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一节 缫丝纺织

缫丝

辛亥革命以前,蚕农单家独户缫丝。故《德清县新志·食货》云:“清邑为产丝之区,是有原料矣。然因境内无丝织工厂,故不能成织物。甚者以急需变价,采鲜茧以售之罄,仍无以织物而衣被也。其偶有衣之者,购之外籍,与不产等耳。”

民国三年(1914),德清县知事林典借用清溪书院第一进平厅至第四进平房,创办浙江第四模范缫丝厂,设脚踏木车20具,再缫车4具。次年,再缫经丝获农工商部展览会优等奖,开德清县缫丝厂之首,乐嗣炳《中国蚕丝》载:“职工,制丝全部女工;为做重活,另用一二个男工。工资,每日0.15~0.25元,每月平均7元(膳食在内)。丝额,每人每日5-10两。”民国五年(1916)12月,因原料不继,丝厂停办。

民国十三年(1924),武林头开办祥纶丝厂,资本8万元,工人730名,经理吴苍。民国三十年(1941),全县茧行因战停业,乡农鲜茧全部自缫,祥纶丝厂关闭。

民国廿五年(1936),菱湖沈扬生在大南门外白米塘创办天纶丝厂,次年7月开工,有意大利坐缫80台。廿九年被汪伪36师敲诈勒索,烧毁厂房,被迫停业。抗战胜利后,沈扬生于三十五年(1946)5月集股重组,振兴旧业。有日式坐缫车126台,改名天纶丝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季收茧796担。然因设备陈旧,日产丝仅100市斤左右,4个月后宣布破产。

民国三十六年(1947)5月,张嘉粉、范志澄合股接收天纶丝业,更名裕纶丝厂,备有坐缫车144台,扬返车72台,卧式锅炉1台、16匹马力蒸气引擎和70笼千叶式煮茧机各1台。男工18人,女工283人,年产白厂丝600担,以裕纶为商标,至三十八年(1949)3月停产。

民国三十七年(1948)6月,武林头祥纶丝厂筹备复工,合资资金30亿元,备有缫丝机132台,扬返车78台。有男工17人、女工159人、童工104人,日产生丝150斤,直至解放前夕。

解放后,裕纶丝厂于1950年8月复工,1954年公私合营,文革期间一度改名红旗,1980年后改名德清丝厂,设7个车间,有职工614人。1990年,有立缫车172台,自动缫车80台,2000年转资,改名华宝丝业有限公司。次年投资1000万元整改,有工人516人,年销售收入14980万元。

利农丝厂迁址后于1950年更名顺丰丝厂,1954年转为国营,文革期间一度改称红卫丝厂,1980年后,常年固定职工826人,生产梅花牌白厂丝远销欧美日本,1993年总产值4413万元,属县内4家国营丝厂之龙头。

社办丝厂始于1958年,次年停办。1968年,全县发展5个社办丝厂,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全年提供白厂丝155.81吨,农工丝113.28吨。此后,城关公社多次申请报告,要求办厂。1974年批准,选址白虎圩筹建城关丝厂,次年3月投产。至1990年,厂房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拥有设备254台套,固定职工720人,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产白厂丝120吨,1992年评为国家中型企业,省级乡镇重点骨干企业。1993年,投资30万元,改造丝厂缫丝水质,提高白厂丝质量,同时新建精纺绢丝设备5台套。1997年企业转制后,改名嘉伟制丝公司。2001年有职工132人,全年营业收入1446.8万元。

村办小丝厂起步较迟。1992年8月,齐星率先办起小丝厂。12月,卫星集资40万元购缫车48台办厂。次年2月,联星投资50万元,新建金联达丝厂。幸福投资45万元,新建福利来丝厂,年产白厂丝各20吨。1998年3月贯彻中央压台拆机指示后,9月全部关闭。

蚕丝委开办双益丝厂位于三里塘茧站,1993年11月开车,年产白厂丝160吨。2000年转为股份制企业。2004年有自动缫车90台,扬返车100台,车间5个,常年固定职工206人。

丝织

以国营德清绸厂规模最大,创建于1974年2月,厂址小南门外丁山坝。厂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2万平方米,常年固定职工647人。初建时,仅丝织机30台,1975年1月产出第一匹素织11102绝缘纺。1977年增机30台,1986年生产丝绸211万米。1989年新建第二车间,扩机82台。1993年又建第三车间,增机72台。全厂形成200台丝织机以上生产规模,年产各类绸缎200-230万米。主产品集中于绉、纺、缎、纱四类。有双绉、电力纺、桑波缎、冠乐绉、乔其纱等。其中炼白真丝双绉1991年被评为省优产品。12102双绉被省丝绸公司定为专业产品。1983年起,兼办丝绸服装厂、湖德丝绸经营公司、职工服务部、战河楼酒家等企业。1989年合资在深圳开办隆德兴丝绸服装有限公司,年产高级服装40万件,主销美国、加拿大、西欧等国。在管理上,先由湖州绸厂租赁,尔后改为承包,2000年12月破产,次年由香港五华实业公司整体收购。

