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三章 党群

第一节 国民党

县党部

民国十五年(1926),德清籍旅外学生中的国民党员在馀不镇城区秘密活动。十六年春,北伐军抵达德清县城,由国民革命军政治指导员曾干挺协助筹建国民党德清县党部筹备处。党员以旅外同学会学生和知识青年居多,房毓贤(又名房宇园)任主任,下设5个区党部。1927年“4·12”事变后,省指派清党委员吴雨人于6月上旬到德清整理党务(清党),县党部筹备处解体,各区党部和分部随之解散。10月,成立国民党德清县临时执行委员会,沈文任常务委员。次年6月,省指派长兴县党部周俊超(又名士贵)来德负责临时执委,因清党后全县党员锐减(存200多名,其中城区56名),故于次年春撤销县党部,改为区党部。

区党部

德清县区党部 1929年春,县党部撤销后,成立特别区党部,5月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改名浙江省直属德清县区党部,下设第一(城区)、第二(新市)、第三(洛舍)、第四(大麻)4个区分部。1937年9月,寇氛渐紧,县长张友才奉命焚毁国民党全部卷宗,撤销区党部及分部组织。

馀不区党部 1927年1月建,前后改组6次,由县党部直接领导。

城区第一区党部 1927年1月建,书记陈瑛,下设溪东、小南门、南街、县西、张仙弄、务前街、赵家弄、西门河下8个区分部,4月解体。

第三区党部 1940年,省党部指示各县重建党部、区党部和各区分部,原馀不区党部改组为第三区党部,设党务指导员1人:余堃(1940-1942.3),蔡剑鸣(1942.3-1943.2)。后改设书记:高子棠(1942.3-1943.2),王铸久(1943.3-1944.6),徐宗楷(1944.6-1944.11)。1943年起,区党部设组训、宣传、执行三委员;次年又增监察委员1人,辖11个区分部。

十二区党部 1944年11月,全县四个区党部改组,馀不第三区党部改名十二区党部,有党员263人,下辖7个区分部。区党部设委员6人,书记程翥云

(1944.11-1946.9),王畏三(又名曾源,1946.9-1947.2)。在此期间大量发展党员,1946年末增至339人。

馀不区党部 1947年2月撤区并乡,馀不镇行政区域扩大,原十二区党部改名馀不区党部,辖12个区分部。设委员4人,常委书记王铸久(1947.2-1948.8)。次年8月,区党部进行改组,缩小管辖范围,辖5个区分部,常委书记叶颂达。

日伪馀不区党部 1938年成立,书记徐诚美。1940年5月解体。

羌山乡十五区党部 1943年由原清溪乡26区分部和小羌山乡28区分部合并组成。党部书记沈韵初,委员5人(组训蔡元魁、宣传赵桂南、监察沈梅林、执行陈梅卿、候补计炳才)。1944年11月下设5个区分部,辖10个保。1947年并保后解体,成为馀不区党部第八、九、十、十一4个区分部。

瓜山乡第一区党部 1943年9月成立,次年6月辖2个区分部,即第10区分部(第一实验保)、第11区分部(第二实验保)。1944年10月改组,称第五区党部,设书记1人,委员5人。下辖3个区分部,1947年并入方山乡。历任书记:蔡东升(1944.10-1945.11)、徐诚美(1945.12-1946.2)、丁俊(1946.3-1947.1)。

方山乡区党部 成立于1947年2月,由原衡溪乡与瓜山乡16个保(合并后缩编为12个保)合并建成,辖9个区分部。历任书记:沈成(1947.2-1948.8)、徐诚美(1948.8-1949.5)。

区分部

1940年,馀不第三区党部辖11个区分部:第1区分部,馀不镇;第2,金鹅乡;第3,山乡;第4,连山乡;第5,羌山乡;第6,清溪乡;第7,闻佳乡;第8,杨墩乡;第9,雷甸多;第10,蠡山第七实验保;第11,蠡山第九实验保。民国三十三年(1944)8月并乡后,改辖5个区分部:第25区分部,闻佳乡;26,清溪乡;27,雷甸乡;28,羌山乡;29,馀不镇。

