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右官殷太甲時伊尹爲太保紂時胥餘爲〓師

見漢儀注又記日虞夏商周有師保疑尿成王作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尙書漢

承秦制闕三師之位吕后以王陵爲太傅陵免官省平帝元始元年始置太師太傅

太保金印紫綬太師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漢百官表位在三公上崇

號爲上公初學記明雖天子必有所師六典東漢以後常曰上公初學記然

非道德崇重則不居其位無其人則闕之近代多以爲贈官六典其或

親王拜者但存其名耳六典及注政和二年詔曰太師太傅太保此古三

公之官爲宰相之任今爲三師然古無三師之稱合依三代爲三公

官不必備惟其人爲眞相之任若除三公卽爲宰相靖康末詔依元

豐故事以僕射爲宰相三公止爲階官不復與三省之政焉職略無

官記曰三公無官言有其人然後充之天子所師法唐百官志三師正一品天子所師法無所總職無其人則闕秩

萬石師範一人儀刑四海燮理陰陽一命衮王制曰三公一命衮若有加則賜也不過九命

三公八命復加一命則服衮龍與王者之後同上賢荀卿君道曰上賢使之爲三公

太師國朝三公之官尤重太師趙韓王以勳文潞公以年方得之此

曠年不拜自司空五遷至太師職略王文正公吕文靖公皆任相三十年纔以太尉致仕可見國朝重太

師之官也國師續漢書曰趙興篤學博聞宜備國師卽太師也左右周公爲師召公爲保相成王爲左右仰爲元老

居首三公之職冠三公之首漢百官志云三公之職太師居首

太傅傅相德義孔安國注尙書傳傳相天子於德義戒戎事大戴禮天子不惠於庶人不信於諸侯不戒事凡是

之屬太傅之任如賓漢明帝以鄧禹先帝元功拜爲太傳進見東向甚見尊寵注云臣當北向尊如賓故令東向周畢之

任史記云成王卽位畢公周公並爲之皇子不兼師傅皂子封東陽郡王檢校太傳翰林學士賈黯云太傅天子師臣

也子爲父師於體不順中書檢勘自唐以來親王無兼師傅官者治平二年詔自今白王子及宗室卑屬除檢校師傅官者隨其遷序改授

三公仍候加恩改授載輿上殿魏志太傅鐘繇有膝疾使載舆車虎賁舁士澱

太保保安德義孔注尙書太保保安天子於德義位在三司上魏置太保以鄭冲爲之位在三司之上

太保之任大戴禮天子處位不端受業不敬言語不序聲音不中律進退節度無禮升降揖遜無容周旋俯仰視瞻無儀㚇顧

咳唾趨行不得色不比順隱琴瑟凡此之属太保之任天寶贈官一人而已天寶以前唯以其官贈竇季謀一人

而已

通典

三少周以少師少傅少保爲三孤貳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通典

曰孤特也言卑於公尊於卿特置此三人秦漢而下省後周置三孤以貳三師國初沿唐

制置三師以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政和二年詔司徒司空周之六

卿之官非三公之任乃今之六曹尙書是也太尉秦官居主兵之任

亦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並罷依周制立三孤之官乃次輔之任或

稱三少爲次相之任通典續㑹要

少師少師之責極貳公之位政和除童貫制極貳公之位序亞師

少傅少傅之責次傅亞傅

少保少保之責亞保孤保

檢校官唐有檢校官國朝之制檢校官一十九三公三師六左僕射

至水部郎共十三元豐官制行左僕射以下皆爲職事官故罷之凡

三師三公除授自司徒遷太保太保遷太傅太傅遷太尉太尉遷太

師檢校官亦加之續㑹要政和二年罷太尉司徒司空以少師少傅少

保爲三少後亦置檢校官紹興七年士優檢校少師錢忱檢校少保校聯之美胡文恭行范全制云

仍益校聯之美悉欽朝賞之華聯階宰路初正檢校太保制聮三階於宰路

左右丞相宰執左右丞相參知政事成湯以伊尹爲右相仲虺爲左相宋官百志秦

悼武王二年始置丞相官樗里疾甘茂爲左右丞相史記金印紫綬

掌承天子助理萬機秦本次國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丞相無三公官漢高帝卽位置一丞

相十一年更名相國綠綬相國亦秦制也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卽位周勃爲右

丞相位第一陳平爲左丞相位第二勃免平專爲丞相武帝用劉屈

釐爲左丞相分屬官爲兩府虛其右以待四方之選哀帝元壽二年

更丞相爲大司徒漢書獻帝建安十三年復置丞相以曹操居之後有相國

魏黃初元年改爲司徒文帝復置中書監令並掌機密自是中書多

爲樞密機要之任後置大丞相第一品又有相國列侯爲相通典漢制常以

列侯爲相唯公孫弘布衣登相位武帝乃封爲平津侯其後爲故事云丞相而封自弘始致仕自韋賢始先未有致仕者

自韋賢始致仕上相陸賈謂陳平曰足下位上相太微宮東垣爲上相李尋傳注太微宫垣也西垣爲上將

東垣爲上相開東閤以延賢人西京雜記曰公孫旣相於是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一曰欽賢館以待大賢次曰

接士館以待國士其有德任毗贊佐理隂陽者處欽賢之館其有才堪九列將軍中二千石者居翹才之舘其有一分之善一方之藝者

居接士之館躬自菲薄俸祿皆以給之夔一足矣盈川薛振字超行狀曰在中獨掌機務者五年唐高宗曰使卿在中書

夔一足矣槐宰當軸處中負衡據鼎類要鼎宰鼎職鼎位鉉路宰闈自海瀕

而登宰相漢書公孫弘海瀕而登宰相國柱不可不彊吳志陸凱疏曰宰相者國之柱不可不彊金甌

覆名唐元宗命相皆先御書其名置按上㑹太子入侍上舉國覆其名而告之曰此宰相名也汝知其誰耶射中賜卮酒肅宗日非

崔琳盧從愿名乎上曰然三槐王文正公且沈默好學父祐器之常曰此兒異日必爲三公輔臣因手植三槐於庭以爲識教

子一經韋賢爲宰相子玄成復以明經厯位至丞相故鄒魯諺曰遺子黃金滿籝不如教子經淸白宰相慶曆中杜

衍苞苴貨賄不敢到其門時號淸白宰相鼎席鼎臣沙堤唐故事凡拜相之後禮絕班行府縣載沙塡路自私第至于子

城東街名曰沙堤紗籠唐卜者胡盧生筮人甚驗李藩甞問生生曰貴人也在紗籠中李問所由終復不言後有新羅生言宰相

冥司必潜以紗籠護之恐爲異物所擾也棄蘇合之丸而取蜣蜋之轉五代明宗問誰可相者重誨卽以崔

協對任園前爭之重誨等退圓謂重誨曰李琪才藝可兼時輩百人而讒夫巧沮已害其能君捨琪而相協如棄蘇令之丸而取蜣蜋之

轉也重誨笑而止琉璃瓶唐廢帝立欲擇宰相問於左右皆言盧文紀及姚顗有人望廢帝因悉書淸望官姓名內琉璃瓶中

夜焚香祝天以筯挾之首得文紀欣然相之見五代史金牓唐記曰崔昭暴卒復生云見冥間列牓備書人間姓名將相列金榜

其次列銀牓州縣並列長鐵榜

參知政事後魏古弼爲尙書令參知政事隋蘇威高〓宇文述等參預朝政唐

劉洎張文瓘皆參知政事魏徵杜淹參預朝政蕭瑀參議朝政崔仁師等參知機務此其始也乾

德三年太祖召陶穀問曰下丞相一等有何官對曰唐有參知機務

參知政事今可用之遂命薛居正吕餘慶爲參知政事參相府參聞

廟論參政論魚頭公拾遺錄魯宗道爲參政忠鲠自任時人謂曰魚頭公蓋以魚鯁目之也預大政於

萬機下丞相之一等參政薛居正

樞密院樞密院知院同知院簽書唐代宗永泰中置內樞密使以宦者爲之初

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貯文書而已亦無視事之廳後僖昭時楊復

恭西門季玄欲奪宰相權乃於堂狀後帖黃指揮公事此其始也續通

典後梁革唐世宦官之弊開平元年攺樞密院爲崇政院命敬翔爲

使始更用士人五代㑹要分紀其備顧問參謀議于中則有之未始專行事

於外也五代史唐莊宗同光元年復以崇政院爲樞密院命宰臣郭崇

韜兼使又置院使一人然權侔宰相矣五代㑹要宥府王禹稱制宥密之府總樞機於萬微

北斗天樞後漢皇后紀注春秋運斗樞北斗第一天樞第二璇第三璣也

樞密使五代置樞密使國初因之建隆三年趙普爲檢校太尉充樞

密使不帶正官充使自普始也開寶九年曹彬爲樞密使領忠武軍

節度使樞密帶節度自彬始也

宰相兼樞密國初魏仁浦以宰相兼樞密使後罷慶曆二年西方用

兵富弼屢言邊事係國安危不當專委樞密宜使宰相兼領於是以

宰相呂夷簡判樞密院事

知樞密院事晉天福元年掌書記桑維翰以翰林學士尚書禮部侍

郎知樞密院事知院之名始此分记佐天子執兵政

同知樞密院事五代有參知樞密院事國初闕淳化二年王顯出鎭

始以温仲舒寇準同知樞密院事同知之名始此㑹要

簽書樞密院事國初闕至太平興國四年石熙載以樞密直學士簽

書之名始此㑹要後又有同簽書大抵以處資淺之人若簽書一經親

祠方進同知及副樞若武臣擢預國政只除同簽書始平中郭進除同簽書元

祐初復置簽書院事

檢正宰屬檢正左右司熙寧三年置檢正五房公事一人逐房各置檢正

公事二人並以朝官充見宰相參政如常朝官之禮檢正五房在提

點之上逐房檢正與提點序官在堂後官之上職官分紀建炎三年以軍

興多事文移倍增再置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二員序位在左司

上糾正員務習學宰士

左右司隋煬帝三年尙書都司置左右司郞中各一人品同諸曹郞

從五品掌都省之職通典龍朔改爲左右承務咸亨中復爲左右司郎中武后又增員

外郞各一人與郞中分掌曹務朝服與諸司員外郞同國朝以爲階

官元豐正名始實有職掌左右司郞中各一人左右司員外郞各一

人中興題名記凡四員掌舉諸司之綱紀號爲都司亦曰左右曹焉職略建

炎三年以置檢正減左右司二員明年復止與㑹要中臺都司曲阜除張康國等制

曰中臺都司主以郎吏非獨付受書奏亦以助正紀網宰属之職學爲宰相典選事九國志吳王潜爲左

司中選事掄選有序潜之力也鏘鏘㑹府掌北斗之機衡肅肅禮闈握南官之樞

樞密都副承旨樞屬五代有承旨副承旨以諸衛將軍充國朝太平

興國中以楊守一充都承旨都承旨自守一始也是時都承旨副承

旨多用士人比僚屬事參謀議眞宗後天下無事稍稍遂用吏人歐

陽修建言請復舊制不克行熙寧三年始以東上閤門使李評爲樞

密都承旨李綬爲之副不用院吏而更用士人自評始也宣納密命

樞屬樞密都承旨副承旨檢詳編修官

檢詳熙寧四年以編修經武要略官王存四人檢詳樞密院諸房文

字視中書檢正官位在左右司下

編修慶曆四年史舘王洙承旨單士寧編修例冊編修之名自此始

分紀元祐四年以奉議郎蔡駟宣德郎衡規充編修官續㑹要本院官

兼者不入銜四朝志編修官隨事〓無定員以本院官兼者不入銜

給事中後省給事中中書舍人起居郎起居舍人秦加官漢因之所加或大夫博士

議郞掌左右顧問應對位次中常侍侍中黃門諸給事中日上朝謁

平尚書奏事分爲左右曹以有事殿中故曰給事中隋開皇六年始

於吏部置給事郞煬帝移爲門下之職位次黃門置員四人以省讀

奏案唐改給事郞爲給事中前代雖有給事中之名非今任也今之

給事中蓋因秦之名用隋之職通典龍朔改門下省曰東臺東臺舍人垂拱

改曰鸞臺開元曰黃門省給事中掌侍左右分判省事察弘文舘繕

寫校讎之課青瑣夕郎掌侍從左右關通中外及諸王朝見於殿中引王〓坐給事黃門侍郎也給事黃

門給事黃門職在出納臚傳詔旨齊耿爲人白晳長大言音洪爽故帝令侍左右或馬前臚傳詔旨

中書舍人漢尙書郎直宿建禮門奏事明光殿下筆爲詔誥出語爲

誥令乃今中書舍人也通典注魏置中書通事舍人東晉省以中書侍

郞一人直西省卽侍郎兼其職而掌其詔命宋初復置通事舍人四

員入直閣內出宣詔命凡有陳奏皆舍人持入參決於中自是中書

侍郞之任輕矣齊永平初中書通事舍人四員各住一省時謂之四

戶權傾天下與給事中爲一流後除通事字直曰中書舍人自是詔

誥之任舍人專之魏晉已來詔誥皆中書令及中書侍郞掌之自永淳以來天下文章道

德臺閣髦彥無不以文章達故中書舍人爲文士極任朝廷之盛選

諸官莫比焉通典中書舍人掌侍進奏議表章凡詔旨制勑璽書冊命

皆起草進畫旣下署行百司奏議文武考課皆預裁焉以一人知制

誥顓進畫給食于政事堂龍朔改西臺舍人光宅改鳳閣舍人開元

改紫微舍人又曰紫微省唐㑹要芝泥蘭檢漢儀天子制誥以紫芝爲泥以封之又蘭葉爲檢

唐中書舍人封還詞頭續通典長慶元年中書舍人白居易奏令臣撰詞四人出官詞頭臣以封說未敢撰進伏

待聖旨

起居郞起居舍人周官有左右史蓋今起居之本動則左史書之言

則右史書之左史記言右史記事漢武帝有禁中起居注後漢馬皇

后撰明帝起居注則漢起居似有在宮中爲女史之任又王莽置柱

下五史秩如御史聽事侍傍記其言行此又起居之職自魏晉起居

注則著作掌之其後起居皆近侍之臣錄記也歷代有其職而無其

官後魏始置起居令史又別置修起居注以它官領之又有著作二

人掌綴國錄則起居注著作之任自此而分也掌起居之職以納言

統之至煬帝以爲古有內史外史今著作如外史矣宜置起居官以

掌其內乃於內史省置起居舍人二員次內史舍人下每皇帝御殿

前對立於殿有命則臨階俯聽退而書之以爲起居注凡冊命啟奏

封拜薨免悉載之史館得之以撰述焉聖朝沿唐制起居郞隸門下

起居舍人隸中書號小兩省官皆爲虛名職略不治本省事典職者自

號修起居注天子御正殿記注官不待左右唯朝㑹對立於香案前

常日則更番遞直於崇正殿延和殿行幸則從上出入皆所以書言

動君舉必書左氏載筆類要史閤系年載筆北極東一星曰柱下史晉書天文志主記過古有

左右史此象也記善惡以檢誡唐太宗謂諫議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記錄何事得觀之否對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

也書人君言事且記善惡以爲檢誡庶幾人主不爲非法不聞帝王親自觀史上曰朕有不善卿必書之邪遂良曰臣子當載筆君舉必

記罷封禪正觀有事太山遂良爲起居郎諫罷封禪之事執筆所記名爲史螭坳又曰筆載螭坳職略

記事之官白居易蕭俛起居舍人制云記事之官一時淸選

翰林學士承旨翰院翰林承旨翰林學士直學士院權直唐始置翰林學士無承

旨至憲宗永正元年始命鄭絪爲承旨位在諸學士上居東第一閤

翰長續翰林志淸淨玉堂太宗賜蘇易簡詩云翰林承旨貴淸淨玉堂中院長元和後院長一人燃窗玉堂

東承旨閤窗格上有火燃太宗常夜幸玉堂蘇易簡爲學士己寢遽起無燭具衣冠官嬪自窗格引燭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爲玉堂

一盛事筆談正元已後爲學士承旨者多至宰相焉

翰林學士唐學士之職本以文學言語被顧問出入侍從因得參謀

議納諫諍其禮尤寵職林翰林院者在銀臺門內以藝能技術召見者

之所處也文書詔令則中書舍人掌之職林自太宗時名儒學士時召

草制然猶未有名號乾封以後始號北門學士元宗初置翰林待詔

掌四方表疏開元二十六年始以翰林供奉改稱學士別建學士院

於翰林院之南俾專內命其後又置東翰林院於金鑾殿之西隨上

所在韋執誼翰林志至開運元年復詔翰林學士與中書舍人分爲兩制各

置六員五代職官志國朝翰林學士掌內制有宰相器王旦爲翰林學士中外皆以爲宰相器常

奏事下殿眞宗目送之曰與朕致太平必斯人也專內命建學士俾專內命

直學士院權直唐制官序未至而他官權攝者爲直官塵史云許敬宗直記室是

也唐五代有翰林學士院而無權直國朝開寶二年以中書舍人李

昉知制誥盧多遜並直學士院而直院之名始此塵史云但以資淺者爲之其實正官

也六年以知制誥張澹權直翰林院時以多遜使江南使還如故而權直之名始

此凡他官入院未除學士謂之直院學士俱闕他官暫行文書謂之

權直續㑹要玉堂之署

國朝太宗皇帝以玉堂其來尙矣但虛傳其號而無正名乃書飛白書玉堂之署四字以賜焉

禁林讌㑹集玉堂殿名也疑武帝時所造翼奉傳疏曰漢德隆盛在孝文躬行節儉其時未央宮無高高門武臺臺玉堂金華之殿則玉堂殿

疑武帝所造李尋傳尋待詔黃門哀帝使侍中往問災異對曰尋過隨眾賢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以汙玉堂之人署蓋待詔者有直廬在其

側故曰署元豐中有翰林學士乞摘去下一字復牓院門以爲臣下光寵詔可是乞以殿名名其院也馬求卿元城語錄云摛文

堂政和五年御書摛文堂榜賜學士院續㑹要正坐玉堂太宗曾親幸至今惟學士上日許正坐他日皆不敢筆談談神仙

之職太宗皇帝甞謂近臣曰詞臣實神仙之職也蘇志云人世之仙境玉堂東西壁延袤數丈悉畫水以布之風濤浩

渺擬瀛洲之象也修篁皓鶴悉匱廊奇花異木雁植軒砌每外〓巳寂內務不至風傳禁漏月色滿庭眞人世之仙境也蘇志云鳌

禁宋公白賈公黃中皆先達鉅儒同在鼇署又有鼇宫鼇焉續蘇志白麻唐故事中書用白一一麻爲綸命重輕之辨其後翰

林學士專掌內命選用益重中書所出獨得用黃麻其白麻皆北院自非國之重事拜授將相德音教有不得由於斯視草唐至

德後天子召集賢學士於禁中草書詔雖宸翰所揮亦資其檢討謂之視草

侍讀侍講經筵侍讀侍講崇政殿說書唐開元三年上謂宰相曰朕每讀書有

所疑滯無從質問可選儒學之士使入內侍讀九月戊寅以馬懷素

爲左散騎常侍與右散騎常侍褚無量更日侍讀通鑑置集賢院侍講

學士侍讀直學士唐百官志眞宗咸平二年以楊徽之夏侯嶠並爲翰林

侍讀學士始建學士之職其後馮元爲翰林侍讀不帶學士又有馬

宗元爲侍讀不加別名但供職而已㑹要典墳富於泉海馬懷素素侍講制詞賦成於

鼓吹典墳富於泉海侍講居侍讀之下熙寧元年朝廷班制以侍講居侍讀之下

崇政殿說書國朝景祐元年置以賈昌朝爲之四年改爲天章閣侍

讀慶曆二年以趙師民預講官復爲崇政殿說書分紀蓋秩卑資淺則

爲說書不兼侍講元祐間范純夫乃以著作佐郞兼侍講前此所未

有也呂原明家孰廣記崇寧中初除說書二人皆以隱逸起同上

諫議大夫諫院左右諫議大夫左右司諫左右正言諫大夫秦置掌論議無常員多至

數十人屬郞中令漢武帝元狩中更置後漢增爲諫議大夫後漢書曰來歙

父仲哀帝時爲諫議大夫誤矣規諫於天子隋亦曰諫議大夫置七人屬門下省煬

帝廢武后龍朔二年改爲正諫大夫又置諫議大夫或屬中書或属

門下正元四年分爲左右各四員左隸門下右隸中書建炎中興始

詔諫議大夫不隸兩省別置局於後省之側許與兩省官相見議事

隨宰相入內知匦獻納諫紙唐肅宗制兩省官十日一上封樂天諫紙一百張班在給事中

上唐制爲供奉官續通典元和六年御史中丞寶易直奏諫議大夫至拾遺御史中丞至殿中侍御史並爲供奉

司諫正言唐武后垂拱中置左右補闕左右拾遺二官以掌供奉諷

諫開元以來尤爲淸選左屬門下右屬中書通典國朝端拱元年改左

右補闕爲左右司諫左右拾遺爲左右正言是時太宗欲令諫官修

職故改其官詔曰補闕拾遺位居諫首榮踐淸華之列是爲納之司朝廷之得失須論刑政之〓煩苛必舉宜便舊號特立

新名元豐肇制左右司諫各一人正七品左右正言各一人從七品同

掌規諫諷諭凡朝廷有闕失大事則廷諍小事則論奏續會要供奉諷

諫扈從乘輿唐六典同輩注目唐韋渠牟爲左補閦內供僚列初輕之上在延英旣對宰相多使中貴人召渠

牟於官次同輩始注目矣魯直長編天禧二年右正言魯宗道風多所論列上頗厭其數宗道因對自訟上慰論良久他日念之因

題彼屋曰魯直殿上虎四簡朝國史劉安世傳安世面折廷爭或逢盛怒則執却立伺天威少霽復前抗詞旁侍者遠顧蓄縮悚

汗目之日殿上虎

御史臺御史之名周官有之掌贊書而授法令戰國亦有御史秦趙

澠池之㑹各命書其事則亦記事之職至秦漢爲糾察之任所居之

署漢謂之御史府亦謂之御史大夫寺亦謂之憲臺後漢謂之御史

臺亦謂之蘭臺寺後漢以尙書爲中御史爲憲臺謁者爲外臺謂之三臺梁後魏北齊或謂之

南臺其屬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隸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隸

