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防风神话传说(国家级非遗项目)

防风传说发现于20世纪80、90年代“十大集成”普查编纂过程中,它是古代防风传说的活态延续。其中心区域在浙江省德清县三合乡境内封、禺二山之间及周边地区。在极为稀少的古籍记载中,防风仅为大禹传说中提及的一个人物。三合乡以防风为主体的传说内容丰富,有与尧、禹相关传说如《尧封防风国》《大禹找防风》《防风之死》《防风三难大禹》;又有与当地地理风貌相关的传说如《防风塔》《防风井》;还有融入当地俗神“四弟相公”“樊兴王”“李王”“戴老爷”的传说如《四弟相公护险塘》等。防风传说被誉为继中原神话、云南岩画、纳西族祭天古歌后我国神话学界的又一珍贵的发现,具有很高的民间口头文学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引起学界高度关注。1990年以来,已召开三届国际防风学术研讨会,出版学术著作《防风氏的历史与文化》《防风氏神话研究》《防风氏资料汇编》等多部。

今日防风传说在故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活态”传承。走进学堂,开展“寻访防风文化,爱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争做小小讲解员,融入下渚湖自然湿地保护景区。2013年则更是依托防风文化资源,举办了民俗情结浓郁、内容丰富的“防风文化节”。

防风神话传说

欧阳习庸,男,1927年出生,福建省泰宁县人,湖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为“防风神话传说”。

我出生于福建泰宁县一书香世家。1945年投身抗日青年军,后来又参加了新四军金萧支队,久居二都。1981年参与过地名普查,之后潜心于防风文化和德清地方文史著述。有一次,我为了答复台湾一个研究生来信中关于防风氏形象之问,特意来到县图书馆复印《述异记》中的一个章节。虽然我对书中的记载“今吴越间防风庙,土木作其形,龙首牛耳,连眉一目。昔禹会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全文倒背如流,却生怕自己回信中笔误,所以要一份复印件寄给人家。我治学问属于不厌其烦较真的那种人。

欧阳习庸研究防风神话传说

去年,我在《第三届防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发现了一些新材料:据复旦大学郑土有教授辑录,《全唐诗》中共有四首涉防风(已排除其中两首中防风系药名),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皮日休《虎丘寺殿前有古杉》、胡曾《涂山》、吴融《太湖石歌》。核对之后,作为辞条收入新书中。

近几年来,我和湖州钟伟今先生为再发挥余热,我们在《防风氏资料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的基础上,又广泛收罗资料,精心编纂了“增订本”。从原书的19万言,增加到约48万言,为丰富防风文化历史资料做了点有益的事情,这本书预计在今年8、9月份可以面世。

近年来,防风文化研究又不断出现了新的观点。防风神话是历史的折射,学者王大有先生在《三皇五帝时代》下册中认为:良渚文化的主人之一就是防风氏族,是他们创造了良渚文化的玉器文明。武汉大学考古系的方酉生也认为,良渚文化就是历史上的防风国的物质遗存。这些观点都令人鼓舞,我们下一步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为

上述观点寻找历史证据。

还有四川著名诗人流沙河对“防风”也感兴趣。流沙河认为,“防风”是一个介于神话与历史之间的人物,“防”古音同“庞”,“风”即古之“凤”字;“防风”者,大鸟也,为氏族图腾。大禹部落崇拜的图腾是“龙”,而防风部落崇拜的图腾是“凤”。大禹杀防风,反映了崇拜龙图腾的部落战胜了崇拜凤图腾的部落而确立了统治优势。据他的研究,孔子是信奉凤图腾的,而老子是信奉龙图腾的。他最感兴趣的是今天下渚湖一带有没有流传着关于“凤凰”的传说。而湖上恰恰有“水凤凰”(水雉)繁衍生息。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国部落大族群的姓氏,防风为大禹时代的部落首领。禹召集群诸侯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汪氏子孙即是商代汪罔氏后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诸侯,所以汪氏的渊源可谓悠久,距今大约四千年历史。为此,我与县里不少文史学者都提出,作为汪姓发祥地和源头的三合乡,应该建造一座上规模上档次的汪氏祠堂或纪念馆,成为下渚湖湿地风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和主要景点,为下渚湖旅游增添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供海内外汪姓族人寻根问祖。如有可能,还可以举办较大规模的公祭防风活动,并筹建汪姓联谊会,联络海内外汪姓子孙。

我不顾年迈眼花,汗流浃背,常常带一些同仁爬防风山崎岖的山路,去看当地最古老的防风庙遗址乌墙头,讲述了吴越王钱镠祭拜防风王后发迹还愿修建灵德王防风庙的传说。我愿意以忘我精神深深打动每位前来德清实地考察防风文化的专家学者,让防风文化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