1944年11月,馀不十二区党部下辖7个区分部:第1区分部,一保六保;第2,二保、九保;第3,三保四保五保;第4,七保;第5,八保;第6,十保;第7,十一保。

1947年2月,馀不区党部辖12个区分部:第1区分部,八保,公园路;第2,一保、六保,下兰山;第3,二保、九保,南门;第4,三保、四保、五保,黄家墩;第5,七保,小南门;第6,十保,县街;第7,十一保,赵家弄;第8,十二保、十三保,山前;第9,十四保、十五保,中片墩;第10,十六保、十七保,神墩;第11,十八保,十

九保,许家墩:第12,二十保、廿一保,屠田圩。1948年8月后,馀不区党部仅辖5个区分部,即第1至第5区分部。

连山乡直属第22区分部 1943年8月建,址设董家角,书记何金山。

金鹅乡直属第23区分部 1943年8月建,址设陆家墩,书记胡金福。

县直属第四实验保区分部 1944年7月建,址设赤岗兜,书记胡俊琪,年底解体。

金鹅乡直属第4区分部 1948年建,书记黄瑞田,1949年4月解体。

金鹅乡直属第5区分部 1948年建,书记陆文田,1949年4月解体。

馀不镇直属第一区分部 1948年8月建,书记吴亮,次年4月停止活动。

馀不镇直属第二区分部 1948年8月建,书记邵白坤,次年4月解体。

馀不镇直属第三区分部 1948年8月建,书记喻阿贵,次年解体。

党代会

抗战前,共召开8次代表大会,会址均设馀不镇。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1月15日召开首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6人。次年3月,召开第二次全县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3人,其中馀不镇6人,主要讨论《党委中心工作纲要各组人员案》。代表人员为:一组,王铸久、余堃、贾成春、冯有望、车舜铨、虞尚农、朱旭、冯赞扬。二组。陈晋卿、俞昆兰、陆逵、丁俊、施堡坤、王应贤、丁兆民。三组,毛勉之、沈坤林、沈永绥、吴延龄、周本善、陆振寰、陈濂。四组,朱焕章、沈文霞、沈高生、姚斯象、杨德寿、郁寿钊、房启桐。五组,龚镇瀛、姚天福、胡忆如、丁福田、蔡炳奎、金鹏飞、卢植干。六组,徐祀昌、章振唐、张声天、冯潜、程本立、沈柏昌、程翥云。

第二节 其它党团

民社党

1947年夏,在馀不镇南街济大当成立党务筹备委员会,下设洛舍、下舍两小组。主任王剑平,字鼎任,1927年曾任国民党德清县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

民社党旨在为各党派组成联合体,实行封建时期周公井田制制度,故党旗左上方绣绿色“井”字。1947年11月有党员32人,后在馀不镇周边农村大量发展党员,至1948年秋有党员107人,因缺乏资金,同年12月自然涣散。

中国青年党

1947年冬,浙江省党部秘书委派黄伯云到德清,组建青年党临时县党部筹备会。次年六月在馀不镇正式成立,直属省党部领导。下设总参、组织、宣传3部及秘书处。黄伯云任常务委员,沈震亚、蔡朴、闻善韶、胡光耀、徐桐任执行委员。有党员12人,参加县评议会等各种活动,解放前夕解体。

三民主义青年团

民国廿八年(1939)7月,德清城区始有三青团区队组织,隶属吴兴分团筹备处。三十四年秋,馀不镇有区队1个,下建外围组织青年服务队,协助国民政府推行政令。抗战胜利后,在城区建立办事处。三十六年五月,三青团德清县分团成立,辖馀不镇区队部,团员320多人。同年夏秋之际,成立简师直属区队。10月党团合并,三青团员转为国民党员。

三青团馀不镇区队部民国三十四年夏,德清简易师范学校已有三青团员。其年秋,成立馀不区队,址设东大街。区队由李俊(1946.7-1947.3)、毛席珍(1947.3-1947.10)任队长,毛席珍(1946.7-1947.3)、高峦(1947.3-1947.10)任副队长。区队下辖3个分队,主要活动有卖助学花,出墙报,宣传戡乱建国。党团合并后,团员集体转党,10月解体。

