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杂文、儿童文学、民间文学、翻译文学等。诗歌方面,清末民初,长春一带即有诗集问世。东北沦陷期间,据不完全统计,长春有15部诗集出版。日本投降后不久,长春便出版了4部诗集。但在国民党政府统治长春后,诗坛一时陷入沉寂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夕,长春有近20部诗集(含歌谣)出版。“文化大革命”使诗歌创作陷入停滞状态。“四人帮”被打倒后,诗坛变得空前活跃,自1978年至1988年的10年间,影响较大的诗集就有20多部与读者见面。小说方面,沦陷期间,长春有30余部小说问世。其中山丁的长篇《绿色的谷》,李辉英的长篇《万宝山》,影响较大。日本投降后,长春的小说创作处于荒漠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是有不少短篇小说发表,但出版的小说集不多。到80年代,在粉碎“四人帮”后的10年间,已有30多部中、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间世,是历臾上从未有过的繁荣时期。报告文学,在长春解放后逐步为人们所重视。至1970年已有5部报告文学集或长篇报告文学出版。进入70年代末和80年代,获全国报告文学奖的有《三门李轶闻》、《笼鹰志》、《足球教练的婚姻》,产生较大影响的还有《李宗仁归来》等。散文、杂文方面,伪满期间李季风的杂文《杂感之感》,是东北沦陷期间文坛的一篇有思想性的力作。解放后,特别是1956年,散文、杂文在长春蓬勃兴起,一些针砭时弊的杂文,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到80年代,程质彬、李云章、张秀枫、潘芜等的散文、杂文,都有专集出版,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儿童文学方面,伪满期间,长春作家李光月曾出版两部长篇童话。解放后,除李光月继续写童话外,郭大森、张少武、李中申在这方面也有专著出版。70年代末至1988年,在长春的儿童文学作家有20多部儿童文学著作出版,其中,《中国成语故事》、科学童话《小蜜蜂访问百花国》、童话集《天外飞来的客人》、散文诗集《小伐木人的歌》、系列短篇小说集《小脑袋和大鼻子的故事》、寓言集《披虎皮的狼》,短篇小说《摸鱼》,短篇童话《天鹅的女儿》等,或在全国和吉林省获奖,或被列为推荐书目,或被评为全国优秀图书,影响较大。民间文学方面,从60年代起,由于长春市文联和吉林省文联的重视,在长春有很大的发展,先后有新故事集,抗联歌谣集出版。70年代末至1988年,长春的民间文学更呈兴旺景象。《吉林省民间文学集成》长春城区卷和榆树、德惠、双阳、九台、农安卷先后出版。《中国民间教子故事》一书被北方10省民间文学协作区评为2等奖。翻译文学方面,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至1988年末,长春有40多部文学译著出版。其中,多是日本作家的作品,也有少部分是苏联、英、美作家的著作。

一、诗 歌

《雨觅红瓜》,是清代末年、民国初年时期乡土诗人王云台的诗集,共10卷,内有序论文赋70篇,诗599首。1929年由长春商埠成文印书局代印。表现了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怀以及洁身自好的思想情操,用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了德惠的社会面貌、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色,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沉依恋之情。作者1875年生于德惠县天台乡山嘴屯的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卒于天台乡何家学塾(伪满洲国时称国民义塾)。原名云卿,字伯轩。后改名为云台,字伯先,号策勋,别号悟我生。因精通诗赋,酷爱吟咏,又自号诗痴。

东北沦陷期间在长春出版的诗集有:《火光》(散文诗集),白灵作。集中收入的30多篇散文诗,是作者几年中随时记下的心史。《诗七首》(故事诗集),膝更作。《刀丝集》(诗集),外文作。《浮沉》(散文诗集),古丁作。集内所收作品多为1936~1938年所作。作者在序中写道:“春晨”是沉酣春梦的警觉,“笑颜”是扼杀性情的憎愤,“夜语”是矛盾撞着的自描,“假寐”、“荒地”、“圣手”是向无文文豪的嘲讽,“官门”是低迷文事的比喻,“新欢”是催我自新的呼唤,“独步”是暗夜行路的孤寂,“墨书”是偶有心得的启示。《木筏》(诗集),小松作,1939年诗歌刊行会出版。《未明集》(诗集),百灵作。《青色诗抄》(诗集),成弦作。《船厂》(诗集),冷歌作。1941年学艺刊行会出版。集内《船厂》一首,是以吉林的有关传说和风貌为题材所写的叙事长诗。《季季草》(诗集),山丁作。1941年由“诗集社”出版,共收《雁南飞》等新诗28首。《七月》(诗集),韦长明作,1943年出版。《笛》、《炉火》、《春天一株草》,均为诗集,韦长明作,1945年长春国民书店出版。《塞外集》(诗集),金音作。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后,在长春出版的诗集有:《春天一株草》、《七月》,均为韦长明过去的诗集,1946年上半年在长春重新出版。《灵草》(诗集),方季良著。《泥泞》(诗集),金羽著。以上4本诗集,均作为《诗丛刊》,于1946年上半年由主持《东北文学》的韦长明等编辑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本诗画选是《红花朵朵向阳开》,长春市诗歌联谊会编,新华书店东北总店1951年出版。着重反映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情。

《灯花》(诗集),中申著,1956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绿色的钢板》(诗集),赵鹏万、刘允章合作。1957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劳动之歌》(诗集),何鹰作。1957年出版。但因作者被错划为“右派”,未能发行。《东北抗日联军歌谣》,齐兆麟搜集整理,1957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白山抗联歌谣》,齐兆麟搜集整理,195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自由三十天》(长诗),王肯作,发表于1957年2月《长春》。《加热炉之歌》(诗集),戚积广作,195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出版。《红色的铆钉》(诗集),王方武作,195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出版。《十月的长春》(诗集),1958年由长春市文联编印。《长春民歌选》(民歌集),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编,1958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子弟兵之歌》(诗集),1959年驻长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0948部队编印。《长春诗歌选》(诗集),长春市文联编,1959年9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长春歌谣》(民歌集),长春市文联编,1960年3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巴吉垒诗选》(诗集),长春市文联编,1960年5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巴吉垒是农安县的一个人民公社,曾一度被誉为“诗乡”。《汽车工人诗歌选》(诗集),中共第一汽车制造厂党委宣传部编,1960年5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当时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曾一度被称为“诗城”。《大跃进诗选》,1962年由长春市文联编印。《炉火集》(诗集),戚积广作,1966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锤声集》(诗集),王方武作,1966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榆树行四首》(短诗,1961年春),陈钟作。

自1979年至1985年,长春诗坛异常活跃。这期间影响较大的诗作有:

《五彩的年华》(诗集),戚积广著,1985年6月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分《春天的抒情》、《五彩的年华》、《大地的笑声》、《碧海的浪花》等5个篇目,共45首。诗人通过这些诗,歌颂了共产主义者的信念和情操,描绘了东北农村的风貌和城市知识青年的生活,反映了林海和北疆的风情。

《海洋与爱情》(长诗二首),中申著,1982年8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海之歌》、《爱之歌》写于1978年,内容反映了人民群众与“四人帮”的斗争,是我国表现这一题材的少数几部长诗之一。

《星星恋》(诗集),芦萍著,1985年11月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包括《苏醒了的北方大山》、《森林,静悄悄》、《浪花记》、《旅途疏影》、《人生的旅途》等6个部分的106首新诗。芦萍,原名杨凤翔,1931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在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任助教、《长春》文学月刊社副主编、吉林省出版局副处长、终审等职务。现为《诗人》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副主席。194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出版的诗集有《乡村的早晨》、《长白燕》、《北方》、《莉莉的梦》等。

《鸭绿江上的木帮》(长诗),丁耶著,1983年6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丁耶,原名黄东藩,1922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山区农家。“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到湖南、四川等地。中学毕业后,当过书店店员。1945年入重庆中央大学中文系。1947年到晋察冀解放区华北联大文艺研究室工作。1949年到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到吉林省文联工作。1957年后,长期在农村劳动。1979年调回吉林省文联。主要作品有诗集《外祖父的天下》、《翻身集》、《新中国建设要抢点到》、《奶子山的春天》、《志愿军英雄赞》、《五挂大军跑安东》、《白玉的基石》;长诗《飞姑娘》、《辽河之歌》、《石头歌》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专业作家。

《珍珠集》(散文诗、散文集),胡昭著,1983年9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内收散文和散文诗58篇,是作者从浩瀚的大海和大海里的一朵浪花或森林里的一片树叶中发现诗意,借物抒情,寓意深远。《山的恋歌》(诗集),胡昭著,1982年5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共收68首短诗。《沉思的面影》(散文诗集),胡昭著。这些散文诗,有的是对走在时代前端的改革者、建设者的赞美,有的是对祖国城市和山川的深情描绘,也有异国风光掠影和古今艺术家素描,篇篇都是爱和友谊的颂歌,对人生和自然的思索。胡昭,1933年出生于吉林省舒兰县农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副主席。从50年代开始发表诗作,有诗集《光荣的星云》、《草原夜景》和《小白桦树》。1957年后沉默20余年。1979年复出,又有诗集《山的恋歌》、《从早霞到晚霞》、《瀑布与虹》、《人生之旅》等问世。另有散文诗与散文合集《珍珠集》、散文诗集《冰雪小札》。

