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華文萃書目提要卷五子部

元眞子一卷附天隱子一卷

元眞子唐張志和撰志和字子同婺州人初名龜

齡肅宗時以明經擢第待詔翰林坐事貶南浦尉

後遇赦還放浪江湖以終自號曰煙波釣徒又號

曰元眞子事蹟具新唐書隱逸傳沈汾續仙傳載

其行事甚怪大抵好事者附㑹之實則恬退自全

之士而已其書據書錄解題稱本十二卷陳振孫

時存三卷已非完帙此本僅存三篇一曰碧虛二

曰鸑鷟三曰濤之靈併爲一卷與振孫所言又異

或當時之本以一篇爲一卷歟其言略似抱朴子

外篇但文采不及其藻麗耳天隱子亦唐人撰不

知其姓名前有司馬承禎序則元宗時人晁公武

陳振孫皆疑爲承禎所託名然承禎自有坐忘論

已自著名又何必託名爲此書也書凡八篇一曰

神仙二曰易簡三曰漸門四曰齋戒五曰安處六

曰存想七曰坐忘八曰神解讀書志稱一本有三

宮法附於後此本無之殆傳寫佚脫矣書寥寥僅

兩三紙不能自成卷帙今以與元眞子同時卽附

之元眞子後俾從其類焉

周易參同契通眞義三卷

後蜀彭曉撰曉字秀川永康人自號眞一子仕孟

昶爲朝散郎守尚書祠部員外郞賜紫金魚袋其

事蹟未詳楊愼序古本參同契則以曉爲道士考

王建之時杜光庭嘗以道士授官曉爲道士亦事

理所有但未知其據何書也葛洪神仙傳稱魏伯

陽作參同契五行相類凡三卷其說是周易其實

假借爻象以論作丹之意世之儒者不知神丹之

事多作陰陽註之殊失其旨云云今案其書多借

納甲之法言坎離水火龍虎鉛永之要以陰陽五

行昏且時刻爲進退持行之候後來言鑪火者皆

以是書爲鼻祖隋書經籍志不著錄舊唐書經籍

志始有周易參同契二卷周易五相類一卷而入

之五行家殊非其本旨曉序謂伯陽先示青州徐

從事徐乃隱名而註之至桓帝時復以授同郡湻

于叔通遂行於世而傳其訣者頗尠其或然歟至

鄭樵通志藝文略始別立參同契一門載註本一

十九部三十一卷今亦多佚亡獨曉此本尚傳共

分九十章以應陽九之數又以鼎器歌一篇字句

零碎難以分章獨存於後以應水一之數又撰明

鏡圖訣一篇附下卷之末曉自作前後序闡發其

義甚詳諸家註參同契者以此本爲最古至明喜

靖中楊愼稱南方有發地中石函者得古文參同

契以爲伯陽眞本反謂曉此本淆亂經註好異者

往往信之然朱子作參同契考異其章次並從此

本永樂大典所載參同契本亦全用曉書而以俞

琬諸家之註分隸其下則此本爲唐末之書授受

遠有端緖愼所傳本殆豐坊古大學之流殊荒誕

不足爲信故今錄參同契之註仍以此本爲冠焉

近思錄十四卷

宋朱子與呂祖謙同撰案年譜是書成於湻熙二

年朱子年四十六矣書前有朱子題詞曰湻熙乙

未之夏東萊呂伯恭來自東陽過余寒泉精舍留

止旬日相與讀周子程子張子之書嘆其廣大宏

博若無津涯而懼夫初學者不知所入也因共掇

取其關於大體而切於日用者以爲此編云云是

其書與呂祖謙同定朱子固自著之且併載祖謙

題詞又晦菴集中有乙未八月與祖謙一書又有

丙申與祖謙一書戊戌與祖謙一書皆商摧改定

近思錄灼然可證宋史藝文志尚並題朱熹呂祖

謙類編後來講學家力爭門戶務黜眾說而定一

尊遂沒祖謙之名但稱朱子近思錄非其實也書

凡六百六十二條分十四門實爲後來性理諸書

之祖然朱子之學大旨主於格物窮理由博反約

根株六經而參觀百氏原未暖暖姝姝守一先生

之言故題詞有曰窮鄕晚進有志於學誠得此而

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門而入矣然後求諸四君子