焉三曰察院監察御史隸焉舊制三院多出外任風憲之職用他官

領之太平興國三年以張選爲監察御史正名舉職自此始也唐朝

有御史裏行太宗時有裏行之名至景祐中始置以處御史之官卑者三院御史四人

官卑而入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者謂之裏行景祐三年置以三尿以上嘗厯知縣人充從韓億之請也糾察之任憲臺

蘭臺南臺司憲臺肅政臺左察朝廷右澄郡縣風霜之任彈〓不法百寮震恐

官之雄峻莫之比焉烏府栢臺漢御史府列栢樹嘗有野烏數千棲其上簡上霜凝筆端風起崔篆御史

箴見初學記法冠一名獬豸冠漢書云法冠御史冠也本楚王冠秦滅楚以其君冠賜御史繍衣續衣御史武帝置衣繡者

尊籠之也鐵冠漢官儀云侍御史周官也爲柱下史冠法冠一名杜後以鐵爲杜言其審固不撓常淸峻也彰善癉惡

激濁揚淸唐大詔今景雲二年令御史錄奏內外官職事詔彰善㾝惡激濁揚淸御史之職也烏府先生鐵作

肝劉述傳劉顗爲御史言事貶蘇軾遺以詩有烏府先生鐵作肝之句世因目爲鐵肝御史

御史中丞周官小宰之職掌建邦之宮刑以理王宮之政令凡宮之

糾禁卽御史中丞之任也周禮注曰小宰若今國史中丞漢承秦制御史大夫有兩

丞一曰御史丞一曰中丞亦謂中丞爲御史中執法高紀中執法中丞也中丞

在殿中蘭臺圖籍秘書以其居殿中故曰中丞哀帝更中丞爲御史長史光武

復改中丞與尚書令司隸校尉朝㑹皆專席而坐京師號三獨坐言

其尊也晉宋以下不置大夫以中丞爲臺主唐制爲供奉官諫議大夫

至拾遺御史中丞至殿中侍御史並爲供奉官

侍御史周御史掌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治令以贊冢宰凡治者受法令

焉以其在殿柱之間亦謂之柱下史老耼甞爲柱下史秦改爲侍史張蒼自

秦時爲御史主柱下方書卽其任也六典簪白筆通典魏當六朝會殿中御史簪白筆側陛

而坐冠法冠衣朱衣唐制供奉官

殿中侍御史魏蘭臺遣御史二人居殿中伺察非法故曰殿中侍御

史晉置四人東晉省二人六典掌殿庭供奉之儀京畿諸州兵皆隸焉

文明元年又置殿中裏行唐㑹要唐制爲供奉官

監察御史隋置初東晉置檢校御史知行馬外事沈約宋書曰古司隸校尉知行馬外

事晉江左罷司隸置檢校專掌行馬外事晉書曰初以吳聞爲此官唐武德初置監察御史裏行以馬

周爲之自此便置裏行之名六典天禧三年本爲鹽鐵判官復兼省職

元豐三年詔御史專領六察六曹分隸見御史門元豐七年大正官名以言事

官爲殿中侍御史六察官爲監察御史掌吏戶禮兵刑工之事在京

百官司而察其謬誤及監祠祭定諡自大觀臣寮申請而殿中六尙

辟雍大晟府算學太官局翰林儀鸞司皆隸六察耳目官韓琬日御史乃耳目

官知而不言尙何賴唐職林詠叢竹以寄意

唐呂太一拜監察御史裏行自負才華而不聞眞因詠院中詠叢竹以寄

意焉曰擢擢堂軒竹青青而歲寒心貞徒見賞籜小未成竿

御史臺主簿西漢張忠爲御史大夫署孫寶爲主簿隋大業三年始

置御史臺主簿二員唐省一員掌府事句稽省署鈔目監印給紙等

事其俸祿與殿中御史同正觀中自張弘濟爲此官之後遂爲美職

六典通典鉤考簿書四朝志主簿掌鉤考簿書管轄臺務通典唐主簿管轄臺中雜務分掌班籍經

明質直宜備近臣

御史臺檢法國朝御史臺主簿額二員熙寧十年後改主簿作檢法

官各一員係長貳同舉京官充元豐四年罷元祐三年改檢法官爲

主簿紹聖三年復置掌檢詳法律

尙書列尙書侍郎郎中員外郎秦時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發書故

謂之尙書通典成帝建始四年置尙書五人一人爲僕射而四人分四

曹掌圖書秘記章奏之事各有其任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

事二曰二千石曹主刺史郡國事三曰民曹主吏民上書事四曰主

客曹主外國夷狄事後又置三公曹主斷獄是爲五曹晉百官表尙書舊

不分曹至是始分曹通典注又改常侍曹爲吏部曹主選舉齊祀事後漢

書漢末改吏部爲選部六典晉置六曹宋齊梁各有六尙書周官置六

卿後周依之隋改爲六部尙書唐因隋制六典建官八座後漢有六曹尙書并

令僕二人謂之建官尙書魏凡五尙書僕射并合爲八座出納朕命漢官儀明帝詔尙書蓋古之新言出納朕命機事不

密則害成可不謹敷太常伯唐百官志龍朔二年改尙書爲太常伯咸亨元年復舊喉舌李固疏曰陛下有尙書猶天之

北斗爲天喉舌尙書陛下之喉舌夢松吳丁固仕孫皓爲司徒吳錄曰初固爲尙書夢松生其腹上謂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後十

八歲吾其爲公乎卒如夢焉北斗尊顏眞卿集五言月夜啜茶聯句云尙書北斗尊

侍郞西漢置尙書郞四人掌尙書事通典一人主匈奴單于營部一人主羌夷一人主吏民戶口墾

田一人主財宗委輪光武分尚書爲六曹每一人尙書則領六郞凡三十六郞

焉初學記初秦置郎中令其屬官有三署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凡三署初入臺

稱尙書郞中滿歲稱尙書郞三歲稱侍郎故郞中侍郞之名猶因三

署本號也主作文書草通典含香宋百官志云漢尙書郎口念雞舌香以其奏事答對欲使氣息芬芳也

入奏明光更直建禮蔡質漢官典職曰尙書郎晝夜更直五日於建禮門外太微宮後二十五

星史記郞位

員外郞隋開皇三年尙書二十四司各置員外郞一人通典品從第六

謂曹郞本員之外復置郎也六典掌司其曹之版籍侍郞闕則釐其曹

事此今尙書員外郞所由始也

吏部吏部尙書侍郎郎中司封郎中司勳郎中考功郎中漢成帝置列曹尙書

四人其一日常侍曹光武改常侍曹爲吏部曹主選舉靈帝改吏部

爲選部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分吏部尙書置二人通鑑後周依周六官

置大冢宰卿隋復曰吏部光宅元年改吏部爲天官三銓選士類要載宣

宗卽位教書吏部官三銓選士〓憑資考多匪實才許觀察剌史有奇才異能之士聞薦試用吏部有三銓之法分品秩而掌選事十

銓開元十三年分吏部爲十铨三銓尙書爲尙書銓侍郎二人分爲中銓東銓胷中無冰鑑敢當吏部

銓山谷詩

吏部尙書漢有選部尙書魏改選部爲吏部專掌選職右於諸曹尙

書宋置二吏部尙書廢五兵尙書尋復舊名齊梁陳後魏北齊皆曰

吏部尙書後周依周官置太冢宰卿一人隋復曰吏部尙書六典自漢

及魏授此職者咸云吏部尙書若授諸曹尙書直云尙書初學記漢魏晉世若

授吏部者卽云以某爲吏尙書若授他曹云某爲尙書至晉宋齊已後始云某授工部刑部五度支等尙書耳然此官歷

代班序常尊不與諸曹同也唐因隋制吏部尙書掌文官選舉龍朔

二年改爲司列太常伯光宅元年改爲天官尙書天寳十一載改爲

文部總判吏部司封司勳考功四曹事六典通典職右於諸曹見上天官周之

天官卿也以三銓分其選尙書銓中銓東銓前行唐制尙書六曹吏部兵部爲前行戶部刑部爲中行禮部工部

爲後行通典主官屬選舉通典自魏晉以來凡吏部官屬悉高於諸曹其選舉皆尙書主之宰臣兼領通典

唐丘吏尙書權位尤美而宰臣多兼之列爲二銓通典或分領其事則列爲三銓尙書主其一侍郎卽分其二作考

課法諸葛諟鄭颺等鬘名譽有四窗八達之誚帝疾之詔選舉莫取有名名如書地作餅不可啖也敏曰名不足以得異人而可以

得常士畏教慕善然後有名非所當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識異人又王者正以循名按常爲職但當有以〓其後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試