《心灵的旋律》(诗集),梁谢成著,1985年8月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摇曳的相思树》(诗集),梁谢成著,1987年8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一部爱情诗集,共分“摇曳的相思树”、“野百合”、“爱情故事”三辑。梁谢成,原名梁润珊,黑龙江省肇州县人。在中学读书时即爱好文学,曾在地方报刊上发表习作多篇。1962年于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在东北文史研究所、吉林省歌舞剧院创作室、吉林省文联《长春》文学月刊社编辑部、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从事研究、创作、编辑、宣传等工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理事、《诗人》月刊社副主编。

《关东乡音》(诗集),崔立兴著,1988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作者的处女诗集。集分:“醒来的思维”、“耕耘的声乐”、“富裕的微笑”、“神秘的追求”、“透明的眼光”5辑,选诗165首。吟唱关东乡村的改革之声,抒写农村经营方式和耕作制度的深刻变革,揭示农民思想观念和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诗作富有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是一种乡土诗,也是优美的风俗画。

《颂蒋筑英》,赵鹏万、刘允章著,1982年12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无韵的和弦》(诗集),赵首先著。

《青石山集》(古体诗词集),林克胜著。

《摇橹者的歌》(诗集),王海南著。

《时间流痕》(诗集),王维君著。

《山影集》(诗集),杨子忱著。

《摇曳的情丝》(诗集),陈小英著。

《梦月》(诗集),陈小英著。

《美丽的大自然》(诗集),何鹰著。

《公木诗选》,1981年7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从1933年到1980年近50年收入诗人所写的诗歌69首。公木,现名张松如。1910年农历5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北孟家庄一个农民的家庭。1924年夏入直隶省立第七中学。1928年秋考入北平师范大学。1933年到山东滋阳省立第四乡村师范教书。1938年8月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调任抗大政治部宣传科时事政策教育干事、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教师。“八•一五”抗战胜利后,曾任东北大学教育长、教育学院院长及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兼副教务长等职。1954年秋至1958年,任中国文学讲习所副所长、所长兼中国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58年冬,下放吉林省图书馆任馆员。1962年后历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副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出版的诗集除《公木诗选》外,还有《公木旧体诗抄》。诗论有《诗要用形象思维》、《诗论》、《中国诗歌史论》。专著有《老子校读》、《老子说解》、《老庄论集》。另有《先秦寓言概论》、《中国历代寓言选》(上、下卷)等。诗人的《八路军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英雄赞歌》都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是不朽的歌词名作。

二、小说

(一)东北沦陷期间的长、短篇小说

《奋飞》(中、短篇小说集),古丁作。共收入《吉生》、《颓败》、《莫里》、《皮箱》、《昼夜》、《玻璃叶》、《变金》、《暗》、《小巷》9个短篇,和一个中篇《原野》。内容多是作者所熟悉的人物。他们生活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既不想向黑暗势力妥协,又不能奋起抗争,都成了时代的零余者,走向没落和消沉,甚至失去了生命或自戕其生命。

《平沙》(长篇小说),古丁作,1940年11月“满日文化协会”出版。小说以伪满小官吏白今虚为主要人物,描写一个封建腐朽大家族里两代人的故事。

《花月集》(短篇小说集),疑迟作,1938年出版。共收《北荒》、《山丁花》、《月亮虽然落了》、《拓荒者》、《梨花落》、《雁南飞》、《江风》、《西城柳》、《失了热的光》等10篇小说。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在北大荒这块土地上的劳苦人民是怎样含辛茹苦地挣扎在贫困、饥饿以及死亡边沿上的生活情景,其中的《山丁花》是作者的代表作,当时曾一度引起文坛的注意。

《蝙蝠》(短篇小说集),小松作,共收《病患》、《津村》、《走失》、《南洋》、《月亮落了》、《双曲线》、《妻》、《洪流的阴影》等9篇小说,集后附有《一个文学青年自白》。

《人和人们》(短篇小说集),小松作,共收《铃兰花》、《李博士》、《赤字会计》、《男与女》、《夜谈》、《陌生人和一个女招待》等12篇小说。作者在自序中说:“这册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里所有的人们,完全是病态的、非健康的。比如这里有巴黎都市育成的畸形儿,也有堕落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病态恋爱的青年男女,自私自利、卖友求荣的无知者,街头天使,住小店的,还有一生至死也没有感到生活是怎么回事的部落民。”

《苦瓜集》(短篇小说集),小松作,收有《爱情病患者》、《港湾里的风暴》、《乐章》、《秋夕》、《春季旅行》、《都市风景》、《花》、《火》、《不象是春天》、《书生》等13篇小说。其中《乐章》是作者追求纯美之作。他自己说:“因为那时候,我觉得除了纯美之外,并没有什么可写的;除纯美之外,没有什么可爱的”。

《野葡萄》(中篇小说集),后改名为《蒲公英》,小松作。内收3个中篇。《蒲公英》描写一个卖唱女孩子的不幸遭遇。《野葡萄》描写一个农村青年为争取婚姻自由,与敌伪封建势力斗争的故事。《铁槛》写的是贫民邱青和他的家属——被污辱、被损害的“贱民”,不得不离开“故土”到处流浪,而又忘不了“故土”;回到“故土”而又不得不离开“故土”的故事。

《无花的蔷薇》(长篇小说),小松作,1940年由“满日文化协会”出版。小说描写东北沦陷前后,一群青年人在动乱中的逃亡生活故事。以“九•一八”事变为转折,他们从北国流浪到江南,在灯红酒绿的豪华生活中,醉生梦死,虚度岁月,最后又返回故乡,但这里的东北农村,已是一片凄凉景象。

《北归》(长篇小说),小松作,1941年由长春艺文志事务会出版。作者在“跋”中说,这是写一个杂乱的家庭,生活在民初动乱年代,追求光明,遭遇的全是黑暗,最后是死亡。

《暴风雨》(小说集),石军作。

《两极》(短篇小说集),吴瑛作,1939年“文丛刊行会”出版。共收《新幽灵》、《折》、《诡》、《新坤道》、《傣臣》、《钱四嫂》、《女叛徒》、《雾》、《两极》、《望乡》10个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平凡而又单纯的故事,呈现了人生的真实。并在“后记”里说,集内“所包含的故事,全是这块土地上的所有。我更深一层地着重于人和物的描绘,体会到她和他们做人的方式和求生的规律。让这群人类长久地缠绵留在我的印象里,并喘息在大众的眼前。我没有做空头文学者的企图。我之从事于写作,只不过是在人和事的磨擦下,多激起几把火花。”

《山风》(短篇小说集),山丁作,1940年6月“文丛刊行会”出版。集内共收《岁暮》、《臭雾中》、《银子的故事》、《山风》、《北极圈》、《织机》、《狭街》、《壕》、《孪生》9篇小说。是作者由1933年~1940年间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短篇汇集而成。这些小说,通过对小市镇和乡下为中心的社会轮廓的描写,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在日伪统治下的东北人民的种种苦相——他们挣扎在死亡线上,无论工业或农业,都没有他们混饭吃的地方。

《乡愁》(短篇小说集),山丁作。共收《乡愁》、《一天》、《集镇》、《熊》、《城土》、《伸到天边去的大地》、《峡谷》、《猪》、《残缺者》、《梅花岭》10篇小说。主要反映“大东亚圣战”刚爆发时,东北人民的痛苦、悲惨的生活以及所谓“王道乐土”的真实图景。

《绿色的谷》(长篇小说),山丁作,1943年“开明书店”出版。这部长篇小说于1941年5月起,在《大同报》连载约有半年,被誉为“东北文坛有史以来稀有的长篇”。出版时因伪满政权建立了出版协会,对书籍的出版审查已经加强,经审查禁止出版,后经书店请客婉商,删去部分章节,并在封面上盖有“削除剂”印章,才允许出版发行。小说以一个叫狼沟的东北某山乡为背景,描写了东北农民对土地的粘着性,具有浓重的关东色彩。

《小姐集》(小说散文集),梅娘作,1936年“益智书店”出版。

《第二代》(短篇小说集),梅娘作,1941年6月出版。共收《第二代》、《六月的夜风》、《花柳病患者》、《在雨的冲激中》、《迷茫》、《时代姑娘》、《追》、《傍晚的喜剧》、《应该受罚的人》、《廉卷西风》、《落雁》等13篇小说。作品以孩子为主题的故事居多。

《去故集》(短篇小说集),秋萤作,1941年1月出版。共收《暮景》、《春雨》、《南风》、《亚当的故事》、《嫩芽》、《书的故事》、《羔羊》、《两代》8个短篇小说和中篇《矿坑》。作者所写的人物几乎都把当时社会视为罪恶的存在,他们是沉浮于黑暗深渊下的一群。因此,从每篇创作中都能看出,一是作者已经开始显示了在创作上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二是作者在创作题材上更加广泛,并在更多的题材中凝聚着一个特点,就是真实地写出了敌伪统治下的民生凋废,民众苦难的人世。“八•一五”日本投降后,《东北文学》新年号刊载的《东北十四年的小说与小说人》一文中提及《矿坑》时,认为这是以一个无产阶级的劳动者为主人公,以数个无产阶级的劳动者为陪衬,描写了无产阶级的命运。

