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一章 共产党

第一节 党建

秘密活动

德清县委 中共党员在德清城区进行活动始于1927年,9月,建成德清独立支部,直属湖州市委领导。次年4月,省指派许斌任中共德清独立支部书记。许以教师作掩护,在馀不镇秘密串联。8月,独立支部扩建为中共德清区委员会,直属浙江省委。

1929年6月,中共德清县委在馀不镇建立,许斌任书记,辖城区、新市两区委。县委发动农村青年,抗租、抗债、抗税;组织工人与资本家展开“增加工资,反对罚工”斗争。次年4月,省委部署浙西总暴动,县委立即在馀不镇西街明道圩203-205号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干训班内容,并确定5月18日深夜12时暴动。

由于机事不密,18日下午骨干两人被捕,县委委员徐宗楷立即赴杭汇报请示。次日全城戒严,大肆抓捕。暴动失败,县委无形解体。

池头门支部抗日战争期间,浙西特委从于潜移驻莫干山。1939年秋,庾村支部书记温一段在德清城西发展党员9名,由朱阿奎任书记,朱武元、姬阿六任委员。次年3月,中共武德县工委成立,支部由工委直辖。8月后,支部书记由嵇阿云(1940.8至1940.12),朱云(1940.12至1942.2)出任。9月,改属中共武德县委。

1942年,因上级失去联络,关系中断。

馀不区委1945年3月,新四军苏浙军区一纵队二支队攻克洛舍,成立中共武德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4月4日解放馀不镇后,旋即在镇区组建中共馀不区委员会,苏振亚任书记(1945.4至1945.6)。原池头门党支部接上联系后,隶属区委领导,支部书记仍由朱云担任(1945.4至1945.6)。

组织机构

1949年6月,中共城关区委建立,辖城东、城南、城西、雷甸、双溪、杨墩、塘北7乡党务。1951年6月,中共城关镇党委建立,区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均由上级任命。辖区内党支部,城东乡于1952年12月建临时支部,次年6月改正式支部。城南、城西、瓜山3乡,于1953年下半年至次年春先后正式建立。1956年撤区后,改设总支部委员会,城西建于3月,城郊建于11月。是年底,城西乡总支辖党支部5个,城郊辖3个:城关镇党委辖支部5个。1958年6月,城西、城郊两乡总支均改建为乡党委。

总委(党委)设第一书记1人,书记1-2人,副书记1-3人。1958年10月,城郊、城西两乡与城关镇合并,组成城关人民公社,建立中共城关公社党委,所辖城东、城南、城西、城关4个管理区建立党总支部,下辖28个支部。1959年6月,城关镇从公社析出,建立镇区党委,党委书记由公社副书记兼任。

1961年8月,公社规模调整。城关镇党委辖党支部15个,城关公社党委辖支部23个。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组织停止活动。1969年6月,镇、公社革命委员会分别成立党的核心小组,至1970年,城关镇所辖17个基层支部,公社所辖23个基层支部,全部恢复重建。

1974年11月“突击提干”,公社党委成员由原来13入增至18人,次年10月贯彻中共中央16号文件后始进行纠正。

1984年1月,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政社分设。城关公社党委改称城关乡党委,并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调整镇乡领导成员。是年末,镇辖支部41个,乡辖支部36个。

1992年7月扩镇并乡,城关乡并入城关镇,组建新党委,全镇共辖基层党支部82个。此后,镇党委正常换,至2003年,镇辖基层党委4个,总支7个,支部93个(见表)。

党员发展

解放初,馀不镇有党员4人,均为南下干部,分布于党政机关。通过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在农村有计划地发展贫雇农积极分子入党。1953年,城东乡发展党员4人。1954年,中共城关区委要求加快党员发展步代,总数不少于全区农业人口4‰。至1956年底,城关镇有党员97人,城郊乡、城西乡各有93人。1957年整风反右,新党员发展暂停,重点移到预备党员考察教育,是年底,城关镇预备党员转正40人。