以功今考續之法廢而以毀與相進退故眞爲混雜虛實相䝉帝納其言卽詔作考課法顏竣慎而與人官謝莊

笑而不與人官宋代莊代竣爲吏部尙書時人爲之語日顏竣慎而與人官謝莊笑而不與人官凡位序有

品寓祿有階列爵有等賜勳有級分任有職選官有格考其功過計

其歲月辨其位秩而以序進之四朝志

吏部侍郞隋煬帝三年始置以貳尙書之職六品以下銓補多皈之

六典通典唐武德初因隋舊置吏部尚書掌六品七品選侍郞銓掌八品

九品選㑹要龍朔二年改爲司列少常伯光宅元年改爲天官侍郎天

寶十一載改爲文部侍郞掌天下官吏選授勳封考課之政令凡職

官銓綜之典封爵策勳之制權衡殿最之法唐六典賜金背鏡以表淸

監貞觀中高季輔爲吏部侍郎凡所銓綜時

稱平允太宗賜金背鏡一面以表請監焉吏部爲文昌首曹侍郞

爲尙書貳職知人隋高孝本爲吏部侍郎房玄齡杜如晦加賞異後以爲知人有知人之鑒同上

吏部郞中周官太宰屬官有下大夫蓋吏部郞中之任也後漢置吏

部郞中職在選舉魏晉用人妙於時選其諸曹郞功高者遷吏部郞

其吏部郞歷代品秩皆高於諸曹郎龍朔二年改爲司列大夫外銓

亦謂之小銓有喉舌之任宋張绮遷吏部郎裴子野曰張吏部有喉活之任己恨其晚矣南宫眉目

劉禹錫爲奚陟神道碑曰吏部員外郎在南宮爲眉目

司封郞中舊主爵郎職員令北齊置主爵郞中一人隋曰主爵郞唐曰

主爵郞中龍朔二年改爲司封大夫光宅元年改爲司封郎中開元

二十四年後爲司封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六典以筆諫柳公權爲司封員外郎帝

問筆法對心正則筆正畫師之羞閻立本爲主爵郎中有畫師之羞

司勳郎中周官有司勳上士二人凡有功者司勳詔之後周夏官有

司勳上士二人掌功勳之賞隋文帝立司勳侍郎龍朔元年改爲司

勳大夫咸亨二年復故掌邦國官人之勳級凡勳十有二等十二轉

自上柱國至武

騎尉凡十二凡有功効之人合授勳官者皆委之覆定然後奏擬

六典

考功郎中漢元帝時京房作考功課吏之法然其職不在尙書至光

武改尙書三公曹主歲書考課課諸州郡通典魏尙書郎曹有考功郎

中宋齊並置功論郎中梁有功論侍郎並考功郞中之任也隋文帝

置考功侍郞煬帝改考功郞龍朔二年改爲司續大夫掌內外文武

官吏之考課六典武德舊令考功郎中監試貢舉人正觀以來乃以考

功員外郞專掌貢舉省郞之殊美者至開元二十四年移貢舉於禮

部而考功員外郞分判事而己通典元祐三年詔知州課法吏部上其

事于尙書省送中書省取旨縣令以下本部專行四朝志司續大夫功論

省郞之殊美者見上考功定課晉職官志

戶部尙書戶部尙書侍郎郎中度支郎中金部郎中倉部郎中漢置尙書

郎四人其一人主財帛委輸至魏文帝置度支尙書寺專

掌軍國支計吳有戶部吳孫休初卽位戶部尙書階下奏讀而晉有度支皆主算也宋

齊度支尙書領度支金部倉部起部四曹後周置大司徒卿一人如

周禮之制其屬有民部中大夫二人掌丞司徒教以籍帳之法贊計

人民之眾寡隋初有度支尙書則并後周民部之職開皇三年改度

支爲民部統度支民部金部倉部四曹唐修隋志謂之戶部永徽初改民部

爲戶部廟諱故也顯慶元年改戶部爲度支初戶部居禮部之後武后改置

天地四時之官以戶部爲地官由是遂居禮部前總判戶部度支金

部倉部事通典掌天下戶口井田之政令凡徭賦職貢之方經費賙給

之算藏貨蠃儲之准悉以咨之凡戶口田產金穀食貨之政令皆歸

於三司三司謂監鐵戶部度支也本曹但受天下之土貢元會陳於庭而已續㑹要

元豐改官制罷三司歸戶部左右曹而三司之名始泯矣四朝志戶部

掌天下人戶土地錢穀之政令貢賦征役之事以版籍考戶口之

登耗以稅賦待軍國之歲計以土貢辨郡縣之物舊三司使卽今尙

書三司副使卽今侍郞權發遣副使卽今權侍郞三司判官權官及

判子司官卽今郞中員外郞之任也續㑹要戶部於中臺周司徒之職

戶部侍郎隋煬帝始置民部侍郞唐因之後改曰戶部龍朔二年改

爲司元少常伯咸亨元年復爲戶部侍郞他時曹名或改而官號不

易職掌天下戶口井田之政令同上國朝戶部之職皆歸三司元豐官

制行戶部始總邦計置侍郞二員左曹五案戶口案稅賦案農田案檢法案知雜案右

曹五案常平案免役案坊場案檢法案知雜案副民部周之地官小司徒地卿之貳

戶部郞中漢尙書郞一人主戶口墾田吳張温爲戶曹郎魏有左民

郞曹晉兼置右民郞曹隋初民部郞曹置侍郞二人煬帝改曰民部

郞唐爲郞中高宗改爲戶部龍朔中爲司元大夫後復故郞中二人

員外郞二人掌戶口土田賦役等之事均其土田以租庸調歛其物

以九等定天下之戶以爲尙書侍郞之貳不應列宿文趙謙光答賀涉詩日惟愁

員外置不應列宿文爲郞居列宿之位六帖

度支郞中漢有度支侍郞卽郞中之任也歷魏晉宋齊後魏北齊並

有度支郞中隋陳爲侍郞煬帝但曰郞自漢魏以來皆度支尙書領

度支郎開皇三年改度支尙書爲民部尙書始民部領之唐因焉武

德三年加中字龍朔二年改爲司度大夫六典掌支度國用租賦少多

之數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路之利每歲計其所出而支其所用六典

以無職事朝官充凡調度之政皆歸三司本司無所掌宰相分領

度支唐制司度之曹

金部郞中漢置尙書郎四人其一人主財帛委輸蓋金部郞曹之任

也梁陳隋爲侍郞煬帝但曰郞武德三年加中字六典龍朔中爲司珍

大夫唐職林天寶改司金郎中至德初復舊掌庫藏出納之節金寶財

貨之用權衡度量之制皆總其文籍而頒其節制六典以無職事朝官

充本司無所掌元豐官制行郞中員外郞始實行本司事續㑹要市舶

權易商稅香茶鹽礬之數以周知其登耗凡造升斗尺秤皆以法頒

其禁令分案七

倉部郞中周廪人倉人之職也魏晉而下皆有倉部郞中梁陳爲侍

郞宋齊以度支尙書領之後魏有太倉尙書後周有司倉下大夫隋

初制倉部侍郞煬帝止曰倉部郞武德三年加中字龍朔二年改司

𢈔大夫天寶爲司儲郞中至德復掌天下儲庫出納租稅祿糧倉廪

之事六典唐職林

禮部尙書尙書侍郞郎中員外郞附祠部郎中知貢舉附漢成帝置尙書五人其四曰

客曹主外國夷狄事光武分六曹吏部曹兼掌齋祀皆今禮部職也

魏尙書有祠部曹及晉江左有祠部尙書掌廟祧之禮常與右僕射

通職不常置以右僕射攝之宋祠部尙書領祠部儀曹後魏爲儀曹

尙書北齊祠部尙書統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曹後周置春官

卿後改禮部爲宗伯隋置禮部尙書統禮部祠郞主客膳部四曹蓋

因後周禮部之名兼前代儀曹之職龍朔中改爲司禮大常伯光宅

中爲春官尙書神龍元年復改尙書掌禮儀祭享貢舉之政六典通典唐職

林元豐改制掌禮樂祭禮朝㑹燕饗學校貢舉冊寶印記圖書表疏

及祥瑞之事凡禮樂有損益所小事則同大常寺大事則集侍從或

百官議定以聞建炎三年併光祿寺鴻臚寺歸禮部中興㑹要襪線無長

僞蜀禮部尙書韓昭多能而皆不精朝士李白蝦曰韓八座事業如拆襪線無一條長居禮樂之司

禮部侍郞隋煬帝初置禮部侍郞唐因之龍朔中爲司禮少常伯掌

策試貢舉及齋郞弘崇國子生等事舊制考功位輕不足以臨多士

次年遂以禮部侍郞掌焉禮部選士自唐始重於宰相父子同爲南

省副貳崔挹爲禮部侍郎子湜爲兵部侍郎父子同爲南省副貳

禮部郎中魏晉至北齊有殿中郞儀曹郎而殿中掌表疏儀曹掌吉

凶禮制皆禮部郞中之職也後周依周官隋禮部曹置侍郎一人煬

帝除侍字又改儀曹唐因之稱郞中武德復爲禮部龍朔改司禮大

夫六典注掌禮樂學校儀式制度衣冠符印表疏册命祥瑞鋪設喪葬

贈賻及官人等通典注尙書掌禮樂祭享貢舉之政令而侍郎爲之貳

郎中員外郞參領之尚書侍郞之貳唐職林南宮舍人唐職林云舊說禮部郎中掌省

中文翰謂之南宮舍人春官下大夫六典禮部郎中周春官下大夫之職也

祠部郞中東晉而下逮於北齊皆有祠部郞唐爲郞中龍朔中改爲

司禋大夫後復故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國忌廟諱卜筮醫藥僧尼

之事唐職林國朝祠部判司事一人以無職事朝官充凡祠祀享祭皆

隸大常禮院而天文刻漏皈於司天監本司但掌祠祭晝日休假分

受諸州僧尼道士女官童行之籍給剃度受戒文牒而已元豐改制

郎中員外郞始實行本司事續會要冰廳

因話錄云祠部呼爲冰廳言其淸且冷也

知貢舉唐初貢舉省試主之考功開元二十四年考功員外郞李昂

爲舉人詆訶帝以員外郞望輕遂移貢舉於禮部以侍郞主之禮部

選士自此始三典春闈眞宗趙安仁三典春闈選士平允

兵部尙書尙書侍郎郎中員外郞附駕部郎中漢置五曹未主兵之任六典魏始置五

兵尙書謂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也晉初無太康中乃有五兵尙

書而又分中兵外兵各爲左右按晉雖中兵外兵爲左右與舊五兵爲七曹然尙書惟置五兵而已無七

兵尙書之名至後魏始有七兵尙書今諸家著述或謂晉太康中置七兵尙書誤矣宋五兵尙書唯領中兵外

兵二曹餘則無矣通典後周置大司馬其屬又有兵部中大夫小兵部

下大夫其職並闕至隋乃有兵部尙書統兵部職方駕部庫部四曹

蓋因後周兵部之名兼前代五兵之職龍朔改司戎太常伯光宅元

年改夏官尙書天寶改武部至德復舊通典掌天下兵衛武官選授之

政令武官銓選併歸吏部蘇頌行狀唐制文選吏部掌掌武選兵部掌之神宗謂自三代至漢未嘗有文武之

別頌請文武一歸吏部上從之詳見吏部沿革夏官掌武掌國五兵兵部司馬之任

兵部侍郞隋置兵部侍郞唐因之龍朔爲司戎少常伯光宅中爲夏

官侍郞後復故唐職林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職林夏官小司馬六典

夏官小司馬中大夫之任也祈父之貳夏卿之亞夏官小司馬

兵部郞中魏有五兵晉有七兵皆置郞中歷代或單爲郞或爲郞中

隋初爲兵部侍郞煬帝除侍字又改兵曹郞武德三年攺兵部郞中

龍朔改司戎大夫掌判帳及天下武官之階品衛府之名數掌判簿

以總軍戎差遣之名數通典本曹所治之事郞中員外郞參掌之續㑹要

軍司馬下大夫之任兵部郎中周大司馬屬官下大夫之任也職林

駕部郞中周夏官之屬有輿司馬有校人主馬之官有牧師掌牧放

布巾車掌公車之政及王之五輅皆駕部之本也魏晉尙書有駕部

郞宋駕部屬左民尙書後魏北齊普駕部郞中隋曰侍郞屬兵部煬

帝除侍字武德加中字龍朔改司輿大夫天寶改司駕至德復本司

無所掌元豐改制郞中員外郞始實行本司事續㑹要掌輿輦車馬驛

置廐牧之事建炎三年以駕部兼庫部復併太僕寺歸駕部本朝㑹要

刑部尙書尙書侍郎都官郎中比部郎中漢成帝時尙書初置二千石曹主郡國

二千石又置三公曹主斷獄光武改三公曹主歲書考課諸州郡政

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盜賊辭訟罪法亦謂之賊曹重於諸曹魏置尙

書都官郞佐督軍事晉以三公尙書掌刑獄宋三公比部主刑法又

置都官尙書主軍事刑獄隋開皇改都官爲刑部尙書統都官刑部比部司門

曹四龍朔改司刑太常伯武后爲秋官天寶改爲憲法至德復掌律

令刑法徒隸按覆讞禁之政職林元豐五年官制行六部各正其職而

刑部始得專其官尙書掌天下刑獄之政令而侍郞郞中員外郞分

治其事續㑹要是時尙書猶未除人職略秋卿天臺刑官

刑部侍郞隋煬帝置刑部侍郞龍朔改爲司刑少常伯光宅中爲秋

官侍郞天寶爲憲部侍郞掌律令刑名覆案大理及諸州應奏之事

通典六典秋卿之貳類要白雲之司以黃帝時秋官爲白雲也秋貳秋官參執邦典秋官

亞卿刑部郞中漢尙書有三公曹後漢有二千石曹魏有都官曹皆

掌刑法獄訟之事晉宋齊並以三公郞曹掌刑法置侍郞一人煬帝

除侍字又改憲部郞武德改刑部郞中龍朔改司刑大夫士師下大

夫六典周禮大司寇屬官有師下大夫蓋郎中之任秋官之属

都官郞中都官者本因漢置司隸校尉其屬官有都官從事一人掌

中郞官不法事以名官都官者義取中都官中都官謂京師官也後漢又改二千石曹掌

中都官水火賊盜魏青龍二年陳矯奏置都官郞曹郞中歷晉宋齊

都官郞中並掌京師非違得失事非今都官之任隋置都官侍郞二人猶掌

非違得失開皇改都官尙書曰刑部其都官郞曹遂攺掌簿錄配沒

官私奴婢唐因之武德加中字龍朔改曰司僕大夫進秋臺者以

都隸爲峻司隸秋聯

比部郞中魏尙書有比部曹晉因之宋比部主法制北齊掌詔書律

令句檢等事後周曰計部中大夫隋爲比部侍郞煬帝除侍字唐加

中字龍朔攺司計大夫天寶改爲司計至德復掌內外諸司公廨及

公私債負徒役功程職物帳及句用度物通典元豐官制行釐其事歸

比部郞中員外郞始實行本司事四朝志㑹計鉤考之事比計之曹

工部尙書尙書侍郎郎中屯田郎中漢成帝初置尙書有民曹主凡吏民上

書光武改民曹主繕修功作鹽池園苑晉宋有起部尙書而不常置

每營宗廟官室則權置之事畢省以其事分屬都官右民二尙書北

齊起部亦掌工造屬祠部尙書後周有冬官大司空卿掌五材九範

之法其屬有土部中大夫掌百工之籍而理其禁令至隋乃有工部

尙書蓋因後周工部之名兼前代起部之職龍朔改爲司平太常伯

武后改爲冬官神龍復總判工部屯田虞部水部事通典掌天下百工

屯田山澤之政令六典元豐官制行尙書掌百工山澤溝洫屯田之政

令侍郞爲之貳郞中員外郞參掌之續㑹要是時尙書猶未除人職林位

當玄武之官職在司空之任虞舜之代伯禹統其班周成之朝毛公處其地赤伏符曰上良佐玄武玄武乃

冬神訓匠建事

工部侍郞隋煬帝改置工部侍郞唐因之龍朔改爲司平少常伯咸

亨復他時曹名或改而官不易通典小司空中大夫通典共工之貳冬官

之貳訪五材程匠事工部郞中晉宋齊皆有起部郞中梁陳改置起

部侍郞隋初爲工部侍郞煬帝除侍字改起部武德改工部郎中龍

朔改司平大夫位卑名著常工造

屯田郞中漢尚書郞四人其一主戶口墾田蓋屯田之始氾勝之爲侍郎教田

三輔魏有農部郞曹晉始置屯田郎中陳隋並爲侍郞煬帝曰屯田郞

龍朔爲司田大夫後復故掌天下屯田及在京文武職田諸司公廨

田以品給焉唐職林元祐改入戶部崇寧復兼掌儀式墾曹墾屯之曹

墾屯冬屬六部監門紹興二年以吏部尙書沈與求之請紹置六部

監門官一員選陞朝文臣有才力人充其六部監官隸尙書左右選

掌司門鑰更司門鍵

六部架閣元豐有六曹架閣庫續㑹要紹興十五年詔復置官吏戶部

各差一員禮部兵部共差一員刑工部共差一員以主管尙書某部

架閣爲名中興㑹要舊制金耀門文書庫多藏三司帳籍之所未之詳焉

其後置六部架閣下大氏成案留部周司書漢掌故中興題名其任似周司書其選

似漢掌故

九卿大常宗正大理司農太府夏商九卿伊尹日九卿通暑周六官是爲六卿又立

少師少傅少保是爲三孤與六卿爲九前漢百官志漢正卿九太常光祿勳衛尉太

僕廷尉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亦謂之九寺大卿以置十二卿後漢分属大尉司徒司空梁

天監中象四時置十二卿春卿太常宗正同農夏卿太府小府大濮秋卿衛尉廷尉

大匠冬卿光祿鴻臚太舟郎都水後魏置六卿各有少卿北齊謂之九寺龍朔改九

寺名凡卿皆加正若太常卿爲常正卿後復舊又九寺皆曰棘卿法北斗九卿法北

斗並職官分紀九列九列九卿也參三槐位九棘帝王世系曰九卿者所以參三公也又周禮日向三愧又曰左

九棘孤卿大夫位焉並初學記冢卿大卿名卿東觀漢記日牟融爲大司農性明達稱爲名卿賓以上卿左氏桓公

時曹太子來朝賓以上鄉禮

太常卿太常寺太常〓太常少卿太常丞太常博士太常主簿太社令籍田令唐虞伯夷爲

秩宗夔典樂太常之任也周曰宗伯爲春官掌邦禮秦改奉常典宗

廟禮儀有丞漢初曰太常以列侯忠孝恭謹者居之秩二千石太常者王

之旌也畫日月有大事則建以行禮禮官主

奉持之又太常欲令國家盛大社稷常存〓惠帝更名奉常景帝更

名太常王莽改卿爲秩宗後漢太常掌禮儀祭祀及行事掌贊天子

晉品第三銀青綬進賢兩梁冠絳朝服佩水蒼玉餘卿皆同後魏爲上卿

兼置小卿官北齊曰太常寺置卿及少卿丞各一人掌陵廟羣禮樂

儀制天文術數衣冠之屬隋與北齊同煬帝加置少卿二人龍朔改

爲奉常光宅改爲司禮神龍復正卿一人總判寺掌禮樂郊廟社稷

之事總太樂鼓吹太醫太卜廪犧諸祠廟等署通典

少卿介卿亞卿卿佐俾居列卿之副亞列亞秩尙書裏行太常在六

曹尙書之下與尙書丞郎同幕次謂之尙書裏行見同類

太常少卿周小宗伯少卿之任後魏大和初置少卿一人後周爲小

宗伯景明初少卿爲第一淸選明禮樂兼天文陰陽者爲之龍朔改

爲奉常大夫建炎三年詔太常少卿一員兼寶正少卿參定雅樂恭

儉温仁總禮樂之政奉常貳卿太常丞奉常秦官有丞漢多以博士

議郞爲之後漢諸丞皆掌行禮及祭祀小事總署曹事皆銅印墨綬

歷代皆有唐因之分判寺事遇典上疏言得失前漢谷永上疏數言得失定禮決疑

太常博士秦官漢叔孫通爲博士定禮制博士掌通古今員多至數

十人魏晉時掌引導乘輿王公以下應追諡者則博士議定歷代皆

有位與補闕同掌選五禮儀注導引乘輿贊相祭祀定誄諡及祥瑞

之事通典撰明堂儀注掌戎府書檄

太常寺主簿主簿漢有之鹵簿之制太常駕四馬主簿前車八乘魏

晉亦有之唐置二人掌府事句稽省署鈔目監印給紙等事與聞禮

樂稽考簿書

太社令周建國左宗廟右社稷故有典祀掌以時祭祀秦漢有太祝

令景帝攺爲祠祀武帝更曰廟祀後漢祠祀屬少府魏晉有太祝令

丞宋有明堂令丞掌祀五帝之事齊有太祝及明堂二令梁有明堂

太社二令北齊太廟令兼領郊祀崇虛二丞郊祀掌五郊羣神崇掌岳濱神司社

太祝與校書正學相埒熙寧元年郊社局多公卿子弟居之

藉田令周爲甸師漢文帝感賈誼之言始開藉田置令丞掌耕國廟

社稷之田春始東耕於藉田祠先農大賜三輔二百里孝弟力田三

老帛種百穀收萬斛立爲藉田舘穀皆以給祭天地宗廟羣神之祀

或置或闕宋元嘉中又置通典國朝掌帝藉耕耨出納之事五穀蔬果

藏冰以待用四朝志元豐三年詔藉田令隸太常寺續㑹要耕國廟社稷

之田通典藉田令掌耕國廟社稷之田

宗正卿宗正寺宗正卿宗正少卿宗正寺簿周小宗伯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

成王彤伯入爲宗正又初學記云宗正卿周官也周建封宗盟封兄弟之國十有五同姓之國二十有五始選其宗

中之長而董正之謂之宗正秦置宗正漢因之以敘九族平帝更名宗伯五年又

於郡國置宗師以糾皇室親族世氏致教訓焉選有德義者爲之後

漢宗正卿掌序錄王國嫡庶之次宗室親屬遠近兩漢皆以皇族爲

之不以他族晉兼以庶姓宋齊不置梁爲春卿位視列曹尙書後周

有宗師中大夫掌皇族定世系辨昭穆訓以孝弟武德置宗師龍朔

改曰司宗光宅爲司屬後復故掌皇族外戚簿籍及邑司名帳領諸

陵太廟開元二十五年制宗正寺官屬皆以皇秩爲之通典職林

秋宗鄭氏談綺曰宗正曰秋宗以副九宗之委宜受寄於本枝更遷榮於列棘

宗卿設位邦族是司掌九族六親之屬籍

宗正少卿後魏大和中初置宗正少卿北齊隋唐皆有國朝祥符中

以給舍以下兼少卿以親九族乃立貳卿典兵衛

宗正丞秦宗正掌親屬有丞漢百官志漢用皇族後漢一人劉茂字子衛爲宗正丞

歷代皆有之建炎三年罷紹興五年復置中興㑹要千里駒漢劉德召見甘泉宮武帝

謂之千里駒昭帝時爲宗正丞後爲卿

宗正寺簿梁天監七年置北齊隋皆有唐因之通典主簿一人掌印及

句檢稽失分紀開元加一人並於宗室中擇才行者補受六典

大理卿大理寺大理卿大理少卿大理寺不大理司直大理評事大理寺簿舜命皋繇作士

正五刑孔安國曰理官也周官爲司寇晉文公使李離爲理韓詩外傳曰謂

察理邢獄也秦置廷尉掌刑辟有正左右監漢因之景帝更名大理武帝

復爲廷尉宣帝置左右廷尉平帝復爲大理後漢復爲廷尉郡國讞

疑皆處當以報梁爲秋卿隋爲大理寺唐因之龍朔爲詳刑寺掌鞠

獄定刑決疑讞廷尉天下平高門始定國父于公可高大其門我治獄多陰德子孫必有興者至定國

爲丞相于公爲郡曹決獄稱平賓客項門翟公爲廷尉賓客項門結襪署門前漢王生謂張釋之爲我結〓暑門

司律延理

說苑下大理長貳北寺陳子昂集以大理寺爲北寺詳見評事門司命元微之云大理寺專獄犴視刑

我國家生人之司命也棘司大棘鄭氏談〓云大理曰大棘法卿卿讞守法之司

大理少卿後魏置北齊及隋因之唐置二人六典國朝以朝官一員兼

少卿事神宗置大理獄少卿二員以蹇周輔楊汲爲之分左斷刑右

治獄四朝志參典之官貳正之選

大理寺正禮記王制成獄辭史以告於正正聽之秦置廷尉正一人

漢廷尉正監及平謂之廷尉三官秩千石梁服獬豸冠銅印墨綬龍

朔爲詳刑大夫光宅爲司刑正後復故掌議獄正科條凡丞斷罪有

不當者則以法正之唐百官志神宗復置大理獄後置寺正建炎併省斷

刑治獄寺正各置一員中興會要

大理寺丞晉武帝咸寧中因曹志尙書請廷尉置丞隋改爲句檢官

唐置丞六人掌分判寺事正刑之輕重神宗復置大理獄丞四員命

卿少舉官元豐五年命莫君陳等九人爲大理寺丞始自朝官差官

也續㑹要讞丞法丞丞法局

大理司直後魏永安三年高穆奏置司直十人位在正監上不署曹

事唯覆理御史檢劾事六典經分紀熙寧中置大理獄至元豐五年始命

程嗣先四人爲司直續㑹要建炎三年詔斷刑司直兼治獄司直其治

獄司直罷中興㑹要

大理評事漢宣帝地節三年初於廷尉置左右平員四人後漢光武

省右平唯有左平掌平決詔獄冠法冠魏晉以來無左右而直謂之

廷尉隋置大理評事唐正觀二十二年褚遂良議重法官奏置評事

十員掌出使推覆後加爲十二員通典熙寧置大理獄至元豐五年始

命張仲穎等十二人爲評事㑹要

大理寺簿晉初置廷尉主簿六典後齊九寺各有主簿隋百官志唐置二人

掌印省署鈔目句檢稽失唐百官志凡目見於簿書

司農卿司農寺司農卿司農少卿司農寺丞司農寺簿少皞氏以九扈爲九農正扈通

典作〓注〓烏也〓有九種以爲農號舜命棄爲后稷播時百穀周禮有大府掌九賦

九貢下大夫秦爲治粟內史掌穀貨韓信歸漢爲治粟內史卽其任也

景帝更名大農令武帝大初更名大司農掌九穀六畜之供膳羞者

凡郡國諸倉農監都水六十五官皆屬焉平帝攺曰義和以劉歆爲

之又改爲納言後漢爲大司農掌諸錢穀金帛郡國四時上月旦見

錢穀簿郡國監官鐵官並屬歷代皆有唐有司農卿龍朔改爲司稼

咸亨復卿掌邦國倉儲委積之事諫以農桑爲務倒用印段秀實倒用司農印

謀殺朱泚分紀稼卿春卿農扈司稷之位

司農少卿後魏北齊司農寺置少卿隋唐因之元豐正名置少卿爲

卿之貳建炎三年省紹興四年後擢貳農正

司農寺丞秦治粟內史有兩丞漢司農丞亦二人或謂之中丞桑弘羊爲

大司農中丞管諸計㑹事國朝新法行吕惠卿請始置司農寺丞一員以水利免

役保甲等法付司農貳農正明年改制以司農舊職悉付戶部右曹

而始循唐典正其秩職續㑹要

司農寺主簿晉太康中置主簿一人唐主簿二人掌印署鈔目句檢

稽失出納通典分紀治平中巳置主簿

太府卿太府寺太府少卿大府寺丞太府寺王簿周官有太府下大夫掌貢賦之

貳受其貨賄之入頒其貨賄于受藏之府卽今太府之任歷代不置

然其職在司農少府梁天監置太府卿掌金帛府帑及關津市肆位視

家正後魏太和改少府爲太府卿掌財物庫藏北齊兼掌造器物夏卿

外府上卿統以上卿

太府少卿後魏孝文帝改少府爲太府置少卿一人元豐正名置少

卿一人以爲卿之貳領三尙司出納

太府寺丞丞於周官爲太府上士之任梁選部太府丞一人後周曰

太府上士隋又曰太府丞六人唐四人通典崇寧中置藥局

太府寺主簿主簿亦周官太府下士之任梁置一人唐二人掌印省

署鈔目句檢稽失凡置木契九十五隻通典分紀木契六典太府寺管木契七十隻與左藏

東西庫右藏內外庫東都左藏右藏庫每庫上隻各九雄一雖九雄主簿掌一〓庫官掌

秘書監秘書省秘書監秘書丞祕書郎校書郎著作郎著作佐郎周外史掌四方之志

三皇五帝之書漢圖籍所在有石渠石室延閣廣內貯之於外府又

有御史中丞居殿中掌蘭臺秘書及麒麟天祿二閣藏之於內禁後

漢圖書在東觀桓帝始置秘書監一人掌典圖書古今文字考合同

異屬太常以其掌圖書秘記曰秘書魏武帝又置秘書令典尙書奏事卽中書人之任文

帝置中書令而秘書改令爲監掌藝文圖籍之事蘭臺亦藏書籍而

御史掌之蘭臺爲外書秘書爲內閣晉武帝以秘書併入中書省其秘書著作之

局不廢惠帝復别置秘書監并統著作局掌三閣圖書自是秘書之

府始居於外梁曰秘書省後周秘書監亦領著作監掌國史隋秘書

省領著作太史二曹後又改監爲令武德改爲監龍朔改秘書省爲

蘭臺改監爲太史太平興國二年始建崇文院昭文館史館集賢院

皆總爲崇文院及端拱初建秘閣擇三節書籍眞木并內出古書墨迹等藏之亦在崇文

院中時秘書雖有監少丞郎校書郎正字著作郎佐皆以爲寄祿官

常帶出入秘監卽今印大夫也凡邦國經籍圖書悉歸秘閣而秘書所掌常祭

祀神版而已監掌書籍圖史天文曆數之事屬有五著作佐郞秘書

校書正字各以職隸於長貳惟日曆非編修官不預四朝志

五絕虞世南爲秘書監太宗每角黃九絕一日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文辭五曰書翰華省蘭臺古稱華省仙室

蓬觀華嶠後漢書曰學者稱東觀篤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芸臺香辟紙魚故稱芸臺秘府漢書口天下入籍悉

