在武定州西二十五里。山勢險隘,有瀑布千餘丈注成池,每歲暮春,夷人沐浴於此。

分一支西北行爲猗朵山。

猗朵山在武定州西北二十五里。有泉下流爲南甸河。

又西北爲壽胚胎洞。

壽胚胎洞在武定州西北四十里。深十餘丈,石筍森列,奇異不可名狀。

又西北爲雄軸龍山,抵插甸河入大環川處而止。

雄軸龍山在武定州西北八十里。高聯雲漢,爲登臨勝境。

其正支自餺哇东北行,为狮子山。

獅子山在武定州西八里,高千餘仞,山石如獅形。絕頂平闊,上有石城,清池中藏深谷,可容萬人。明建文帝暨從亡諸臣遺迹在焉。

又北度鶴鸚、古柏,爲馬鞍山。

馬鞍山在獅子山北。

又東北走老母壩,分一支折西行,走募連行插甸河北,西至馬白□抵大環川入金沙江處而止。

其正支由老母壩折東行,爲三台山。

三台山在武定州西北八里。

分一支折南行,走鶴鶯河以東,爲二龍山。

二龍山在武定州東十里。有鳳氏亭臺遺址。地爲禄勸縣康泥村,當縣州之界。

又東南爲秀屏山,東過禄勸縣城抵掌鳩河而止。

秀屏山一曰玉屏山,在禄勸縣北門外山。北端起岊,岊上有文殊寺,寺下爲舊州址。

南端亦起岊高,於北岊數十仞,岊下小垤有土主祠,又下里餘爲縣治。

其正支又北爲灑拍山。

灑拍山在武定州北。

又分一支東南行,走拖梯水以西,爲玉峯山、爲蕉山。

玉峯山在禄勸縣北二十里拖梯村,與蕉山相連。蕉山在禄勸縣北十五里拖梯村。

又東南爲清寧山,東南抵掌鳩河而止。

清寧山在禄勸縣北十里魯虚境。

其正支又北爲佐邱山。

佐邱山在武定州北十里。

又東北爲武陵洞。

武陵洞在武定州北八十里甲甸西。洞深叵測,內有流泉,其西有石塔,洞景亦幽勝。 又東爲甲甸背山。

甲甸背山在武定州北八十里。

分一支東南爲三臺山,又東南走松杉營,又東南爲紅崖峽。

三臺山一名龍三藏,在禄勸縣北五十里克梯村。山如臺形,上頂寬平,可容萬馬。相傳爲明建文帝棲身之所。鳳朝文曾屯兵於此。

紅崖峽一名鑴字崖,在禄勸縣北二十里法宜則村旁。山崖巉峭,下臨掌鳩河,鳳氏世系刻其上。

又東南爲擁翠山,東南抵掌鳩河而止。

擁翠山在禄勸縣北二十里,與玉峯相近。上有呂仙閣。其正支又北爲幸邱山。

幸邱山在禄勸縣北二百里上易龍後,故羅婺寨也。四面斗絕,中平衍爲寨,寨旁有玉帶峯,腰亙白雲,宛如玉帶。羅婺爲烏蠻世居,此當段氏時有阿而長其部。後爲鳳氏山, 有水一曰勒溪洟,一曰東溪演,北流入金沙江。阿而於兩溪間築城,蠻語水爲洟,城爲籠, 名洟籠轉爲易龍。元以爲縣。

分一支走鶴鵠河以西上中下易龍境,東南至石牛臥水,抵鷓鴣河而止。

其正支又東北爲撒擁山。

撒擁山在舊撒甸同知東北五十里。羣山之中,最爲高峻。

折南行,爲上下撒甸諸山,又南走普渡、掌鳩兩河間,至老固馬爲寶月山。

寶月山在禄勸縣北九十里撒馬邑老固馬。有龍泉,雖晦朔時見月影,有月影菴。

又南爲五龍山。

五龍山在禄勸縣北七十里撒馬邑官莊村,與九龍山隔普渡河並峙。聚五方之龍,有泉五泓,各如其色。

又東南爲法塊山,旁有裒阿龍山,其西爲哇匿歪山。

法塊山一名長茅山,在禄勸縣北五十里,介跨興、納鈔?一馬之間。周百餘里,四山峭立、唯東南一徑可容車[五]。昔南詔三十七部,法塊居其一,以此山得名。爨人據以自强,與縣內羅婺、掌鳩、洪農、碌券,俱列三十七部之中。山多龍,有九十九龍,有池隱見莫測。