之全書以致其博而反諸約焉庶乎其有以盡得

之若憚煩勞安簡便以爲取足於此而止則非纂

集此書之意然則四子之言且不以此十四卷爲

限亦豈敎人株守是編而一切聖經賢傳束之高

閣哉又呂祖謙題詞論首列陰陽性命之故曰後

出晚進於義理之本原雖未容驟語苟茫然不識

其梗概則亦何所底列之篇端特使知其名義有

所向往而已至於餘卷所載講學之方日用躬行

之實自有科級循是而進自卑升高自近及遠庶

不失纂集之旨若乃厭卑近而鶩高遠躐等淩節

流於空虛迄無所依據則豈所謂近思者耶其言

著明深切尤足藥連篇累牘動談未有天地以前

者矣其集解則朱子沒後葉采所補作湻祐十二

年采官朝奉郞監登聞鼓院兼景獻府敎授時嘗

齎進於朝前有進表及自序采字仲圭號平巖建

安人其序謂悉本朱子舊註參以升堂紀聞及諸

儒辨論有略闕者乃出臆說又舉其大旨著於各

卷之下凡閱三十年而後成云

少儀外傳二卷

宋呂祖謙撰祖謙有古周易已著錄是書宋有雲

谷胡巖起跋及其弟祖儉後序丹陽譚元獻嘗刻

之於學宮歲久散佚久無刋本故朱彝尊經義考

註曰未見此本載永樂大典中尚端末完整無所

論闕今仍釐爲二卷以還其舊其書爲訓課幼學

而設故取禮記少儀爲名然中間雜引前哲之懿

行嘉言兼及於立身行已應世居官之道所該繁

富不專於灑埽進退之末節故命之曰外傳猶韓

嬰引事說詩自題曰外傳云爾呂本中舊有童蒙

訓皆自爲誥誡之語此書則採輯舊文體例近朱

子小學小學盛行於世童蒙訓亦有刋本而此書

湮沒不彰蓋書之傳不傳亦有幸不幸焉未可以

是定優劣也永樂大典別載辨志錄二卷亦題呂

祖謙撰其文全與此同蓋一書二名編纂者不出

一手因而兩收今附著於此不復重錄其文亦不

復別存其目焉

麗澤論說集錄十卷

宋呂祖謙門人雜錄其師之說也前有祖謙從子

喬年題記稱先君嘗所裒輯不可以不傳故今仍

據舊錄頗附益次比之喬年爲祖謙弟祖儉之子

則蒐錄者爲祖儉喬年又補綴次第之矣凡易說

二巷詩說拾遺一卷案詩說獨日拾遺以祖謙著有家塾讀詩記也周禮

說一卷禮記說一卷論語說一卷孟子說一卷史

說一卷雜說二卷皆冠以門人集錄字明非祖謙

所手著也祖謙初與朱子相得後以爭論毛詩不

合遂深相排斥黎靖德所編語類以論祖謙兄弟

者別爲一卷第一百二十二卷其中論祖謙者凡三十一

條惟病中讀論語一條稍稱其善答項平甫書與

曹立之書一條稱編其集者誤收他文其餘三十

條於其著作詆繫詞精義者二詆讀詩記者二詆

大事記者五詆少儀外傳者一詆宋文鑑者五詆

東萊文集者三其餘十一條則皆詆其學問如云

東萊博學多識則有之矣守約恐未也又云伯恭

之弊盡在於巧又云伯恭說義理太多傷巧未免

杜撰又云伯恭敎人看文字也粗又云東萊聰明

看文理卻不仔細緣他先讀史多所以看粗著眼

又云伯恭於史分外仔細於經卻不甚理會又云

伯恭要無不包羅只是撲過都不精可謂抵隙攻

瑕不遺餘力托克托等修宋史因置祖謙儒林傳

中使不得列於道學呂喬年記亦稱講說所及而

門人記錄之者祖謙無恙時嘗以其多舛戒無傳

習殆亦陰解朱子之說欲歸其失於門人也然當

其投契之時則引之同定近思錄使預聞道統之

傳當其牴牾以後則字字譏彈身無完膚毋亦負

氣相攻有激而然歟語類載李方子所記云伯恭

更不敎人讀論語而此書第六卷爲門人集錄論

語說六十八條又何以稱焉道學之譏儒林也曰

不聞道儒林之譏道學也曰不稽古齗齗相持至

今未已夫儒者窮研經義始可斷理之是非亦必

