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各堰閘壩

嘉興縣

白苎堰在縣東南三里案張堯同百詠題作白苎橋則在宋時此堰已開至元志時仍

其舊稱耳其橋為滮湖之咽喉最

利通流昔人曲為之防蓋失計也

馬塘堰在縣南七里今久廢詳見山川門

六里堰在縣東五里以上至元志今久廢

盛家堰在新行鎭北吳志

鄭公堤在會龍寺兩腋明崇楨間知府鄭瑄築歲久漸

國朝康熙六十年里人高孝本白于郡守率衆重築兩隄以

節嘉善平湖之去水浙江通志

施洪港壩施洪港在縣東二十六里東北接伍子塘正

德間豪户築壩阻塞里老施顯等呈縣委喬典史親臨

起夫開濬嘉靖末年又塞耆民萬忠告縣捐資復開嘉

靖四十四年十月知縣范崙給帖執照嘉興湯志

鰻鱺堰在六里街東津亭對岸舊有此堰不知名所起

或稱萬里堰雍正間開河濟鹽運堰廢伊志互見山川門

麒麟壩在縣東十數里漢塘之南岸土人所築時塞時

通伊志互見山川門

秀水縣

杉青堰在嘉興縣北四里至元志案時未置秀水縣故隸嘉興下同熙甯

元年十月詔杭之長安秀之杉青常之望亭三堰監護

使臣並以管幹河塘繫銜同所屬令佐巡視修固以時

啟閉從提舉兩浙開修河渠胡淮之請也宋史河渠志今堰久廢

冬瓜湖堰在嘉興縣北三里至元志今久廢詳見山川及叢談

栅堰在嘉興縣北三里至元志今堰已開通柳志案堰處今改橋府

城西北新城塘河遠承苕溪爛溪之水而東全賴此橋

為咽喉要地其水非惟濟運實形勝所關不知何時築

堰遏來源而傷地脈貽害非淺今亦未詳何

時所開當在明永樂間夏忠靖治水時也

學秀堰在嘉興縣西南九里今久廢互見古蹟

杉青閘在嘉興縣北四里以上至元志今久廢

浙江通志秀水水利大略與嘉興相似境内少堰

壩至元志所載今皆不存土人猶以堰名其地云

嘉善縣

伍子塘壩康熙六十一年重築伍子塘壩壩在柳洲亭

後闔邑風水攸關自明季知縣李陳玉剏建以來時築

時開至是里人錢以坊等倡捐重築嘉善戈志

彭家堰在八中區宙字圩

萬家堰在九南區三豐圩

孟家堰在四南區小豐圩南婁縣界以上伊志

石井長春等三壩嘉慶四年嘉善知縣萬相賓修復三

壩伊志知縣萬相賓記略嘉善嘉興析邑也水從郡城上下兩塘而來匯張涇而去生于申旺于子庫于

辰惟蘆墟長春兩塘先走而北生氣洩矣於是設石井

長春二壩以障之城北伍子塘水當子位又洩矣於是

有柳洲亭以銜之猶耗也壩以截之葢自前明劉公創

為美舉章公繼其事三壩之來久矣今惟長春壩尙在

稍頽塌焉石井伍子塘壩曾有私請開通者前令笞之

而止乾隆三十年為吏蠧所開鄕人不敢言伍子塘壩

康熙九年大水為漁人所毁壬寅前令彭公從紳士請

築之乾隆二十八年梁公復脩而勒石焉旋以市民私

籲而掘改議木栅卒未建嘉慶四年冬脩縣志士大夫

紛紛以請予曰旨哉是誠余責也乃告耆老帥鄉正均

力作具畚插十日而石井伍子塘成又五日而伍子塘

壩成乃以餘力及于長春壩壘石而增之于是三壩皆

海鹽縣

張泥堰新朱堰錢涇堰周大堰許家堰徐涇

堰落匯堰右隸開濟鄕至元志案浙江通志開濟鄉内又有周墩堰孟家

干涇堰錢家堰丁匯堰朱涇堰練浦堰陶涇

堰白塔堰孔家堰右隸永寗鄕

徐涇堰鐵城堰黄泥堰高峰堰大王堰小華

家堰大華家堰東吳市堰西吳市堰右隸長

水鄉以上至元志案浙江通志長水鄉内又有板層堰董涇堰談家堰棠成堰

北橫涇堰彭村湖堰楞巷堰馬家堰滕家廟堰

倪家堰龎家堰楊家堰衛港堰六里堰别見後

三里堰孫家堰别見後湯家堰右隸德政鄉至元志

案浙江通志德政

鄉内又有沈家堰

案浙江通志宋嘉祐元年縣令李維幾置鄉底堰三十

餘所後亦漸廢湻熙九年守臣趙善悉興脩水利增築

鄉底堰八十一所又云海鹽古堰圖經所載有一百

四所自析平湖後本縣所存止四十有二後亦漸廢案

今通志所開凡

四十有四堰

六里堰在鎭西六里高下相去數仞為澉浦灌田隄防

之所明萬歷間知縣李當泰里人朱文才錢魯南許星石倡捐修築以固坊圉甃小溝于深底創設瀛洞