《欧阳家的人们》(短篇小说集),爵青作,1941年12月“艺文书房”出版。共收小说12篇。短篇有《哈尔滨》、《斯宾塞拉先生》、《某夜》、《巷》、《男女的塑像》、《青春冒渎之一》、《青春冒渎之二》、《青春冒渎之三》、《荡儿》、《大观园》、《溃走》;中篇是《欧阳家的人们》。据吴郎当时介绍,本集后半部所收的作品《溃走》,是写理智与理智的冲突和矛盾与不安终于形成的悲剧。《大观园》是写在大城市有如脓疮般地一隅发生的悲剧;在那里有迷于伦理的父子感激的眼泪,有年轻卖淫妇卖笑的泪痕。《欧阳家的人们》,是以欧阳家的六兄弟和一个女儿的故事为主体,描写新与旧的冲突。

《风雪集》(短篇小说集),疑迟作,1941年7月“艺文志事务会”出版,益智书店发行。共收《黄昏后》、《雨夜记事》、《天涯路》、《乡景》、《乡仇》、《圣诞风景》、《丰收之夜》、《回归线》、《浪淘沙》、《塞上行》10篇小说。

《天云集》(短篇小说集),疑迟作,1942年艺文志书房出版。共收《酒家与乡愁》、《不归鸟》、《雪岭之祭》、《凤鸣山的深秋》等8篇小说。

《同心结》(长篇小说),疑迟作,1943年由艺文志书房出版。

《松花江上》(长篇小说),疑迟作,在《大同报》连载。是《哈尔滨》三部曲的第一部。

《乡怀》(中篇小说集),柯矩作,1942年“益智书店”出版。

《沃土》(长篇小说),石军作,1941年10月“满日文化协会”出版。

《灵魂雕刻师》(小说集),姚远著,伪满后期交给“大地图书公司”,未能出版。

《万宝山》(中国第一部长篇抗日小说),李辉英作,1933年3月由上海湖风书局出版。小说通过“奸商、官家、日本鬼子三股线系成一股来对付万宝山一村的老百姓”,强占农民土地,挖沟修水田而引起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的史实,揭穿了日本侵略者企图“侵占了万宝山之后,就和头道沟打成一片,划成租界”的罪恶阴谋。热情歌颂了万宝山人民不屈服的斗争精神。作品最后以万宝山人民在一位叫马宝山的农民带领下,拿起武器与被日本人欺骗的朝鲜族人民群众联合起来,在1931年7月2日填平了沟渠,痛打了奸商,并与日军、警察展开了激战作为结局。李辉英自述写作《万宝山》的用意是,要“把那种写闲情逸致的笔调,变成反抗敌人的武器,譬如暴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压迫、屠杀、欺骗我们弱小民族的人类事情”。《万宝山》发表于“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开了抗日小说的先河,引起人们的关注。

《昙花一现》(长篇小说),季风作,曾在《大同报》连载。

《三姐妹》(中篇小说),季风作,发表于《黑白丛刊》。

《暮》(长篇小说),季风作,发表于《健康满洲》。系作者计划写的《生之奋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两部的题目是《夜》和《朝》。作者的设想是:“在那里,我想谱述动荡的大世纪下,我们身边的青年是怎样从痛苦中磨炼出来,找到了生之斗争的方向。”但后两部由于作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未能写成。

《满洲作家小说集》,1944年2月在“五星书林”出版。共收《败溃一族》(励行健作)、《传尸病患者》(但娣作)、《蜂》(小松作)、《脱轨列车》(石军作)、《蠕动》(秋萤作)、《小人物之家》(未名作)、《诞生以前》(爵青作)、《江城》(疑迟作)、《血泪钞》(刘汉作)、《奔》(吴瑛作)、《鹑的故事》(田兵作)、《饥饿的生客》(田瑯作)、《牧场上的血缘》(金音作)13篇小说。

(二)“八•一五”日本投降后到解放前夕的小说

开始时原东北的不少作家都在长春,他们通过《东北文学》发表了一些小说。如朱媞的《小银子和她的家庭》、韦长明的《诱惑》、姚远的《寒流》、《喜悦》等。但在国民党军队进驻长春后,小说创作呈现为沉寂、荒漠状态。不过,仍有一部分作品问世。

《如愿以偿》(长篇小说),老宁作。在1947年新生报的副刊《新园》、《学生》、《文学周刊》连载。小说揭露有权有钱者践踏污辱女性的行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小说

当时的作者多数为在校大学生,也有一部分工人、农民和机关干部。如东北师范大学的袁庆望,吉林大学的李中申、刘淑明,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工人马淑媛,三五0四厂工人康文均,农村作者侯树槐,机关干部韩汝诚等。

《回家》(短篇小说),韩汝诚作,1954年《东北文学》发表后,曾引起争论。

《上大学》、《月夜》(均为短篇小说),吉林大学学生李中申作。发表于《布谷》周刊。

《攀月亮》(短篇小说),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袁庆望作。

《教室内外》(短篇小说),吉林大学学生刘淑明作。发表于《布谷》周刊。

《梭碗的故事》(短篇小说),工人康文均作。曾在“五四征文”时获奖。

《新的人》(短篇小说),汽车厂工人马淑媛作。

《警钟响起》(短篇小说),侯树槐作。在《长春》文学月刊发头题。

《并肩前进》、《山区气象站》、《追风赶雨》(均为短篇小说),杨廷玉作。

《换防》(短篇小说集),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内收杨廷玉、于本红、张重阳等青年作者的短篇小说数篇。

《自由神的眼泪》(短篇小说),鄂华作,1956年发表于《长春》。作者以辛辣的笔法,揭露了资产阶级以民主自诩的所谓总统选举,原来是一出玩弄人民意志、愚弄人民群众的闹剧。

《江边父女》(短篇小说),丁仁堂作,1956年发表于《吉林文艺》。

《嫩江风雪》(短篇小说),丁仁堂作,1958年发表于《萌芽》。写一位上海女知识青年来到嫩江渔村后,在老饲养员等的爱护、照料下成长的过程。小说发表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曾热情地给予指点、评论,引起了全国文学界的重视。

《红叶》(短篇小说集),丁仁堂作,1960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洮河飞浪》(长篇小说),方作新作,1962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绿海雄鹰》(短篇小说),丁仁堂作。作品以某农村碧海大队防沙造林为背景,表现该大队党总支书记于纯尚,在1968年春天大队革委会成立前夕,依靠群众,粉碎了以大队会计吴石薄为首的一些不三不四的“造反派”的夺权企图,保证了根治黑风口方案的实施,使碧海大队成了“翠绿海洋”。作品发表后,在全省范围内,曾指责这篇作品有三大罪状:美化“走资派”,丑化“造反派”,否定“文化大革命”。这恰恰说明了作品的正确,作者的勇敢。

20世纪70年代末至1988年,是长春市小说创作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长春小说创作的出版情况如下:

《生活从这里开始》(短篇小说集),成刚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出版。内收吉林省25位作家的27篇小说。其中有长春作家杜保平的《绣花的床单》、《影子》,王祁的《双井书》,余英瑞的《新婚礼服》,王浙滨的《情书的真情》,王小克的《要理解,但不要谅解》,齐铁民、鞠显友的《我们的“球王”》,张蒂远的《下马难》、《生活从这里开始》等11篇。

《天河湾》(中篇小说),侯树槐著,1982年5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小说以松花江岸某珍珠养殖场的珍珠被盗为中心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情节。主人公云照光是一位年轻的侦察员,在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下,他通过公开和秘密、陆地和水下的侦察工作,成功地破获了这一案件,并捕获了全部犯罪分子。

《大地的留恋》(短篇小说集),侯树槐作,1985年6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有《自留人》、《老树新枝》、《三星高照》、《酸甜的葡萄》、《农村纪事》、《监护人》、《走出家门的人》、《刀笔邪神》、《价值》、《大地的留恋》等10篇小说。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关东农村的生活,塑造和刻画了一些关东人的形象,是一部多采的关东风情录。

侯树槐,1933年生,吉林省农安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理事、长春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春市文联副主席。侯树槐于1950年参加工作后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活动。197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已发表约有300万字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曲艺、戏剧、诗歌、故事、速写、散文、报告文学和小说。发表长篇小说1部、中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论述文章多篇。还有《田园启示录》、《人生醒世录》、《关东风情录》等书结集出版。

《天使与囚徒》(长篇小说),韩汝诚作,1987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1万字)。小说以女法官彭荔为落实政策,去神秘的东边道调查冤假错案为主线。描写了大学生刘正彤在20年的蒙冤岁月里与先后结识的四个女性的关系。从而揭开他与她们命运的面纱。彭荔经过深入调查,得知昔日情人刘正彤出污泥而不染,含冤20多年依旧正派做人时,感情波澜再次掀起。但最后发现自己才是悲剧的真正主人公。看似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经历,实际却是在左倾路线下最痛苦的受害者。小说还描绘了时代的种种众生相:命运多舛但刚正不阿的革命老干部,道貌岸然而灵魂丑恶的党政官僚,精神变态但良知未泯的当代女青年,以及劳改部门所造就的形形色色、营营苟苟的种种社会渣滓,展现了中国50~70年代人与人的不正常关系,大胆地揭露了造成这些悲剧的极左思潮的危害。

《乌兰察布眷情》(中篇小说集),韩汝诚作,1985年2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27万字)。内收《腊月》、《乌兰察布眷情》、《双眼花翎》3个中篇小说。《乌兰察布眷情》曾获“清明”文学奖。

