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佛经本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言教,古时中国只有禅宗六祖慧能的《坛经》是唯一的例外。可是在济公信仰产生以后,又增加了托名济公的经典和以济公名义对佛经进行批注,其中有的是扶乩的产物。民国初年湖南邵阳县世代信佛的雷应期居士,在拜读佛教乩文之后,感叹地说“不啻如来耳提面命”,强调扶乩有阐释佛法的卓越功效。

托名济公的经典很多,常见的有《神功广济先师救生度化宝忏》、《济公禅师度世妙法经》、《西湖灵隐道济古佛玉琐真经》、《济公活佛救世真经》和《慈悲济公宝忏》以及《济公老师慈语录》等。这些“济公经”的内容大多也是儒、释、道相融。

以《济公禅师度世妙法经》开头为例: 香赞,炉香乍燃,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遙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列圣现金身,归命香云盖说法大天尊。济佛大圣济公禅师度世天尊(三称) 净心神咒,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急急如律令!净身神咒,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急急如律令! 从“禅师”称呼和“妙法”经名(佛教天台宗的宗经为“妙法莲华经”)以及“诸佛” 来看像是佛经。以下“天尊”和“灵宝天尊”以及青龙白虎等“四灵兽”和“急急如律令”等,又是典型的道教用语。“济佛大圣济公禅师度世天尊”一句,“佛”、“圣”、“禅师”、“天尊”,简直是打开了释道儒称呼的百宝箱。

在四川乩坛群英堂于清咸丰十年(1860)印出的鸾书《救生船》中,《济颠禅师劝化重刻疏》、《济颠禅师古》、《济颠禅师歌》等文,指出“三教之情,不外乎导人为善”,一旦“三教尚伪,四行齐贪,所以天道反常,人情诡乱”,强调反归本有之善心。① 济公俨然成为三教之通师。

在托名济公的众多经典中,有一种《济佛注金刚经》,前有托名“南屏瘋僧” 民国27年(1938)三月九日于张氏(无尽)佛堂中写的序言,称因有感于“古来注解金刚经的书籍,不下千种之多,可惜都是用了高深的文理解释,致使一般文理不深的普通善信,依旧莫知其义,无所适从……(致使)如来至妙的心法, 因此而不能明传”,“所以就发心想用极浅近的文言,注解《金刚经》;以便稍识文字者,悉可了然”,遂以“通俗集义”本为主,石氏集注和孙氏讲义二本为副, 选取各本之优点,参以己意而汇集之。

2009年夏,北京东方阳熹重印《金刚经通俗集义·济佛注解》,取名《济佛和六祖注解金刚经》mp3有声书赠阅。属于比较道地的佛经注解。对于佛教经典的普及和通俗化起了较好的作用。

此外,还有张家港港口镇讲经先生钱筱彦讲唱的《济公宝卷》,属于讲唱神道故事的“神卷”(圣卷),实际上是根据济公传说简编的。② 济公的佛学思想究竟如何呢?他原本著有10卷《镌峰语录》,可惜早佚, 故只能从他的诗文和经过明代人增饰的宋元说书人底本《济颠语录》中窥其一二。如: 寄语大众早修行,来世同登极乐国。

咦,西方是你旧路,弗用弥陀伸手。

长老升法座,念了一遍净土咒。

闲看弥勒空中戏,睏向毗卢顶上眠。

衲子心空净土,白莲花下礼慈王。

上人身赴龙华会,遗下神容记玉楼。

其中“极乐国”、“弥陀”、“净土咒”、“弥勒”、“龙华会”、“慈王”等用语,正是明代以后最有影响力的净土信仰的反映。其中弥陀为主的净土信仰走的是通过称名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弥勒为主的净土信仰,则包括现在的兜率天和未来的人间净土。可见济公是“禅净同修”的。

总之,济公信仰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在社会传播中不断丰富和再创造的动态过程,是儒释道三教互相融合的产物。

在济公圆寂之后,他被神化了,历史上许多与济公的性格相似有特点的人物之事都被浸糅进来,中国传统宗教中许多精华人物的特点被吸收和整合进来,使济公信仰成为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是中国宗教的精华所在。而他的故事也成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素材,其中反映出来的反传统方式,气吞九州的大无畏精神,直面当时封建礼教社会,表达了平民市人要求变革的愿望。济公后来成为民间教派扶乩的重要神祇,并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