在廣內〓府之室謂之秘書策府穆天子傳穆天子西登崑崙見王母目登已至于羣玉之山光王所謂策府也麟臺〓以

秘書省爲蘭臺漢西京未央宫中有〓〓閣亦藏化書卽揚雄校書之處也至唐改秘書爲殿臺木天內諸司舍屋惟秘閣最宏

〓閣下皆隆高敝相傳謂之木天御府初書外府也東壁策壁之星主父籍

秘書少監隋煬帝置一人後又改爲令龍朔改爲侍郞大極元年増

少監爲二員通判省事通典常貳書籍國史天文曆數之事刋正貳

書省刋是圖簡

秘書丞魏武帝置秘書令及丞一人典尙書奏事龍朔改爲蘭臺大

夫咸亨復舊掌府事句稽省署鈔目通典元豐正名始定爲職事官掌

參領書籍國史天文曆數之事

秘書郞後漢馬融爲秘書郞詣東觀典校書及魏武建國又置嘗以

劉劭爲之出乘鹿車晉掌中外三閣經書校閱脫誤亦謂之郎中武

帝分秘書圖籍爲甲乙丙丁四部使秘書郞中四人各掌其一宋齊

尤爲美又謂之郞中隋祖諱忠除中字龍朔攺爲蘭臺郎天授初曰

麟臺郎唐秘書郎三人掌四部圖籍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日

貯國初爲寄祿官白玉堂杜贈張九齡詩上君白玉堂當爲秘書郎

校書郞漢之蘭臺及後漢東觀皆藏書之室當時文學之士使讎校

於其中故有校書之職又選他官入東觀皆令典校秘書或撰述傳

記蓋有校書之任而未爲官也故以郞居其任則謂之校書郞以郞

中居其任則謂之校書郞中當時重其職故學者稱東觀爲老氏藏

室道家蓬萊山

正字後漢桓帝初置秘書監掌圖書古今文字考合同異其後監令

掌圖籍之紀監述作之事不專文字之任矣今之正字蓋令監之遺

職校書之通制歷代無聞齊集書省有正書秘書省有正字掌刋正

文字其官資輕重與校書郞同是正文字之官頻分温媪之疑

仍懼魯魚之謬

著作郞漢東京圖書悉在東觀故使名儒碩學入直東觀撰述國史

謂之著作東觀皆以佗官領焉蓋有著作之任而未爲官員也魏明

帝太和中始置著作郎官隸中書省專掌國史衛覬以侍中尙書典著作後又置

佐著作郞亦屬中書元康詔曰著作舊屬中書今秘書旣典文籍

宜改中書著作爲秘書著作於是改隸秘書後別自置省謂之著作

省而猶隸秘書著作郞一人謂之大著作專掌史任佐著作郞始到

職必撰名臣傳一人宋齊以來遷佐於下謂之著作佐郞梁初周捨

裴子野皆以他官領其職與大著作同後周屬春官之外史唐爲著

作局亦屬秘書省龍朔改著作郞爲司文郞中佐郞爲司文郞執簡

東觀職在修文記言事於仙室

著作佐郞不拜尹丞張華授河南尹丞不拜便轉佐郎蘭臺佐譔佐修書之筵

國子祭酒祭酒國子司業國子監丞國子博士國子監主簿國子正錄書庫官周師氏以三德

三行教國子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保氏養國子以道教之以六藝

六儀漢置博士至東京凡十四人而聰明有威重者一人爲祭酒謂

之博士祭酒本注曰僕射中興轉爲祭酒胡廣曰凡官名祭不酒皆一位之元長古者賓得主人饌則老者一人舉酒以祭地

故以祭酒爲名也此國子祭酒名所由始也齊梁號爲國師北齊國子寺有

祭酒一人隋又改寺爲學仁壽罷國子學唯立大學省祭酒等煬帝

改國子學爲國子監復置祭酒龍朔改爲司成舘祭酒爲大司成光

宅改爲成均監崇寧立辟雍置大司成一員爲師儒之首總辟雍大

學之政令位諸曹侍郎上本朝官制詔天下貢士以三舍考選宣和罷三

舍辟雍官屬並罷四朝志

國子司業煬帝大業三年於國子監初置司業一人禮曰樂正司業

父師司成因以爲名唐置二人副貳祭酒通判監事龍朔改爲少司

成凡祭酒司業皆儒重之官非其人不居司業義在禮記樂正司業正長也言樂官之長司主

此業爾雅云大板曰業元豐正名置司業掌三學之教法政令德合要司業乃祭

酒之貳樂正之官

國子監

丞隋置三人唐一人掌判監事國朝景祐二年於直講京官

內差一員充監丞詔學官兼領掌錢穀出納之事兩朝志元豐定制衆

祭酒司業掌三學之教法政令而監之事則丞與焉續㑹要

國子博士班固云六國往往有博士掌通古今漢武帝初置五經博

士元始四年改博士爲博士師博士凡十四人掌以五經教子弟國

有疑事掌丞問對安帝以博士多非其人詔命三公將軍中二千石

舉博士各一人晉成寧四年初置國子博士一人皆取履行淸淳梁

置五經博士各一人建炎併國子監於禮部博者博通古今士者辨

於然否應劭漢官儀

國子監主簿北齊國子寺置主簿隋一人唐因之掌印句檢監事凡

六學生有不率師教者則舉而免之六典領簿書倣大學國朝國子監

主簿一人以京官或選人充掌文簿或句考其出入焉

國子正錄北齊國子寺有正錄員隋一人唐因之六典國初元豐定制

亦不置國子正錄大觀元年薛昂乞置國子博士國子正錄與太學

官分掌教導從之自是始置正錄凡二員

書庫官國朝書庫監官以京朝官充掌印經史羣書以備朝廷宣索

賜子之用及出鬻而收其直以上於官續㑹要建炎三年併國子監皈

禮部官省

大學博士大學博士大學正大學錄晉江左因裴顧奏増置國子博士十六人

謂之大學博士北齊國子寺有大學博士十人後周置大學博士下

大夫六人隋罷國子惟立大學置博士五人掌教文武官五品以上

及郡縣六典元豐三年詔改國子監直講爲大學博士每經二人掌分

經講授考校程文以德行道藝訓導學者文學教導爲官司講解專

訓導槐市淮南子大學曰訓導入三輔黃圖云元始中起明堂列槐樹數百行朔望諸生持經書及當郡所出物於此賣買號

槐市博士博者博通古今士者辨於然否應劭漢官儀

大學正錄北齊國子寺有錄事員一人唐因之六典仁宗朝胡瑗掌大

學其正錄第補諸生熙寧末興三舍始選官爲正錄如學官之例聖朝

職略分錄學政

武學博士武學博士武學諭武學諭慶曆三年置學始以阮逸爲之本朝官制武

學教授如國子置直講元豐官制行改爲武學博士武學博士學諭

各二人掌以兵書弓馬武藝訓誘學者四朝志

將作監太監監丞少簿秦有將作少府掌治宫室漢因之景帝更爲將作

大匠秩二干石中六年改光武省常以謁者兼之章帝建初元年又置掌修作

宗廟路寢官室陵園木土之功梁天監七年置十二卿改將作大匠

爲大匠卿是爲秋卿北齊有將作寺其官日大匠隋開皇二十年改

寺爲監煬帝改爲大令龍朔改爲繕工監光宅改爲營繕監天寶改

大匠爲大監掌土木工匠之政通典中興以來將作少府未置監建炎

三年始併歸工部紹興三年復置將作監少府事總焉中興㑹要推賢貢

士續漢書李固字子堅遷大匠常推賢貢士

將作少監後周有少匠下大夫隋將作置副監一人煬帝改爲少監

又改少匠又更少令龍朔爲繕工少監咸亨爲營繕少監貳繕工

尙方工妙少匠之職

少匠副監少令

將作監丞漢將作有丞二人後漢一人梁天監七年置大匠丞一人

隋將作丞二人唐四人六典掌判監事

將作監簿晉將作置主簿員江左有事則置無事則省梁天監七年

復置將作主簿匠簿是升試秩匠員俾句稽於匠屬

軍器監後周武帝四年初置軍器監隋百官志隋少府監統鎧甲弓弩局

唐武德初有武器監一人少監一人掌兵仗廐牧厥後廢置不常開

元以前軍器皆隸少府右尚署三年分少府甲鎧弓弩置軍器監十

一年廢唐職林十六年復移向北都監掌繕造甲弩之屬辨其名物審

其制度以時納于武庫少監爲之貳六典建炎三年併歸工部紹興十

一年復置長貳一員中興㑹要

軍器少監武庫精銳之器貳職武監

軍器監丞唐武德初武器監置丞二人正觀六年廢武器監開元三

年置軍器監有丞掌判監事

軍器監簿唐武德初器監主簿一人正觀六年廢武器監開元三年

置軍器監有主簿掌印及句檢稽失六典國朝神宗時置主簿一人初

除錢長卿職略

國史院提舉國監修修撰同修撰檢討史官自黃帝有之夏商太史周太史小

史內史外史而侯國亦置秦有太史令漢至武帝始置以司馬談爲

之談卒子遷嗣宣帝以其官爲令行太史公文書修撰之職以它官

領於是太史之官唯知占候而已王莽改置柱下五史魏明太和中

史職隸中書其餘多隸秘書武德初因隋制屬秘書省著作局貞觀

移史職於門下省宰相監修掌修日曆及典司圖籍之事凡國史別

置院於宣徽北院之東以藏之謂之編修院東京記云編修院俗呼

爲史院天聖修眞宗史欲重其任降勑宰相爲提舉參知政事樞密

副使爲修史其同修史景德中己有同修國史之名每修前朝國史實錄則別置

國史實錄院以首相提舉翰林學士以上爲修國史餘侍從官爲同

修國史庶官爲編修官實錄院提舉官如國史從官爲修撰餘官爲

檢討麟臺故事

起居注唐文宗每開延英召大臣論事必命起居郎起居舍人執筆螭頭以紀時政淳化中張沁請別置起居院及左右史之職

別記言動爲起居注銓次其事排以日月謂之日曆聖朝職略日暦詳見日曆所門總簡書刋

集之司職重陽秋掌東觀陽秋之重陽秋晉褚衷字季野桓彝曰季野皮裏陽秋言其外無〓

否內有褒貶也避晉諱故謂春秋爲陽秋韻府

提舉乾興元年命司徒監修國史馮極等初提舉監修天聖五年

宰臣王曾提舉監修眞宗實錄修兩朝史時王且求領監修故特受

詔曾已監修而無再授勑爲提舉蓋一時之制也會要監修國史國朝

舊以宰相爲之修日曆也別置編修院宰相爲提舉四朝志乾道元年

詔參知政事虞允文兼權提舉修三朝國史中興以來參政兼提舉

始此今上㑹要

監修北齊詔魏收撰史又詔平原王高隆之總監之書名而已分紀唐

太宗以宰相監修國史及以他官兼領性房玄齡爲監修給事中許敬宗兼唐制宰相

四人內一人帶監修國史職職略紹興二十六年沈該万俟昌並爲左

右僕射始分監修提舉爲二至今因之

修撰唐初令狐德棻請修近代史遂命修撰名始於此職略唐史館修

撰四人掌修國史正觀以宰相涖修撰天寳後他官兼史館者曰史館修撰初入爲直舘元相宰相裴垍建議登朝官

領史職者爲修撰以高一人判館事未登朝官皆爲直舘大中廢直舘二員增修撰四人分掌四季分紀

故事史舘每月撰日曆

檢討官淳化二年以殿中丞郭延澤太子右贊善大夫董元亨並爲

史館檢討嘉祐八年今將修先朝實錄而日曆未備檢討闕官請以

直秘閣呂夏卿秘閣校理韓維兼職詔夏卿維並兼史舘檢討㑹要

提舉實錄院實錄院治平元年以宰臣韓琦提舉修仁宗實錄熙寧

元年以宰臣曾公亮提舉修英宗實錄紹興初實錄國史皆寓史舘

後罷史舘遇修實錄卽置實錄院遇修國史卽置國史院檢討官以

本省官或他官兼而修撰官如史舘例

修玉牒官玉牒所無定員掌修皇帝玉牒凡編年以紀帝系而載其

曆數及朝廷政令之因革者爲玉牒

並續會要凡玉牒書以销金唐本宗正之職

開成後始別置修玉牒官聖朝祥符六年始設局置修玉牒官倣唐

制也詔以皇宋玉牒爲名景祐元年宗正寺修玉牒官李淑申請詔

以編修院廳西閤子充修纂玉牒之所紹聖二十九年詔玉牒所併

入宗正寺更不置修玉牒官檢討官以本寺少卿及丞同領編修事

詔玉牒所宰臣提舉依舊修書官一員同宗正卿丞修纂更不置檢

討官中舆㑹要

修日曆官日曆所唐正元初韋執誼奏修撰私家紀錄非是望令各

撰日曆月終舘中詳定從之此日曆所從起也國朝舊以宰相兼監

修國史修撰直舘檢討無常員掌修日曆以時正記起居注㑹集修

撰爲一代之典舊於門下省置編修院專掌國史實錄修纂日曆紹

興元年以修日曆所爲名又詔秘書長貳通行修纂日曆

修㑹要官㑹要所唐德宗正元間蘇冕始爲唐㑹要四十卷武宗時

崔鉉又續四十卷本朝建隆初王溥取宣宗以後故事并蘇崔所錄

共爲一百卷本朝㑹要自建隆止慶曆四年成一百卷五十卷王珪

續以慶曆熙寧十年通舊増損成二百卷總二十一類八百五十五

門國朝㑹要序乾道四年詔尙書左僕射陳俊卿兼提舉編修國朝㑹要

建炎以後㑹要至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成書以中興㑹要爲

名從之孝宗㑹要

提舉修勑令勑令所國朝天聖慶曆嘉祐熙寧編敘及元符勑令格

式各差宰臣提舉詳定官以侍從之通法令者充紹興中改爲詳定

一司勑令所

修軍馬司勑則屬樞密仁宗時命田況提舉熙寧八年權知審刑院

崔台符言奉詔修軍馬司勑緣軍政事重故事以樞臣總領於是命

樞密使陳升之提舉管句金條玉科劇秦美新謂刑法旧金條玉科提舉管句詳定

刪定軍馬司勑例

刪定官國朝舊刪定無常員大觀三年詔六曹刪定官併入詳定三

司勑令所爲一局國朝志刊絇之局

判太宗正太宗正司判宗太宗正永國朝仁宗景祐三年初置續㑹要皇兄

江寧軍節度使允謗卽濮安懿王皇姪彰化軍留後守節同知太宗正事

實錄時宗室子孫眾多聚居本第故於祖宗後各擇一人知宗正事令敘睦之違則𠛴其失焉實錄英宗治平元年詔

宗室之盛數倍於前而宗正司事亦煩多乃增置同知太宗正事一

員選宗惠爲之元豐官制行詔太宗正事司不隸六曹太宗正以宗

室團練使以上有德望者爲之次一人爲同知位高屬尊者爲判掌

糾合族屬而訓之糾正宗支知太宗正丞神宗熙寧三年置丞三員

以異姓朝臣充都官員外郞張稚圭知丞事光祿寺丞李德芻同知

丞事神宗疑用異姓王安石言前代宗正固有用庶姓者乃錄春秋

時公族大夫事神宗曰此雖無前代故事行之何害安石曰聖人創

法不必盡循前代所己行者於是召稚圭對而命之四朝志元豐五年

詔大宗正丞中書省奏差以文臣京朝官知

詹事東宮詹事左右庶子左右諭德侍讀侍講左右春坊秦官應劭曰詹省也給也之廉切與瞻同詩魯邦所

詹瞻仰視萑注曰臨視非漢因之掌太子家位在長秋上成帝省魏復置詹事領

東宮庶務後魏有太子左右詹事北齊東宮庶事無大小皆統之〓

置詹事府掌內外眾務置少詹事以貳之龍朔改端尹少尹垂拱改

宮尹經授太子漢書孔霸字次孺宣帝特以經授太子爲詹事也

左右庶子古者天子有庶子之官職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

其戒令與其教治庶子猶諸子周禮諸子之官司馬屬秦置中庶子員漢庶子爲太子

少傅屬官後漢員五人晉有中庶子庶子各四人宋中庶子與功高

中舍人一人共掌其坊之禁令庶子掌侍從左右與功高通事舍人

一人共掌其坊之禁令隋有左右庶子唐龍朔中改左庶子爲左中

護右庶子爲右中護隨宜置官仁宗升儲置二人神宗升儲置二人

欽宗升儲置一人四朝志列位龍樓

左右論德唐龍朔中左右春坊置左右諭德各一人掌諭皇太子以

道德隨事諷贊皇太子朝宮臣列侍左右階出入騎從國朝東宫官

有左右諭德建儲則置否則闕仁神欽宗升儲皆置二人並他官兼

置一人惟除左不除右孝宗㑹要

侍讀侍講唐太宗爲晉王府有侍講及爲太子亦置焉其後或置或

否開元初十王宅引辭學工書者入教亦爲侍讀職林而無侍講聖朝

始置焉

左右春坊東宫之務歷代以中庶子領之北齊有門下坊庶子領之

典書坊庶子領之隋門下坊置左庶子典書坊置右庶子唐龍朔中

改門下坊曰左春坊左庶子中允司議郞左諭德左贊善大夫崇文

舘學士校書郞洗馬文學校書正字等隸焉典書坊曰右春坊右庶

子中舍人太子舍人右諭德右贊善大夫太子通古又舍人家令率

更令等隸焉國朝建儲闈卽置仁宗神宗升儲並以內臣爲左右春

坊句當左右春坊事中興不置爲不立東宮故也孝宗乾道元年立皇太子

置左右春坊二員同左右春坊二員會要

東宫三師三少三王教世子立太傅少傅以養之太傳在前少傅在後入則有

保出則有師文王世子

周成王幼在襁褓太公爲太師大禮戴西漢有太子

太傅少傅屬官有太子門大夫庶子洗馬舍人後漢太傅禮如師不領官屬少傅悉主

太子官屬魏太傅於太子不稱臣少傅稱臣晉咸寧中備傅之職三太

三至太師卽遷司空矣以道德輔教太子

太子太師同三品長孫無忌爲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太師自此始職林官不必備沿革銀

印青綬晉官品令云太子太師銀印青綬師範國儲作訓無儲

太子太傅審父子君臣之道太傅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輔導禮如師中二千石

如師領官不屬不稱臣沿革佩水蒼玉太子執弟子禮位視尙書令王導以驃

騎領晉王導以驃騎大將軍領太子太傅齊王以司空行晉齊王欣爲司空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分臺省班於東西禮不尊無所取法蕭瑀爲太子太保太宗曰三師以德導太

子者也禮不尊則無所取法召公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爲太保春官保氏

太子少師太子爲拜李綱宇文紀爲太子少師詣東宫太子象乾爲拜以觀三師之德梁三少各

一人掌奉皇太子以觀三師之道德隋百官志

太子少傅不朝朔望漢故事太傅少傅並不朝朔望接以賓友禮南史王儉拜太子少傅朝議太子接

少傅以賓友禮可領調護之任升傅儲宮太子少保亞保春坊淇水制東朝

保傅歷代尊崇甲觀三輔黃圖曰太子宫有甲觀繼照堂資善堂慶寧堂睿成

堂龍德宮

翊善王府官國朝太平興國四年置翊善一人分紀以常參官充學士

眞國器輟翊善爲諫官

贊讀唐開成元年宰相李石奏太子有侍讀諸王亦有侍讀無降殺

之禮宜改奉諸王講讀國朝英宗治平元年諸王府置侍讀二人徽

宗政和七年張大亭奏切見講讀之官在天子謂之侍講侍讀而在

諸王府者亦有侍講侍讀官號比擬稱謂相紊詔諸王府侍讀改爲

贊讀侍講改爲直講

直講國朝太平興國四年別置侍講以常參官充政和七年詔改侍

讀爲直講詳見贊讀職在訓導亦王之友傅

記室宋自明帝以後皇子皇弟雖非都督亦置記室參軍梁陳王府

皆有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爲親王府置記室參軍唐因之通典國朝

太平興國中置政和中以參軍行軍之際所稱詔除去參軍字掌表

啓書疏漢三公及大將軍皆有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奏報書記魏太祖輔漢以陳琳阮瑀管記室軍國書檄多一人所爲晉諸