三青团青年服务队民国三十四年秋,三青团德清区队下建馀不、洛舍、新市、戈亭、澉山、钟管、白彪7个服务队。用以推行政令、搜集情报,组织力量,训练体魄,抗战胜利后解体。

汪伪三青团德清城区区队

组建于1940年,址设汪伪县政府内,主任李进吾。团员人数不详,1943年解体。

第三节 民主党派

中国民主促进会

1985年12月成立德清小组,会员3人,隶属民进湖州市委。1987年1月成立德清支部,次年底有会员29人。1994年县城搬迁后,部分成员迁居武康。后于2000年9月改建为民进德清总支部委员会,并在城关镇建民进城关支部和德清一中支部。2004年6月,总支部有会员41人,其中乾元镇两支部16人。历任主委为陈高木、嵇永芳。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85年,原河北省商业厅退休干部褚鉴明寓居城关(其组织关系隶属民革浙江省委员会),发展台属、侨眷和原国民党脱党、起义人士组织民革,1987年10月经民革浙江省委同意,成立德清小组,次年9月29日改建民革德清县支部委员会,有党员11人。1994年县城搬迁时,党员18人。2004年6月,党员28人,其中居住城关镇区5人。历任主委为褚鉴明、程天来、盛荣林、余爱如、徐黎娟。

中国农工民主党

1985年有成员2名,组织关系分别隶属农工党浙江省委和湖州市委。1987年8月成立农工德清支部,次年有党员12人,县城搬迁前发展到21人。后于2002年12月改建农工民主党德清县总支部,并在城关镇建德清人民医院支部。2004年,总支部有党员36人,其中城关支部8人,历任主委沈汝源、丁锋、王法弟。

九三学社

1985年,城关镇有社员3人,组织关系均隶属湖州。1986年9月成立德清小组,1989年7月成立德清支社,有社员11人。县城搬迁时,社员23人。后逐年发展,2004年6月有社员34人,其中8人居住城关。历任主委为施俊良、戚国荣、裘惠萱。

县内四个民主党派,2003年末共有党员136人,均为知识分子,其中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称87人。在参政议政中,34人先后担任市、县政协副主席、常委、委员。6人任市、县人大代表。3人担任政府部门领导。在社会活动中,创办清溪幼儿园,成立清溪书画社,开展海外联谊。如1990年举办“海峡两岸书画展”,其中寓台杭州画家朱珊国画在杭州、德清展出后,以整版专辑发表于1992年3月25日香港《文汇报》,影响颇大。

第四节 社会团体

职工

职业工会 民国廿三年(1934),县城馀不镇内有民船、掮挑、印刷、理发、篾竹、棕蓑、木工7个职业工会,廿七年自动解散。三十六年5月,县掮挑业职业工会在小南门外丁山坝裴坟庵成立,会员30人,至次年6月,发展到102人。

县总工会 民国三十六年9月,在新市设筹备委员会,入会会员有成衣、理发、航船、轮船、排运、挑挽、木作、泥水、棕蓑、芯梗、屠宰、音乐等12个行业职业工会。同年12月正式成立。为推进城区工作,三十七年12月在馀不镇设“德清县总工会城区各职工联合办事处”。《工会法·施行》第10条规定:“工人拒绝加入工会时,经劝告、警告仍不接受者,由工会依章程规定决议,予以一定期间内之停业。”“会费每人至多不得超过其入会时一日工资之所得。经常会费每人每月至多不得超过收入百分之二”。解放前夕,县工会不解而散。

镇工会联合会 1950年11月,镇成立工会筹备会,次年7月正式成立,1953年9月更名德清县城关镇工会联合会。1958年10月五位一体后,工会解体。1961年8月恢复后,于12月20日至21日召开城关镇首届一次工代大会。参加大会正式代表41人,列席8人,家属代表5人,选举产生首届一次执委会20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委员12人,候补委员5人)。1962年6月精简机构,镇工会撤销。