韩汝诚,蒙古族,蒙古族名:博彦孟和。曾用笔名:公羊角。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理事、长春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长春市文联专业作家。1933年7月生于北京。1948年参加工作。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曾任医生。1954年进入文艺界,先后任长春市文联、吉林省文联编辑。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长期在基层劳动和工作。当过油漆工、锅炉工。1978年重返长春市文联。一度任《春风》编辑部编辑。1981年起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失掉高潮的悲喜剧》;长篇小说《吕四娘别传》、《二等巡官与马车夫》等。

《神秘的索南才旦》(长篇小说),傅子奎作,1983年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40万字)。小说写的是1950年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金沙江防线,解放昌都时由于交通阻塞,进军西藏的地面部队面临着饥饿和寒冷的严重威胁。为突破空中禁区,空投给养,一支小分队在几个月的工作中,和西藏反动上层、国民党匪特的阻挠破坏,以及国外干涉势力的分裂活动作不屈的斗争。并克服缺粮、严寒、高山反应等困难,终于完成了任务。作品还反映了藏汉族关系、军民关系、宗教纠葛、爱情生活、气象探测以及藏族人民和佛教僧侣的生活。

傅子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秘书长。1940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195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64年在武汉军区空军文化部创作组专业作家。1977年到长春任专业作家。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蓝天志》、《男儿女儿多风流》;短篇小说《夜走青石岭》等。短篇小说《夜走青石岭》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带血的金达莱》(长篇小说),董辅文作,198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品通过对朝鲜族与汉族两个民族三个革命家庭的命运和遭遇的描写,反映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倒台前夕我国的社会面貌。朝鲜族优秀的民族干部南永昌、周天明和一批有正义感的人们,横遭诬陷和迫害,有的被摧残致死,有的被投入监牢。但他们的战友们继续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故事虽然是个悲剧,却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启迪人们去思索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

《聚福镇新传》(中篇小说),董辅文作,1988年5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12万字)。作品所描写的聚福镇,是座落在东北大平原腹地的典型关东小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迷人的景色,使它充满一种神奇的气氛。由于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大潮的冲击,使这里出现了一场开放与保守,文明与愚味,古老积习与现代意识,封闭的自然经济与开放式的商品经济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殊死搏斗。作者把省、市、县、乡的领导和各式各样的人物,都凝缩到这个小镇而又放射出去,集中描写了关东人的粗犷与豪放,朋友间的义气与坦诚,独特的心态与野性冲动。

董辅文,1938年出生于农安县鲍家乡。1964年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至1972年,一直在文化部电影局剧本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和电影研究工作。1972年调长春市文化局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77年到长春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并担任长春作家协会秘书长。1985年调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任妇女读物编辑部主任。后到长春出版社。其著作还有中篇小说《静静的团泊洼》等。

《帷幕刚刚拉开》(长篇小说),杨廷玉作,1986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里不是处女地》(长篇小说),杨廷玉作,1987年4月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小说中的鲤鱼沟,是关东大地上一块丰饶而又闭塞的山村。多年来形成的关东人特有的文化、心理、伦理道德的观念和积习,在这里深深扎根。80年代初,中国农村兴起的变革,向这里穿透。于是,古老的积习、历史的惰性、扭曲的心态、封闭式的自然经济,便和现代意识、变革行为、开放式的商品经济,发生了剧烈的撞击。作品以魏家养殖场的兴衰和魏家父女的命运为焦点,辐射到乡、县和专区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各种人物,表现了关东的地域特色,关东人特有的风习、个性、心态、语言。

《明天就要决赛》(中篇小说),李玲修著,1980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姑娘跑向罗马》(长篇小说),李玲修著,1987年7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关东胡匪传》(小说集,上下两卷),中国曲艺家协会吉林分会编,1987年11月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内收海客、瀛洲的《吴大帅传奇》,白血的《林海枭雄座山雕》,马金萍的《许大马棒外传》,齐铁雄的《刘单子》,吴迪、白血、周汝东的《蝴蝶迷真传》,杨维宇的《带文凭的匪首》6部传记体小说。小说描写的胡匪既是被逼上山者,又是反对俄、日侵略的英雄;他们身上既有匪性,又有民族的凛然正气。《林海枭雄座山雕》中的座山雕,不仅亲手将一个在中国东北行凶作恶的“老毛子”杀死,推进为他准备的“毛子坑”,而且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后,针锋相对地与日伪军周旋,给敌人和汉奸以沉重打击。《带文凭的匪首》中的孙会雨,也实有其人,他在老北大毕业后,回到家乡,一扫世俗观念,上山当了胡匪,他的枪口始终对准日本侵略者。

《红衣女》(长篇小说),海客著,中国曲艺家协会吉林分会编。1988年6月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

《女匪艳史》(中篇传记体小说集),中国曲艺家协会吉林分会编,1988年6月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内收《超绝匪星一枝花》(白血作)、《新出马的女大神》(杨维宇作)、《蝴蝶迷真传(中)》(白血作)、《金丹女法师》(方耕、吴迪作)4部中篇小说。

《君子兰外传》(中篇小说),程质彬作,1986年6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通过一棵珍贵君子兰花的流离辗转,描写了一个曲折的故事。着力塑造了年轻一代的杜江、香妹、沙丹、牟力和老一代的“海峰和尚”、杜大妈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两代人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在生活、婚姻等方面走过的坎坷道路。

《生活的考卷》(短篇小说集),杜保平作,198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集中收有《花秀的梦》、《绣花床单》、《影子》、《生活的考卷》、《楼上楼下》、《爱神的悲哀》、《谜》、《磁带上的心》、《植树时节》、《花儿成对人成双》、《君子兰》、《新婚进行曲》、《教授家的新娘》、《苦果》、《八十年代的青年人》15篇小说。其中有工人,有教师,也有城市青年、农村青年。作者写了他(她)们如何对待理想、情操、道德和爱情,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

《都是为了爱》(长篇小说),王小克作,1988年4月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28万字)。小说着重描写了工业改革大潮的一个水泥厂厂长秉公办事,敢于大胆破格启用能人的故事。小说还写了于江、陆菁华、蓓蓓等出色的人才。对杨涛一类人的嘴脸、灵魂,也给予了大胆的揭露。整篇小说,情节曲折,语言大众化,颇有关东地域特色。

《在黛色的波涛下》(长篇小说),鄂华作,先在《长春》月刊和《文汇报》连载,1982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小说着重反映了我国沿海渔民的生活,对国外某些资产阶级财团也给予了抨击。情节惊险,形象鲜明,语言凝炼。

鄂华中篇小说选》,1984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内收作者所写中、短篇小说《女皇王冠上的钻石》、《自由神的眼泪》、《走向命运的星辰》、《祭红》等25篇。

鄂华,原名程庆华,祖籍湖北荆门县,1932年生于北京。1953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到吉林省工作。1962年成为吉林省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为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副主席、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79年、1982年两次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罗马尼亚、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访问,现为世界笔会北京中心会员。主要著作除长篇小说《在黛色的波涛下》外,还有短篇小说集《自由神的眼泪》、《女皇王冠上的钻石》、《艺术的控诉》、《丹凤朝阳》、《灵岛》、《盗火者的足迹》;中篇小说《东方红》、《呼龙哨纪闻》、《宝石的地图》;长篇小说《水晶洞》、《翼王伞》;儿童小说集《湖上的追逐》、《铁路老工人》;散文集《天池幻想曲》、《黑河的帆——访罗散记》;电影剧本《祭红》、《绿十字号沉船》等。

《永宁碑》(长篇历史小说),张笑天作,主要反映我国东北边疆军民的抗俄斗争。

《寡妇门前》(长篇小说),王汪作,1983年11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通过爱情的冲突和爱情的命运,比较深广地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风云变幻,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凝重流畅,是一幅关东风土人情的历史画卷。

王汪,原名王宗昌,1930年5月17日生于吉林省磐石县。1956年6月至1980年3月,先后任《吉林文艺》小说编辑、《长春》文学月刊小说组组长;1980年6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后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理事,驻会专业作家。作品除《寡妇门前》外,还有中篇小说《她从大海那边来》(春风文艺出版社收入《春风文学丛书》)、《古庙里的号声》(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孤城残夜》(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年6月出版)等。

《渔》(长篇小说),丁仁堂作。是作者计划写的《嫩江三部曲》的第一部。反映嫩江岸边的渔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争取翻身解放的曲折斗争过程。是一曲壮美的渔歌,有着科尔沁大草原的浓重气息。

《香港女士》(中篇小说集),中申著,1987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内收《珠宝商一家的故事》、《多情应笑我》、《活的石像》、《少小离家》、《无法投寄的信》、《她在灯火阑珊处》、《金心项链》7部中篇小说,描写当代香港的社会生活。主人公都是女性。有洁身自好的职员,有温柔善良的女工,还有贪婪的强人,堕落的雏妓,她们在社会旋流中浮沉,被推上浪峰或堕入谷底。因为作家多次去香港居停,对香港有所了解,因而作品故事新颖,描写真切,语言生动,可读性与感染力强。

《香港之夜》(中篇小说集),中申著,1984年2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于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广大读者迫切要求了解香港。作者通过他的4个中篇小说表明,香港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评论界认为,这一题材的中篇小说,“打开了题材的一个窗口”。

中申,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理事、《企业文化报》总编辑。1934年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任《长春》、《作家》等文学期刊编辑多年。著作除《香港女士》、《香港之夜》外,还有中篇小说集《香岛风情画》;长篇小说《港岛银星》、《我青春的恋歌》;长诗集《海洋与爱情》、诗集《灯花》等。由于作者创作反映香港生活的著作较多,反响较大,成绩突出,被国务院侨办与全国侨联授予“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称号;吉林省政府授予“吉林省归侨、侨眷优秀知识分子”称号。