蔽之以門遇旱則開引下河之水以灌上河之田吳中

偉有碑記國朝嘉慶二年里人重築年久圮漏同治

十一年知縣沈寶恒領款脩築重甃瀛洞

四旁堅築三和土河水始得多蓄新纂

孫家堰在鎭西南四里宋澉水志乾隆二十四年海昌陳氏將堰水之孫家堰改閘

洩水民甚病之三十四年知縣韓本晉知府李允升杭

嘉湖道甯武立勘詳重復古堰吳懋政有永安湖水利

新河堰一名新河中壩在澉浦東門外續澉水志彭孫遹重復新河堰記予邑西南一舍

曰澉城澉城踞山海之交地勢高亢土雜砂石瀉鹵水

淺而狹旬月不雨即罹旱災歲十八九其循城而流者

為濠河壕河西北流四里有堰曰甪里甪里堰之下即

通河也出東門循壕河東北行百餘步有堰曰新河創

濬於故明萬歷間其始濬也自澉城東北十里白洋河

盡處起工迤邐西南去壕河不盈七尺即訖工留作新

河堰越數十年新河土淤水盡注白洋河又於嚮起工

處築常川壩以阻之緣新河至常川壩草蕩十餘頃舊

制分隸鹺户取薪煮海官稅纎微邇年悉事畊稼所得

倍蓰然水澤往往不給康熙十七年其鹺户之黠者與

非鹺户而無良者比黨畫計謂去新河堰則二水相通

有麗澤之益以此告於張令君張令君不暇察也為請

于上官遂壞新河堰其秋壕河之水盡輸新河蕩有收

而田不稔次年春士民聚而請于張令君曰堰不復是

有河而無河有田而無田也唯令君有以命之張令君

復為黠者所惑謂澉人之故違其令也必不肯復新河

堰於是新河堰不果復二十年侯令君下車次年春澉

人請復堰令君瞿然曰前令上請而壞堰吾下徇而復

之是以縣令抗上官也大不可士民懼而聚謀曰壞堰

以來水竭歲祲吾澉之人亦病矣不及今上籲是遺令

君以憂也遂合詞控於郡守袁侯袁侯拘黠者與士民

庭訊焉下令曰新河堰載在邑乘不可壞也且吾聞濬

壕以衛城未聞涸壕以危城也况澉地瀕海一旦烽燧

有警何所藉以飭備禦乎以此請於參政某公某公是

之即為轉請於方伯鹺憲巡撫方伯鹺憲巡撫是之于

是新河堰得果復士民驩呼相慶曰堰之復澉民之大

幸也然非郡侯之明斷何以至此不可不勒石以垂永

久相率謁某君貽書都門具述顛末求余文以為記余

惟政之大要在因革因所當因雖循常而不為苟安革

所當革雖創始而不為喜事自朝廷下迨郡邑莫不皆

然不知其道則拘謹者畏難而憚改作剛果者好動而

多變更其不至於病民者幾希矣昔漢召信臣守南陽

為百姓開渠溉田數萬頃其民稱為召父蓋水利之於

人也用力省而就效速及物博而垂世遠非僅一時煦

濡噢咻之恩澤所可同曰而語者也信臣之利人也善

于革袁候之利人也善於因所為雖異而惠民則同噫

澉之人其尚世守勿失食力兹土以歌詠郡侯之功德

於無窮而凡蒞吾邦者誠能有鍳于此諸所措置設施

致詳因革之當卓然不為黠者所惑則蚩蚩之氓庶有

賴乎此則士民請文之意也是用書之以詔來者其郡

候讞語暨各憲詳允

載在碑陰不具述

養安閘在長川壩西備洩新河潦漲舊名鋪基閘同治

十一年重修改今名新纂

常豐閘在縣北四十里閘口闊一丈二尺兩堍各高一

丈六尺五寸至元志宋嘉祐元年縣令李維幾植木為閘

元祐四年何執中為令易以石湻熙十五年縣令李直

養蓋閘屋易閘板自是農被閘堰之利頻年得稔後以

丹楫通行不便閘竟廢今俗呼其地為橫塘牐是也浙江

永安湖閘在北湖口宋澉水志

張老人閘在中河東續澉水志嘉慶四年知縣任澤和捐貲

修築伊志

轉水閘二座在六里堰側成化年間本府通判張岫相

視高下置閘二座至今民受其利浙江通志海鹽據禾城上游環山濱海水

無渟滀惟藉官塘一帶以灌十鄉之田每十日不雨車

戽一動則其水立涸農田龜坼是以堰閘之設較他邑

尤為急務古人多置堰閘以阻遏水勢每歲二月築塞

九月始開誠善政也後人以舟楫阻滯毁諸堰閘以快

目前之便不知水無所瀦一遇亢旱動輒告災此由堰閘之廢弛故耳年久坍漏同治十

一年重修均築三和土設板啟閉新纂

平湖縣

十八里堰别見後白馬堰李家堰孫堰沈駝堰

孫三堰馬廐堰右隸武原鄉