城关镇工会 1981年建立,工作人员2人。1985年因人员调动,工会工作由县总工会直接管理。1996年8月恢复,于9月25日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5人,选举产生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委员8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席2人)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3人、女职工委员会委员3人。镇工会主管乡镇企业工会工作。2000年后,管辖全镇所有基层工会。

城关镇工会工作委员会 1995年6月建立,作为县总工会派出机构,管辖城关片有关乡镇工会工作。1997年5月,更名县总工会驻城关办事处,2000年底撤销。

基层工会 解放初,城关镇有基层工会8个,1952年12月1日,县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有生产加工厂、裕纶丝厂、大有蚕种场、手工业、中粮、银行、教育、合作社等基层工会15人。随后组织发展较快,至1954年9月,全镇已有基层工会18个,会员799人。其中8个国营企业和2个国营工厂会员495人,占职工总数52.2%。1980年3月,基层工会恢复建立,年末共计38个,下建工会小组318个,会员4618人。1994年1月,城关镇机关工会成立,第一次在国家机关建基层工会组织,同年10月,城关丝厂建立工会,成为乡镇企业组建工会第一家。1998年,全镇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至2003年底,全镇112个企事业单位建有基层工会54个,会员5369人。其中联合工会1个,覆盖42家企业;行业工会1个,覆盖18家企业。基层工会大多设有经费审查委员和女职工委员。

德清县总工会 1950年12月筹建,1951年7月正式成立,设副主任、妇女部长、组织干事、妇女干事、教工干事、文书、会计7人。址设张仙弄。1953年7月改称县工会联合会,增设组织部长,人员扩至12人。1958年恢复县总工会,1994年迁武康时16人。总工会工作以指导乡镇工会开展职工思想教育,评选先进模范人物,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权益,提高职工文化素质,丰富业馀生活为主职。

青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0年,城关区成立团工作委员会,至次年3月,城东乡有团员42人,城南乡18人,城西乡5人,瓜山乡3人,均建立团支部。1954年春,城东乡建立团总支。1956年撤区并乡,区工作委员会撤销,城郊、城西两乡各建团总支部,是年末,城郊乡有分支部11个,团员114人,城西乡有分支部10个,团员165人。

城关镇团总支部成立于1951年,至1953年12月,全镇手工业人员中有团员35人,工业从业18人,公私合营商业2人,国营商业9人,合计团员64人。1955年改建为城关镇团工作委员会,有机关、工会、手工业、工厂、小教、区社6个团支部,团员122人(其中女29人)。次年底,支部扩至9个,团员117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7年7月由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城关镇成立团委,委员7人;城郊、城西两乡设总支部。1958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共青团建公社委员会。“文革”前期停止活动,1970年8月至11月,通过整团建团,公社、镇先后恢复团委组织。

城关镇团校 1991年11月22日成立,党委书记任名誉校长,设校务主任1人,委员5人。团校以培训骨干为主,开展“为社会作贡献,为青年树榜样”活动。1997年举办“晶莹杯”演讲赛。2000年举办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公社、镇团代大会 共青团城关镇委员会团员代表大会因资料不齐,1至3届和第5届内容暂缺。1995年9届会议,因扩镇并乡后乡镇衔接原因重复,详情列表如下:

妇女

妇女会 民国二十八年(1939)6月,德清县妇女会在馀不镇成立,会员63人,均为城镇绅商界和小教界人士,订有《德清县妇女会章则》。抗战胜利后,于三十六年3·8妇女节召开全县妇女代表大会,与会90人,选举产生常务理事、常务监事、理事共12人。妇女会曾在城区举办识字班、开展福利募捐、宣传赤脚运动、参加议会议员竞选,解放后自动解散。

乡民主妇女联合会 城关区各乡妇女会成立于1950年夏,至1951年3月,城东乡有会员728人,城南乡798人,城西乡575人,瓜山乡529人。各乡妇女会在宣传保卫翻身土地,抗美援朝,贯彻婚姻法和拔稻根、刮桑蟥、种春花等生产运动中发挥重大作用。