公府宋諸公府梁陳公府皆有記室參軍隋親王副王府皆有之唐職林大小教授國朝太宗至道元年

以員外郞孫蠙充皇姪皇孫教授從新號也時中書言案唐文宰臣李石奏太子宗朝有侍

讀諸王亦有侍讀無降殺之禮請改爲奉諸王講讀今皇姪皇孫是環衛之職以教授爲名從之

登聞檢院宋文帝元嘉九年魏王詔闕左懸登聞鼓以達寃人通鑑唐

大曆十四年詔天下寃滯於朝堂受詞推決尙未書者聽撾登聞鼓

通鑑國朝雍熙元年改匦爲檢七月改匦院爲登聞仍依舊諫官一員

判院㑹要景德四年改爲登聞檢院命樞密直學士張詠判建炎三年

專隸諫院中興㑹要知匦唐武后直匦四區以正諫大夫獻補闕拾遺一人充使知匦事納使唐天寶九載改

理匦使爲獻納使開函近御筵杜甫贈獻納使田舍人詩〓納司存雨後地分清切任才賢舍人退食收封事官女開

函近御筵居雙闕之左置匦以受四方之書

登聞鼓院國初曰鼓司以內臣掌之鼓在宣德門南街西廊至道三

年命太子中舍王濟句當鼓司用朝臣句當自此始景德四年詔改

爲登聞鼓院命知制誥周起直史舘同判掌諸上封受而進之以達

萬人之情會要隸司諫正言凡文武臣寮閤門無例通進文字者並先

經登聞鼓院進狀未經鼓院者檢院不得收接分紀建炎元年因舊制

置局于闕門之前

進奏院唐藩鎭皆置邸京師以大將主之謂之上都留後大曆十二

年改爲上都知進奏院官五代以來支郡不隸藩鎭補人爲者聽自

置邸隸藩鎭者兼掌焉監官以京朝官及三班使臣充掌受詔勑及

諸司符牒辨其列府軍監以頒下之並受天下章奏案牘狀牒以分

授諸司〓㑹要

糧料院國初承舊制以三司大將軍爲都糧料使自開寶六年以著

作佐郎陸光範充在京都糧料院使改用京官自此始太平興國五

年分料諸司馬軍步軍爲三院八年以馬步軍合爲一院糧雍熙四

年命供奉官陳處誨句當諸司糧料供奉官曾祚句當馬步軍糧料

自後復分馬步軍爲兩院或以諸司使副分主之端拱二年復以京

朝官主之國朝會要

審計司國初以三司使總邦計司各有院以乘中外泉穀出入之政

蓋㑹計之府也特掌騎兵徒兵給受之數猶未及諸司也

元豐三年

合步騎兩院爲一遂以其一主諸司自宮禁朝廷下至斗食佐史凡

賦祿者以式法審其名教而稽其辭名者唯郊賜給己乃審祿有疑

序則詔以法凡四方之計籍上于大農則逆其㑹凡有司議調度㑹

賦出則诹焉舊爲諸軍諸司專句司建炎元年避高宗御諱改諸軍

諸司審計司

官誥院國初於右掖門置院四司誥身案並集于此以備中書除改

本司郞官各主其事淳化五年始專置官司於省內凡官誥各以本

司誥身予予之文臣用吏部武臣用兵部王公命婦用司封加勳用

司勳掌文武官將校誥身及封贈以朝官一人主判知制誥一人提

舉會要元豐五年奉行官制文武官誥身屬吏部蕃官屬兵部封贈及

內外命婦等誥身屬司封加勳并將校等屬司勳官誥院四部誥身

案及吏人隨事隸本部七年併司封司勳誥身案入吏部預書庫收

掌政和三年依舊置官誥院主管少府監鑄印記以吏部製造誥身

案記爲文中興以來因仍不改至德中專以官爵賞功及收散至大將軍告身一通纔易一醉

榷貨務都茶塲榷貨務掌折博斛斗金帛之屬以朝官諸司使副內

侍二人監太平興國中以先年嶺南及交阯諸國入貢通關市議於

京師置榷易院大中祥符中併入榷貨務㑹要建炎中興又創都茶塲

給買茶引隨行在所於榷貨務置塲雖分兩司而提轄監官並通銜

管幹權萬貨輕重使天下無甚貴賤而物常平

雜買務雜賣塲雜買務舊曰市買司太平興國四年改以京朝及三

班內侍三人監掌和市百物凡宫禁官物所需以時供納雜賣務景

德四年置掌受內外幣餘之物計直以待出貨或準折支用以內侍

及三班二人監後亦差文武朝官紹興六年詔雜買務雜賣務塲置

提轄官一員中興會要

左藏庫掌受四方財賦之入以待邦國之經費其原蓋起於周職內

主賦入職歲主賦出而邦布之入出則外府又主之皆其職也晉始

置左右藏令唐於左右藏分建東西庫以太府少卿知出納於左長

慶門之東國初左藏止一庫置使領焉題名天下財賦皆納左藏左

藏庫不同諸司

文思院太平興國三年置掌造金銀犀玉工巧之物金彩繪素裝鈿

之飾以供輿輦冊寶法物及凡器服之用隸少府監熙寧三年詔文

思院兩界監官立定文臣一員武臣一員並朝廷選差其內侍句當

官並罷紹興三年詔少府監併歸入文思院舊分上下界監官三員

內文臣一員係京朝官上界造作金銀珠玉下界造作銅鐵竹木雜

料欲依舊分爲上下界從之從工部辟差工部口所轄工正

工尹

封椿庫典司國帑

編估打套局紹興三年從戶部所請三路發到市舶香藏雜物左藏

東西庫榷貨務交納外其編估職事乞隔委左藏庫監門官一員兼

其打套職事委大府寺丞引庫監官兼八年專置打套局監一員十

一年移編估打套局出左藏庫外於南倉之北置局中興會要

太平惠民局神宗朝設太醫局熟藥所於京師崇寧中增置七局揭

以和劑惠民之名修製給賣各有攸司又設收買藥材所以革僞濫

之弊和劑局方序詔和劑局置監官女武各一員差京朝官與大使臣十

八年朝旨熟藥所依在京改作太平惠民局巾興㑹要本周醫師救萬民

之疾苦

御前軍器所舊就軍器監置別差提舉官以內侍領之不屬工部十

一年臣寮奏疏軍器所隸工部當隸臺察從之㑹要舊有提點官今同

舊有提轄官

車輅院國朝車輅院舊不載神宗正名廢羣牧司供乘輿法物則歸

車輅院有監官三員典輅周官有典輅車正司輅之職周王禮巾車氏掌五輅有玉金

象革木之制至秦惟乘金根車晉武帝始備五輅令掌爲天子法車後周設六官置司輅之職

騏驥院國朝舊有天廐雍熙中以天廐爲左右騏驥院隆平康掌司國

馬景德中始增置羣牧使副都監判官以領廐牧之政官制行廢羣

牧使供乘與法物則歸車輅院養國馬則歸左右騏驥院天駟監而

總於大僕寺焉續㑹要典廐

省倉紹興三年行在省倉內鎭城倉改爲行在南倉仁和倉改爲行

在北倉仁和縣也監官四員並兼管幹和糴掌庾典廩

豐儲倉紹興二十六年戶部尙書韓仲通乞以上供軍糧及減收糴

號豐儲倉詔從質掌九穀廩藏國廪掌庾

草料塲受芻秸以給飼䬴秣馬之司

排岸司國初開封府置排岸東西南北四司掌儲路綱船輸納及糧

運至京師分定諸倉交卸領各處裝卸役卒指揮以備卸綱牽駕以

京朝官充政和六年浙西諸州各置岸一員從兩浙運副應安道之

排請也四朝志典司水運釐葺舟船

三衙殿司馬司步司國朝沿五代之制有侍衛親軍及殿前兩司蓋侍衛

親軍起於後唐殿前始於周世宗顯德元年自王超罷職無復任者

而侍衛司馬軍步運遂分爲二并殿前號三衙而馬步二軍始居殿

前司之下焉職略三司天下之兵柄皆在其權

殿前司掌殿前諸班直及步騎諸指揮之名籍凡統制訓練番衛戌

守遷補賞罰皆總其政令入則侍衛殿陛出則扈從乘輿大禮則提

點編排整肅禁衛鹵簿儀仗掌宿衛之事都指揮使以節度使爲之

而副都指揮使都虞候以刺史以上充政和四年詔殿前都指揮使

在節度之上殿前副都指揮使在正任承宣使之上殿前都虞候在

正任防禦使之上四朝志

馬軍司掌馬軍諸指揮之名籍凡統制訓練番衛戌守遷補賞罰皆

總其政令侍衞扈從及大禮宿衛所掌如殿前司政和四年詔以馬

軍都指揮使馬軍副都指揮使在正任觀察使之上馬軍虞候在正

任防禦使之上四朝志掌帥騎兵

步軍司掌步軍諸指揮之名籍凡統制訓練番衛戌守遷補賞罰皆

統其政令侍衛扈從及大禮宿衛如殿前司云云如上

知閤門事聖朝橫班有內客省使引進使四方館使東上閤門使西

上閤門使其供職于內者多用國戚世族號爲華要禮均侍從政和

官制橫班使副之名旣改爲大夫而其職任則命內外官知焉職略其

後所除總名知閤門事仍兼客省四方舘之職焉紹興三年詔客省

四方舘並隸臺寮四年詔依祖宗舊制隸中書省不隸臺寮中興㑹要

同知閤門事國朝東西上閤門副使雖無定員然選任不及疏遠而

所置常少於正使之數政和官制以左武右武郞易二閤副使而閤

門事乃命橫行知焉則同知之職乃昔時之所謂副使也識略

閤門宣贊舍人故事閣門無通事舍人而通事舍人沿唐制自隸中

書省如抽赴閣門並稱閣門祗候其後直授閣門通事舍人非舊制

也天禧中去閣門二字政和六年改爲宣贊舍人掌賓贊之職典謁

天墀之華典司中謁束帶曳裙爲吾謁者

閣門祇候國朝舊以閤門通事舍人閣門祇候二等謂之閤職蓋武

臣之淸選也熙寧四年閤門請擇武臣子弟六人前後殿曰祗應以

閤門看班祗候爲名候五年熟識儀數乃除閣門祗候

閤門舍人乾道中孝宗初置慶元告詞云我朝重閤門之職乾道置舍人之員帶御器械國

初以來嘗選三班以上武幹親信者佩櫜鞬御釖或以內臣爲之㑹要

初是職止名御帶咸平元年改爲帶御器械四廂捧日舊曰日騎天

武舊曰控鶴國朝太平興國二年詔改控鶴曰天武雍熙四虎捷國

朝元十興國二年詔改龍捷曰龍衞虎捷曰神衛皆以美名易禁軍

之舊號世上四軍殿前司捧月天武馬軍司龍衛步軍司神衛謂之上四軍各有左右廂各三軍東齊記事周

衞典軍之官擢典親衞進董親兵

環衛官國朝六軍諸衛有左右金吾衛上將軍秦日中尉漢武改日執金吾隋日候侯衛

所領軍事名〓飛龍朔改左右金吾衛正三品掌宮中及京城晝夜巡警之法以執禦非違漢官宰尹曰吾禦也常執金革以禦非常緹

騎二百人與馬導從充滿於路世祖歎曰仕官當作執金吾也左右衛上將軍晉武帝分中衛將軍爲左右衛各大將軍

一人銀章青綬隋改置左右衛爲左右翊衛唐武德中更曰左右衛府龍朔中省府字左右驍衛將軍漢武以李廣爲

驍騎將軍後省之光武改屯騎爲驍騎晉文立晉室以爲宿衛官至隋煬帝改左右備身爲左右驍衛所領名豹騎唐匱號衛府龍朔去

府字光宅改左右武威衛神龍復舊武衛上將軍魏武爲丞相有武衛營隋採其名置左右武衛府有大將軍光宅以

左右鷹揚衛龍朔復舊屯衛上將軍隋煬帝置左右屯衛唐龍朔改爲威衛光宅改爲左右豹韜衛領軍衛上

將軍魏武爲丞相始𣇣中領軍魏文又置領軍宋齊領軍掌內禁兵唐別置領軍衛大將軍龍朔改武衛咸亨復舊監門衛

上將軍漢巍以來城門校尉之職也隋置左右監門府將軍煬帝改府字爲衛唐置大將軍龍朔改爲監衛千牛衛上

將軍後巍有千牛衛備身本掌乘與御力蓋取庖下爲文惠君解數千牛而及若發硎此刀可以備身因以名官隋左右府領千牛

借身唐改爲左右千牛府龍朔改爲奉宸衛神龍改爲千牛衛諸衞上將軍大將軍並爲環衛官無

定員皆命宗室爲之亦爲武臣之贈典大將軍以下又爲武臣責降

散官開寶初罷諸節度使歸環衛故事於是節度使錢景臻等並爲

左右金吾衛上將軍四朝志又崇寧四年倣古修立三衛官有郞一員

中郎爲之貳分典飛騎姜確字行本太宗選趫才衣五色袍乘六閑馬直屯營宿仗內號日飛骑每出幸卽

以從拜行本左屯衛將軍分典之

幹辦皇城司五代梁乾化六年詔曰端闈正門也宜以時開敞用達

陽氣委皇城使國朝因之舊號武德司太平興國詔改今名實錄政和

官制改皇城使武功大夫而其職任則選內外通領焉紹興中詔行

官禁衛所改爲行在皇城司三年詔皇城司後專掌禁庭出入依祖

宗法不隸臺察比文臣少卿橫行御帶主管官制舊典云政和改制之後皇城司依舊以橫

行或御帶二員主管焉重中禁尊皇居積通與唐城門郎掌京城皇城宮殿諸門開闔之節奉其管鑰而出納之開則

先外而後內闔則先內而後外所以重中禁尊皇居也候其晨昏擊鼓之節以啓閉之檢校閉啓積通與梁乾化詔檢校閉

啓車駕〓則闔〓

御前忠佐軍頭引見司國初但曰軍頭引見司端拱元年改軍頭司

爲御前忠佐軍頭司引見司爲御前忠佐引見司軍頭司掌崇班供

奉及諸州駐泊捕捉之事引見司掌軍頭名籍諸軍搜閱引見之事

分紀中興以來提點官幹辦官並以閤門官充

入內內侍省秦漢加官有中常侍參用士人皆銀鐺左貂給事殿省

後漢中常侍贊導內事顧問應對永平中定員四人小黃門十人明

帝以後改以金鐺右貂和熹大后稱制乃以閹人爲常侍小黃門通

命兩宮自此悉用閹人不調佗士後魏有大長秋初漢景帝改將行爲大長秋又

置內侍長四人掌顧問拾遺應對隋曰內侍省置內侍二人內常侍

人內侍卽舊長秋內常侍卽舊中常侍煬帝改爲長秋監唐復爲內侍省龍朔改省

爲監光宅爲司宫臺淳化五年八月改內班爲黃門九月改黃門爲

內侍黃門院爲內侍省入內內侍省與內侍省號爲前後省而入內

省比前省尤爲親近兩朝國史志通侍禁中役服亵近者隸入內內侍省

拱侍殿中備洒掃之職

入內內侍省都都知初止有內中高品都知押班後隨省院改易景

德三年置都都知副都知以諸司使充領省事自都知至黃門皆番

休入直專職禁中之事凡祭祀朝㑹行幸燕饗則分侍左右或云使

四方宣達上旨或領務中外督庶事兩朝國史志

入內內侍省副都知景德三年置以諸司使副充止一員爲北司之

貳所掌同都知己見都知門崇寧二年改爲同知入內內侍省事後復掌禁中供

奉之事四朝志補都知押班三省密院同取旨

入內內侍押班初止兼他職他或加檢校官淳化後始以崇班以上

充國朝押班二員〓預省事崇寧二年改押班爲簽書入內內侍省

事後復掌禁中侍奏之事四朝志五年除副都知

御藥御藥院主管四人以入內內侍充掌按驗方書修合藥劑以待

進御及供奉禁中之用凡藥必品嘗而後進大祭祀朝㑹燕饗行幸

則扶持左右饋進膳羞亦如之四朝志

四司內東門司主管四人以入內內侍充掌宫禁人物出入周知其

名數而譏察之四朝志擢居禁局

閤長龍圖天章寶文閣主管官四人以入內內侍充掌藏祖宗文章

圖藉及符瑞寳玩之物安像設以崇奉之四朝志

都都知副都知押班內侍者並景德三年置以諸司使副使以上充

雍熙三年以內中高品都知王仁睿爲洛苑副使仍舊都知諸司副

使領都知自仁睿始也淳化五年以竇神興充莊宅使兼黃門左班

都知諸司使領都知自神興始也熙寧六年以內侍押班蘇利涉爲

內侍省左班都知仍自入內侍省內侍省押班五周年無違闕參珥

左璫列侍中省內省之崇

東西頭供奉官從官之名自唐永徽以後人主多居大明宫別置從

官謂之東西頭供奉官西內具員不廢則謂之西頭供奉官放談國朝

沿唐制入內內侍省及內侍省皆置東西頭供奉官政和初改內臣

官制獨不變供奉官乃以供奉至尊爲職也但不分東西頭耳官制舊典

親王漢制皇子封王其實諸侯也周末諸侯或稱王漢天子稱皇帝故以王號加之總名諸侯王獨斷

嗣濮王聖朝自英宗入繼大統追崇濮安懿王以塋爲園卽園立廟

俾王之子孫世襲濮園主奉祠事故安懿諸孫相繼封嗣濮王其後

乃有立奉祠事之稱焉

安定郡王聖朝熙寧初始詔封藝祖之後一人世襲王爵爲安定郡

王紹興元年令詔封王

吳王益王祭祀吳王顥益王頵皆英宗子

南班宗室附國朝天禧元年定制祖宗宣祖大祖大宗孫初命授諸衛將軍曾

孫右侍禁玄孫授右班殿直內父爵高者聽從高蔭景祐中初定南

郊宗室緣大禮乞推恩遂有南班之近屬自初除小將軍凡七遷人

爲節度使熙寧詔書祖宗之後擇一人爲宗世世封公補環衛官以

奉祭祀今南班八等率府副率從八品在通直下率府率從七品在奉議下諸衛將

軍從口品在朝奉下諸衛大將軍正四品在中散大夫下左右金吾衛大將軍正四品在中散

大夫下諸衛上將軍從三品在通奉大夫下左右衛上將軍從二品在光祿大夫下左右金

吾衛上將軍從二品在光祿大夫下舊環衛官政和無所改固本支尊社

宗室蔭分天屬龍種自與常人殊本枝根株千萬代

駙馬都尉掌駙馬漢武帝初置顏氏曰非正駕車皆爲副馬金曰禪烏監遷侍中駙馬都尉光禄大夫出

則骖乘入侍左右駙馬之號始于此駙馬都尉之官雖置自西京然于時尙主者獨取

列侯未拜此官陳武帝時袁樞言駙馬置自漢武或假功臣或加戚

屬漢制叢錄至魏何晏大將軍何進以主壻拜駙馬都尉後代以爲常每

尙公主則拜駙馬都尉初學記

殿學士國朝殿學士有觀文殿大學士學士資政殿大學士學士端

明殿學士殿學士資望極峻無吏守無典掌惟出入侍從備顧問而

巳觀文殿大學士非曾爲宰相不除觀文殿學士資政殿大學士及

學士並以寵輔臣之去位者端明殿學士久次者始除而朝國史志近歲

以待簽樞云〓堅

觀文殿大學士皇祐元年詔置觀文殿大學士今後須曾任宰臣乃

得除授時賈昌朝由使相右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判尙書都省觀文

殿置大學士自昌朝始班在六尙書之上會要自是嘗任宰相者出必

爲大學士熙寧中韓絳宣撫陜西河東得罪罷守本官四年用明堂

赦授觀文殿學士宰相不爲大學士自絳始續會要

觀文殿學士觀文殿卽舊延思殿初爲文明殿學士四朝國史慶曆七年

宋庠言文明殿學士稱呼正同眞宗諡號兼禁中無此殿額其學士

理自當罷乞擇見今正朝或秘殿以名學士易之乃詔改爲紫宸殿

學士以參知政事丁度爲之㑹要時學士多以殿名爲官稱丁遂稱丁

紫宸歸田錄於是改延恩殿爲觀文殿觀文隋煬帝殿名卽殿名置學士以丁

度爲之自後非曾任執政事弗除續㑹要熙寧中王韶以熙河功然韶

猶兼端明殿龍圖閣學士云㑹要

資政殿大學士學士資政殿在龍圖閣之東序景德二年王欽若罷

參政眞宗時置資政殿學士以寵之在翰林學士下侍讀學士上十

二月復以欽若爲資政殿大學士班在文明殿學士之下翰林學士

承旨之上資政殿置大學士皆自欽若始

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卽西京正衙殿也退朝錄後唐天成元年明宗卽

位之初四方書奏命樞密使安重誨進讀懵於文義孔循獻議始置

端明殿學士命馮道趙鳳俱以翰林學士充班在翰林學士上後有

轉改止於翰林學士內選任初如三舘例遂爲故事國朝大宗時程

侍郞羽爲之後隨殿名改爲文明殿學士慶曆中改文明爲紫宸復

改紫宸爲觀文明道二年改承明殿爲端明殿復置端明殿學士以

翰林侍讀學士宋綬爲之在翰林學士之下元豐中以前執政爲之

自曾孝寬始以見任執政爲之自王安禮始安禮自尙書左丞爲之知江寧政和改

爲延康殿職略

閣學士雜學士待制

龍圖閣學士直學士待制

天章閣學士直學士待制

寶文閣學士直學士待制

顯謨閣學士直學士待制

徽猷閣學士直學士侍制

𢾾文閣學士直學士待制

煥章閣學士直學士待制

閣學士雜學士國朝庶官之外別加職名所以厲行義文學之士高

以備顧問其次與論議典校讎得之爲榮選尤謹待制雜學士給

諫以上補外則除之後一時恩旨非有必得之理元祐二年詔増復

館職及職事官並許帶職尙書二年加直學士中丞侍郞給舍諫議

通及一年加待制

待制唐永徽中命弘文館學士一人日待制于武德殿西門文明元

年詔京官五品以上淸官日一人待制于章善明福門先天末又命