大跃进期间,因片面追求数量,大量发展党员。三年内,镇与公社共发展党员297人。1961年后,党建工作以管理教育为主,党员素质有所提高。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建党随之停顿,1974年突击发展党员41人。次年根据中央16号文件,分别情况处理,其中承认党员26人,除名15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积极慎重”建党方针,党员稳步发展。1980年镇社共有党员1098人,1985年增至1189人,1992年镇社合并时增至1335人。

1966年前,建党对象以职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数量极少,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1977年统计,镇社1004名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9人,仅占2.9%。1979年后,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发展党员重点转向优秀知识分子,25周岁以下青年积极分子和农村专业户、重点户先进入物。至2003年底,全镇1966名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575人,其中高中243人,中专141人,大学190人,研究生1人,占全部党员总数29.1%。此外,党员中有专业技术人员85人。

第二节 领导

1949年6月,中共城关区委成立,设书记、副书记。1961年12月,再次设立城关区委,辖城关、下舍、雷甸、二都、三合、秋山六公社(未设区政府),次年7月终止。

1955年7月,城关区所辖各乡支部委员会,设书记、副书记、委员。次年改建乡党总支,1958年6月改建党委,职称相同。

城关人民公社成立后,党委副书记一职增多。1967年12月至1970年3月因文化大革命停止组织活动。1971年曾设第一副书记一职。1984年1月设乡,领导职称未变。

中共城关镇委员会,建立于1951年6月,撤区前未设书记一职,由副书记全面负责。1958年10月并入公社,次年6月析出。2004年4月改名乾元镇,党委领导称呼未变。

第三节 党代会

城关公社(乡)

自1959年至1990年,城关公社(乡)共召开党员大会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四次。

第一次党员大会 1959年5月1日开幕,3日结束。出席大会353人,其中党员291人,非党积极分子62人(含二都公社)。

大会由中共德清县委直接召开,城关、二都两公社党员全部到会。县委书记处书记孙延成致开幕词,县委第一书记王若山作动员报告,城关、二都两公社党委分别作总结报告。

大会以整风精神,总结、检查人民公社建立以来各项工作。城关公社党委检查了骄傲自满、右倾保守等问题。

大会采用吸收非党积极分子参加,大会小会结合和会内会外结合新形式,发动群众鸣放。并以实际行动,争取实现更大跃进。

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城关公社委员会委员15人,其中常委4人。同时选出监察委员5人,选举产生出席县二届一次党代会代表22人,列席代表7人。

第二次党员大会 1962年12月18日至20日举行,286人出席。公社党委书记吴长春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解放十三年来巨大变化。1951年由4248户农民组织互助组,1953年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个、互助组135个,到1956年底组成18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又联合组成人民公社光辉历程。十三年对比:粮食单产由177.7斤增至628斤;总产由53874担增至168710担;蚕茧由年产1111担增至2453担;生猪由580头增至5007头;湖羊由1610头增至13415头;耕牛由2头增至397头。十三年中,党和政府为发展集体,发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32300元,其中94%于1991年豁免。支援穷队资金137000元,发放长期无息贷款4000元,累计农贷67.42万元。供应抽水机23台275.5马力,电动机23台230千瓦。农民口粮水平从250斤增至461斤。1953年提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车水不用脚”等口号正逐步实现。全社已有2723户装上电灯,农村家庭拥有收音机40台,手表101只。

大会号召坚持走集体化道路,不放弃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县委书记王若山(城关公社选举出席县党代会代表)在会上讲话。

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公社委员会委员7人,出席县三届一次党代大会代表26人,预备代表1人,列席代表2人。

第三次党员大会 1970年3月24日至26日召开,出席党员433人,非党积极分子90人。大会是恢复党组织活动之后,通过开门整党召开的。听取了公社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工作报告,着重讨论了党组织整顿和建设。至1969年11月,全公社23个基层党支部已全部恢复,458名党员已有413名恢复组织生活,同时吸收5名先进分子入党。

大会前,曾召开党员大会和党员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号召抓紧整党建党,继续吐故纳新,充分酝酿新党委候选人。

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公社委员会委员8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人,同时通过城关人民公社党员大会决议。