玉山堰小山涇堰鍾礬堰湖口堰小黃泥堰

代堰清水墓堰沈墓堰東裴塔堰西裴塔

堰立沈堰馬垜堰楊瀆堰東閘堰墓堰

右隸齊景鄉以上至元志案浙江通志齊景鄉内又有曹婆堰王道堰紀家堰方家堰鹺

堰陳家堰瓦石堰金賣

線堰周家堰俞家潭堰

西閘堰祗園堰俞家堰大芒塘堰麥塔堰西

黃泥堰朱洞堰楊蕩堰余家堰夏角堰姚

里堰翁莊堰沈福莊堰志公堰大孫堰右

隸華亭鄉至元志案浙江通志華亭鄉内又有顧施東栅堰顧施北栅堰新帶堰方塘堰羅漢堰

戴堰馮奧堰錢家堰許洞堰月河堰别見後右

隸大易鄉至元志案浙江通志大易鄉内又有沈馳堰馮河堰

十八里堰案括異志武原有十八都分上下村上村在

此堰下

月湖堰案宋史河渠志云當湖自月湖浦入海考月湖

在邑南境何以不北流而反趨于南且當時海口又烏

能使鹹潮不入内地無損禾稼乎是不可解

橫橋堰在縣東北四十五里東承三泖之流乾隆乙巳

大旱知縣王恒決其堰泖水暢來歲得稔王恒為記見平湖王志

嘉慶己卯重開海鹽王純有記厥後土人又于直西三里之斜

橋築堰一道同治十二年旱知府宗源瀚飭縣開掘深

通案海甯吳騫有論平湖虹橋堰書載皇朝經世文編又重開虹橋堰記見愚谷文集新纂

石門縣

包角堰在縣南一里久廢知縣蔡貴易復之陳方伯善

為記陳善記役有妨于民者其利一其害一即舊迹所有吾罷議可也苟便于民其害一其利百即曠緒

綿邈若舊所無焉自我創建可也矧害不及毛髮而利

垂百世上不糜公帑下不竭民財修復故壤以弭隱憂

是役可已乎君子持議如握璧興役如救焚遄發力舉

不能旦夕謂害一利百者耳議定而役竣而紀功即一

堰之細可述已語兒縣與海昌接境海昌地斥鹵故多

鹽盜剽掠四出患首及石宋時以邑城之南有支河可

達海上遂築堰塞河以遏盜衝堰名包角今縣志可考

也及元兵入浙決堰直薄城下石燬于兵而堰決不復

者迄今垂三百年嘉靖乙卯㠀夷内訌突至浙西咸被

其禍而石邑大酷總督大司馬新安胡公相視地形于

故堰建敵臺二以相守望屹然金湯則是堰不特為石

邑外護誠一阨塞也邇年海上雖幸無事而飢饉洊臻

鹽盜競起石迫鹺鄉士民患苦之癸酉秋浚河通漕築

隄障水堤當堰址士民望見喜日此天相我也益務增

築用圖恢復屬隣邑人有稱運道不便者陰阻成議然

運道向由章婆堰橋出西安邱高橋至官塘初不由此

特假此以伸其私耳于是閤邑士民謀自捐資别濬新

河亦可通漕仍伐石建聚秀橋以便水陸經行者議已

定乃請于督撫謝公暨守巡諸公咸報曰以一堰而可

以弭全邑寇患亦何愛而不為其如議事下有司隣邑

人百計撼之郡大夫李公邑大夫蔡侯皆精練政理有

幹局堅守成議不為動既而守巡諸公以事過石邑親

歷其地環視久之歎曰是固當塞彼紛紛之說何為者

自今役宜速舉敢異議者坐之已仍檄有司更高廣何

家橋雖巨艘亦可直達無碍石民感悦上德力畚築不

踰時迄工始事于萬歷二年十月竣于三年正月役成

鄉大夫運長郭君輩來徵予言記其事予惟包角一堰

耳據得形便能為輕重若是即建堡立障可知已顧其

誢久不決非三四鉅公獨斷于上李公蔡侯協贊于下

石民奚享千百年之利哉夫堰以障水衆說之侵公議

猶水之侵堰也能持碩畫以敵群喙即千仞可立就詩

所謂衆心成城是已奚獨一堰哉乃斯堰非上德弗成

予故樂

為記之

羔羊堰在縣北九里

石門堰在縣北十八里以上崇德靳志

桐鄉縣

車口堰永新堰俱在運河塘右浙江通志

妙智堰莫家堰羅家堰洪家堰高家堰曹家

堰姜家壩桐鄉徐志載有妙智堰橋港莫家堰橋港羅家堰橋港洪家堰橋港高家堰橋港曹

家堰橋港姜家壩港改堰為橋年分

無考以名尚存故備載之伊志

浙江通志桐鄉之水利與秀水石門相等惟賴運河之

水流入以引灌田畝清風永新保甯等鄉其患在澇宜

高築圩岸以防浸溢梧桐慕化千金等鄉其患在暵宜

時疏浜涇以資車戽四境之内水皆平衍故無賴于堰

壩所當急者惟

濬河築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