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隨伏待制永泰時勳臣罷節制無職事皆待

制于集賢門凡十三人崔祐甫爲相建議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

其後著令正待制官日二人開元中每月以六品己上情官兩人待

制於衙內唐職林永徽中詔許敬宗每日待制于武德殿此始有待制

之名永泰元年敕裴冕等並集賢待制此始有待制之所然則蓋唐

設官也景德元年置龍圖閣待制以杜鎬戚綸充職

龍圖閣國朝大中祥符中建龍圖閣在㑹慶殿西偏北連禁中閣東

曰資政殿西曰述古殿閣上以奉大宗御書御製文集及典籍圖書

寶瑞之物㑹要及宗正寺所進屬籍世譜四朝志有學士直學士待制直

門西淸元祐中蘇轍奏祖宗御集皆於西淸建重屋號龍龍圖天章寶文閣以藏其書不朽計祕圖之拜

龍圖閣學士大中祥符三年置以杜鎬爲之班在樞密直學士之上

六年詔結銜在本官之上㑹要老龍蔣樞密之奇爲推漕求字於徐守信徐書龍字而闕三點蔣日何書

之不全也曰他日當爲足此是歲寒計稱口除龍國〓學士及回持前字見徐索筆爲作三點未幾遂進老龍

龍圖閣直學士景德四年置以杜鎬爲之班在樞密直學士之下祥

符六年詔結銜在本官之上㑹要龍闕三點見上

龍圖閣待制景德元年初置以杜鎬戚綸爲之並依舊充職四年詔

班在知制誥之下並赴內殿起居㑹要

天章閣天禧四年初建天章閣在㑹慶殿之西龍圖閣之北明年仁

宗卽位修天章閣工畢奉眞宗御製安于天章閣東曰羣玉殿西曰

蘂珠殿以在位受天書祥符故曰天章取爲章于天之義天聖八年

置待制慶曆七年又置學士直學士又有侍講冠於策府雲漢昭回

掩玉府藏書之盛西淸見上

天章閣學士慶曆七年初置在龍圖閣學士之下學士罕以命人迄

仁宗世纔王摯一人天章閣只除待制不除學士難稱呼也

天章閣直學士慶曆七年初置在龍圖閣直學士之下會要

天章閣待制天聖八年初置寓直於秘閣與龍圖遞宿尋命范諷鞠

詠充識

寶文閣在天章閣之東西序羣玉蘂珠殿之北卽舊日壽昌閣慶曆

改曰寶文嘉祐八年英宗卽位詔以仁宗御書御集藏于寶文閣治

平四年神宗卽位始置學士直學士待制恩賜依龍圖英宗御書附

于閣西淸治平四年置學士待制詔日乃規層閣〓在西淸寶文藏仁宗御集處

寶文閣學士治平四年初置以吕公著兼邃在西淸凝嚴之職見上

寶文閣直學士治平四年初置以邵必爲之西淸近班凝嚴之職

寶文閣待制治平四年初置延閣侍從之班通籍延閣

顯謨閣元符元年曾布鄧洵仁各申請建閣詔翰林學士中書舍人

撰閣名五以聞續建閣藏神宗御集以顯謨爲名神宗大新改事故以丕顯文王謨爲

名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詔以顯謨閣爲熙明閣仍置學士直學士待

制續奉旨仍以顯謨爲額崇寧元年詔顯謨閣學士直學士待制如

三閣故事序位在寶文閣學士直學士待制之下三年又詔以熙寧

元豐功臣圖形於顯謨閣神宗御集〓九千八百餘篇藏于禁閣揚以顯謨所以不昭聖作也維時功巨宜列

於此其熙寧元豐功臣圖形於謨閣邃在西淸華宇禁閣寳宇崇寧圖畫巧日顯謨閣詔有曰〓〓寶宇

顯謨閣學士建中靖國元年置

顯謨閣直學士建中靖國元年置

顯謨閣待制建中靖國元年置

徽猷閣大觀二年初建以藏哲宗御集置學士直學士待制寶藏參

列廣內見上詢德之美觀道之成

徽猷閣學士大觀二年初置峻西淸之秩

徽猷閣直學士大觀二年初置已班次對就進榮名

徽猷閣待制大觀年初置次對西淸陞甘泉法從之班

敷文閣紹興十年置實錄院檢討朱翌申請乞建閣以藏徽宗聖製

詔閣以敷文爲名置閣學士直學士待制等官

敷文閣學士紹興十年置

敷文閣直學士紹興十年置

敷文閣待制紹興十年置

煥章閣淳熙十五年建藏高宗御製堯章還閣

煥章閣學士淳熙十五年置列職淸廟

焕章閣直學士淳熙十五年置列職淸廟

煥章閣待制淳熙十五年置初除劉國瑞列職淸廟

華文閣慶元二年置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等官妫閣

華文閣學士慶元二年置陞媯閣之穹班華閣增學士之班

華文閣直學士慶元二年置

華文閣待制慶元二年置

貼職祖宗以來重之有集賢殿修撰後改右文殿直龍圖閣直秘閣三等

政和四五年二浙福建諸路監司郡守往往交通內官紹興十年置

直敷文閣淳熙十五年置直煥章閣淳熙今自集英殿修撰至直祕閣爲貼職

集英殿修撰唐張昌齡爲北門修撰孫逖爲集賢院修撰修撰之名

始於唐也〓書國朝政和六年置集英殿修撰

右文殿修撰舊名集賢殿修撰政和六年御筆集賢殿無此名秘書

省殿以右文殿爲名見任集賢殿修撰並改作右文殿修撰

秘閣修撰政和六年置

直龍圖閣祥符九年以馮元爲太子中允直龍圖閣㑹要直閣之名始

此元傳西序龍馬之名

直天章閣政和中初置

直寶文閣政和中初置奎文寶訓

直顯謨閣政和中初置進秩淸班

直徽猷閣政和中置進嚴凝之直

直敷文閣紹興中置

直焕章閣淳熙中置

直華文閣慶元二年置

直秘閣國朝以史舘昭文舘集賢院爲三舘皆寓崇文院端拱元年

置秘書於崇文院以右司諫直史舘宋必爲直秘閣長編直舘直院則

謂之舘職以他官兼者謂之貼職廢崇文院爲秘書監建秘閣於中

自監少至正字列爲職事官罷直舘直院之名獨以直秘閣爲貼職

木天秘書最宏壯閣下穹竉高敞謂之木天

官觀聖朝設祠祿之官以佚老優賢祖宗時員數絕少熙寧以後乃

增焉見時方經理時政患疲老不任事者廢職欲悉罷之乃使任宫

觀以食其禄時王安石亦欲以此處異議者遂詔宫觀毋限員並差

知川資序人以三十月爲任四朝志

在京宮觀舊制以宰相執政充使或丞郞學士以上充副使兩省或

五品以上爲判官內侍官或諸司使副爲都監又有提舉提點主管

官其戚里近屬及前宰執留京師者多除宮觀以示優禮之意四朝志

紹興二十一年在京宮觀依在外宫祠以三十箇月爲任

官觀使官觀置使自祥符中始眞宗建玉淸昭應宫王魏公旦爲首

相始命充使宫觀置使自此始然每宰相兼職天聖元年呂夷簡爲

相時朝廷崇奉之意稍緩因請罷使名明道中錢惟演以使相爲景

靈宫使治平中武康節度李端愿爲醴泉觀使使相節度領內祠自

此始也後又有集禧使有太一官使有同醴泉觀使徽宗建神霄玉

淸萬壽宫乃命宰執兼使副用眞廟故事也

提舉宫觀宫觀置提舉自康定始康定元年李若谷罷參知政事留

京師以資政殿大學士爲提舉景靈觀事宫觀置提舉自此始自是

學士待制知制誥皆得爲提舉石林燕語

醴泉觀元豐元年皇城司劉永壽爲提點六年時君卿以皇城司爲

提舉大觀三年姚雄以右金吾衛上將軍充使續㑹要

萬壽觀元豐元年左藏庫使昌州刺史曹誌爲提點八年龍圖閣待

制兼侍講趙彥若爲提舉續㑹要

佑坤觀大觀六年尙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趙挺之除觀文殿大學

士充使續㑹要

在外宮觀國朝宮觀皆俟力請而後授侍從而上任宮觀者絕少若

因責降改作主管方且差焉熙寧初王安石相異巳者方直除宮觀

非自陳而朝廷特差者如降黜之例四朝志二年詔杭州洞霄官舒州

靈仙觀等置管句或提舉提點官

致仕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通典云周禮漢初無致仕者景武之間石奮

周仁張歐皆去位歸老于家或賜之上大夫祿或賜之二千石祿宣

帝世韋賢始以丞相致仕二疏尋以太子師傅繼之元帝時于定國

史高薛廣德皆以三公請老或賜之金或賜之第或賜之車馬而隆

殺各不齊及王莽秉政龔勝邴漢復以大夫乞身而禮隆恩厚矣唐

令諸職事官七十聽致仕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聞通典若

齒力未衰亦聽釐務正觀二年詔致仕抗表去職者參朝之班宜在

本品任之上開元五年敕致仕三品以上並聽朝朔望建中三年敕

致仕官所請半祿及賜物並宜從初職官分紀舊制致仕官止門謝無召

對者召對便殿自朱昂始咸平中以翰林學士吏部郎中朱昂致仕特召對于便殿命坐久之舊制致

仕再請則許無三請者三乞始從自趙槩始熙寧二年觀文殿學士吏部尙書趙槩爲太子

少師三乞始從舊制節度使致仕多除上將軍不除上將軍而除太子少保

自李端愿始熙寧元年以定國軍節度使李端愿爲太子少保致仕舊制致仕不領職事官領

職事官致仕自元豐始見四朝志舊制凡文武官致仕者皆轉官加恩或

加恩其子孫㑹要元豐中至若致仕官給半俸此淳化之令也致仕大夫

七十而致仕致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也白帖得謝若不得謝謂不聽致仕也乘安車致仕必賜之几杖行役以婦人適四

方乘安車自稱日老夫門施行馬晉魏舒罷司徒就第門施行馬歸老石奮歸老于家歸老故鄉疏廣爲大

傳兄子受爲少傳廣謂受曰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豈若父子相隨出關歸老故鄕不亦善乎卽曰乞骸骨上許

之皆賜黃金故人邑子設祖道供帳東都外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或爲下泣九老圖見韻府老宇下七松處士

鄭董字子溥位左丞後以太子少師致仕歸老號所居爲隱巖蒔松于庭號七松處士白衣尙書後漢鄭均告歸肅宗東巡

幸均舍賜尙書祿號白衣尙書在家修史張說致仕在家修史香山居士白居易致仕與香山僧如滿往香山社每

杖輿往還白衣鳩自稱香山居士鐘鳴漏盡巍田豫曰年過七十而居位譬猶鐘鳴漏盡夜行而不休自是罪人也年

四十八表求休致咸平元豐監察御史韓見素爲刑部員外郎致仕見素薄於榮利時年四十八表求休致眞宗以其

年少惜之宰相言近世朝行之中競好進者多知止求退者少如允所請亦足激觀風俗遂授焉

開府儀同三司使相開府儀同三司太尉漢文帝元年用宋昌爲衛將軍位亞

三司漢書無位亞三司之文事見通典章帝建初三年使車騎將軍馬防班同三司

三司之名始此煬帝延平元年鄧隲爲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之

名始此魏黃權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之名始此晉羊祜

爲車騎將軍開府如三司之儀自是以後又有如開府同三司之儀

者自祜始焉通典宋太宰以下至光祿大夫開府者爲文公大司馬以

下至諸將軍開府者爲武公沈休文宋書雖三公三師亦必冠以此號聖

朝因唐節度使兼平章事號使相元豐定官制旣罷同平章事遂以

節度開府爲使相而文臣寄祿官亦存之職略位次三公位次王公班

同衮章朱服皂服班同三事秩視三公開府之榮名重矣祟官盛德

者居之位登衮職

太尉秦官漢因之或置或省武帝元狩四年始置大司馬以當太尉

之職隋以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正一品唐因隋制武德初秦王兼

之政和新制罷三公置三少以太尉本秦官居主兵之任遂定爲武

階之首初以授童貫焉職略正一品秦官居主兵之任武階之首見上太

尉之任曆代所崇上公一品居上司之位

特進漢制諸侯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者賜位特進位在三公下故

曰特進胡廣制度自宣帝用太子外祖許廣漢爲平恩侯位特進而特進

之名始見於此或見禮如丞相得置從事史張禹或給事中視尙書事

薛宣或奉朝請傅喜或議大政張禹其職不一後漢皇后兄弟率爲特進侯

二漢及魏晉以爲加官元康中惠帝定令特進位次諸公在開府驃

騎上隋文帝次爲散官不治事國朝元豐新制改尚書左右僕射爲

特進居文階之首大觀著令非宰臣不除居驃騎儀同之上居家爲

天子師進達海內名士二品崇資次三公

奉朝請漢律春曰朝秋曰請奉朝請無員本不爲官通典宣帝爲皇孫時得奉朝請宣紀三輔職如太守獨奉朝請張禹以特進奉朝請蕭望

之以關內侯奉朝請前漢列侯奉朝請在長安次三公三公外戚皇

室諸侯多奉朝請奉朝㑹請召而己晉武帝亦以皇室外戚爲奉車

駙馬都尉而奉朝請焉曆代多有隋開皇三年罷

節度使後漢劉虞爲幽州牧就拜大司馬公孫瓚討烏桓詔令授虞

節度後漢書唐自武德至天寶以前邊防之制其軍城鎭守捉皆有使

而道有大將一人曰大總管已而又曰大都督至太宗時行軍征討

曰大總管在其本道曰大都督自高宗永徽巳後都督帶使持節者

謂之節度使然猶未以名官景雲二年以賀拔嗣充河西節度使自

此以後接乎開元天寶之間朔方隴右河東河西諸鎭皆置節度使

唐兵志至德以後天下用兵中原刺史亦循其例受節度使之號節度

使不帶使相位在卿監下至乾德五年升節度使班在龍墀內金吾

將軍上節度使無定員恩數與執政同祖宗以待宗室近屬外戚國

壻年勞久次若外任除殿帥始授此官亦止一員政和以後宦官乘

節鉞者蓋八員戚里以濫恩破格橫遷者亦時有之政和二年詔節

度使以下更不帶持節字只稱軍節度使舊制每除必曰使持節某州某軍事其州剌史充某

州節度某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政和中詔正任節度觀察留後防禦使團練使刺史六階不滯持節賜之旌節大寶中緣

邊禦戎之地置八節度使受命之日賜之旌節謂之節度使得以專制軍事行則建節六纛外任之重無比焉雙旌雙節辭之

日賜雙旌雙節節樓唐節度使入境州縣等節樓迎以鼓角衛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將嗚珂金鉦鼓角居後州縣齊卽迎于道左視

事三日洗印視其刓闕歲以八月考其治否爲上考足食爲中考邊功爲下考親王領節度宰相領節

正任防禦使團練使剌史承宣觀察防禦團練使刺史爲正任領他官者爲

遙郡遙領者並止本官敘遷正任者次第轉行

承宣使唐中世以後節度使往往擇自將吏號爲留後

唐兵志本朝沿

唐制方鎭有節度觀察留後列延慶拜秦寧軍承宣使自延慶始

秩亞節旌

觀察使唐正觀初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諸州水旱則遣使有巡

察安撫之名神龍三年以五品以上二十人爲十道巡察使舉州縣

再周而代景雲三年置十道按察使道各一人開元二年曰十道按

察採訪處置使二十年曰採訪處置使分十五道乾元元年改曰觀

察處置使掌察所部善惡舉大綱凡奏請皆屬州歲以八月考其治

否以豐稔爲上考省刑爲中考辦稅爲下考國朝沿唐制置諸州觀

察使祥符中詔觀察使並帶刺史政和中詔承宣觀察使仍不帶持

節等

防禦使唐武后聖曆元年以夏州鎭領防禦使防禦使之名自此始

開元二年薛訥爲隴右防禦使通典天寶中安祿山犯順大郡要地當

賊衝者置防禦守捉使事物紀原又唐職官志云至德後置節度使大郡要害之地置防禦使以治軍事刺史兼

之不賜節與紀原不同今兩存當考大率防禦隸所治州歲以八月考其治否以無虞

爲上考淸苦爲中考政成爲下考唐職林本朝沿唐制置諸州防禦使

唐防禦使在團練使之下本朝陞之於上舊典防禦團練刺史均謂之正任外官閑禦

之任禦侮使名禦侮之名軍防

團練使肅宗乾元中置團練使守捉使大領十州小者三五州唐職林

代宗時元載當國令刺史悉帶團練使大率團練皆隸所治州歲以

八月考其治否以安民爲上考懲姦爲中考得情爲下考聖朝沿唐

制置諸州團練使職略團結訓練

剌史唐張萬福爲和州刺史行營防禦使武臣之帶刺史自唐始有

本朝沿唐制置諸州刺史大天官官至刺史亦榮矣遙分竹使之符

升竹使之名使名州刺

國信使奉使國信使奉使接送伴使館伴使漢高祖遣婁敬使匈奴結和親約

此中國與北虜通使之始也開寶七年使耶律琮遺雄州孫全興書

願講和好明年遣使奉書自是使命始通節毛盡落武在北海上牧羊卧起操

節毛盡落齧雪與旃毛武使匈奴單于出武置大窖中絕不與飲食天雨雪武卧齧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乃徙武北

海上使牧羝羊雁足書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說言己死後漢使復至匈奴武夜見使者教之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

得雁足有繫帛書言武在某澤中使使者以讓單于單于驚謝漢使遣武返不失漢節張騫使月氏匈奴得之留騫十餘載持漢

節不失

副使慶曆詔奉使接送伴燕㑹毋過飲酒語言務存大體仍委使副

遞相覺察會要作介上卿禮大夫爲卿介介副也上介禮卿出聘以大夫爲上介士爲眾介副介正唧

之位左増副介之榮介臣副車之任

接送伴使景德元年契丹遣使韓把朝于行在命知澶州何承矩郊

勞翰林學士趙安接伴明年以杜仁夢證康宗元接伴使迴日充送

伴會要中興接伴使自紹興十一年差魏良臣始中興㑹要持節送客

舘伴使祥符二年詔自今契丹使有例外贈遣接伴舘伴使者再辭

不巳則許納中興舘伴自紹興十一年差莫將始中興㑹要致餼授舘國

之賓舘受舘

奉使周有行人之職時聘以結諸侯之好問聞以諭諸侯之志周禮春

秋列國亦多有之漢唐以來有巡行之博士直指之繍衣觀風之八

使按察之六條皆所以宣道德意延問疾苦究吏治之得失視風俗

之厚薄其歸一也紹聖中詔三歲一遣郞中御史按察諸路監司續㑹

要假道光輝君命一介行李左傳臣一介獨使也行李行人也縣令先驅司馬相如建節

往使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先驅使者旁午霍光傳使者旁午計一縱橫爲旁午猶言交橫使星李郃指星

示日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輶軒之使風俗通日周秦常以歲八月遣輶軒之使採異代言選奏之藏於私室