街民主妇女联合会 1950年,直街、南街、县街、溪街、务前街都单独建立妇女会,设正副主任及委员。次年6月,五街共有会员403人。

德清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城关镇分会1955年3月由五条街道合并建立,共有会员510人。5月8日发文,提出今后工作以宣传总路线,参加互助合作,开展增产节约为主。

镇(公社、乡)妇女联合会 1958年1月改称,文革初停止活动,1973年7月恢复迄今。设主任、副主任及委员。2003年末,镇妇女联合会所辖10村、11社区(居委会)妇代会,共有妇女干部83人,村民、居民小组妇女组长310人,代表全镇21338名妇女合法权益。

公社(镇)革命妇女委员会 1971年3月、7月,公社、镇先后成立,并召开革命妇女代表大会,选举委员。1973年7月终止。

历次妇代会 公社共开12次,镇13次。1970年前资料短缺。

农民

县、乡(镇)农会 德清县农会成立于民国二年(1913),为县内农民首个合法团体。会址设于县东街忠义祠,下辖太平乡、龙潭乡两个乡农会。两乡分别借虎啸桥土地亩、东衡里朝奉堂作会场。其馀乡镇均未建立。民国廿一年改组,铸佩蓝底白字瓷质胸章,抗战时停止活动。三十五年1月,县成立农会整理委员会,指导各乡组建农会。10月恢复县农会。

馀不镇农会筹组于三十四年12月,至次年8月,羌山乡、澉溪乡、衡溪乡相继成立农会。三十六年4月并乡,馀不镇、羌山乡两农会并为馀不镇农会,会员233人。澉溪、蠡山两乡农会并成曲园乡农会,会员249人,衡溪乡农会改称方山乡农会,会员316人。镇乡农会设常委理事1人,理事4人,监事1人,候补3人。

民国三十六年4月2日,馀不镇农会召开并乡后首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1人(镇6人,乡5人),列席2人。大会议决修正馀不镇农会章程,规定年满20周岁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一年以上雇农,具有农业知识或经验并从事农业改良工作,公私团体经营农业员工均可加入农会。农会重要业务为推行二五减租、垦荒造林、修堤筑路和集体购买肥料、种籽、农具。大会改选理监事,并选出出席上级农代会代表2人。解放前夕,县、乡(镇)农会解散。

农民协会 1950年10月,城关区成立农民协会,主任由县委任命。嗣后,城东、城南、城西、瓜山各乡村相继组建。1951年3月,城东乡有会员1897人,占总人口48.9%,城南乡有会员2349人,占总人口43.4%。城西乡有会员1023人,占总人口31.5%。瓜山乡有会员1068人,占27.9%。农民协会在土地改革运动中组织起来,在诉苦斗争,划分阶级,没收房地产,抗美援朝,组织互助合作等运动中成为主力军,1954年,农民协会解散。

贫农下中农协会 1965年2月11日,城关公社成立贫协,各大队相继组建。3月,高松泉、佘应毛当选出席全省贫代会代表,李小毛、潘阿毛选为特邀代表同时参加。1969年2月,公社贫代会取代贫协。1973年10月恢复,无单独活动,1979年9月停止工作。

公社贫下中农代表管理委员会 简称贫代会,1969年2月成立,设主任1人,副主任3人,委员14人。3月2日,贫代会抽调333人,组成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机关、学校、医院、商店,管理上层建筑。同时筹建各大队革命委员会,历时50天,1973年10月,贫代会撤销。

贫下中农代表大会 贫协召开8次,其中1964年2次,1965、1966年各3次。首次会址白虎圩,第七次会址三里塘茧站,馀均在公社大会堂召开。贫代会召开1次。

此次,1965年1月15日召开代表会1次,推选出席县贫代会代表82人(其中贫农64人,下中农18人),列席16人(妇女9人,青年7人)。1978年1月20日召开代表会1次,推选出席县贫代会代表103人(其中贫农75人,下中农16人、中农4人,其它2人,镇蔬菜场6人),列席31人(公社书记1人,大队支书20人,生产队长10人)。