裒阿龍山卽法塊山之支麓。

哇匿歪山在法塊山西山巔。寬平可居萬戶,皆法塊之隨地異名耳。

又東爲船山。

船山在禄勸縣東北六十里,亦法塊之東垂也,以形似得名。

又東南爲仙人洞。

仙人洞在禄勸縣北二十五里跨興。洞內有石棹寬數尺,列石棋子數枚如殘局,傳爲仙人遺迹。今跨興各處有團石如棋子,尖石如雙陸者甚多。

又南爲㻬琈山。

㻬琈山一名隽模山,夷名苴麼山,又名祖母山,在禄勸縣東十五里,居城之艮位。廢石舊縣在其麓。

又南行十里,分一支折西行,爲白塔山,抵掌鳩河而止。

白塔山在禄勸縣東五里,西控秀屏。

正支自西折處度脈,南爲龍骨洞山,又南至大彌陀村掌鳩河入普渡河處而止。

龍骨洞山在禄勸縣東南五里河東村左。山高數仞,洞居山半,口闊數丈,中分兩層,內有石磴、石牀,外列蒼松翠柏。居民建樓其上,掘地得龍骨。因以爲名。

大榦自梅子警、筆架山又東,爲百花山。

百花山在羅次縣北二十五里,山頂與武定分界,春時多花,故名。盤龍河出其北麓, 東北流會掌鳩河入普渡河。

分一支東北走盤龍河南、農納水北,爲子望母山。

子望母山在羅次縣東北四十里,蠻名苴麼崱裏山,與縣西北山同名。

又分一支北走過冷村河源,折東行,走冷村河北、盤龍河南,爲五峯山。又東爲支雲塔山。

五峯山一名五鳳山,在武定州東三里。五峯攢列,環拱州治。

支雲塔山一名白塔山,在禄勸縣西南十五里;一名香海山,在五鳳山東,與五鳳相連、上有支雲塔,爲武定、禄勸分界。山麓有乾海,海寶立菴於此,名香海。

又東爲玉軸山。

玉軸山在禄勸縣南。縣後倚秀屏,前展玉軸,山平如勒畫。兩端起峻峯,左峯爲白塔,右峯下爲大士寺,寺下爲先農壇。

又東爲素武山,又東爲永平山。

素武山在禄勸縣西南,爲縣治夾耳。左嶂文殊之峯,右擁素武之巘,前左则塔琈捧玉,前右則香海凝雲。山之下爲鳳家墳,其前爲棚油村。

永平山在禄勸縣南永平村,其山雄峙。明僧建太平菴,菴右有朝陽庵。

又東南爲懸女山。

懸女山一名玄女山,在禄勸縣南十五里七星莊。舊名馬房村、昔土司鳳氏養馬莊也。 明嘉靖間,莊人義蘇往山採薪,爲虎所擒,妻奢格尋尸未獲,由山頂投崖,大風吹貼崖壁,懸身千仞,下無所著,遂化。鳳氏名其山曰懸女,崖間建七星庵,改馬房曰七星莊。

又東爲普照山。

普照山在禄勸縣東南二十里的多村,舊名的多山,知縣檀萃改今名。上有普照庵。 又東爲仙臺山,又東爲翠峯山,東抵冷村河入掌鳩河處而止。

仙,山在禄勸縣東南二十里緝麻境上。有仙臺道院。

翠峯山在緝麻,與仙臺對峙,三峯競秀,一一水交流,有龍泉庵、西林寺,其正支東北走冷村河以南、農納水以北,東北抵掌鳩河入普渡河處而止。

大榦自百花山折東南行,西爲玉龍山。

玉龍山在羅次縣東五里,涧底湧泉,势若喷玉。

大榦又東南爲崛嵕山,爲九峯山。

崛峻山一名穹盪山,又名青山,在羅次縣東十五里。山勢高聳,俯瞰縣治。雲霧聚散不常,農人以卜陰晴。北城河岀其西麓,西北流合羊溪爲金水河。

九峯山在富民縣西北二十里,奇峯九出,層巒疊翠。

分一支東北行,走農納水以東爲白雲蕩山。其東南支爲石關哨山。 白雲蕩山一名白泥垽山。《徐霞客遊記》作白泥塘山,又名大青山,在富民縣西北二十里。山高千仞,南北橫聳,如屏插天,昂然獨峙,可望滇池。東下極削,上有水一泓,昔曾建庵,今廢。

