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二节 沿革

镇境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聚居,汪芒氏部落散布其间。

大禹治水时,属防风国辖地。

禹诛防风后,属夏朝疆域。《史记》有“少康之子,实滨南海,既守封禺,奉禹之祀”记载。

公元前1066年,周灭商纣,属周朝版图。

公元前847年西周末叶,苗楚熊勇立国称王,势力遍及南蛮百越,属楚国疆域。

公元前585年东周简王元年,吴国自立,寿梦称吴王,属吴疆。

公元前510年,楚属国越自立,允常称王。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属越国版图。

公元前334年,楚败越,封春申君于菰城,作为食邑,镇境复属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楚、吴、越三国时强时弱,互有进退。镇境处于三国边缘,故隶属无常。衡庐《长兴六题》有“时越时吴时楚地,亦王亦霸亦诸侯”诗句,盖纪史实。

公元前223年,楚亡,复属越。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25年,秦将王翦平定江南,越王降秦,秦置会稽郡,改菰城为乌程县,镇境属会稽郡乌程县馀不乡。

西汉,属乌程县馀不乡不变。

东汉永建四年(129),会稽郡钱塘江以西分置吴郡,镇境属吴郡乌程县馀不乡。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置永安县,设东、西两乡(当时设县,但分东南西北诸乡,如东迁县有南乡、北乡可证),镇境属永安县东乡。(万历《湖州府志》称:“先为吴郡太守许贡奏,分乌程馀不乡与余杭二境置永安县。”永安置县,旧志有中平、兴平、黄武三说,今据《史志一得·武康建县年代考》,作中平。)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吴郡改称吴兴郡,镇境属吴兴郡永安县东乡。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永安县改永康县,仍设东西两乡,镇境属吴兴郡永康县东乡。

太康三年(282),永康县改名武康县,镇境属武康县东乡,直至南北朝终。沈约《宋书·自序》云:“史臣七世祖延,始居县东乡之博陆里馀乌村。”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各县分乡(浙江义乌、山西武乡、广东清远等县志均有此记载),武康县东、西两乡分为37乡,其中原馀杭旧境分为20乡,原乌程旧境分为17乡。镇境县属如故。

唐朝天授二年(691),武康县东境析乡置县,属吴兴郡武源县。景云二年(711),武源县改名临溪县,属吴兴郡临溪县。天宝元年,临溪县县署从下兰山迁徙至百凉山南麓凤凰山侧,镇境属吴兴郡德清县,乾元元年(758),吴兴郡改称湖州,属湖州德清县所辖。

南宋宝庆元年(1225)(民国新志作二年)湖州改名安吉州,镇属安吉州德清县。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安吉州改名湖州路,镇属湖州路。至正十六年(1356),湖州路复改名吴兴郡,镇境属吴兴郡德清县所辖。

明朝洪武二年(1369),吴兴郡改称湖州府,此后直至清朝末年,镇境隶属湖州府德清县所辖。

民国建元,取消府制,直属浙江省德清县。民国三年(1914)设道,属钱塘道德清县境。民国十六年废除道制,德清县复由浙江省直辖。

民国廿四年9月,浙江省设9个行政督察区,直属第一督察区。民国廿七年改属第二督察区。

民国三十七年4月,全省设6个专区,镇境属吴兴专区德清县。同年7月,专区改为9个,镇境隶属如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省设10个专区,镇境属嘉兴专区。

1983年撤消专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镇境隶属湖州市德清县,迄今不变。

此外,镇境金鹅山以西草塘里自然村,系1958年6月从秋山乡划入,其地向属武康县,故历史上州县隶属,与上述不同。

五代吴越国天宝三年(910),隶属杭州武康县。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隶湖州武康县太原乡。

民国廿七年7月,境属临安专区,直至1953年临安专区撤销,改隶嘉兴专区武康县。

1958年6月武康撤县,属德清县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