二轻所属丝织企业有1980年创办的丝织厂,厂址广场路,1985年生产被面22477条,尼龙纺12.93万米,华达呢1万米,电力纺1.77万米,销售收入66.57万元,1990年处于半停产状态,不久歇业。厂房售给中石房产公司。

社办绸厂始于1979年11月筹建的城关绸厂,先址白虎圩,继迁东山岭。1987年改名城关福利织锦厂,以生产真丝产品为主,是年末,生产11205#电力纺14.48万米,11210#电力纺16.44万米,11216#电力纺19.32万米,1990年产值378万元。1993年12月新增喷水织机104台,年产涤丝纺、尼龙塔夫绸750万米,转制后改名润德宝。

1984年秋,原明星村办绸厂由乡接管,更名第五绸厂,1987年并入城关福利织锦厂。

1992年,于恒星村创办乾龙绢纺厂,次年生产绢纺53.6万米,1997年后因连年亏损,资不抵债771万元,2000年宣告破产,资产重组后并入润德宝集团。

村办绸厂兴起于1984年,当时遍地开花,人称朝阳企业。是年,本镇先后有胜利轻纺工艺厂、幸福丝织厂、明星绸厂3家,次年,联星绸厂、恒星绸厂继起。1993年,联盟绸厂、星星丝织厂殿后。规模均不大,织机最多为16台,最少10台,生产被面、电力纺为主。平均年产被面11800条,丝织品1.5万米。至1994年全部歇业。

2001年,镇区丝织行业共生产丝织品171万米,丝织料195万平方米,其中90%产自个私企业。

纺织

民国四年(1915),知县吴鹤皋在溪东街创立贫民习艺所,置织机生产棉布,开城区纺织业之始。民国十四年(1925)停办,改为缫丝传习所,十七年(1928)12月恢复,生产线呢、格子布。解放后,城关镇25名妇女于1958年6月自筹资金,创办五一合作棉纺织厂。次年末,生产各种棉布9605米,皮浆8670斤,人造棉7592斤,棉胎10049斤,手套349打,袜子43打,绒线加工173斤。1960年,工人增至162人,设织布、纺织、针织、皮浆、棉胎、染印、化工7个车间。1973年生产棉布98万米。1995年后转为私营。

国营纺织业以德清纺织厂规模最大,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国营德清砖瓦厂,厂址北门外馀不溪滨,以生产棉纱、纯化纤纱为主,1985年年产294吨。2000年后更名三江纺织有限公司,目前仍属国营企业。

村办纺织业有金鹅纺织厂、大友无纺布厂、官庄毛纺厂,初创于1984年,1992年全部转产。

2000年,全镇纺织业3个,304人,总产值2894万元。生产化纤布1270万米。次年,规模较大的纺织业有润德宝、宝马、高络、源中4家。其中润德宝主产涤塔夫绸,年终职工103人,营业收入2242.3万元。宝马主产电力纺,年终职工71人,营业收入660.7万元。是年末,纺织业共生产化纤布1468万米。

化纤

1970年,由省定点在县城仓前路筹建首家国营德清化学纤维厂,1974年建成。1979年涤纶短丝车间投产,1985年投资513万元,扩建涤纶长丝车间,年产涤纶长丝2000吨。此后,涤纶异型纤维、有色纤维,获省四新产品奖。1993年从香港、芬兰等地引进外资,组建亿达化纤有限公司,贝维尔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图丽奥时装有限公司3家合资企业。1994年更名德清轻纺实业公司,有固定职工821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5097.3万元。年生产能力为:涤纶短纤1400吨,涤纶毛条600吨,涤纶长丝4000吨,涤纶弹力丝2000吨,年总产值8518万元。

针织

传统针织为个体手工,仅代客户加工。解放初引进编织机,加工毛线衣等针织服装,但未形成商品量。1958年,粮油厂创办针织厂,次年并入五一棉纺厂。1977年7月,城关镇创办皮件针棉厂,有职工42人,生产锦纶袜、丙纶毛巾袜、手套等产品,1979年产值5.07万元,利润0.14万元,次年停办。

1986年,幸福村开办毛巾厂,职工33人,年产砂皮布13.2万米,毛巾1.06万条。

印染

光绪三十一年(1905),土布染色风行一时,染匠分为南京、绍兴两帮。染色以蓝底白花浇花布、浇花绸为主。尔后,县内乾大成、利大两家染坊,专为客户染色。

解放后,绸厂都自备染印车间,自炼自染,以省成本。而街头染坊,基本慝迹。

目前,小商品市场有染料货柜,可供自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