石關哨山在富民縣北十二里。富民、武定往來大道。

正支又北行至者功關,東抵農納水入螳螂川處而止。 大榦又南爲巔卧山,爲蒙課卧山,爲魯卧山。 顛卧山在富民縣西北十里,一名顛和山。

蒙課卧山在富民縣西十里,今名無怯和山。

魯卧山在富民縣西十里,一名魯和山。《名勝志》稱富民縣有三卧,卽此三山。

又南爲分水嶺,爲九岳坪。

分水嶺在羅次縣東南十里。嶺東水爲清水河,南流折東北入富民大河,歸金沙江。 嶺西水北流入禄豐大河、歸禮社江。

九岳坪在羅次縣東南三十里。九嶺相連,赴省要道。清水河出其東麓,東流入富民大河,卽螳螂川。下流爲普渡河。

分一支東北行,走清水河以東,爲河上洞山。

河上洞山在富民縣南十里。山下有洞,舊名老和尚洞,有老僧卓錫於此,故名。俗譌爲老虎洞,明有縣令改今名。洞内寬平爽塏,石有如鍾鼓鳥獸形者。

又北爲靈芝山。

靈芝山在富民縣西南二里,舊名赤晟化山。元初建寺闢基,得靈芝五本,故名。 又北爲卧雲山,爲飛翠巖。

卧雲山在富民縣西五里。峯列如屏,上有白塔。 飛翠巖在富民縣西五里。上有醒心亭,康熙四十年縣令張鑰建。 又北爲法華山。東北抵清水河入大河處而止。 法華山在富民縣北五里。上建真武祠鎮水。

又自大榦分一支折西行,爲九成山。

九成山一名九湧山,在羅次縣南二十五里。金水河之源出其北麓,東北流合分水嶺、 穹盪山水,為金水河。北流西折又南折,經禄豐縣北會北河,爲星宿江。

又分一支西行,又分一支折北行,走星宿江。曲曲中東爲臥龍山,西爲象頭山,又北爲金鳳山,又北至羊圈,北抵江曲處而止。臥龍山在羅次縣西南二十里。

象頭山在禄豐縣北十里。

金鳳山在羅次縣西五里,其形如鳳,俗呼金字山。

又分支正支西南行,走禄豐縣東南,又分一支折西北行,爲西山。

西山在禄豐縣西三里,上建學宮。

又分支正支自禄豐縣西南行,走太和川以西,南走煉樹鋪。又西南走積食村,山之西爲矣三郎,屬廣通縣。又自積食村南行,過山心南抵石門哨。又南至河尾,抵太和川入九渡河處而止。

分支正支自九成山西南行,走煉象關東。又南走老人哨,南行爲習蹊嶺。

習蹊嶺在易門縣北二百里。地勢險僻,宵小易於岀沒,有哨在其上。

又南爲楊海哨山。

楊海哨山在易門縣北七十五里。

又自楊海哨分一支東行,走黑山水北,又東折南過董家莊南,爲智勇山。南至舊縣易江兩源會處而止。

智勇山一名娘當山,在易門縣北三十里舊縣後。峯巒峭削,山色青蒼,昔土酋竊踞於此。明初卽因其地立縣於山之南,萬歷二年縣遷今地。正支自楊海哨過峽起,爲老黑山。

老黑山在易門縣西六十里。下有黑龍潭,爲易江南源所出。

又東南爲禄益山。

禄益山在易門縣西五十里。上有闖依土城,相傳昔爲部關邊戍之所。

又南爲螞蟻頂。

螞蟻頂在易門縣西南四十里。

由螞蟻頂北分一支東北行,爲扒齒嶺。東北抵温水塘水會黑龍潭水處而止。

扒齒嶺在易門縣西北。

其正支由螞蟻頂走小米苴過峽起頂,分一支東北行,走葛根,。又東走樟木警,又東爲黑松林山。

黑松林山在易門縣北二十五里。山北爲水橋大哨,與禄豐分界,山南爲上中下北屯。 又分爲二支:一支東南行、走劉家營以東,過小山凹東南,走楊堡莊,又南至上江口, 抵易江而止。一支南行爲雲龍山。

雲龍山在易門縣北二十里。山有雲龍寺,山後寺前有清香樹數株,濃陰币地,往來行人借憩於此。

又南爲仙人洞山,又南爲廻龍山。仙人洞山在易門縣北五里。山麓有洞,幽深盤曲、仙迹宛然,爲梁道士修煉之所。 廻龍山在易門縣東北三里。盤鬱蜿蜒,今迎春於此,又名春山。

又南爲屏山,南抵易江會處而止。

屏山在易門縣東八里。山色皎潔,恍如凝雪,易門八景有屏山霽雪,卽此。 其正支西南行?至永靖哨又分爲二支:一支西南走萬寶廠,又西南走大小沙衣,又西南走螞蝗警,又西南走逐賊哨,至木奔抵螞蝗警入木奔江處而止。