博覽史書始可明事之得失古云博學反約不云

未博而先約朱氏之學精矣呂氏之學亦何可盡

廢耶

紫微雜說一卷

舊本題宋呂祖謙撰又有別本則但題東萊呂紫

微雜說而不著其名今考趙希弁讀書志載東萊

呂紫微雜說一卷師友雜志一卷詩話一卷皆呂

本中居仁之說鄭寅刻之廬陵云云據此則當爲

呂本中所撰蓋呂氏祖孫當時皆稱爲東萊先生

傳寫是書者遂誤以爲出祖謙之手不知本中嘗

官中書人故稱曰紫微若祖謙僅終於著作郞不

得有紫微之稱又書中有自嶺外歸之語而本中

東萊集有避地過嶺詩於事蹟亦適相合其爲本

中所撰無疑也其書分條臚列於六經疑義諸史

事蹟皆有所辨論往往醇實可取如謂經書致字

有取之義又有納之義先儒但以至極立解爲未

盡又謂檀弓齊穀王姬之喪句穀當爲吿使必知

其反也句知當爲如皆於經訓有合又謂論語四

體不勤五穀不分句爲荷蓧丈人自謂亦頗有所

見其他大抵平正通達切中理道之言非諸家說

部所能方駕其書首論衡門之詩一條所云哀時

君之無立志者祖謙後作讀詩記實祖是說亦可

見其家學之淵源也

臥遊錄一卷

舊本題宋呂祖謙撰祖謙有古周易已著錄是書

前有嘉定九年王深源序後有嘉靖壬午顧元慶

跋凡四十五則前二十一則全錄劉義慶世說新

語次十八則全錄蘇軾雜著及陶潜集惟後二則

不知爲誰語其言參差不倫了無取義祖謙必不

如是之陋此本出陳繼儒普祕笈中殆明人依託

歷代制度詳說十二卷

宋呂祖謙撰祖謙有古周易已著錄此書凡分十

三門一曰科目二曰學校第三門原本闕頁佚其

標題所言乃考課之事四曰賦役五曰漕運六曰

鹽法七曰酒禁八曰錢幣九曰荒政十曰田制十

一曰屯田十二曰兵制十三曰馬政皆前列制度

敘述簡賤後爲詳說議論明切元泰定三年刋行

前有廬陵彭飛序稱爲祖謙未竟之書故止於此

其或然歟刊本久佚此本輾轉傳寫又多譌闕其

錢幣門中脫二頁荒政門中脫二頁今悉據通考

所引補足中間誤字亦考校核正惟第二卷脫去

標題之數頁則無可檢補姑仍其舊飛序稱紫陽

浙學功利之論其意蓋有所指永嘉諸君子未免

致疵議焉祖謙以中原文獻之舊巋然爲渡江後

大宗紫陽倡道東南祖謙實羽翼之性命道德之

原講之已洽而尤潛心於史學仍欲合永嘉紫陽

而一之云云蓋有元中葉新安之學盛行飛恐人

執朱子之論薄視此書故作是言也考祖謙年譜

不載此書蓋採輯事類以備答策本家塾私課之

本其後轉相傳錄遂以付梓原非特著一編欲以

立敎與講學別爲一事各不相蒙所謂言豈一端

各有當也飛必牽合調停與葉盛水東日記必謂

文章關鍵亦爲講學之一端者同一迂陋參同契

陰符經朱子皆有論註飛亦將謂欲合孔益黃老

而一之乎

詩律武庫前後集三十卷

舊本題宋呂祖謙編與歷代制度詳說皆祖謙年

譜所不載然歷代制度詳說具有條理且刋自元

人亦有所授受此書則徵引故實大抵習見之事

在類書中最爲淺陋斷非祖謙之所爲殆後人依

託也

紫陽宗旨二十四卷

舊本題宋王佖撰佖東陽人卽湻祐壬子作朱子

年譜序者也其書採輯朱子文集語類分誨人析

理明經論事四門每門又各分子目其中註語有

出朱子原文者亦有出佖所增識者考趙希弁讀

書附志載晦菴先生朱文公語後錄二十卷註曰

右東陽王佖記楊方黃榦劉珱黃灝邵浩劉砥李

輝黃卓汪德輔陳芝吳振吳雉林子蒙林學履劉

礪鍾震蕭佐舒高魏春楊至所錄也其所謂池錄

初成勉齋猶未免有遺恨於刋行之後況饒本又

出於其後乎此二十卷皆池饒所未及刋者云云

其書名各異卷數復殊據其所言乃續刋之語錄

體例亦與此書不合惟内閣書目有佖紫陽宗旨