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 1980年12月26日至27日在三里塘茧站召开,出席代表192人。党委书记程琏祥作《十年回顾》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全社文革中受迫害干部群众896人已全部复查,折磨致残和迫害致死已分别平反昭雪,下发经济补助6140元。四类分子286人已由群众评议摘掉帽子。普遍开展整党整风,各大队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替代革命委员会,对29名双突(突击提干,突击入党)党员已进行区分处理。

报告总结近年农村管理常年到户、季节包工到人,划分操作组联产计酬、零星项目承包到户和专业承包、有奖有赔的可行性。

报告总结社办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历程,砖瓦厂、丝厂、绸厂、农机厂、农具厂、淀粉厂、水泥预制厂、柳条厂、运输队等10个单位,已有工人876人,产值年达290万元,创利43万元。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社员人均分配227元,分粮946斤。

大会提出以粮为纲、猛攻蚕桑、绿化山林、增养猪羊、发展花果、恢复鱼荡、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具体方针。并选举产生公社党委成员9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人。

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 1985年10月28日至29日在城关乡大会堂举行,出席代表155人。

大会听取和审议陈洪魁代表乡党委工作报告。1981、1982两年中,全乡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顺利完成农村改革。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后,1984年淡水鱼产量17310担,比1980年增产9976担。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全乡涌现专业户、重点户557户,占总农户9.6%,乡村企业前景喜人,全乡乡办企业14家,村办企业29家,联户个体企业36家,全年总产值521万元,占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9%。

大会选举产生城关乡第五届委员会委员5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1人。乡党委委员平均年龄39.4岁,比上届45.2岁下降5.8岁。

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 1988年3月21日至22日召开,出席代表139人。乡党委书记沈信甫向大会作报告,回顾三年来从上海、金山、杭州等地引进资金800多万元,解决在建、新建技改项目工程资金缺口。乡村工业产值比县下达计划指标超出16%,增长幅度名次从1986年全县第15位上升至第5位。农村改革不断深化,除粮、桑、油、鱼等传统产品外,河蚌育珠、养虾、养禽、出口良种猪、养蜂栽果等新兴门类蓬勃兴起,丰富了商品种类。官庄村十年植树,建成绿色银行,成为百万富翁。卫星村家禽饲养,从1户发展到160多户,成为种植业养殖业领头雁。党建不断加强,一批有商品经济头脑、勇于开拓创新的中青年干部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其中调整充实党支部15个,新提拔党支部书记15名,吸收新党员64人。

大会选举产生乡六届委员会委员5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1人。

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1990年2月24日至25日召开,出席代表84人。大会听取和审议了沈信甫工作报告,回顾1989年6月党中央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保持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局势,全乡干部经受了严肃政治考验。1989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5135万元,比1987年增长28.6%。根据从严治党要求,全乡20个农村党支部592名党员进行民主评议,评出合格180人,基本合格355人,不那么合格49人,不合格8人。对违法违纪党员分别作出限期改正,撤销职务,劝其退党、除名等处理。会议选出乡七届委员会委员6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人。同时选出出席县第八次党代会代表12人。

城关公社党员代表会议1979年10月13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41人。大会选举出席县第五届党代会代表31人(其中男26人,女5人),候选人由各支部代表协商提名,讨论产生。

城关乡党员大会1984年4月9日召开,实到党员487人。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从8名候选人中选出出席县六次党代会代表7人。

城关镇

中共城关镇党委,自1962年12月至2002年1月,共召开党员代表大会9次,党员大会1次,大会后续会议2次。

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1962年12月14日晚至15日举行,正式代表45人,列席7人。

大会听取周立庆工作报告,提出今后城镇工作主要任务是动员和集中一切力量,在物质、技术、人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加速农业发展。1962年,全镇已有2400馀馀人回乡下乡,支援农业第一线。