分八使觀採方言白帖

章服唐初品官舊服止黃紫正觀四年因馬周建白廼詔三品己上

服紫四品五品巳上服緋六品七品以綠八品九品以青永徽二年

京官文武職事四品五品並給隨身魚袋天授中改〓魚爲龜神龍中依舊佩魚是時

正員官始佩魚其離任及致仕卽去魚袋員外判試并檢校等官並

不佩魚開元中張嘉貞請致仕官及內外官五品以上檢校試判及

內供奉官見占闕者聽準正員例許終身佩魚以理去任亦許佩魚

自後恩制當緋紫謂之章服凡服飾差等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凡

內外文武官有當緋紫者若在軍旅則服之若因謁見臨時賜者滿

一歲而解其非緣使命別勑借緋紫及魚袋者終身以服焉若授都

督刺史階未入五品並聽著緋魚離任則停之唐㑹要唐曦林國朝制之三

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雍熙元

年魚袋以賜近臣文武官皆佩魚服紫者飾以金服徘者飾以銀㑹要

舊制借服者但稱借紫借緋而已初不佩魚醫官其職雖高亦不佩

魚且以別賢否也

賜金紫服唐馮伉爲皇太子講王侍諸對殿中賜金紫服大臣朝見奉對之服

賜緋腰白金服赤茀朱衣銀印銀緋花袍白居易初著剌史徘答友人見贈詩云徒使花

袍紅似火其蓬讚泊如縣

京尹秦分天下爲三十六郡京師爲內史漢因之景帝分左右內史

武帝置京兆尹右扶風左馮翊爲三輔後漢都洛爲河南尹魏晉因

之曆代所都皆爲尹江左爲丹陽尹北齊爲淸都尹後周及隋復爲

京兆尹唐初置牧開元復爲尹五代都汴爲開封尹國朝牧尹常不

置太宗眞宗皆嘗尹京後親王無繼者權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

掌尹正畿甸之事中都之獄訟皆受而聽焉建隆以來爲要劇之任

崇寧三年蔡京乞罷權知府置牧尹各一員專總府事牧以皇子領

尹以文臣充建炎三年改杭州爲臨安府守臣帶浙西安撫多卿監

從臣兼紹興三年詔臨安府有奏禀事許不隔班上殿乾道七年皇

太子領臨安府尹就東京爲廨廢臨安府通判簽判職官置少尹判

官推官少尹依淳化判官例差侍從以上判官依天聖令用郞官以

上尹京輦職司輦轂職司京尹京轂

留守隋大業九年代王侑留守西京十二年李淵太原留守王威高

君雅爲副通鑑唐太宗正觀十七年親征遼東置京城留守以房玄齡

充蕭瑀爲副其後車駕發京都則置留守以右金吾大將軍爲副留

守太原府亦置尹及少尹以尹爲留守少尹爲副留守謂之三都留

守職林國朝天子巡狩親征則命親王或大臣總留守事建炎初京城

有副留守又有西京留守紹興六年有行宮同留守社稷臣郭子儀爲

京城留守自變生倉卒頼子儀復安帝曰子儀固社樓臣又勞曰用晚故至此乃賜鐵券圖形凌煙閣職林綠野堂裴度字中

立文宗時留守東都時闍豎擅威天子擁虛器度不復有經濟意乃治東都綠野堂野服蕭散爲之把酒不問人間事帝知度神明未衰

每人自洛來必問度安否

經略使唐正觀二年邊州別置經略使此蓋使名之起唐百官志節度兼

度支營田招討經略使則有副使判官各一人分紀儀鳳二年以黑齒

常之爲河源軍經略大使永淳元年婁師德爲河源軍經略副使通鑑

其經略安撫各以直秘閣以上充掌一路兵民之事南渡之初依舊

制廣南東路帶主管經略安撫司公事西路帶經略安撫使有文武

材唐高宗以婁師德爲經國副使日卿有文武才勿辭也

安撫使梁武帝普通五年魏以酈道元爲大使慰撫六鎭大使始此

隋文帝開皇九年詔遣柱國韋洗安撫嶺外又仁壽四年以楊素爲

并州道行軍總管河北道安撫本使聖曆中狄仁傑爲河北道安撫

德宗正元中又置副使職路聖朝舊不常置自咸平二年以翰林學士

王欽若爲西川安撫使知制誥梁顯爲陜西安撫使安撫使之名始

此其後景德三年始置河北沿邊安撫使以雄州守臣爲之

制置使唐宣宗大中五年以白敏中充招討党項行營都統制置使

等通鑑制置使之名始此國朝不常置掌經畫邊鄙軍旅之事政和中

熙秦用兵以內侍童貫爲之四朝志建炎元年有招捉賊盜制置使自

王淵始三年有行在五軍制置使自劉光世始又諸路皆有副使浙

西安撫使康允之帶本路制置使安撫帶制置自此始也紹興二年

有沿海制置使三年有安撫制置使六年始鑄印以某路制置司爲

參議帥屬參議機宜撫幹唐置藩鎭皆有參謀至行軍亦有之關預單中

機密張建封置温造字簡澳建炎四年詔兩浙西路安撫大使許置參

謀參議官載筆乘輅乃作參謀出入朔方

機宜國朝安撫使司其屬有句當公事管句機宜文字准備差使建

炎初安撫大使許置主管機宜文字主管書寫本司機宜文字各一

員俸給京官依通判選人依簽判中興㑹要外任幕府

撫幹祖宗朝安撫使司屬有句當公事高宗卽位避御嫌名改爲幹

辦公事官五員其俸給京朝官依通判選人依簽判

總監司運使提刑提舉秦置監察御史漢興省之其後諸州復置監察御

史秩六百石十二州員十二人居部九歲舉爲守相成帝以爲刺史位下大

夫而臨二千石輕重不相準乃更爲州牧秩眞二千石位次九卿哀

帝復爲刺史元壽復牧光武復刺史神龜二年分天下爲十道置巡

察使二十人以左右臺內外堅明淸顯者爲之景雲改置按察使開

元中改置採訪處使至德之後改採訪使爲觀察國朝初有轉運使

淳化及景德増提刑熙寧中又置提舉位居牧伯分剌諸州漢百官志

古之方伯漢何武曰剌史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廉使

運使唐先天二年李傑始爲水陸發運使蓋使名之起開元二十一

年裴耀卿以侍中充江南淮南轉運使而崔希逸蕭旻爲副蓋副使

始此天寶以韋堅充句當轉運使第五琦充諸色轉運使劉晏充諸

道轉運使開寶六年廣南平除徐澤爲判官蓋轉判官始此至道中

詔曰天下物宜民間利病惟轉運使得以周知令更互赴闕延見詢

問焉

主管運幹熙寧初詔諸路漕司始置屬官句當兩員或一員又置管

句文字建炎初避高宗諱改管句爲主管句當爲幹辦以佐軺車

帳幹熙寧三年詔諸路漕司始置屬官元祐七年詔轉運司管句文

字除三路外並罷其職事帳司兼管後復故

提刑國朝淳化二年遣官分往諸路提點刑獄尋省之景德四年眞

宗謂王旦曰朕慮四方刑獄官吏未盡得人一夫受寃卽召災沴今

軍民事務雖有轉運使且地遠無由知先帝嘗選朝臣爲諸路提點

刑獄今可復置仍以使臣副之於是置諸路提點刑獄公事以朝臣

充天禧四年加勸農使又以武臣爲副使提幹建炎四年詔諸提刑

司除武臣提刑添置幹辨公事官許存留文臣一員

檢法熙寧六年置諸路提刑司檢法官一員從呂惠卿之請也元豐

三年罷五年復置

提舉國朝淳化中建常平倉景祐元年令轉運司與長吏舉所部官

專領之然猶隸漕臣熙寧遣使提領此蓋提舉常平之所始也政和

改元詔江淮荊浙閩廣六路共置茶鹽提舉一員建炎元年詔提舉

常平司併歸提刑司

提幹熙寧二年置提舉常平司句當公事於通判幕職內選差一員

不妨本職紹興六年復置主管官十五年改爲幹辦公事依漕屬例

中興㑹要此常平幹也宣和三年置茶鹽提舉屬官一員此茶鹽幹也今

提舉司存二幹官以此

總領南渡之初嘗命朝臣總領都督府宣撫司財賦未以名官也紹

興十一年收諸帥之兵爲御前軍屯駐諸處皆置總領以朝臣爲之

位在轉運副使之上鎭江諸軍錢糧惟東總領掌之建康池州諸軍

錢糧惟西總領掌之云云

總屬紹興十一年初置四總領官屬有幹辦公事準備差遣四川有主管文

字二員淮東淮西有分差糧料院審計司大軍倉大軍庫撥發船運官

贖藥庫雜買場

都大提舉茶馬熙寧七年始詔三司鹽鐵判官李杞三司句當公事

蒲宗閔經畫川蜀買茶充秦鳳熙河路博馬就除提舉成都府路買

茶公事杞於秦川宗閔於成都置司後改名都大提舉茶馬事成都記

大觀以來茶馬之政廢川茶不以博馬唯市珠玉故馬政廢缺紹興

七年宰臣趙鼎言得旨復置茶馬官舊有主管茶馬同提舉茶馬都

大提舉茶馬凡三等

都大提點諸路坑冶唐開元二十五年監察御史羅文信充諸道鑄

錢使唐會要天寶三載楊睿矜除御史中丞充鑄錢使國朝自開寶平

吳之後因其舊置錢監于鄱陽旣而江淮荊浙閩廣之地皆有監係

發運使兼提點咸平三年以馮亮爲江南轉運副使兼都大提點江

南福建路鑄錢事內供奉官白承睿問提點鑄錢事實錄至景祐二年

始置江浙荊廣福建路都大提點坑冶鑄錢一員以魏兼爲之通略與

提點刑獄序官鐘官漢書志王莽時主鑄錢官日鐘官

主管提幹檢踏紹興三年鑄錢司言本司昨披旨許置幹辦公事一

員檢踏官五員催綱官二員二十六年提點坑治鑄錢司官吏檢踏

官等並罷二十九年再置提點官於饒州置主管文字赣州州置幹

辦公事一員韶州建州各置檢踏官一員別置秤銅官催綱官各一

員差武臣續詔於饒州添檢踏之員中興

提舉市舶唐有市舶使以右威衛中郎將周澤爲之唐代宗廣德元

年有廣州市舶使品太一通鑑咸平二年九月庚子令杭州明州各置

市舶廳蕃官從便哲宗卽位二年始詔泉置市舶舊制雖有市舶司

多州郡兼領元豐中始令轉運使兼提舉而州郡不復預矣後專置

提舉而轉運亦不復預矣建炎中興詔罷兩浙福建市舶司歸轉運

司紹興二年廢福建提舉市舶初令提刑兼領旋委提舉茶事十二

年朝廷欲措置福建臘茶

時欲發臘茶至行在置局出賣吕斌上言於是茶事司歸

建州而提舉市舶以次復矣

知西外南外宗正司崇寧元年宰臣蔡京申請宗室既許分居兩京

輔郡乞於兩京置外宗正司當擇宗室之賢者管幹逐處各置一人

仍自朝廷於本處通判職官內選二人兼領丞簿以主其事凡外任

宗室事不于州縣者外宗正司受理後南外置司泉州西外置司福

州紹興宗司隸行在置四川宗司

睦宗院崇寧元年宰臣蔡京請宗室非袒免親以下兩世除北京外

欲分於西京近輔或沿流便郡居止自西京爲始每處置敦宗院差

文臣一員武臣一員管幹中興南渡南外居泉州西外居福州太上

卽位改爲睦宗院置院別都親睦宗族

宗教前漢元始五年於郡國置宗師以糾皇室親族世氏致教訓焉

選有德義爲之有寃失職者宗師得因郵亭上書西漢紀晉武咸寧三

年置宗師使皇室戚屬奉率德義所有施行必合諮之唐武德三年

詔天下每州置宗師一人以相統攝類要

宣和三年增置西南外敦宗院教授各一員時又有博士正錄後唯

置宗教田庠序之教

都統晉孝武帝太元十九年有河西大都統通典唐天寶末置天下兵

馬元帥都統朔方河東北平盧節度使都統之名始於此職林乾元元

年戶部尙書李峘除都統淮南江東西節度使宣慰觀察處置等使

都統之官始於此唐㑹要唐制或總五道或總三道黃巢之難置諸道

行營都統掌征伐兵罷則省雖總諸道兵馬不旌節國朝南渡置統

制一則兵興稱謂不一諸路起兵有自稱統制者

副都統唐興元中置副都統職林紹興中亦有副統制都幹都統制僚

屬有計議官一員主管機宜文字二員幹辦公事一員提點醫藥飯

食一員武昌志

都總管副總管魏黃初始置都督諸州軍事後周改都督諸軍事爲

總管武帝時以王謙爲益州總管之名始此通鑑唐紀注隋文帝以并益

荊揚四州置大總管其餘總管府置於諸州列爲上中下等加使持

節煬帝改帥都督爲旅帥唐諸州復有總管亦加使持節刺史亦加號持節見

通典築三受降城張仁愿爲朔方軍總管築三受降城絕虜南寇路

都鈐轄鈐轄國初以朝官及諸司使以上充或一州或一路或兩路

三路亦有無都字者嘉祐詔內臣爲鈐轄都監者逐路上置一員建

炎三年要郡守臣兼兵鈐轄以武臣爲之副改諸路都監爲副鈐轄

改爲路分都監而帥府如故

兵馬都監國朝兵馬都監有路分掌本路禁旅屯戍邊防訓練之政

令以肅淸所部建炎三年以要郡守臣帶本路兵馬都監武臣一員

充副都監中興會要紹興三年罷守臣兼兵職而副都監如故

諸路將官國朝神宗留意武備本以捍西北二虜而推其法於東南

故西北爲多東南爲少職略陜西諸路四十二將河北諸路三十七將

而東南纔十三將合諸路九十二將各有正副軍中行圖陣隊調發

賞罰皆關決於將副鐵虎蔡祐與齊戰被明光甲所向無敵齊人謂之鐵虎汗馬之勞蕭何傳又

嚴助傳煩汗〓之勞平服虎文武官服曰服虎文漢百官志兵威如破竹杜預曰今兵威巳振言如破竹

太守郡守秦官掌理其郡秩二千石秦滅諸侯以其地爲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佐之尉典

兵漢景帝中元二年更名太守王莽改曰大尹後魏初郡置三太守

開皇三年罷天下諸郡以州統縣大業三年又改爲郡唐武德元年

改爲州刺史加號持節天寶元年改爲郡太守至德後州縣凋弊刺

史之任大爲精選諸州始必有兵鎭刺史皆加團練使故其任重矣

通典竹馬迎郭汲字細侯右并州云云尙書令僕射出爲太守郡守入爲三公後漢書

其名于屏風俯仰視其善惡唐太宗駟馬車來迎黃堂太守之廳郭丹傳注借寇

君一年寇怐爲穎川太守百姓遮道願從陛不復借〓君一年麥穗兩歧張堪爲漢陽太守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

穗兩歧五袴廉范蜀郡太守除火禁云云雨隨車鹿夾轂鄭弘治陰太守政不煩苛行春大旱隨車致雨自鹿

方道夾轂而行主簿董國賀日聞三公車轓蓋作鹿明府必僞宰相河潤九里拜郭汲爲穎川大守云虎渡江蝗

去界宋均九江太守云云風滅火虎渡河劉崑前任江陵風滅火復守供養虎北渡河立生祠王堂字敬

伯巴庸太守或民爲立生祠皂蓋朱轓續漢志中一千石皆皂蓋朱轓水精鐙籠國朝張中庸知詳州民號水精

〓籠去鱷魚韓愈潮州刺史鱷魚徙六十里截鐙留鞭姚于崇牧荊州受代日民擁馬遮道不使去乘馬鞭鐙民皆截

留之也琳琅照一門賢人當重寄天子借高名李白贈昇州王使君紫馬使君騎紫馬謝

靈運出守永嘉人日騎紫馬者大守也熊軾熊軾且移輪皂蓋分輝彤蟾曜彩市無二價道

不拾遺後漢宋登叔陽爲穎川太守道不拾遺皮鞭北史崔伯謙爲北地太守改鞭用皮爲之不忍見血恥而已

沿邊太守國朝沿邊州郡或當一道衝要者並兼兵馬幹轄巡檢都

監或沿邊安撫提轄兵甲沿邊溪洞都巡檢餘州軍則否職照威能震

敵邊陲宜以安靜爲務

通判秦置郡丞以佐守在邊爲長史掌兵馬漢因之于定國條州大

小爲設吏員治中別駕諸郡從事秩六百石至隋改別駕治中爲長

史司馬煬帝罷之而置郡贊治後改爲丞位在通守下至唐而郡丞

廢矣有長史有別駕別駕以皇族爲之開元中始通用庶姓以貳都

督刺史之職通典分紀乾德初下湖南始置諸州通判建隆四年詔知府

公事並須長吏通判簽議連書方許行下時大郡置兩員至景德州

以滿萬戶置通判宣和二年詔諸州茶鹽香礬並委通判倅者大守

之副周禮有王之倅事注倅乃副事今以通判爲副謂倅事通倅之官府判

教授漢郡國有文學文翁治蜀起學成都市招下縣子弟以爲學官

弟子武帝時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自文翁爲之始云漢書平帝時郡

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鄕曰庠聚曰序序庠置

老經師一人見上魏晉已下郡國並有文學卽博士助教之任唐六典唐

府郡置經學士各一人掌以五經教授開元二十六年勑州縣每鄉

之內各置一學仍擇師資令其教授國初有四書院廬山白鹿洞太平

興國二年知江州周述言廬山白鹿洞學徒常數十百人望賜九經詔從其請嵩陽書院至道二年賜額及印本九經嶽

麓書院咸平四年渾州守臣李允則奏嶽麓山書院修廣舍宇有書生六十餘人聽誦乞下國子監降釋文等書從之應天

府書院祥符一年新定書院詔以當城爲助教國初有戚同文者通五經業高尙不仕聚徒教授常百餘人驤郭承範陳象舆

王礪滕涉皆其門人同文卒後無能堪其業者至是始有是人印并赐院額此四書院之外又有茅山書院又置教授以三

年爲一任以經術行義訓導諸生掌其課試之事經師文學掾州博

士經學博士學博士學官五經授郡文學

簽判幕職官簽判書記支使推判官國朝有兩使防團軍事推判官皆以選

人充太平興國中以贊善大夫十五員充諸州節度判官蓋太宗以

諸州戎幕缺官選朝士補之俾分理事且試其才此簽判所由始也

蓋選人則爲判官京官則爲簽判或謂簽書判官之名不正政和初

改爲司錄

推判官唐天寶後有判官之名後唐長興二年詔有兩使判官防團

推官軍事判官等是時判官定多本州自辟舉淸泰中始擇朝士爲

之國朝沿五代之制兩使置判官推官各一人餘州置推判官各一

人爲幕職官皆從八品出入將相李逢吉將相二十餘年紗籠中人張建封鎭徐州奏李藩爲判官有新羅僧

能相人公令看諸判官召判官至僧降階迎謂張公日判官是紗籠中人宰相冥司必潛以紗籠護之心爲異物所擾餘官不然藩後

果爲相見原化記

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自魏以來有其名魏太祖以陳琳阮瑀爲司空軍謀祭酒管書記室

陳有文房書紀之任唐景龍中元帥府置掌書記一人節度使亦置

焉掌朝覲聘問慰薦祭祀祈祝之文與號令升絀之事後唐長興中

有書記支使凡書記支使不得並置有出身曰書記無出身曰支使

位在判官之下推官之上並國朝㑹要記室主表章人文掌宸翰才華登

貴仕

錄事參軍州曹官錄事參軍司理參軍司戶參軍司法參軍後漢有郡主簿官在漢魏

間及江左爲督郵主簿皆太守自辟除後魏洎隋皆有錄事參軍開元改司

錄參軍掌正違失蒞符印後唐應順間州置錄事參軍國朝沿唐制

州置錄事參軍然不盡置也諸府爲司錄諸州爲錄事政和三年州

建六曹參軍參軍之稱起於行軍之際恐不當襲錄事參軍欲改爲

司錄奉聖旨參軍改爲掾職林與一府政紀綱一州紀綱之掾

司理參軍五代以來諸州皆有馬步獄以牙校充馬步都虞候掌刑

法謂之馬步院開寶六年始置諸州司寇參軍以新進士及選人爲

之後改爲司理掌獄訟勘鞠之事不兼他職元祐定令上州從八品

下州從九品

司戶參軍漢魏以下有戶曹掾主民戶北齊以下與功曹同隋有戶

曹參軍文帝時爲司戶參軍唐開元後爲戶曹參軍掌戶口籍帳婚

姻田宅雜徭道路之事在府爲曹在州爲戶國朝沿唐制諸州置司戶參軍掌

戶籍賦稅倉庫受納元祐令中州從八品下州從九品措大官九國志蜀

王宗錄責授雍州司戶參軍問吏日參軍何官衣何服吏日下于州

司綠衫槐笏而己宗銖大笑絕倒日若頭便斬去吾何能作措大官

司法參軍兩漢有決曹賊曹掾主刑法歷代皆有唐掌律令定罪盜

賊賊贖之事國朝沿唐制諸州置司法參軍掌議法斷刑品同司戶

州都監以大小使臣充掌本城屯駐兵甲訓練差使之事兼在城巡

檢資淺者爲監押或雜用文臣其後止用武臣

巡檢巡檢司有沿邊溪洞都巡檢或蕃溪都巡檢或數州數縣管界

或一州一縣巡檢掌訓練甲兵巡邏州邑擒捕盜賊事又有刀魚船

戰棹巡檢江河淮海置捉賊巡檢及巡馬遞鋪巡河巡捉私茶鹽等

各視其名分以修舉職業皆掌巡邏譏察之事四朝志

左右廂公事所國朝大中祥符元年置京新城外八廂眞宗以都門

之外居民頗多舊例惟赤縣尉主其事至是特置廂吏命京府統之

天禧五年增置九廂凡民有門詔事輕者得以決遣九月詔許留後

使臣兩員分在右廂管句元祐元年知開封謝景温請於新城內外

左右置二廂通爲四廂

知縣縣官知縣縣丞主簿縣尉監當周官有縣正四百里爲縣各掌其縣之政令

而賞罰之春秋時縣大而郡小千里日縣縣有四郡縣邑之長曰宰曰尹曰公

日大夫其職也晉謂之大夫魯衛謂之宰楚謂之公尹戰國郡大而縣小甘茂謂秦武王日宜陽大

縣名日縣其實郡也漢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爲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

萬戶爲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侯國爲相秧亦如之凡縣道國邑千五百八十

七掌總治民政勸課農桑凡戶口賦役錢穀賑濟給納之事皆掌之

牛刀三善子路治蒲三年孔子入其境曰善哉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忠信以寬矣至其庭曰明察以斷矣卧虎搏