商民

德清县商务分会 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5月成立,会址忠义祠棠荫轩,直属浙江省商务总会。分会贯彻恤商政策,保护商民利益。

德清县商业统制会 民国十七年(1928)由县商会改称,十九年改名。

德清县商会 民国五年(1916),按照《商会法》由商务分会改称,十七年改名商业统制会,十九年恢复。二十七年寇侵城陷,商会解体。三十二年秋重组筹备会,三十五年2月正式成立,设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直至解放。

馀不镇商会 民国三十三年(1944)冬成立。次年12月改组,主管全镇16个同业公会。

城关镇商会 1999年6月1日成立,设会长、副会长、秘书、理事共15人。

城关镇工商业联合会 1950年8月2日成立筹备会,由25人组成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委员各1人,常务委员9人,10日接管旧县商会,会址设大家山麓公园,内设接管、调研、文教、同业公会整理、财务5组,并先后下建工商业税民主评议委员会、摊贩管理委员会、手工业生产技术改进委员会、工商界学习委员会和金融小组。至1953年1月,共有会员户489户(工业4户〈国营1、私营3〉、商业226户〈国营5、私营221〉、手工业73户、行商4户、摊贩182户)。基层组织有工商业公会25个(商业18、工业7),行商小组1个,摊贩小组8个。1957年8月撤销。

德清县工商业联合会 1957年8月成立,址设溪东街,设正副主任和执行委员。1958、1961年分别召开一、二届全县代表大会。成立之初,整顿基层组织,撤销乡镇工商联筹,在城关、新市成立县工商联(城关)工作委员会。1969年停止活动,1986年重新筹组。

城关镇小商小贩联合会 1962年4月筹建,址设溪东街,辖城关镇及雷甸、二都2乡小商小贩。委员15人,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5月25日召开首次代表大会,宣传正式成立商贩联合委员会。会议通过章程(草案),经营预算和管理办法。明确受当地人委和国营供销社领导,凡属地范围内合作商店店员、合作小组组员和个体小商小贩,凡经登记批准、长期营业、承认章程,均可入会。1966年撤销。

城关镇摊贩管理委员会 1950年8月,与工商联同时成立。全镇摊贩182

户,按业务性质划分为地货、跑乡、蔬菜、旧货、鲜鱼、饮食、烟杂、京杂8个小组,1957年8月撤销。

德清县个体劳动者协会城关地区分会 1984年7月成立,辖城关、洛舍、雷甸、三合四乡镇。设正副主任和委员。其中城关镇会员户354户,1988年在本镇大会堂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37人。2003年末,城关镇会员2995人。

德清县私营企业协会 城关地区分会辖城关、洛舍、雷甸、三合四乡镇。1994年5月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2003年末城关镇有会员233人。

第五节 群众组织

同业公会

抗日战争期间,市场混乱,物价不一,为打击奸商,平抑市价,馀不镇各行业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先后成立同业公会16个,相互监督,统一价格,互通信息,如有不遵,同行议罚,责令停业悔过。

同业公会设常委1人,执委、监委1至3人。其中米业、丝业早在民国二十年就已组建,抗战时停顿,三十三年6月恢复。

馀不镇酱酒业同业公 会三十三年8月成立,由胜丰、协和等18家组成,总资产77万元。其中祥太、福六各15万,其馀均在4万以下。

茶业商业同业公会 由共和楼、景山楼、寿庆楼、饮和楼、长生楼、望麟楼、镇阳轩、鸿乐园、芳庐等10家组成,三十三年8月成立,总资金7.6万元,其中景山、饮和、鸿兴各1万,馀皆8千以下。