大会选举产生新的镇党委委员9人,出席县三届党代大会正式代表12人,预备代表1人。并通过关于城镇工作的决议和关于组织、监察工作的决议。

第二次党员大会1970年3月27日至29日召开,正式代表190人,列席32名。大会听取镇革委会核心小组工作报告,至1969年12月,全镇17个基层

党支部已全部恢复重建,236名党员中已有210名恢复组织生活。新选拔24名优秀党员充实支部领导岗位,同时吸收89名造反派参加党组活动。

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镇党委成员5人,其中书记1人,并通过城关镇党员大会决议。

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 1981年1月8日至9日召开,正式代表97人。党委书记尹先锋作工作报告,回顾粉碎“四人帮”以来工作。全镇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干部群众已全部复查,平反昭雪;清退非法查抄没收的现款、金银和物资,已归还39户,折价归还现金10295元。73名长期劳动守法地富反坏及4名右派纠错摘帽。从原工商业者中区分出职工、小贩、小业主、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者58人。非法没收私房陆续归还原主26户,房屋918平方米,经济结算11698元。

加强党建,新建党支部11个,充实支部委员55人,发展新党员8名。经济建设步伐加快,1976年工业总产值59万元,利润5.6万元;1980年增至总产值330万元,利润80多万元,现有正式职工488人,比1976年的233入增加255人。

大会选举产生镇三届委员会委员7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3人。

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 1985年7月26日至27日召开,出席代表106人。镇党委书记沈永水作工作报告。

大会按照党章规定和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选举产生四届委员会委员7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人。新当选委员平均年龄35.8岁,比上届平均45.6岁,下降9.8岁。

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 1988年3月22日至23日召开,应出席代表114人,实到109人。镇党委书记沈永水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制订今后工作任务。大会选举五届委员会委员5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人。本次选举实行差额选举,先由大会主席团提出6名候选人名单,提交各代表小组讨论预选,主席团根据预选结果,确定5名正式候选人,进行大会等额选举。

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 1990年1月22日至23日召开,代表71人出席。镇党委书记朱炳法在大会作工作报告。回顾1989年6月,以邓小平为代表中央集体平息首都反革命暴乱,6月24日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以江泽民为首新中央领导集体以来的稳定局势以及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镇六届委员会委员6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人。同时选举出席县第八次党代会代表8人。

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 1993年2月8日至9日召开,正式代表158人,列席6人。沈信甫、邵慧敏分别代表党委、纪检委作工作报告。三年来工业经济发展迅速,1992年镇村企业总产值首次超亿元。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也有较大发展。14个单位被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三年中发展新党员102名,其中女党员35名,生产第一线党员52名。

大会选举产生镇七届委员会委员7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人。选举产生新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4人,其中书记1人。同时选出出席县第九次党代会代表20人。

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 1995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正式代表149人,列席4人。沈永章、沈学章分别代表镇党委、镇纪委作工作报告。三年来,旧城改造成绩显著,南街、县街、直街、务前街等26块地段拆迁住户554户,拆迁总面积4.37万平方米。工农业总产值前景喜人,1995年全镇4.28亿元,比1992年增长184%。大会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三年计划和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通过《中共城关镇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代表活动制度的决定》及《党委议事规则》、《关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决定》。会议确定党员代表任期每届三年,代表会议每年召开1次。

大会选举产生镇八届委员会委员8人,其中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3人。选举产生新一届纪委委员4人,其中书记1人。

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1997年2月26日召开,正式代表147人,列席6人。本次会议根据建立党代会代表活动年会制而召开,党委书记沈永章、纪委书记沈学章作工作报告,镇党委成员作述职报告。到会代表对党委班子及成员进行民主测评。会议还审议通过《城关镇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1997年12月23日下午召开,出席代表113人。会议选出出席县十次党代会代表20人。

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 1998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城关镇召开,143人出席。大会听取沈永章工作报告,全镇经济稳中有进,1998年工农业总产值6.5亿,比1995年增长50%。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三年中外贸出口供货值8414万元,其中自营出口326.9万元,1997年获全县外贸出口先进乡镇。旧城改造稳步推进,15个地段拆迁1.1万平方米,投入开发资金6555万元,新建住宅6.66万平方米。

沈学章代表纪委作工作报告,大会讨论通过《党委议事规则》和《关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决定》。