《光绪末日传奇》(历史小说),赫历著,1985年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写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由1 300多名来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签名的《上皇帝书》,强烈抗议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写了光绪“戊戌变法”的失败经过,“帝党”、“后党”间的矛盾斗争,和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的死,情节曲折感人。

《枪响鬼魂宫》(长篇小说),赫历著,1988年10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主要描写的是,1928年,国民党军阀、十二军军长孙殿英,派工兵炸开了马兰峪的慈禧墓、乾隆墓,盗走了价值连城的国家瑰宝,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和全世界人民的震惊,成了国内外人们瞩目的一大案件,对这批珍宝,或抢、或卖、或夺,引起了一系列的悲喜剧。蒋介石为平息人们的愤怒,想要逮捕和审讯孙殿英,而孙殿英却贿赂蒋介石、宋美龄、戴笠等国民党要人,致使这一历史公案,不了了之。

三、报告文学

东北沦陷14年和国民党政府统治长春期间,长春的报告文学无资料可考。长春解放后,报告文学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著作不断问世。

《水流归大海》(人民公社史),黎雨、王志贤、王毓春著。1959年9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们的工厂》(工厂史),刘福堂著。1959年9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春城新人》(特写集),长春市总工会、长春市文联合编。1960年3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春城新人》(特写集),长春市文联编。1960年4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英雄的姐妹》(长篇报告文学),徐云卿口述,马淑媛整理。1960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长春的报告文学创作有更大的发展,或见于报刊,或由出版社出专书。

其中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有:

《三门李轶闻》,乔迈作。发表于1981年6月号《春风》月刊。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先后为黑龙江省、吉林省列为整党学习教材。

乔迈,祖籍山东。1937年生于吉林省海龙县城镇,就读于山城镇中心小学、海龙一中、通化一高中,196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为吉林省作家协会驻会作家、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所著报告文学《三门李轶闻》、《希望在燃烧》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失去了永不再有》、《森林大火灾》获吉林省第一、二届长白山文艺奖;据《三门李轶闻》改编的电影《不该发生的故事》获百花奖、金鸡奖、文化部奖。曾两次获吉林省劳动模范称号,一次获“振兴吉林”一等功。

《李宗仁归来》(纪实文学),顾笑然、王士美、汪东林著。先在《春风》月刊连载,而后全国许多家报刊转载。1980年2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绿色的追求》(报告文学集),作者有赵鹏万、刘允章、李蕴、赵振华、史璠、齐子贵等15人,1985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共收《在八十年代的跑道上》、《正是车城好风景》、《为了“红旗”第二代》、《追求者的脚印》、《春风在沉睡中醒来》、《事业在他心中》等19篇报告文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反映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改革形势的上百篇报告文学中精选出来的。作品热情讴歌了广大汽车工人勇于开拓,锐意改革,为振兴祖国汽车工业奋力拼搏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热忱,展现了广大汽车工人多姿多采的时代风貌。作家刘绍棠为本书写了“序”。

《士林丰采录》(报告文学集),侯树槐、张少武、韩汝诚、程质彬、乔迈、于笑然等著,1988年7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全书共收15篇报告文学,分别介绍了在科学发明方面作出举世瞩目成就的王大珩、唐敖庆、余瑞璜等老科学家和活跃在科学领域,取得累累成果的一些中年科学家的风采。

《北国春城——长春》,由侯中山、高峰、杨德宏、李云章分别任主编、副主编。作者有于笑然、于献龙、马竞、王振骥、史璠、吕虹、李云章、李伟光、刘国臣、任青祥、杨德宏、高继恒、张凤岐、赵瑞勤、高峰、徐亚力、曹保明、盖湘涛18人。全面地记述和介绍了长春的历史沿革、自然风貌、革命传统、风土人情、特产资源、经济建设、科技文化、名胜古迹、特产风味,客观地描绘了近年来各条战线的成就和变化。1988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长春市长尚振令在《代序》中说,这是一部很好的乡土教材,全市人民都应当认真地读一读。

《孤城喋血》(长篇系列报告文学),王树淮著,1988年1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近15万字)。分“缘起篇”、“丑陋篇”、“控诉篇”、“壮烈篇”、“昭雪篇”,以大量的史实和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长春解放前夕,龟缩在长春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们为所欲为,疯狂屠杀无辜群众、进步青年和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血染孤城这一令人震惊的血案经过。在揭露特务间大量勾心斗角丑闻的同时,讴歌了一批面对敌人的暴刑,坚贞不屈,为长春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党的地下工作者。

《笼鹰志》(报告文学集),李玲修著,1985年10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内收《美在人间》、《在高高的横杆前》等15篇报告文学。《笼鹰志》获全国第一届(1977~1980)优秀报告文学奖。

《足球教练的婚姻》(报告文学集),李玲修著,1984年12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足球教练的婚姻》获全国第二届(1981~1982)优秀报告文学奖。

李玲修,1944年生,山东牟平县人。15岁考入长影演员训练班,后为长影演员。18岁参加沈阳空政文工团。26岁转业回长影任总编室编辑。1984年任专业编剧。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协吉林分会理事。主要作品除《笼鹰志》、《足球教练的婚姻》等报告文学集所收作品外,还有报告文学集《东方的明珠》(与人合集),长篇小说《姑娘跑向罗马》,中篇小说《明天就要决赛》等。她的报告文学和电影文学剧本多次在全国和省内获奖。

此外,还有《企业家丰采录》(侯树槐、乔迈、张樱、侯明祥、何应扬等著)、《大地魂》(于笑然著)。

四、散文、杂文

(一)东北沦陷期间的散文、杂文

《一知半解》(杂文集),古丁作。集内收有《闲话文坛》、《大作家随话》、《红楼梦别本》等多篇。大多写于1936~1937年。这些杂文文笔犀利,较为深刻,而且针对性很强。作者初期的文学活动,能得到一定重视,主要是因为他当时写的杂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落英集》、《我的日记》、《天方夜谭新篇》(均为散文集),杨絮作。

《无限之生与无限之旅》(散文集),韦长明作,1944年“兴亚杂志社”出版。付印后未发行。

《杂感之感》(杂文集),李季风作,1941年11月“益智书店”发行。共收杂文63篇。分《消闲谈》、《促膝谈》、《消闲随笔》、《消闲而已集》、《关于家庭》、《生活之书》6辑。其中,除《生活之书》未发表外,均刊载在《大同报》副刊及“家庭”版;作为集名并代序的长文《杂感之感》,载于《华文大阪每日》。从内容看,《杂感之感》无疑是沦陷期间畸形东北文坛的一篇有思想性之作。在国破家亡时,作品鼓励人们“消灭敌人,就是为了不被敌人消灭”(《生活之书》);面对不敢反抗的人们,作者痛心疾首地说:“世界上再没有比怀着奴隶的心情,过这奴隶生活的人再可怜的了。”(《拜金主义》)“一个人受了别人的辱骂,受了别人的侮打,为什么要不还一言,不置一掌?难道世界永远让那凶残暴虐之徒肆其狠毒吗?”(《沉默的人》)“我反对,我就反对那些‘低能无知’的人动辄言:‘适应环境’!我不知千古东西之历史是怎样地‘适应环境’造得出来?”(《又答我未面的青年友人》)。

李季风在阅读了大量的社会科学著作后,了解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对之极为推崇。他在作品中公开介绍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表现了极大的勇气:“卡尔之事业不能成功,衣利起却把他的事业作成功了,这并不是衣利起的智慧比卡尔高或衣利起的意志及精力超过了卡尔的缘故,而是由衣利起所居处的环境赋予他事业发展的条件更方便了一些,这就是社会背景的问题。”(《有志者事竟成》)在同一篇文章中。季风称道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合作,并称他们的作品为“千古不朽的巨作”。

身在伪满洲国的季风深知讲真话的艰难。他说:“一个人应该说的话,一定要说,能够说的话,一定要说;可是应该说的话有时却不能够说。这其中的甘苦,决非‘无言之士’能够领略其万一!”然而,就在那些“聪明者”缄口避祸之时,季风却呐喊:“为着要飞,要不怕折伤翅膀的!”(《呆子的生活》)。他十分欣赏辛克莱的话:“艺术家的伟大精神之中,是以斗争为始”,“人类历史是斗争史,就是人类历史的创造历史的事实。”季风根据现实,将这观点更进一步深化了,他认为:“这斗争不可是以个人为本位的斗争,而是率同了一样生物或一样人类,对于自然和异样生物或异样人类的斗争。”

《杂感之感》在艺术上也是十分讲究的。作者常常以小见大,就一件小事升发开来,向读者阐述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大道理,他广征博引,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显示了作者较为高深的文学和史学的修养。人们说,季风的杂文有“鲁迅风”。

季风因有反满抗日活动,曾几次入狱,又几次越狱逃生,并以电话通知敌人他在某处。但敌人赶到时,都是扑空。当时新闻和文艺界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把他看成传奇式的人物。季风当时虽逃出敌人魔掌,但日本投降不久,却在沈阳万泉河附近,惨遭国民党杀害。