南货商业同业公 会由来顺泰、稻香村、一昌、同昌等16家组成,三十三年8月成立,总资金43.7万元,其中王永昌9万,一昌7万,馀皆4万以下。

鲜肉商业同业公 会由顺康、鼎堂等8家组成,三十三年11月成立,总资金22万元,其中顺康、公记、协盛3家各有4万,馀皆2万。

理发同业公会 由忻德利(南号、北号)、福记、庆记等9家组成,三十三年8月成立,总资金8.4万元,以大华2万最厚,顺记6千最少。

国药同业公、会 由南山堂、仁寿堂、叶同裕、叶德裕等8家组成。总资金38万,以唐氏南山堂9万最多,叶氏各8万次之。三十三年8月成立。

水果业同业公会 民国三十三年11月成立,由永茂、庆丰等12家组成,

总资金21.8万元。以陈同和2.5万元实力最强。

百货业同业公会 由宝华斋、永生、永兴等10家组成,总资金104万元,其中宝华斋、同万昌各30万元,永生、勤昌、佘泉源各10万元,馀皆5万以下。民国三十三年8月成立。

鲜鱼腌腊业同业公会 民国三十三年8月成立,由春记、洪记、桂记、虎记等8户组成,总资13万元,以大中3万元为首,馀皆2万以下。

面菜饭业同业公会 由开一天、一乐天等14家组成,总资金22.6万,以中英饭店独资4万最大,合记、梦记各0.8万最少。民国三十三年11月成立。

烟纸、土烟、什货业同业公会 民国三十三年11月成立,由丁悦昌、景大昌、高久昌、品香斋、戎顺泰、同福昌等32家组成,总资金50.7万元,以戎顺泰独资3.5万为最大。

切面、烧饼业同业公会 由合记、荣记等8户组成,总资金16.5万元,以合记独资4万最大,民国三十三年11月成立。

衣布商业同业公会 由友成、大成、和丰等13家组成,总资金176万元,以永大隆、元昌各有30万元为最大。民国三十三年11月成立。

米业同业公会 民国二十年8月成立,由正裕盛、恒昌源、唐聚丰、潘裕泰等26家组成。

土丝业同业公会 民国二十年8月成立,由开泰、洪裕、盖大、宏泰、怡和等14家组成。

水作业同业公会 民国三十三年6月成立,由聚兴、协仁、泳昌、义兴等12家组成。

1950年8月,城关镇工商联接管“粮食、棉布、百货、南货、纸杂、国药、土烟、卷烟、水作、水果、切面、菜馆、茶食、糖坊、打铁、铜锡、理发、酱酒、缝纫、茶水、鲜鱼、鲜肉、桐油”等同业公会23个。至1953年1月,重新组建“粮食、绸布、百货、南货、纸杂、新医药、中医药、土烟、烟杂、豆腐、菜果、切面、面饭、理发、酱酒、成衣、茶馆、鱼肉、糕团、茧行、手工、粮食加工、铜铁锡器、丝毛柴猪、照相钟表”等25个同业公会。1956年,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同业公会消失。

同乡会

德清县宁绍同乡会 民国十九年4月5日立案,廿三年3月成立。会员262人,会址城区小南门,设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常务监事、监事等15职。

德清县徽州同乡会 民国廿五年3月成立,会员42人,址设东门外蒋湾里。设理事长、理事等职。

旅德金华同乡会 民国廿二年4月成立,会员149人,址设南街。设理事长、理事等12职。

旅德宁绍同乡会 民国廿二年3月成立,会员95人,会址小南门。设理事长、理事等9职。

德清县金属旅德同乡会 民国廿六年3月成立,会员120人,会址南门外,有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监事9人。

德清县温属旅德同乡会 民国廿五年10月成立,会员202人,会址西门外施家园。设理事长等11职。

政界学协会

德清县社会救济事务协会 民国三十四年2月25日在公园里成立,会员23人。次年11月改组,有团体会员1个,职员16人。

浙江省禁烟协会德清县分会 民国三十五年12月成立,团体会员66个,个人会员31人,设理事主席1人,理事8人,监事及候补7人。会址城区务前街。

德清妇女会民国三十五年2月成立,会址镇区公园里。会员100人。次年3月改组,辖团体1个,设理事长、常务理事、常务监事等13职。

浙江省社会行政学会德清县分会 民国三十六年8月3日成立,会员43人。分会举行会员集体进修,编辑《新社会》半月刊。址设公园里,有常务理事1人,理事4人。

德清县乡镇自治促进会 民国三十六年6月成立,会员76人,址设县府内。设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