三十八卷千頃堂書目則作二十八卷書名撰人

均與此本相合而卷數復異未詳其故然浙江通

志經籍門中以佖朱文公語後錄列爲一條而以

此書附載於下不入標目則亦疑非佖作矣

研幾圖一卷

舊本題宋王柏撰柏有書幾已著錄是書前有自

序稱温習舊書有未解者因畫成圖沈潛玩索萬

理悠然而輻輳云云考宋史柏本傳雖載柏嘗撰

研幾圖然其本不傳元代諸儒亦未嘗一字及是

書至明永樂中突出此本自二五交運以下爲圖

者凡七十三又衍聖公孔昭煥家別傳一本增綴

以李元網聖門事業圖徐毅齋牲命心說諸圖共

爲圖八十五大抵支離破碎徒亂視聽卽眞出於

柏亦無足採更無論其偽撰也

㶈雪叢說二卷

宋俞成撰成字元德東陽人前有慶元庚申自序

稱年四十後卽不應科舉優游黃卷考究討論付

之書記囊螢映雪無所不爲塵積日久遂成一編

目曰螢雪叢說其書多言揣摩科舉之學而諄諄

於假對之法以爲工巧論皆迂鄙所記契丹祭文

之事蓋本孫弈示兒編不能糾駁其非仍述爲美

談尤齊東之語其解宥過無大刑故無小二句謂

過當宥而大者不在所宥故曰無大故當刑而小

者不在所刑故曰無小又訓皋陶陳謨爲射策之

義皆穿鑿附㑹無可取也

帝王經世圖譜十六卷

宋唐仲友撰仲友字與政金華人紹興中登進士

第復中宏詞科後守台州與朱子相忤爲朱子所

論罷故宋史不爲立傳惟王象之輿地紀勝稱其

博聞洽識尤尚經制之學又朱右白雲稾有題宋

濂所作仲友補傳云在台州發粟賑饑抑奸拊弱

剏浮梁以濟艱涉民利賴焉則仲友立身自有本

末其與朱子相軋蓋以陳亮之誣構觀周密齊東

野語所載唐朱交奏始末一條台妓嚴蕊一條其

事蹟甚明未可以是病仲友也是書原本十卷永

樂大典所載以圖譜數繁析爲一十五卷然但均

其篇頁而不復分別其門目割裂舛混原次遂不

可尋今詳爲釐正依類排比分爲一十六卷體例

之淆句字之誤則各爲考核更定而附註案語於

下方其書分類纂言大要以周禮爲綱而諸經史

傳以類相附於先聖大經大法咸縱橫貫串曲暢

旁通故以帝王經世爲目其所繪畫州居部分經

緯詳明具有條理其所辨訂不甚主註疏舊說而

引據博贍亦非杜撰空談蓋考證之學議論易而

圖譜難圖譜之學陰陽奇偶推無形之理易名物

制度考有據之典難仲友此編可徵其學有根柢

矣自宋以來儒者拘門戶之私罕相稱引沈埋蠹

簡垂數百年一旦自發其光仰邀

宸翰且

特命剞劂以廣其傳豈非眞是眞非待

聖人而後定哉臣等編次之餘旣仰欽

睿鑑高深且以慶是書之遭遇也

記纂淵海一百卷

宋潘自牧撰據浙江通志自牧金華人慶元元年

進士官龍游令此本題曰敎授蓋其著書時官也

是書分門隸事與諸家略同惟一百卷中敘天道

者五卷敘地理者二十卷敘人事者六十四卷敘

物類者僅十一卷詳其大而略其細與他類書小

異其郡縣一部以臨安爲首蓋據南渡割裂之餘

而五嶺兩川之後更及開封諸府存東京全盛之

舊亦與方輿勝覽諸書删淮以北不載者體例有

殊其中性行議論諸部子目未免瑣碎然亦不失

爲賅備也此本刻於萬歷已卯卷首於自牧名後

題中憲大夫大名府知府前監察御史東魯王嘉

賓補遺字則亦如陳禹謨之改北堂書鈔已非自

牧之舊又陳文燧序稱其先世求之閩蜀得其前

編周流吳越復購後編此本不分前後編蓋復經

合併益失其眞序又稱中葉零替蠹魚殘闕戊寅

冬承乏畿南公暇謬爲補註剝落太甚者屬別駕

蔡公司理顧公學博吳君採輯諸書補闕序次一

日示諸太守越峯王公邑令吳君願捐俸梓之云

云以其卷首列名考之別駕蔡公爲大名府通判

蔡之奇司理顧公爲推官顧爾行學博吳君則有