《敞帚》(杂文集),姚远作。伪满后期,作者将书稿交大地图书公司,未出版。

(二)长春解放后的散文、杂文

长春解放后,特别是1956年,散文、杂文在长春一时蓬勃兴起。

《官风不可长》(谷长春作)、《官僚主义新释》(潘芜作),是两篇“干预生活”、针砭时弊的杂文。发表于长春市文联在长春日报办的《布谷》周刊,在群众中影响较大。但在发表后不久,由于反右扩大化,这两篇作品被打成“毒草”,作者也因之错划为“右派”。其后,散文、杂文一时陷于停滞状态。

及至80年代,散文、杂文创作又开始兴旺。

这一时期的散文、杂文作品中,已结集成册出版者有:

《采贝集》(散文集),程质彬著,1985年9月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集内有“滴翠集”、“登攀集”、“采贝集”、“花蜜集”、“寄怀集”5个部分。共收了《海量》、《攀登赋》、《追寻》、《椴树坞的花蜜》、《海赋》、《浓情艳色画水乡》等42篇散文。题材多样,有对美好山河的礼赞,也有城乡变化的目见,有对各种人物的真实描绘,也有生活剪影;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散文创作短论。反映了作家的艺术追求。其中《海赋》获建国30周年征文二等奖;《海量》获国庆征文三等奖。

程质彬,1932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副主席。1956年肄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布谷》文学周刊编辑、长春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长春市文化局宣传科科长。1978年参与筹创《春风》文学月刊,并兼任主编到1982年5月。1985年、1987年分别获吉林省和国家文学期刊荣誉编辑称号。

《人间女神》(散文报告文学集),李云章著,1988年12月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内收《人间女神》、《茧花赋》、《美的熏陶》、《游子情深》、《天职》、《金灿灿的年华》等散文、报告文学37篇。

《蓝天下的思索》(杂文集),张秀枫、邢文国、刘成信著,1988年5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内收张秀枫、邢文国、刘成信所写杂文各40篇。包括张秀枫的《“王夫人”的幽灵》、刘成信的《且说“泼污”》、邢文国的《“势力人”与“势力眼”》等。

张秀枫,1942年生于长春市。1961年长春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曾任中学语文教师、出版社文学编辑、副总编辑等。除写杂文外,还写了不少小说、散文、评论等。

《弄潮集》(杂文集),潘芜、丁冰、李云章、北马、沙金成、刘乃季、相宝迎、杨连生等作。每人10篇杂文。长春杂文学会编,1987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亲近土地》(散文集),姜维青著。

《乡思在渔歌》(散文集),王海南著。

《揽翠》(散文集),陈小英著。

《管窥集》(杂文集),杜日新著。

五、儿童文学

东北沦陷期间,长春的儿童文学作品比较著名者有两部:

《黑国王和白国王》、《秃秃历险记》(长篇童话),李光月著。

长春解放后,除李光月继续写童话外,郭大森是新中国培养的儿童文学作

家,在文坛崭露头角。

《柳树哥哥和柳树弟弟》(童话),李光月作,1956年发表于《布谷》文学周刊。

《河边的枪声》(儿童小说),郭大森作。获1956年“五•四”征文奖。

《小小牛司令》(小说),孙景琦作,1956年发表于《布谷》文学周刊。

《孩子的申诉》(诗),杨凤翔作。

《长耳朵的故事》(童话故事集),李光月著,1957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收有《小绒毛和瘸子》、《长耳朵的故事》、《柳树哥哥和柳树弟弟》、《大地的铁链》、《红花姑娘》5个短篇童话。

《三个朋友》(短篇童话集),李光月著,1959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收《三个好朋友》、《笛子的故事》、《除夕》3个短篇童话。

《城外的白杨》(儿童诗集),中申著,1957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1988年期间出版的儿童文学著作有:

《天鹅的女儿》(短篇童话),郭大森著,发表于1978年。故事描写天鹅妈妈对小女儿十分宠爱,使她变得柔弱娇嫩。围绕教育小女儿问题,天鹅教练和妻子发生冲突,天鹅妈妈离家出走。天鹅教练对两个女儿进行严格训练,两个女儿在寻找妈妈途中经受了暴风雨的洗礼,天鹅教练由衷地为女儿的成长骄傲,天鹅妈妈也终于醒悟。作品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明快的美感,说明父母对子女不能溺爱,只有让她们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健康地成长。

郭大森,原名郭恩泽,1933年生,辽宁省新民县人。195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共吉林省委业余大学和吉林函授学院中文系任教。1972年调到吉林人民出版社,任少年儿童读物编辑。现为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协吉林分会理事、吉林省儿童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写有儿童小说《河边的枪声》,获长春市文联“五•四”征文奖。“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内蒙古自治区。写出了《绿色的喷泉》、《玫瑰丛中绿帐棚》等作品。主要作品有:童话和小说集《天鹅的女儿》(1981)、中篇童话《天池云女》(1983)、中短篇童话集《蓝灯》(1985)等。并与锡金、崔乙共同主编1949~1979年《儿童文学论文集》。短篇童话《天鹅的女儿》,于1980年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学创作评奖中获三等奖。

《莉莉的梦》(儿童叙事诗集),芦萍著,1981年1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内收7首叙事长诗。《靰鞡鸟》、《小铁匠和山姑娘》,歌颂抗联时期的小英雄孙彪、杨刚和山妹在杨靖宇将军和抗联战士的关怀下,机智勇敢地跟敌人进行斗争的事迹。《小鸿雁》、《莉莉的梦》、《两块伤痕》、《丁香姑娘》和《琴泉》,描述了象丁香、菊丽玛、小鸿雁、莉莉和她的伙伴等许多可爱的少年儿童,她们勤劳好学,机智勇敢,有远大理想。

《摸鱼》(短篇小说),张少武作。刊载于建国30周年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选》,获吉林省建国30周年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写刚参加农业生产的小青年宝祥,如何在老一辈关心下在劳动中成长的故事。主人公具有高尚的情趣,真挚细腻的感情,身上闪射着一代新人的光彩。作者在饱含着对劳动的赞美中,极力描写农村孩子的纯朴、高尚和北方农村的特色。

张少武,满族,1933年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县小李台村。195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理事、吉林省儿童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长春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春市文联副主席。1987年被授予编审职称。1985、1987年分别获吉林省和全国荣誉文学编辑称号。主要作品有儿童诗集《收瓜》、《瓜王献给毛主席》;儿童小说集《远方的种子》、《红缨弹弓与铜脚鱼网》、《九月的枪声》等。

《少年优秀作文精选》,长春市群众艺术馆《希望的摇篮报》编辑部编(全书13万字),1988年7月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长春市中小学生作文100余篇,多数是散文、记叙文,还有部分诗歌。所反映的内容都是发生在少年身边,为他们所熟悉的人和事,表现了少年们朴实真挚的感情。

《幼儿猜谜歌》(曹保明编),1982年12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有《菜》、《瓜》、《果》、《米》、《油》、《球》等50类谜语,通过边问边答边猜边学方式,向小读者灌输各种生活知识。由于有谜味,又有民间童谣的节奏,很适合儿童记忆和学唱。

《披虎皮的狼》(寓言集),陆景林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该集分鸟兽篇、鱼虫篇、花木篇、山水云石篇和人•物篇5个部分。共收寓言368篇,蒋锡金为该书写《序》,认为作者“继承了寓言的好多长处,并颇有创新和发展。……他扩大了喻主——故事的主人公的范围,在动物的鸟兽虫鱼之中出现了非洲的斑马和长颈鹿,南极的企鹅,以及邀请许多植物的花草林木也来参加表演,旁及无生命的山水云石,甚至出现了座钟和避雷针之类,更把许多古典寓言中的人物如楚人、宋人、伯乐、叶公都唤醒了,让他们重新来串唱80年代的新戏,喻主的队伍大大地扩大了,也出现了许多新颖的境界。特别是有些篇的内容是与当前的现实能够结合,更能发人深省”。

陆景林,笔名路放。1934年生于九台县。曾任大学助教、长春市文联副主席、中共长春市委组织部部长、长春市人大副主任。为长白山诗社社员。其著作除《晏子故事新编》、《战国策故事新编》(均与人合作)外,还写有散文、寓言、评论多篇,作品收入多种选本。寓言集《披虎皮的狼》获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

《小脑袋和大鼻子的故事》(系列短篇小说集),中申著,1981年7月由新蕾出版社出版。共收《奇妙的机器人》、《统一行动》等11个短篇。每篇都围绕着小脑袋和大鼻子这两个孩子来写。小脑袋和大鼻子是两个四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聪明、活泼、可爱,但做事缺乏毅力和恒心,所以事情总做不好,还闹了不少笑话。在师长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经过不断努力,他俩逐渐克服缺点,成为优秀的少先队员。作者笔端饱含幽默,把两个孩子写得很有风趣,小读者们可从书中见到自己的影子,受到教益。本书是团中央红领巾读书奖章活动的推荐书目。

《雪花•海风•篝火》(诗集),中申著,1987年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

《小伐木人的歌》(散文诗集),文牧著,1983年4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曾获吉林省第二届儿童文学创作奖。散文诗《阿爸依的小木房》,曾获吉林省第一届儿童文学创作奖。

文牧,湖南醴陵人,祖籍江西。1952年~1956年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1956年9月调到吉林人民出版社任文学编辑至今。从50年代开始以方半林、田陵笔名写了大量的儿歌、儿童诗以及散文、评论。他的散文诗集还有《绿色的边境》(新蕾出版社出版)、《新婚的晚会》(漓江出版社出版)等。