文化、医药、教育界学会

馀不镇业馀平剧社 民国三十七年成立,有会员31人,址设直街民宅。

德清县中医师公会 民国十二年成立,二十年改名德清县中医公会。三十三年恢复旧称。三十五年2月组织整顿,改名德清县医学会。会员97人,会址县东街。设理事长等10人。

德清县教育会 民国三十五年3月成立,团体会员15个,会员代表30人,址设县府内。有理事长、理事等11人。

羌山乡教育会 成立于民国三十五年2月,会员25人。会址羌山乡公所。

设理事长、常务理事等11职。

德清县方山乡教育会 民国三十五年2月,衡溪乡、瓜山乡分别成立教育会,各有会员29、11人。三十六年3月并乡后改称方山乡,会员24人,址设乡中心国民学校(东衡里仓前兜),有常务理事等7职。

德清县馀不镇教育会 民国三十五年2月成立,次年与羌山乡合并后改组,会员36人;址设馀不镇中心学校,有常务理事、理事等9职。

德清县曲园乡教育会 民国三十六年与澉溪乡合并改组,会员33人,址设曲园乡中心国民学校,有常务理事7人。

体育界协会

城关镇钓鱼协会 1996年9月成立,委员21人,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各1人。

城关镇棋类协会 1997年5月1日成立,会长、副会长各1人,成员9人。

城关镇乒乓球协会 1995年6月成立,成员24人。

文艺界协会

馀不诗社 1980年9月3日成立,以创作研究传统诗词为主,首批会员9人,址设溪西街37号,社长陈景超,副社长2人。县城搬迁后,更名莫干山诗词学会。

清溪书画社 1994年成立,会员20人,设社长1人,副社长2人。

现代钢笔书法研究会 1994年成立,会员12人,以硬笔书法创作为主。

城关镇清溪越剧团 1999年8月成立,团员20人。

县京剧协会德清分会 1999年8月成立,会员26人。

清溪艺术团 1999年12月成立,团员11人,以歌舞说唱为主。

书画雕刻研究会 2002年5月成立,会员42人,以书画创作和竹木雕刻为主。

社会性协会

镇计生协会 1988年3月成立,会员54人,理事6人。后逐年发展,凡热衷计生工作,宣传计生国策者,男女均可入会。2003年末有会员5753人。

镇残疾人协会 1992年3月成立,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3人,理事2人,管理全乡496名残疾人。

镇老年协会 1991年2月11日成立,协会辟有书画、戏剧、棋牌等兴趣组,有阅览室、晨练等活动场地,会员41人。

县老年体育协会城关分会 2001年1月成立,会员36人。下辖花式体操、象棋、围棋、桥牌、扑克同点、乒乓、门球、羽毛球、钓鱼、木兰拳、木兰剑、锣鼓、腰鼓、扇子、秧歌、莲湘、舞蹈歌咏、戏曲、越剧等19个小组。2003年末,更名城关镇老年人体育协会,有会员309人。金火、明星两村设立分会,会员34人。

县关心下一代协会城关分会 1994年6月18日成立,设会长、副会长、理事23人。下设组织、宣传、秘书三组。

城关镇文明户协会 1998年10月成立,设会长、副会长、理事11人。协助创建文明城镇。

县消费者协会城关分会 1987年成立县消协,辖城关、新市、武康、钟管四分会。2000年9月换届,选出出席县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26人(含三合、雷甸、洛舍)。

其他各界学协会

德清县水产协会 民国三十五年12月4日成立,团体会员19个,会员代表37人,址设公园祖师堂,有理事长等9职。

德清县佛教支会 民国三十六年3月成立,僧尼会员75人,居士16人,址设长桥南堍观音堂。

德清县道教会 民国三十六年11月成立,会员138人,会长由紫阳观龙门宗道士担任,址设澉村碧云坛内。

船民协会、渔民协会 均成立于1954年11月,馀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