擊豪彊董宣爲洛陽令搏擊豪彊京師號卧虎雙鳧王喬爲葉合云云桴鼓不鳴董宣令洛陽民歌日桴鼓

不鳴董少年河陽一縣花潘岳爲河陽令縣樹桃李花人號曰河陽一縣花賦歸去來辭陶潜彭澤令

戴星出入子賤爲單八父宰鳴琴不下堂單父治巫馬爲單父宰戴星出戴星入以身親之單父亦拾子賤日我之謂任人子之

謂任力任力者固勞任人者過逸立碑頌德唐房彥謙爲長葛令甚有惠化百姓號爲慈父治爲天下第一超授郜州司馬

吏民泣相謂曰房明府今去吾屬何以生爲百姓思之立碑頌德元魯山元德秀字紫艺爲魯山令甑中生〓范丹

字史雲威帝時爲萊蕪長蝗不入楊球爲茂陵令蝗災不入歌于齋于元宗在京都樂工十八人聯袂歌于篤于此德

秀所爲歌也帝異之曰賢人言哉德秀益知名陳太丘陳元方在太丘〓近稱之風不鳴條博物志曰太公望爲灌壇

令〓年風不鳴條

京畿令附見縣令門唐京縣正五品輦轂要不事威刑而治緋衣銀魚威

食艾屈突蓋爲長安令以威嚴顯時爲語云寧食三年艾不見屈突蓋寧食三年葱不見屈突通國朝以通判資

序人充京邑令缺多命尙書郞補

縣丞漢氏縣丞尉多以本部人爲之三輔縣則兼用他郡諸縣皆有

主刑獄囚徒後漢署文書典知倉獄署諸曹掾史自晉後無丞宋惟

建康有獄丞唐置京縣丞三員北京太原晉陽各置一人六典注高宗

始爲品官吏部選授爲縣令之貳職林七十日之黃龍相書占氣要日日中有黃氣如

龍七十日遷爲丞也

主簿漢晉有之自漢以來皆令長自調用至隋始置之唐赤縣置二

人他縣一人高宗始以爲品官吏部選授掌付事句稽省署鈔目糾

正縣內非違唐職林本朝開寶三年詔諸縣千戶以上置令簿尉四百

戶以上置令尉令知主簿事四百戶以下置簿尉主簿兼知縣事實錄

主諸簿目職司符印

縣尉漢大縣兩尉小縣一人長安有四尉分爲左右部城東南置廣

部尉是爲左部城西北置明部尉是爲右部並四百石黃綬大冠主

追捕盜賊伺察姦非六典注元豐五年詔重立法地縣並差使臣近歲

並用武臣

監當官哲宗正史職官志監當官掌場務庫藏出納之事其征榷場

務歲有定額以登耗爲殿最賞罰凡課利所入日具數申于州四朝志

錢監國朝自開寶平吳之後因其舊制置錢監于鄱陽旣而江淮荊

浙閩廣之地皆有監銅錫官曹鐘官漢書志王莽時主鑄錢官曰鐘官

文階

聖朝沿唐制設文階而等級小異元豐新制以階易官乃雜取唐及

祖宗舊制而損益之定爲二十四階號寄祿新格元祐初三光祿正

議中散朝議六階各分左右詞人爲左餘人爲右旣而寄祿官並分

左右

寄祿官

特進從一品舊爲左右僕射

金紫光祿大夫正二品舊爲吏部尙書

銀青光祿大夫舊爲五曹尙書

光禄大夫從二品舊爲左右丞

秦郞官令屬官有中大夫漢氏因之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祿大夫

秩比二千石掌論議無員後漢因之自魏以來諸公卿告老多加其

位晉太初始分爲左右光祿大夫皆爲員南齊左右光祿大夫位從

公開府置佐史如光祿大夫皆銀章青綬詔加金章紫綬者爲金紫

光祿大夫以養老疾陳金紫光祿大夫中二千石俱以舊德就閑者居

居之並爲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齊者並不理事隋職官志元豐寄祿新

格以階易官以吏部尙書爲金紫光祿大夫五曹尙書爲銀青光祿

大夫左右丞爲光祿大夫續㑹要

金紫光祿大夫乞一片金以治異等如

銀青光祿大夫特加五階列五品以青白擢

光祿大夫厕之爭臣之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蒼頭盧兒傳

呼飛翠鳴玉升降禁門施戟

宣奉大夫大觀新置元豐新制未有此階大觀初改左光祿大夫爲宣奉

大夫

正奉大夫大觀新置元豐新制未有此階大觀初改右光祿大夫爲正奉

大夫

正議大夫隋煬帝置散官蓋取秦大夫掌論議之義通典元豐新制

改六曹侍郞爲正議大夫六侍郎併作一等換正議大夫大觀初改右

正議大夫爲通奉大夫而左正議大夫去左字爲正議

大夫職略

通奉大夫元豐新制未有此階大觀初改右正議大夫爲通奉大

通議大夫隋煬帝置散官蓋取秦大夫掌論議之義通典國朝元豐

新制改給事中爲通議大夫職略

太中大夫秦太中大夫秩比千石掌論議唐從散官元豐新制改

左右諫議大夫爲太中大夫

中大夫舊爲秘書監秦置中大夫漢武太初元年改爲光祿大

夫唐爲散官元豐改秘書監爲中大夫

中奉大夫大觀新制

中散大夫舊爲光祿卿至少府監王莽新置唐爲散官元祐寄祿

官皆分左右詔左右中散大夫以二十員爲額大觀初

改左中散大夫爲中奉大夫其右中散大夫去右字爲

中散大夫

朝議大夫舊太常少卿左右司郞中光祿少卿漢官儀大夫以上得奉

朝議則其義也隋文帝置爲從三品散官唐爲正五品

下六典元豐新制改太常至光祿少卿爲朝議大夫大夫

周爵朝議漢官

奉直大夫元祐寄祿官皆分左右大觀初改右朝議大夫爲奉直

大夫

朝請大夫舊爲前行郎中隋置散官取漢將軍公卿年高德重以

列侯就第特進奉朝請之義唐因之通典元豐新制改六

曹前行郎中爲朝請大夫

朝散大夫舊爲中行郎中隋置散官唐因之元豐新制改六曹中

行郞中爲朝散大夫貴階唐非特制不授

朝奉大夫舊爲後行郎中元豐新制改六曹後行郎中爲朝奉大

夫職略朝請郞

舊爲前行員外郞侍御史隋置散官蓋採晉宋齊梁陳

並有朝請員爲名唐因之通典元豐新制改六曹前行員

郞爲朝請郞

朝散郎舊爲中行員外郞起居舍人隋文帝置唐因之元豐新

制六曹中行員外郎及起居舍人爲朝散郎

朝奉郞舊爲後行員外郞左右司諫元豐新制改六曹後行員

外郞及左右司諫爲朝奉郞

承議郞舊爲左右正言太常國子博士隋煬帝置唐因之六典元

豐新制改左右正言太常國子博士爲承議郞

奉議郎舊爲太常秘書殿中丞著作郞隋文帝置通議郞唐改

奉議郎元豐新制改太常秘書殿中丞爲奉議郞

通直郎舊爲太子中允贊善大夫洗馬隋置通直郞蓋採晉宋

以來諸官皆有通直郞謂官高下而通爲宿直者也因

之爲名唐因之元豐新制改太子中允左右贊善大夫

中舍洗馬爲通直郞

宣教郞

舊光祿衛尉寺將作監丞游騎尉隋置散官唐改爲宣

義郞蓋取梁宣義將之名通典元豐新制改光祿衛尉丞

將作監丞爲宣義郞

承事郞舊爲大理評事隋煬帝置徵事郎唐因之國朝新制改

大理評事爲承事郞舊制凡前名授書正字主簿皆轉

大理評事登科甲者命官亦如之熙寧末狀元方除評

事餘人自大祝奉禮遷者皆轉評事宰相任子亦如之

官制舊典

承奉郞舊爲太常寺大祝奉禮郞隋文帝置六典唐因之元豐

新制改太常寺太祝奉禮郎爲承奉郞

承務郎舊爲秘書省校書郞正字將作監主簿唐置蓋因隋尙

書二十四司承務郞之名通典元豐新制改秘書省校書

郎正字將作監主簿爲承務郞

承直郞崇寧初以選人七等造爲新名改留守節察判官爲承

直郞從鄧洵武之請也

儒林郞

唐置前史有儒林傳之名取其義也六典國朝崇寧新制

改節察掌書記支使防門判官爲儒林郞

文林郎唐置取北齊文林館徵文學之士以充之國朝崇寧新

制留守節察推官軍事判爲文林郞謂之兩使職林

從事郞崇寧新制改防團軍事推官軍監判官爲從事郎謂之

初等職官

從政郎崇寧新制改司錄爲錄事參軍縣令爲通仕郞政和中

御筆改通仕郞爲從政郎

修職郎崇寧新制攺知錄事參軍知錄事爲登仕郞政和中御

筆改登仕郞爲修職郞

迪功郞崇寧新制改軍巡判官司理司法簿爲將仕郞政和中

御筆改將仕郎爲迪功郎

武階

國朝沿唐舊制武選之稱自內客省使至閤門使使各有副爲橫行

自皇城使至供備庫使爲諸司正使自皇城副使供備庫副使爲諸

司副使自內殿承制至三班借使爲使臣元豐肇正文階而武階猶

未及改政和初一切易以新名正使爲大夫副使爲橫行十二階正

副亦然甚以有郞居大夫之上者其後以新名未足又增置宣正履

正協忠翊衛親衛大夫郞通爲橫行紹興郞皆在大夫之聖朝職略

太尉見使相門

橫行十三階

通侍大夫舊爲內客省使政和新制國朝內客省使未嘗除人自

易武階詔不置通侍蓋遵祖宗之意也

正侍大夫舊爲延福宫使政和新置

宣教大夫政和初易武階未有宣正大夫

履正大夫政和續增置

協忠大夫政和續増置

忠侍大夫舊爲景福殿使政和新制以景福殿使爲之

忠亮大夫舊爲客省使政和新制

中衛大夫舊爲引進使政和新制

翊衛大夫政和續添置

新衛大夫政和續增置

拱衛大夫舊爲四方舘使政和新增

左武大夫舊爲東上閣門使政和新制

右武大夫舊爲西上閣門使政和新制

舊諸司使八階

武功大夫舊爲皇城使政和新制

武德大夫舊爲宫苑左右騏驥內庫藏使政和新制

武顯大夫舊爲左藏庫東西作場使

武節大夫舊爲莊宅六宅文思使政和新制

武略大夫舊爲內園洛苑如京崇儀使政和新制

武經大夫舊爲西京左藏庫使政和新制

武義大夫舊爲西京作坊使東西染院使禮賓使政和新制

武翼大夫舊爲供庫使

舊橫行副使正侍郎舊在右武大夫之下右武郎舊在武功大夫之上紹興始釐正焉

十二階

正侍郎宣正郞履正郞協忠郞中侍郞政和續增置

中亮郎舊爲客省副使政和新制

中衛郎舊引進副使政和新制

翊衛郎新衛郞政和續增置

拱衛郎政和新制以四方舘使爲拱衛大夫而四方館舊無副使

續置拱衛郎

左武郞舊爲東閣門使政和新制

右武郎舊爲西閣門使

舊諸司副使八階

武功郞舊爲皇城副使政和新制

武德郎舊爲宮苑使政和新制左右騏驥副使內藏庫副使

武顯郎舊爲左藏庫副使車作坊副使四作坊副使政和新制

武節郎舊爲莊宅副使六宅使文思副使政和新制

武略郞舊爲內園副使洛苑副使如京副使崇儀副使政和新制

武經郎舊爲西京西藏庫副使政和新制

武義郎舊爲西京作坊副使東西染院副使禮賓副使政和新制

武翼郞舊爲供備庫副使

小使臣十二階

訓武郎政和新制舊爲內殿承制修武郎舊爲內殿崇班一

從義郎舊爲東頭供奉官秉義郎舊爲西頭供奉官

忠訓郞舊爲左侍禁成忠郞舊爲左班殿直

忠翊郎舊爲右侍禁保義郎舊爲右班殿直

承節郎舊爲三班奉職承信郞舊爲三班借職

進武校尉舊爲三班差使進義校尉舊爲三班差吏

太史局太史局太史正五官正太史丞太史局通靈臺郞保章郞挈壺正

太史令三代各有太史秦有太史令胡毋敬秦漢以來太史之任兼

成周太史馮相保章三職通典漢司馬談父子相繼爲太史令遷云文

史星曆近乎卜祝至宣帝時修撰之職以他官領之於是太史之官

唯知占候而已史通曰自古太史之職雖以著述爲宗而兼掌曆象日月陰陽氣數司馬遷旣以後之續史記者劉向馮

章楊雄褚先生等並以別職未知史務於是太史之署非復記言之司故後漢百官志曰太史令掌天

時星曆而不及史掌晉太史令品第七江左以佗官兼領六典注云高榮以侍

中陳卓以義興守吳道欣以殿中侍御史兼領宋至隋秘書省太史曹置令二人煬帝改曹

爲監唐因之武德改爲太史局光宅改渾天監又曰渾儀監長安復

曰太史局景龍曰太史監掌察天文稽曆數凡日月星辰風雲氣色

之異率其屬而占每季錄祥眚送門下中書省紀于起居注歲終上

送史館歲頒暦于天下唐百官志國朝因梁曰司天監或以他官兼判又

有同判之名以朝官充掌察天文祥異鐘鼓刻漏稽定曆數供諸壇

祭祀神位版畫日兩朝志候臺日官之職日觀宋朝有日觀卽司天臺也見建康志

太史正國初司天監無正元豐太史局置正太史令總一局之事而

正與丞爲之貳

五官正唐乾元三年置春官夏官中官秋官冬官正各一人掌司四

時各司其方之變異唐職官志冠加一珠星以應五緯衣從方色職配五

方稽五緯

太史丞漢太史有永一人秩二百石隋置二人唐初不置久視續㑹要

太史令總一局之事而丞爲之貳

太史局直長國初司天監無直長元豐改太史局有直長自直長至

今十年一遷元祐官品直長從八品

靈臺郞後漢太史下別有靈臺丞掌靈臺掌候日月星辰魏太史有

靈臺丞主候望郞隋有天文博士長安二年改爲靈臺郎乾元三年

改五官之名六典掌觀天文之變而占候之唐六典

保章正周禮春官太史屬有保章氏秦漢以來無其職後周春官府

置太史其屬有保章上士中士卽其任也至隋置曆唐長安四年改

曆博士爲保章正掌教曆至乾元元年加五官之名六典國初司天監

有保章正

挈壺正周制夏官有挈壺氏秋官有司寤氏春官雞人氏凡三職咸

掌其事自漢以來太史掌之唐長安四年始置挈壺正掌知刻漏孔

壺爲漏浮箭爲刻以考中星昏明之候乾元元年加五官之名六典司

醫官

和安成和成安成全大夫舊爲軍器庫使

保和大夫舊爲西綾錦使

保安大夫舊爲榷易使

翰林良醫舊爲翰林醫官使

和安成和成安成全郞舊爲軍器庫副使

保和郞舊爲西綾錦副使

保安使舊爲權易副使

翰林醫正舊爲翰林醫官副使

翰林醫官翰林醫效翰林醫痊翰林醫愈

翰林醫證翰林醫診翰林醫候翰林醫學

舊諸司使副有醫官使及副使蓋自大醫丞直院轉醫官副使敘遷

年格一同武官但爲東班使額耳政和初旣易武階而醫官之名亦

遂改焉凡有十四階立安和大夫視權易使以上翰林良醫視醫官

使其和安郞以下視東副使舊醫官副使則以翰林醫正易之藥

石之臣侍醫禁庭

后妃內官命婦附

帝嚳有四妃以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爲正妃餘三小者爲次妃帝堯因焉舜不告而

娶不立正妃但三妃而謂之夫人離騷所歌湘夫人舜妃也夏后氏增以三三而

九合十二人春秋說云天子娶十二女卽夏制也殷人又增以三九

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周人法帝嚳立正妃又三九二十七爲八十一

人合百二十一人其位后也夫人也嬪也世婦也女御也五者相三

以定尊卑焉以上鄭玄所云故禮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

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

下之外治並通典漢興因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帝祖母稱太皇太后正

嫡稱皇后妾皆稱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婕好武帝

加置建好姪娥武帝加置容華充衣武帝加置昭儀元帝加置後漢皇后紀論曰后正位

三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世婦主知喪祭賓客女御序于王

之燕寢頒官分務各有典司女史彤管記功書過居有保阿之訓動

有環佩之響美人宮采女皆無祿秩四時賞賜而巳魏武帝因西漢

置夫人昭儀婕好容華美人文帝增置貴嬪二人並位次皇后明帝又増

淑妃昭華修儀自夫人以下爵九十二等唐后妃傳唐因隋制皇后

之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並爲夫人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

媛充儀充容充媛爲九嬪婕好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寶林二十

七人御女二十七人其餘六尙諸司分典乘與服御皇朝沿唐制置

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此古之所謂四妃佐皇后論婦禮於內者也秩

視三公恩同宰相次有九嬪秩視六卿政和後妃至六七人次有

婉容婕好恩比侍從官次有貴人才人美人郡君皆有閣分恩各有

差而以時御于帝所若受帝祉生男則遷兩等生女則遷一等明道

初以仁宗母順容李氏爲宸妃宸妃之號惟此一見焉乾興末初仁

宗卽位尊淑妃楊氏爲皇太妃元豐末哲宗卽位尊德妃朱氏爲皇

太妃太妃之號前後再見焉職略雞鳴雞鳴思賢妃也哀公淫不故陳賢妃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四德六義肅尊儀而脩四德體柔範而洪六義陰教治於宮圍淑譽騰於區域晉后妃傳序雀釵象簟晉起居注

有司當拜鄭夫人右婕好孝儀注應服雀釵西京雜記武帝以象牙爲簟賜李夫人

貴妃

金章紫綬齊永明有司奏貴妃淑妃並加金章紫綬佩于閴玉冊命自貴妃爲后位極元妃德冠官〓冠

序四星四妃之首婦官

淑妃

擬九棘亞后秩視三公石雁揚洪裕少時嘗漁於貂裘陂一日有驕馳至者以二石雁授洪

裕乃秘於巾箱中是年生女後爲周祖淑妃明年生廷璋後爲建雄軍節度使見太祖實錄

德妃

自德妃爲后天極四星實裨壺事妃掖上贊后勤下儀嬪則

賢妃

位亞軒星之次官官之貴列紀位聳軒龍之亞揮翰立成

外命婦

三代之制諸侯之婦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公侯

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邦君之妻君稱曰夫人夫人自稱於天子

曰老婦自稱於諸侯曰寡小君自稱於其君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

夫人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婢之言卑凡婦人無爵從夫爵坐以夫之

齒至秦漢始有封君之號公主有邑司之制元壽二年始令列侯太

夫人夫人無得擅徵補唐外命婦之制諸王母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及

國公母妻爲國夫人三品以上母妻爲郡夫人四品母妻爲郡君五品

母妻爲縣君散官同職若勳官四品有封母妻爲鄉君其母邑號皆

加太各視夫子之品通典本朝舊制外命婦有國夫人郡夫人郡君縣

君之號初以爲此特沿五代之制且非婦道也乃別造新名以命之

執政以上封夫人尙書以上封淑人侍郞以上封碩人太中大夫以

上封令人中散大夫以上封恭人朝奉大夫以上並封宜人朝奉郞

以上封安人通直郞以上封孺人魚軒左傳歸夫人魚軒石窈左傳又類要云銳司徒之

女見賞於齊侯又云辟司徒之妻封石窌有禮有德司徒之妻有禮齊加石窌延卿之母有德漢𣇣封丘文軒丹

轂命服國郡夫人帔服曰命服口口

官稱淳熙重定

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左右丞相爲宰相少師少傅少保爲三少

樞密使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爲執政官開府儀

同三司爲使相特進至承務郞爲寄祿官通直郞修武郞以上

爲陞朝官有職掌者爲職事官觀文殿大學士至敷文閣待制

爲侍從官集英殿修撰至直秘閣爲貼職上柱國至武騎尉爲

勳官王公侯伯子男爲爵金吾衛上將軍至諸衛將軍爲衛官

太子太師至率府副率府爲東宫官節度觀察爲兩使承宣

觀察防禦團練使刺史爲正任領他官者爲遙郡通侍大夫至

右武郎爲橫行內客省使至內侍省內品爲內侍官武功至武翼大

夫爲正使武功至武翼郞爲副使訓武修武郞閤門祗候爲大使

臣從義郞至承信郎爲小使臣京府判官至軍監判官爲幕職

官錄事參軍至馬監主簿爲州縣官承直郞至迪功郞爲階官

節度副使行軍司馬司士文學助教爲散官安和大夫至醫學

春官大夫挈壺正爲技術官

官品

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傅少保王從一品樞密使開

府儀同三司特進太子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國公正二品金紫光

祿大夫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樞密副使太尉開國

郡公上柱國從二品銀青光祿大夫光祿大夫簽書樞密院事觀

文殿大學士太子少師少傅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戶部刑部工部尙

書左右金吾衛上將軍冀兖青徐揚荊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揮使

節度使開國縣公柱國正三品宣奉大夫正奉大夫觀文殿學士

資政保和殿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資政保和端明殿學

士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學士樞密直學士左右散騎常

侍權六曹尙書上護軍從三品正議通奉大夫龍圖天章寶文顯

謨徽猷敷文閣直學士御史中丞開封尹尙書列曹侍郞諸衛上將

軍太子賓客詹事開國侯護軍正四品通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

人太常卿宗正卿秘書監諸衛大將軍殿前副都指揮使承宣使開

國伯上輕車都尉從四品太中大夫保和殿龍圖天章寶文顯謨

徽猷敷文閣待制左右諫議大夫權六曹侍郞七寺卿國子祭酒少

府將作監諸衛將軍輕車都尉正五品中大夫馬步軍都指揮使

副都指揮使觀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協忠中侍大夫開國子上

騎都尉從五品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書少監內客省

使延福宮景德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樞密都承旨中亮中衛翊衛親

衛大夫殿前馬步軍都虞候防禦使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都指揮

使團練使諸州刺史駙馬都尉開國男騎都尉正六品朝議奉直

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尙書左右

司郞中國子司業軍器監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諭德入內內

侍省內侍省都知副都知宣慶宣正昭宣使拱衛左武右武大夫入

內內侍省內侍省押班樞密承旨副都承旨驍騎尉從六品朝請

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郞起居舍人侍御史尙書左右司員外郞樞密

院檢詳諸房文字右文殿秘閣修撰開封少尹尚書諸司郞中開封

府判官推官少府將作軍器少監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臺令飛騎

尉正七品朝請朝散朝奉郞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諫尚書諸司員

外郞侍講直龍圖天章寶文閣開封府錄事參軍樞密副承旨樞密

院諸房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醫太

子侍讀侍講兩赤縣令雲騎尉從七品承議郞左右正言符寶郞

監察御史直顯謨徽猷敷文閣太常宗正秘書丞大理正著作郞崇

政殿說書內符寶郎正侍至右武郞武功至武翼郞和安至保安郎

翰林醫官閣門宣贊舍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諸率府率親王府翊善

贊讀直講判太醫局令翰林醫效醫痊武騎尉正八品奉議通直

郎七寺丞秘書郞太常博士樞密院計議官編修官敕令所刪定官

直秘閣著作佐郞國子監丞諸王大小學教授國子博士大理司直

評事訓武修武郞內常侍開封府諸曹參軍事軍巡使判官京府判

官京畿縣令兩赤縣丞三京赤縣畿縣令太史局正五官正中書門

下省錄事尙書省都事從人品宣教宣義郞御史臺檢法官主簿

少府將作軍器都水監丞寺監主簿秘書省校書郎正字太常寺奉

禮郞太祝大學武學律學博士主管太醫局閣門祗候樞密院逐房

副承旨東西頭供奉官從義秉義郞太子諸率府副率親王府記室

節度觀察防禦團練軍事監判官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京府節度

觀察防禦團練軍事推官諸州簽判節鎭上中下州錄事參軍京府

諸曹參軍事軍廵判官承直儒林文林從事從政修職郎京畿縣丞

三京赤縣畿縣丞諸州上中下縣令丞兩赤縣主簿尉諸府諸曹節

鎭上州諸司參軍事節度副使行軍司馬防禦團練副使太史局丞

直長靈臺郎保章正翰林醫愈醫證醫診醫候三省樞密院主事守

闕主事令史書令史正九品承事承奉郞殿頭高品郊社藉田太

官令國子太學正錄武學諭律學正太醫局丞忠訓忠翊成忠保義

郞挈壺正京畿縣主簿尉三京赤縣主簿尉諸州别駕長史司馬樞

密院守闕書令史從九品承務郞高班黃門內品承節郞承信迪

功郎中下州諸司參軍諸州上中下縣主簿城塞馬監主簿諸州司

士文學助教翰林醫學

巡轄馬遞舖

捉驛唐劉晏初州縣取富人主郵遞謂之捉驛主郵傳驛遞

江淮鐵錢官

鐵冶鐵官西漢郡國有鐵官

園令

掌守園陵按行掃除陵臣司墓陵永熙特置令相如漢司馬相如爲

茂陵令

甲杖

鎧曹六典注隋有鎧曹皇朝改鎧曹爲胄曹

不釐務官

不司案牘空尸祿俸注唐書盧懷慎爲御史中丞上疏曰臣竊見京

諸司官員委積多者數餘十倍官不必備此則有餘人代天工多不

釐務云云官員中或簪裾雅望或臺閣舊人或明習憲章諳閑政要

皆一時之良幹多不司案牘空尸祿俸滯其才而不申其用尊其位

而不盡其力云云

添差

具員外吏續通典張說曰學士以德行相推非員外吏唐有具員簿建中三年復置具員簿

書錄解題職源五十卷大理司直金華王益之行甫撰亦簡牘應

用之書而專以今日見行官制爲主蓋中興以後於舊制多所併

省故也然則原書每條之後必多臚列歷代典故以備簡牘之用

此本首題撮要蓋刪其類典而存其總綱攷宋南渡官制者當以

此書爲詳實惺吾記

職源撮要

永康胡宗楙据日本度會縣校藏本校鋟

宋金華王益之撰職源五十卷見直齋書錄解題曁郡齋讀書志嗣

後各家書目均未載四庫亦無此書是原書己久佚余所見爲日本

度㑹縣校所藏鈔本篇首標題職源撮要五十卷非原書名且不分

卷序亦不全疑有殘汰後有楊守敬跋稱書錄解題職源五十卷大

理司直金華王益之行甫撰以簡牘應用之書而專以今日見行官

制爲主蓋中興以後于舊制多所併省故也然則原書每條之後必

多臚列厯代典故以備簡牘之用此本首題撮要蓋刪其類典而存

其總綱考宋南渡官制者當以此本爲詳實云云是此本雖非原書

洵屬難覯之本覆校一周以敬卿錄鈔補序文併檢引用各書互校

十得六七重付剞劂以廣其傳季樵胡宗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