《珍奇的植物》(故事集),陈日朋著,1981年2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从这本书中,可看到世界上最小的树木和最大的树木“世界爷”,还可以看到开放在“世界屋脊”冰天雪地上的花朵和生活在海洋中最大的植物以及捕虫植物们精采的表演赛和长在虫子身上的“草”。还有世界上最高的草木和“独木成林”……它不仅能开阔小读者的眼界,增长小读者的知识,还能培养小读者对奇妙的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的兴趣。

《小蜜蜂访问百花国》(科学童话),陈日朋著,1981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本讲花的知识并适合少年儿童口味的读物。曾获吉林省第二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陈日朋,1939年1月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1956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从60年代初开始创作科学小品。科普著作有《成语里有科学》、《天池梦幻》、《草原奇境》、《珍奇的植物》;故事《好娃娃丛书》等10余部。还创作了科教电影剧本、科普电视节目等。有的作品被译成蒙古、藏等文字。有的作品被译成日文,选入日本出版的书籍中。他创作的中篇科学童话《小蜜蜂访问百花国》,获吉林省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童话集《天外飞来的客人》获吉林省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二等奖;他编著的《中国成语故事》,被评为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并获1982~1988年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三等奖;他编写的《宝宝长知识》,获全国第二届幼儿图书鼓励奖。他的创作多取材于草木禽虫,自然风物,具有浓郁的东北乡土气息;体裁多样,大凡能表达科学内容的文学形式都有所尝试。作品文学性强,追求科学和文学的“嫁接”,善于从严竣的科学中挖掘出美感,颇具艺术感染力。作品语言洗练明净、清新隽永。陈日朋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编审、主编、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理事、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吉林省科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儿童文学工作委员会委员、《青年科学报》、《大家健康》、《小学时代》编委。他还在中国科普作协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评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吉林省优秀科普作家、先进科技工作者。

《奇妙的旅行》(童话集),刘学铭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

《山村孩子的歌》(诗集),杨子忱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

《胖娃娃谣》(诗集),杨子忱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六、民间文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60年代起,由于长春市文联和吉林省文联开始重视民间文学,特别是狠抓新故事的创作和讲演,使民间文学有很大的发展。

《长春新人新事集》(故事集),1960年由长春市文联编印。

《一浪高过一浪》(新故事集),长春市文联编,1965年9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内收《三代师徒》(杨月娥作)、《矿工的儿子》(魏金钟、张纯才作)、《暴风雨中的列车》(关春章、王起天作)、《一张火车票》(杨铁城作)、《一浪更比一浪高》(孙荣作)《“老疙疽”组》(石凤琴作)、《“老工长”和小王》(王永成作)7则新故事。《三代师徒》、《矿工的儿子》是反映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暴风雨中的列车》是反映铁路员工、旅客、解放军战士的共产主义风格的;《一张火车票》、《一浪更比一浪高》、《“老疙疽”组》、《“老工长”和小王》是反映工业生产新高潮中的比学赶帮运动的。其中《三代师徒》,经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一张火车票》、《矿工的儿子》、《三代师徒》在1965年4月第14辑的《故事会》上又一次刊登,向全国推广。这辑《故事会》,还刊登了《长春市南关区文化馆是怎样组织革命故事创编工作的?》,以及吉林日报的短评《方向明确,方法才能对头》,向全国推荐长春市南关区组织革命故事创编工作的经验。《一张火车票》、《三代师徒》在作者杨铁城、杨月娥讲演时,中共吉林省委领导亲自到场听讲,并给予充分肯定。

这些故事是在1964、1965年长春市文联在各单位的配合下,全面辅导故事创编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时的故事创作,题材面广,有反映生产新高潮的,如《大战螺钉孔》、《胜中求败》、《为祖国增光》等;有歌颂王杰的,如《一包药》、《带徒弟》等;有学习毛主席著作方面的,如《为革命而学》(李兰芬创作并讲演,深受听众欢迎)等;有支援农业的,如《巡线工》、《两件雨衣》等;有反映援越抗美斗争的,如《海鸥》、《英雄阮文追》等;有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如《首战平型关》、《董存瑞》等;还有写教育工作者的《英雄女教师》等。这些故事大部分都在工厂、企业、街道、学校讲演过,收到了应有的效果。

《东北抗日联军歌谣》、《长白山抗联歌谣》均为齐兆麟搜集整理的歌谣集,先后在上海和吉林出版。

及至20世纪70年代末至1988年,长春的民间文学呈兴旺景象。特别是长春市和各县成立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或办公室以后,有计划、大规模的搜集民间故事、民间歌谣、谚语的工作,已初见成效。

《成语故事三百篇》,陈日朋、金士杰著。1982年9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11月第5次印刷,印数达26万册。共收《开天辟地》、《与虎谋皮》、《斩草除根》、《贪小失大》、《得陇望蜀》等300篇成语故事。包含十分丰富的政治、哲学、军事、外交、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成语除少数来自民间口头流传的以外,大部分源于古代文化典籍和诗词文章。其中有些成语是历史事实的概括,有些是古代战争的记叙,有些是神话传说的精髓,有些是诗词歌赋的节录。它们往往以此喻彼,意在言外,余味无穷。

《响马驼龙》(吉林民间文学丛书),曹保明著,1988年1月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书中收有《董氏药膏》、《李连贵大饼》、《郑发菜刀》、《赵小孩儿》、《关东神医》5篇关于神医、名匠的故事,还有一篇是《响马驼龙》。这些故事结集前在长春日报等报刊登载,深受读者喜爱。

《中国民间教子故事》,曹保明著。1985年3月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共收进民间教子故事170篇。分父母立身篇、子女戒喻篇、尊老敬贤篇、求知劝学篇、创业立志篇、婚姻恋爱篇、骨肉手足篇、文明家风篇、修身美德篇、移风易俗篇、处世交友篇、警钟明镜篇12章,为父母家长对子女进行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供了教材。故事脉络清晰,语言朴实无华,内容生动优美,篇幅短小精悍。讲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此书出版后,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曾做为固定节目,向广大城乡听众播出;吉林日报对此书进行过专门介绍;还被北方10省民间文学协作区评为二等奖。

《东北土匪习俗》,曹保明著。1988年8月由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从民俗的视角,详尽地介绍了本世纪初至解放前夕东北的民间组织——马贼、土匪和响马发生、发展、衰退、消亡的原因和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宗教的综合形态,向人们介绍了他们的生活。作者曾亲自采访了众多活着的土匪头人,考察他们生活的历史文化背景,破译了他们的行话、隐语,阐述了他们在社会和生活中出现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因素,被誉为“五•四”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专题研究的重要成果。此书获吉林省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并被美国旧金山华埠图书馆收藏。

曹保明,1949年9月11日生于黑龙江省泰来县泰来镇。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开始对东北民族文化进行搜集、整理和抢救挖掘工作。他立足研究东北地方风物和民俗风情,已出版专集专著7部。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会员,《民间故事》副主编。

《吉林省民间文学集成•长春市城区卷》,长春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1988年5月出版。长春地方于嘉庆五年(1800年)设置长春厅,始为建制。是汉、满、蒙古、回、朝鲜多民族繁衍的地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神话到历史人物,从鸿蒙远古到茶余饭后的“遐话”,民间流传着许多丰富多采的故事、歌谣、谚语和民间传说。这本书收有由古籍中转叙或在民间流传已久的古代神话、历史人物传说,如《月亮与太阳的传说》、《孔子拜师》等。

在历史上,长春是关东名城之一。曾招徕“五湖四海”之士,汇集三教九流。人多“遐话”多,世代相传,遍布俚巷。因而流传下许多具有关东地方特色的打猎、淘金、挖参的故事和关东风物传说。如《人参姑娘》、《猎人海力布》、《十二只金鸡》、《东尖山和西尖山的传说》、《善良的小伙》、《元宝山》、《龙泉》等。

长春在现代历史上,几次经受了战争风云的袭扰。曾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是伪满洲国的“首都”。在14年“亡国奴”生活中,民间留下的故事是悲壮的、发人深省的。对于长春世世代代的居民永远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深远意义。这个时期的传说有《南大营激战》、《桦皮鞋》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之后,国民党政府军队开进长春。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在与国民党斗争的这一历史时期,也留下了不少民间故事,如《欢乐地除奸》、《智夺敌特档案》、《借西风》等。

这本书还编选了有关民间著名工匠,民间祖传名医名药方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以艰苦卓绝的毅力追求事业成功的心理,形象地再现了平民百姓在生活中探索真知的可贵精神。《郑发菜刀》、《孟氏接骨丹》等就属这类故事。这本书还收集了几篇革命领袖到长春时留下的故事。

《吉林省民间文学集成•榆树县故事卷》,榆树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辑,1988年8月出版。分“神话”、“传说”、“故事”三大类。“故事”中有《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机智人物的故事》、《寓言》、《笑话》等,共209篇。榆树县还以赵贵为主编,搜集整理出《榆树县歌谣谚语卷》,其中歌谣630首,民谚5 700条。

《吉林省民间文学集成•德惠县卷》,德惠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1988年5月出版。内收民间故事319篇,民间谚语3类,并附有带曲谱的歌谣10首。

《吉林省民间文学集成•双阳县卷》,双阳县三套集成编委会编,1988年2月出版。内有“神话”、“传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等。

《吉林省民间文学集成•九台县卷》九台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全书收各类传说、故事127篇,26万多字。

