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舍利,又作“舍利子”,意为尸体或身骨。在佛教经典中,舍利主要有三种: ① 全身舍利,不需经过火葬,就是我们平常所说肉身不腐的“肉身菩萨”。

② 碎身舍利,即火葬后的遗骨,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舍利子或“五色舍利”。

它又可以分为三类:白色的骨舍利、红色的肉舍利、黑色的发舍利,都是圆明皎洁、坚固不碎的物质。③ 法身舍利,指一切经典,是大德留给后人的智慧结晶。一般多指碎身舍利中的骨舍利。

相传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遗体,五彩夺目的舍利子滚得满地皆是,在灰烬中得到4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锁骨、毛发等物,他的这些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争着分别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来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至少有20多座传入中国。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陀真身舍利———一节中指骨。

杭州西湖雷峰塔地宫中供奉的佛螺髻发,则是发舍利。唐朝释道世《法苑珠林》在《舍利篇》中指出:“舍利者,西域梵语,此云骨身,恐滥凡夫死人之骨,故存梵本之名。”这就是说它与凡夫死后骨殖并不相同,又有一首《舍利颂》: 金躯遗散骨,宝塔遍天龙。创开于十塔,终成八万兴。

珠盖灵光变,刹柱吐芙蓉。屡开朝雾露,数示晓灵征。

红霓相映发,风摇响和钟。仙鸾往往见,神僧数数从。

独超群圣上,含识普生恭。钻椎击不碎,方知圣叵穷。① 按照佛教说法,佛本来无生灭,之所以灭度而不久住于世,是一种方便示现,是为了避免众生升起依赖心,甚至升起厌烦懈怠的心。正如《法华经》所说:“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戾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那么,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呢?对此,在《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中,世尊说: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服, 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命身。

可见佛陀和高僧大德们留下舍利,能使我们怀恋企慕而生渴仰之心,信顺佛法,由此而勇猛精进地修行。但佛祖涅槃前就告诉弟子,不要理会他的舍利, 而要注重“法身舍利”,也就是他的言行身教集成的典籍。如果我们至诚恭敬供养佛的舍利,便会感应道交,感佛现身。这在古今,都不乏其事证。《法华经》上佛自言:“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并劝“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

隋朝时,天台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慧思大师印证:“非汝莫识,非我莫证。”此事可为证明。

古往今来,留下舍利子的修行者不可胜数。仅以天台山为例,就有唐代万年寺以身饲虫的新罗僧人道育、在天台山华顶开悟的百廿岁高僧虚云、上山四纪终养老母的高僧祖灯、国清寺下院多宝寺清定法师等,在圆寂火化后,各得舍利多枚。① 再如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五台山净如师,俗名李子扬(1905— 1991),出身于山西省应城县寨子村一户世代信佛的家庭。毗荼后发现有各色舍利5000余颗,颜色以黑色为主,也有白色、红色、银色、蓝色等。沈阳实胜寺藏传佛教79岁的高僧召乌吉大喇嘛于同年5月7日无疾圆寂,火化后遗骨中有珠状物,呈多种颜色,并有红、绿、白等色的结晶体数十枚,大的如黄豆粒般, 小的则如米粒大小。专家鉴定为已多年不见的五彩舍利,堪称国宝。② 1994 年7月20日《江南晚报》有一则报道:苏州灵岩山寺82岁的法因法师(1911— 1991)留下无数五色舍利和一块晶莹琉璃,且牙齿不坏。尤为奇特的是,火化后其舌根依然完整,呈铜金色,敲击之发出清脆悦耳的如铜钟之声,世所罕见。③ 河南罗山县灵山寺释无烦,1996年圆寂火化遗体时,出现700多粒舍利子和七彩舍利花,被称为中国近百年历史上仅有的第二例,轰动海内外。类似这样的例子,地藏缘论坛网“烈火红莲”于2008年底举出印光、宣化、清定等96 位现当代高僧大德及居士的舍利、舍利花,有的还配以图照,称之为“美妙绝伦,叹为观止”。

综上所述,舍利有以下特性:(1)都是高僧大德才有;(2)都是在圆寂火化后于骨灰中发现;(3)颜色大小不一;(4)形状多样,以圆为主;(5)数量不一,少则几颗十几颗,也有多到几十几百颗甚至更多的;(6)质地坚硬,能闪闪发光。

济公圆寂火化后,也得到很多舍利子。《舍利铭》称:“舍利,凡一善有常者咸有焉。不用阇维法者,故未之见。都人以湖隐方圆叟舍利晶莹而耸观听,未之知也。”这是说在佛家看来,舍利只要生前能坚持一种善行者都会有,只是因为没有对遗体进行火化,因此并不知晓其有无。但在世俗人的眼中,舍利却是非常罕见的东西。因此当济公的遗体火化后,出了很多舍利而且颜色晶莹剔透,质地非凡,引起首都临安各界人士的关注,是十分自然的。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