大会选举产生镇九届委员会委员7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3人。选举产生新一届纪委委员4人,其中书记1人。

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 2002年1月18日召开,正式代表81人,列席22人。沈永章作党委工作报告,三年来,农经结构调整,粮经比例从7∶3转变成4∶6,全镇形成特种水产(甲鱼、青虾)、规模养猪、蔬菜种植和蚕桑生产四大主导产业。培育扶持种养大户350多户,建立省县级粮油、蔬菜专业园区2个,初步形成“大户、基地、市场”效益农业格局。

工业创强,成功申请省级电光源制造专业园区和县批华莹港台商投资园区。三年中引进外资1600万美元,内资2亿美元。实施技改项目73项,新增投入4亿元,引进新项目55个,引进外资收购德清丝厂、德清绸厂和德清印刷厂。

城建稳步推进,29个地段拆迁3.9万平方米,投入开发资金4348万元,新建住宅5.2万平方米。行政村村庄规划完成,联星中心村建设初露端倪。

党建不断强化,发展新党员98名,职工100名以上、党员3名以上企业都建立党支部。

大会听取沈学章纪检工作报告,审议通过《关于建立代表活动制度的决定》、《关于加强镇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决定》。选举产生十届委员会委员7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4人。同时选举纪委委员5人,其中书记1人。

第四节 纪检

1952年,中共城关区委及镇党委乡党支部,均设纪检委员。1959年5月,城关公社设监察委员会,委员1人。文革期间,监察机构取销,1981年恢复,此后,镇、公社党委委员中设1人分管纪检。1992年扩镇并乡后,镇纪委成员,由历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整党整风

1955年9至10月,城东、城南、城西、瓜山乡党支部,城关镇党委先后开展整党。经揭发、检举、自我坦白,发现问题不少。如城东乡19名党员中,参加反动道会门6人,家庭关系复杂3人,当过伪军警3人,表现不好1人;瓜山乡党员中,不参加互助合作7人,领导合作化不坚决3人,贪污腐化2人,对粮食统购统销不满、家有馀粮不卖3人,组织观念不强5人,要求退党1人,违法乱纪1人。经过学习教育,四乡一镇党纪处分4人,发展新党员15人。1958年9月19日至24日,城关镇委所属14个党支部117名党员采用大放大鸣大字报、大辩论方式进行整党,共贴出大字报217张,提意见416条(其中腐化堕落、蜕化变质26条,敌我不分8条,个人主义97条,自我检查94条,其它191条)。会上重点辩论9人,大组集中辩论2人,党纪处分9人。1964年5月23日至25日,城关公社党委召集全体公社干部13人,学习中央《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与“四清”》的指示,进行“洗手洗澡”,自我检查思想、作风、生活等方面问题。共查出挪用公款161.6元;开后门购货物12类(其中购饲料1820斤、食搪31斤、蚊帐3顶、皮鞋2双、胶鞋2双、木材0.37立方米、短裤3条、钢精锅2只、雨伞1把、面盆1只、香烟10条、调布票16尺);多占公社集体财物计丝绵4斤,布票18尺,汗衫1件,鱼150斤;与农民合伙併养生猪2头;集体私分公社奖励金16人,每人21元计336元;结馀办公费买英雄金笔30支私分,折人民币185.74元;在群众家中吃饭不付钱10人41餐;以及干部集体种植搞私有等。自我检查后,相互“擦背”,对多占财物作退赔。1969年3月开门整党,历时9个月,694名党员中623人恢复组织生活。1986年1月起,分期分批进行整党,镇、乡党委分别召开扩大会议集体对照检查,历时5月。城关镇基层企业单位整党自1月23日起历时6个月,参加党员452人。通过整顿,重新登记424人,暂缓登记3人,开除党籍3人,除名1人。城关乡村级整党自9月1日起历时3个月,全乡29个村(企)支部658人参加整党,重新登记654人,暂缓登记4人,党内严重警告2人。