《吉林省民间文学集成•农安县卷》,农安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1988年3月出版。全书分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三大类。共收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故事)106篇,民间歌谣(包括时政歌、生活歌、儿歌)97首,民间谚语(包括时政类、事理类、修养类、社交类、生活类、自然类、生产类)332条。

七、翻译文学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88年末,长春市翻译文学的出版情况:

《山沟的故事》(儿童故事),古里阿著,王烈译,1951年8月由东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长春市较早的一部译作。写一个孩子在远村另一个孩子的帮助下,战胜带给他们村庄灾难的寒风,彻底改变了村庄面貌的故事。适合儿童阅读,有助于鼓舞少年儿童向大自然作斗争。

《都市之狼》(长篇小说),〔日〕高木彬光著,杨德润、张泽人、刘青译,1988年12月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反映的是一个流氓和色情的世界。写了女人的眼泪,男人的狞笑,流氓帮伙内部的倾轧、火并,是一部推理严密,情节惊险,可读性很强的小说。

《梦的指环》(电影文学剧本),〔日〕市川森一著,学文、戈矛译,发表于1985年7月《电影文学》。写一个老年人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终生遗憾。

《腐蚀》(长篇小说),〔日〕森村诚一著,孙立人、莽永彬译,1982年7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原名《腐蚀的构造》)。是日本著名社会派推理作家森村诚一的代表作,曾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作品围绕土器屋产业公司年轻经理土器贞彦被害,和崭露头角的核燃料研究家雨村征男失踪这两起事件,展现了一系列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和斗争。故事曲折、人物生动,既有推理小说的特点,又具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本质。

《象牙之穴》(长篇小说),〔日〕黑岩重吾著,林川译,1987年3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夜之波》(短篇小说),〔日〕黑岩重吾著,莽永彬译,载《日本当代短篇小说选》第二辑,1982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寂寞的人》(短篇小说),〔日〕檀一雄作,莽永彬译,载《日本当代短篇小说选》第一辑,1980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狂笑的人》(短篇小说),〔日〕多歧川恭著,莽永彬译,载《日本短篇推理小说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友好使者》(小说),〔日〕星新一著,莽永彬译,载《星新一小说选》,1984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莽永彬,笔名林川,蒙古族,1925年11月20日生,原籍吉林市。1950年2月毕业于东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曾任东北师大校刊编辑室主任,研究员。1979~1986年先后参加全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吉林省日本学会、吉林省写作学会。著作除翻译外,还写有多篇论文。

《黑狗之谜》(长篇小说),〔美〕艾勒里•奎恩著,苏昆、王烈根据日文转译。是《乔纳历险丛书》的第一本。写乔纳带着自己的爱犬羌朴去克林顿买鱼钩,无意中目睹了银行抢劫案,歹徒们逃跑了,警察追捕毫无结果,乔纳独自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从被成人忽视的大量细节和纷纭复杂的迹象中,理出了头绪,经过推理分析,协助警察破获了此案。作品内容健康,结构严谨,乔纳机智聪慧,临危不惧,是个可爱的形象。

王烈,1930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自1949年起,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儿童戏剧的翻译工作。先后在《长春日报》、《中国青年报》、《长春》等报刊发表翻译作品1 000多万字。早在1956年就为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会员。现为吉林省作家协会、长春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吉林省翻译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吉林省科技翻译协会理事。

《古事记》(历史文学著作),〔日〕太安万侣著,吕元明、邹有恒译,198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日本的第一部书,原本作为日本皇家史书而作。实际是一部关于日本神话传说的故事集。包括神话、传说、故事、诗歌。在日本文学史上,是一部有重大影响的著作。思想、语言文字受中国影响较大。

吕元明,原籍山东省乳山县,1925年1月29日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1950年东北大学文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57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1958年被选为该会理事。1960年任东北四院校编写的《外国文学》(欧美部分)及五院校编写的《亚非文学》主编。1964年任东北师范大学日本文学研究室主任。1978年任东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被选为全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81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日本文学研究室主任。他的译作还有《芥川龙之介小说选》(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北一辉之死》(剧本,松本清张著,196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大臣日记》(传记文学,日本田中角荣著,197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日本人论鲁迅》、《日本人论郭沫若》(东北师范大学1976年、1981年出版)。

《伤痕》(短篇小说),〔日〕小林多喜二著,刘光宇译,收入1981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日本短篇小说选》。小说写女儿因参加共产国际领导下的革命群众组织的活动,被日本反动警察打得遍体鳞伤。母女共浴时,母亲发现了女儿身上的累累伤痕,更加坚定地支持女儿的工作。小说生动地写出了一个母亲的觉醒。

《信》(散文),小林多喜二著,刘光宇译,收入1985年1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散文选》。作品以书信形式,通过对小君一家人悲惨命运的刻画,向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发出了愤怒的控诉。

《时间》(中篇小说节译),堀田善卫著,刘光宇译,发表于1987年3月《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已被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藏。

《老鼠的乐园》,〔日〕长谷川四郎著,刘光宇译,收入1987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理想夫人》(《外国微型小说译丛•日本》)。

刘光宇,1945年12月7日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原籍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69年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日语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10月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副教授。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1987~1988年在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文学部任客座研究员期间,曾接受日本《读卖新闻》采访。1987年10月22日《读卖新闻》在《你我都是国际人》专栏,以《最喜欢善良的寅次郎》为题,报道了他的简历和翻译业绩。此外,他还发表日本文学研究论文多篇。

《吉尔伽美什》,苏美尔•巴比仑史诗,赵乐甡译,1981年6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描写苏美尔时期英雄人物吉尔伽美什的故事。是一部英雄史诗,是世界第一部史诗。各大专院校教学时均采用此书。

《诺贝尔》(儿童传记文学),〔日〕山下乔子著,赵乐甡译,1981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描写诺贝尔生平故事的书。

《千金之梦》(长篇推理小说),〔日〕三好彻著,刘富庚、于长敏译,1985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方丈记》(散文两章),〔日〕鸭长明著,吕永清译,载198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散文选》。

《陛下的高级轿车》(长篇小说),〔日〕五木宽之著(原题为《梅赛德斯的传说》),徐秉洁译。小说通过希特勒赠予日本天皇的银白轿车的制造、运送与隐蔽、败露等惊险离奇的故事,揭露法西斯以及战后法西斯余孽的血腥罪行。

徐秉洁,吉林市人,1927年生。历任吉林日报副总编辑、《日本文学》杂志主编等职。

《恶魔的饱食》〔(第三部)纪实小说〕,〔日〕森村诚一著,成宰、秉伟、光赤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出版。小说揭露了日本关东军731部队

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恶魔的饱食》〔(续集)纪实小说〕,〔日〕森村诚一著,正路、萧平、顾红译,1983年4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太阳黑点》(长篇小说),〔日〕森村诚一著,刘柏青、李成宰译,1979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着重揭露日本政治上的黑暗。

《日本学者中国文学研究译丛》,刘柏青、张连第、王洪珠译。是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论文集。至1988年已出4辑。

《在我消逝掉的世界里——苏联著名科幻小说选》(短篇选集),〔苏〕阿•别里亚耶夫等著,孟庆枢译,1980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妄图称霸世界的人》(中篇选集),〔苏〕阿•别里亚耶夫著,孟庆枢译,1981年11月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最后一个阿特浪基达人》(中短篇选集),〔苏〕阿•别里亚耶夫著,广木(孟庆枢)译,1981年11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南美动物记》(中篇游记),〔英〕杰•达雷尔著,武学善、孟庆枢从俄文转译,1983年3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更爱你的心灵》(中篇小说),〔苏〕阿•库兹涅佐娃著,韩志洁、孟庆枢、赵世章译,1985年7月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路易•柯弗的最后自白》(短篇小说),〔苏〕戈纳吉•马克西姆维奇著;《生活之书》(短篇小说),〔苏〕弗•萨甫钦柯著,孟庆枢译,收入《真实的幻想》。1983年2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保你满意——星新一超短篇科幻小说选》,〔日〕星新一著,孟庆枢、潘立本主编,1982年9月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世界著名科学幻想小说选介》,〔日〕石介乔司、伊藤典夫主编,孟庆枢等译,1982年8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别里亚耶夫和他的科幻小说》(文学论文),〔苏〕勃•里亚普诺夫等著,孟庆枢译,收入《论科学幻想小说》,1981年5月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孟庆枢,1943年10月15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60年8月被保送到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65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75~1978年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1979年起,在东北师范大学外国文学教研室任教。1986年10月~1987年10月赴日本国学院大学研修日本近代文学,从师阿部正路教授、长谷川泉教授。除译作外,还有《鲁迅与自然科学》、《苏联科幻小说浅论》、《苏联当代文学述评》、《存在主义文学》、《日本启蒙文艺思潮与中国近代文学》等著述多篇。现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俄比较文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

《法布尔》(纪实小说),〔日〕小林清之介著,宋世宜译,1981年10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约翰尼小熊》(纪实小说),〔日〕内山贤次作,宋世宜译,收入1981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黑洞之谜》。

《性格鲜明的人》(短篇),〔日〕城山三郎作,宋世宜译,收入1982年11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日本短篇小说集》。

《钥匙》(短篇小说),〔日〕星新一作,宋世宜译,收入198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分钟小说选》。

《餐桌风情》(短篇小说),〔日〕吉行淳之介作,宋世宜译,收入1988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理想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