府學訓導吳騰龍魏縣敎諭吳嶙二人不知誰指

邑令吳君爲南樂縣知縣吳定太守王公當卽嘉

賓是補此書者爲文燧及蔡之奇等三人嘉賓特

爲刋版未嘗操筆與題名亦互相牴牾蓋明人書

帕之本稱校稱補率隨意塡刻姓名不足爲憑亦

不足爲異其出自誰手無庸究詰要其根柢則固

宋人之舊帙耳

山堂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後集六十五卷續集五十

六卷別集二十五卷

宋章如愚撰如愚字俊卿婺州金華人慶元中登

進士第初授國子博士改知貴州開禧初被召疏

陳時政忤韓〓胄罷歸事蹟具宋史儒林傳史稱

所著有文集行世今已散佚惟此書猶存凡分四

集前集六十六卷分六經諸子百家諸經諸史聖

翰書目文章禮樂律呂歷數天文地理十三門後

集六十五卷分官制學制貢舉兵制食貨財用刑

法七門續集五十六卷分經籍諸史文章翰墨律

歷五行禮樂封建官制兵制財用諸路君道臣道

聖賢十五門別集二十五卷分圖書經籍諸史文

章律歷人臣經藝財用兵制四裔邊防十一門宋

自南渡以後通儒尊性命而薄事功文士尚議論

而尠考證如愚是編獨以考索爲名言必有徵事

必有據博採諸家而折衷以已意不但淹通掌故

亦頗以經世爲心在講學之家尚有實際惟其書

卷帙浩繁又四集不作於一時不免有重複牴牾

之處如前集六經門外又立諸經一門其文互相

出入諸子百家門中以晏子荀子揚子文中子之

類爲諸子以管子商子韓非子淮南子之類爲百

家亦不知何以分別又如前集第三十五卷詳列

六宗之說無所專從續集第十卷則主鄭康成說

前集第三十卷旣主三年一袷五年一禘以爲宋

制合古別集第十四卷又專主顏達龍三年一禘

五年一袷之說前集第三十三卷專主鄭康成說

袷大禘小別集第十四卷又專主顏達龍說禘大

袷小前集第三十八卷旣主天子五門諸侯三門

別集第八卷則又謂天子六門諸侯二門皆前後

牴牾疎於決擇然大致網羅繁富考據亦多所心

得在宋人著述之中較通考雖體例稍雜而優於

釋經較玉海雖博贍不及而詳於時政較黃氏日

鈔則條目獨明較呂氏制度詳說則源流爲備前

人稱蘇軾詩如武庫之兵利鈍互陳如愚是編亦

可以當斯目矣

野服考一卷

宋方鳳撰鳳一名景山字韶卿浦陽人宋末授容

州文學國亡不仕放浪山澤閒與謝翱吳思齊友

善此書摭取經史及說部所記野服之制自臺笠

緇撮以下凡十六條殆自託於宋之逸民故作此

以見志歟

泊宅編三卷

宋方勺撰勺有青溪寇軌已著錄勺家本婺州後

徙居湖州之西溪湖有張志和泊舟處後人以志

和有泛宅浮家之語謂之泊宅村勺寓其閒因自

號泊宅村翁是編蓋卽是時所作也宋史藝文志

載勺泊宅編十卷此本僅三卷乃商濬載入稗海

者明人傳刻古書每多臆爲竄亂今無別本可校

不知其爲原帙否矣所載皆元祐迄政和閒朝野

舊事於王安石張商英輩皆有不滿之詞蓋亦公

論至宗澤乃其鄉里而徽宗時功名未盛故勺頗

譏其好殺則是非未必盡允又袁文甕牖閒評據

欽宗實錄知欽宗卽位之日王黼入賀巳敕閤門

使勿納卽貶崇信軍節度使賜死於路而勺乃記

其有從幸龍德宮獻詩識着指以爲讖事則記載

亦或失實然其閒遺聞軼事摭拾甚多亦考古者

所不廢書甲閒有附註如敎授誤據建版坤爲金

一條言不欲顯其姓名而條下註曰姚祐佝書也

又秦觀贈妓陶心詞一條條下註曰此乃誤記東

坡詞云云皆似非勺之自註然詳其詞氣當亦宋

人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