廉政建设

1988年2月,镇政府决定,严禁动用公车(包括轮船、汽艇)婚嫁迎娶。1993年6月,镇纪委举办纪检干部学习班,通报3年来查处党内违纪案件26件(经济案7,赌博案15,其它4),处分党员26人(开除5人,留党察看7人,严重警告3人,警告11人。其中3人由司法机关刑事处分),号召党员干部坚持反腐败斗争。1996年冬,镇纪委制订拒收、上交礼金登记制,自查自纠。春节期间,机关领导干部4人拒收退回礼金礼物4410元,上交礼卡价值3120元,联盟村支部书记在绸厂扩建中拒收包工头礼金1000元。1998年廉政督查中,镇领导2人拒收上交礼卡3000元,乾元集团总经理将1万元礼金退还业务单位。是年,食堂招待费节约5.67万元。

案件查处

党员违法乱纪,自1952年至2003年,共查处189人(其中开除党籍53人,劝退除名10人,留党察看41人,撤销职务3人,严重警告39人,警告劝告43人)。查处重点,解放初以丧失阶级立场、农业合作化中闹退社、统购统销中瞒产私分为主;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期间,以思想右倾保守、敌我不分、阶级斗争抓得不狠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以贪污受贿、赌博嫖娼、迷信活动为主。期间因错误路线影响处理过重、证据不实案件,1962、1980年分别进行甄别平反,复查纠正。

第五节 宣传

内容

社会宣传将中央政策迅速及时传达给群众,发动群众学习、参予,各个时期侧重不同。解放初,主要宣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捐献飞机大炮,全民普选,贯彻婚姻法和农业合作化。1954至1965年,农村以过渡时期总路线教育,统购统销,学习《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大跃进(大办企业、大办粮食、大办钢铁),社会主义四清运动(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为主。集镇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帮助政府改进工作(大放大鸣大字报),精简下放为主。1966年至1976年,以宣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主席著作为主,分时段开展破四旧、立四新(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狠抓阶级斗争,打倒走资派,斗私批修,学习下高桥割资本主义尾巴,深挖洞、广积粮,三学(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学解放军),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批林批孔,评法反儒,革命大联合等活动。1977年至1983年,主要宣传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和批判两个凡是。1984年以来,以学习邓小平理论、宣传经济建设为中心。连续10年开展农村基本路线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讨论,三个代表教育,双思(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等。

专项宣传新民主主义时期,在机关、城镇开展剿匪反霸宣传,瓦解敌特斗志。在干部中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在工商界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情报)。1954年至1965年,在机关、学校等上层建筑领域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整风反右。精兵简政,干部下放。四清运动(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文革期间,在机关干部中宣传尊法反儒,吐故纳新,开门整党。1977年至1983年,机关干部以宣传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主。1984年以来,在机关干部中宣扬反贪倡廉,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开展十四大精神再教育以及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严(严要求、严管理、严监督)教育。

形式

宣传形式颇多,本镇常见有下列13种。

会议 利用小会、大会、座谈会传达中央政策,交流学习经验,讲用个人心得最为多见,如1971年批判林彪、陈励耘罪行时,一个月内召开全公社大会四次;5至12月召开各级群众大会85次,受教育4.3万馀人次。2000年5月双思教育中,召开座谈会75个,参加会议3080人,面对面教育3650人。

文工队 1951年,城东、城南、城西三乡均组织业馀文工团,采用扭秧歌,打莲花落,化妆小演唱等形式宣传新婚姻法、抗美援朝及参加送军、交公粮活动,所到之处,万人空巷,效果极佳。1959年,镇组织曲艺演唱队到田头说唱,宣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幻灯、电影 利用放电影、放幻灯片进行宣传,1965年前为常见形式。1990年后,渐被录像片、专题电视片取代。

广播 本镇广播宣传始于1956年,至今仍为有效形式。近年来,各居委会街头宣传都采用便携式话筒,部分单位拥有宣传车,人称流动广播站。

宣传队 1958年7月宣传社会主义总路线期间,由党、政、工、团、学校等单位12人组成突击队,指导各单位组织宣传队。除口头宣讲外,还敲锣打鼓、化妆上街。商店、食堂、戏院等环境布置标语、横幅、对联。平均每天有二三个宣传队上街,最多一天为13个。其中文化馆宣传队下乡10次,下街店23次。两个月内,张贴标语3200多条,对联106幅;墙头画800多处,墙头字200多条。