其正支自永靖哨,又南爲良將坡。

良將坡在易門縣西十里。

又分爲二支:一支南行,走沙丈普貝以西,又分爲二支:一支西南走老吾西,南抵易江會木奔江處而止。一支南走一碗水塘,又南爲黎巌山,南抵易江而止。

黎巖山一名馬頭山,在易門縣西南三十里。聳拔特出,勢壓眾山,下有玄武洞。明時,喬夷負固,巡撫鄒應龍斬賊首,同瘗此山,立石柱爲鎮表曰「此後賊不祭」。先是賊將叛,必先祭此山,故云。並顏其山,曰斬馬山。建八角亭,鐫《玄武洞碑記》,今並圮。 正支自良將坡東折,爲象山。

象山在易門縣西一里。宛如象形,耳目口鼻體勢若動,爲縣之來脈。

由平地東度脈起,爲龜山。

龜山易門縣治建其麓。平地突起,其形如龜。

其正支自象山南行,爲獅山。

獅山在易門縣西一里,與象山並峙,下有小阜如球,故名。

分一支東行,走四會、九會、三會、二會諸處,爲虎頭山,抵河而止。

虎頭山在易門縣東南四里。虎伏龍蟠,層層入勝。乾隆六年,邑令高銓建文筆於山頂。

其正支又東南走林土橋,過梅花營至戴所、曾所,爲鼓山,爲旗山,爲燈籠山。東抵下江口而止。

鼓山在易門縣東十里。

旗山在易門縣東十里。

燈籠山在易門縣東十三里。

大榦自羅次縣九岳坪東南行,爲界牌山。

界牌山在安寧州西北七十里,爲安寧羅次□□。

大榦又東南,東一支爲青龍山。

青龍山在安寧州北五十里。下有青龍寺,李百戶村在其麓〓川。有渡口。

大榦又南爲鳳棲山。鳳樓山在安寧州西北五十里。山勢如屏,俗傳鳳棲其上。 分一支東南走,爲鳳城山,又東南爲蔥山。

鳳城山在蔥山北。

蔥山在安寧州西北十里,一名龍山。其北爲鳳城山,山半爲曹溪寺,有優曇花樹,有聖泉, 一名海眼泉,一日三潮,中有金蟾壁一,隨潮而現,人以爲泉神。有龍潭爲沸珠泉。 由蔥山北出一支,爲虎邱山。

虎邱山在安寧州西北五里。岡巒聳拔,大嶂疊開,爲西北一帶小山之祖。有石狀如虎頭,神僧立梵字碑文鎮之。有妙果禪寺,唐時建,龍應寺、一滙庵,明時建。

又爲岈嵕山。

岈嵕山在安寧州西北五里。 自蔥山東出一支爲羅青山。 羅青山在安寧州西一里。上有羅青廟,元將羅青曾戰歿於此廟祀之,有禱卽應, 山有羅青墓。山下有泉,味甘而洌。

自蔥山南出一支爲太極山。北爲白華山而盡。

太極山在安寧州城內西南。從蔥山南抽平岡漸起,儼如龍臥,逶迤數里,忽結高峯, 形如立鍾。有危石如屏,文類古琴斷漆,雙株梅樹倚石而生。白華山一名圭山,太極山之餘氣,其形如圭,因名。

大榦又南爲大哨山。

大哨山在安寧州西四十里東。爲青龍哨,西爲禄脿,爲迤西孔道。易江出其西,西南流經易門入綠汁江,亦爲木奔江,南爲丁癸江。

又南爲雲龍山。

雲龍山在安寧州南二十五里,一名天馬山。雙峯屹立,巔雲聚散,可驗陰晴。山之西爲禄豐三家村,迤棲諸處。

又南爲蔥蒙臥山。

蔥蒙臥山在安寧州南三十五里。上有漢人故城,有唐王仁求墓及碑。

又南爲光熠山。

光熠山在安寧州西南五十里京上有小□□。

又南爲廟兒山。

廟兒山在安寧州西南一百里、易門縣東三十里、昆陽州西南一百八十里,爲各州縣分界處。

又南爲椒山。

椒山在昆陽州西南二百里。南與新興州分界。龍洞在其北,龍洞河出焉,北流爲鳴矣河,會望洋、利資二河爲三泊,經三泊廢縣北流,入堂琅川北爲普渡河,入金沙江會川江入東海。乾河出其南麓,南流會曲江齐歸南盤江入南海。

臨海陶祝華刊,黃巖楊晨、黃方慶、王舟瑤原校,寧海章梫、章孚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