大游行 发动组织群众聚集游行,如1958年宣传总路线时,举行1000多人游行,队伍高举横幅、标语,锣鼓口号,彼起此伏。文革期间宣传最高指示,大多采用大游行方式,1976年10月17日粉碎四人帮大游行,人数多达三四千(包括学生)。

大字报 1957年11月整风期间,首次推行大字报形式大放大鸣。试点中,与会人员一天提出意见276条(其中个人185条,小组91条),贴出大字报160张。尔后10天之内,城关镇各系统共鸣放意见11221条。文革中,大字报再次成为传达政令、批判教育重要方式。

墙报、黑板报 利用墙报、黑板报进行宣传,自解放初迄今从未间断。如1954年城东乡宣传统购统销,出黑板报8块,夜光报14版。瓜山乡出墙报7期。2003年非典期间,城镇各社区共出黑板报105期。

学习班 采用办班形式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始于1965年,是年,城关公社开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1次,参加学习1634人。同时建立毛泽东著作学习小组131个。文革期间,学习班不胜枚举。

工作队 组织工作队、工作组下乡宣传,时间最长为5个月,人员最多为520人。如1974年11月,由省、县组成农业学大寨工作队驻城关公社工作组,分成5个小组进驻红星、星星、联谊、联盟、信谊5大队,历时5个月。1975年11月,由浙江大学化工系师生组成省农业学大寨工作队520人,分别进驻明星、红星、联星、恒星、新盟、红旗、联谊、信谊、胜利、官庄10大队和企业,历时3个月。

简讯、快报 1966年2月,城关公社党委编写《城关简讯》,每期4至6页,共出16期。次年改由人武部生产办公室主编,止于11月,共出9期。1967年7月1日,公社联合总指挥部创办油印小报《七一战刊》,每期8版,共出20期,次年1至8月共出12期。同时有政工组主编《学习通讯》,每期16开一张,油印套红,仅见8期。1969年2月,公社贫宣队办公室主编《斗批改通讯》,每期16开一页,共48期。

知识竞赛 利用知识竞赛宣传党政、振兴德清始于1994年4月,在开展“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大讨论中,镇开展“八杯”竞赛活动(农业生产丰收杯、乡镇企业振兴杯、外向型企业创汇杯、个体经济绿叶杯、亿千工程龙头杯、精神文明新风杯、社会治安安定杯,农村奔小康小康杯),整个赛期至1995年1月止。

网站 2001年建立城关镇人民政府网站,开设“首页、走进城关、政府机构、招商引资、企业之窗、现代农业、科教文卫、城镇发展、精神文明、互动天地、后台管理”等栏目。利用网站交互功能,发挥外宣交流作用,各栏下设篇目丰富,有新闻动态、在线调查、友情链接、办事指南、招商项目、优惠政策、镇长信箱、农业园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流量分析、历史沿革、地理交通、企业精英、特色产品等46个项目。

组织

解放初,中共城关区委在各乡建立宣传员制度。如1954年,城东乡有宣传员32人,通过普选、统购统销等系统学习,形成宣传队伍。1956年,各乡总支设宣传委员1人,负责政治宣传,1962年,县委宣传部下发《关于调整恢复报告员、宣传员制度》,城关公社设报告员2人,尔后,公社(乡、镇)党委会均设宣传委员,至今不变。

宣传工作除贯彻上级指示,组织于部群众学习外,各个时期尚有特定任务,如1984年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村)活动,官庄大队被评为首个文明村。1989年,恒星村和城关丝厂因经济连续滑坡,撤销县级文明单位称号。1995年3月,在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中,荣获德清县“文明城镇优胜杯”等。每年冬季,落实分解三报一刊(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湖州日报、求是杂志)征订任务,以及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年度评比,各村文明户、五好客庭户评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