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东大甸子涝区,位于长春市东北部,南起长图铁路,北抵哈大铁路,西靠伊通河,东至分水岭,涝区总面积35.7平方公里。

涝区包括二道河子区英俊乡的长江村、金钱村、分水村;兴隆山镇的团结村、三合村、新华村和长春市奶牛场,共两乡(镇)一场,6个村,57个社,总易涝耕地2387公顷(水田630公顷),其中英俊乡852公顷,兴隆山镇1020公顷,奶牛场515公顷。二道河子区和郊区以二排干(机砖厂北800米)为界,以南为英俊乡,以北属兴隆山镇。

解放前,东大甸子是十年九涝,杂草丛生的地方,当地农民靠砍柴捕鱼度日。1943年,伪政权开始治理东大洼。挖3个沟——奉士沟、东截沟、丰收沟。沟底宽3~5米,沟深1.0~1.5米,全长3.4公里,出口处建钢筋混凝土涵洞一座。同时,疏宽李家店河,河宽15~20米,河深2.5~3.5米,两岸筑有小堤。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治理东大甸子涝区。1957年,长春市支农办公室,组织动员全市人民,在副市长李承琨指挥下,会战东大甸子河网化,在截沟以西,挖2条排水干沟和11条支沟。1964年,兴隆山公社疏通东新开河河道,裁弯取直2.8公里,新修堤防11公里。又在涝区西伊通河岸修建长江、金钱、团结、三合抽水站。1966年5月13日,长春市成立会战指挥部,全市组织10个系统,53个单位12.51万人,公社组织600人,经过70天的奋战,扩建4个排水系统,新建泄干3条,截沟3条,配套5座木桥,2座排水涵洞,共挖土方21万立方米。同年,兴隆山公社又组织力量配套和扩建长江、金钱、团结、三合抽水站。1984年,郊区水利勘测设计队,改建了后潘家、谷家店、太平堡等4座井柱桩桥。

涝区内主要工程:

排水工程 有东南两条汇集坡水的截沟长8公里,将坡水分别汇入丰收沟,陶李泄干(原三泄干)和腰屯泄干(原二泄干)。但有淤积,大水年常漫溢淹地。泄水沟道有丰收沟、陶李泄干、腰屯泄干总长9公里。丰收沟两岸有较完整的堤防,但沟道断面小,泄流能力低。陶李泄干左岸堤防为金钱电灌站引水渠,已达到东新开河回水堤高度;右岸尚有几处缺口,堤防高度未达到回水堤高,大水时北侧低洼地漫溢。腰屯泄干两岸堤防都不高,出口有涵洞控制。东新开河水位高时,内水和坡水暂蓄在涝区内,坡水常有漫沟入地。东截沟西有3条排干长13公里,内有11条排支形成河网,将水排入丰收沟。

防洪工程 伊通河右岸有1条堤长9.6公里,有防洪涵洞3座。东新开河下游有防洪堤两条(左右岸)长11公里,有防洪涵洞3座。

灌溉工程 有分水、长江、金钱、东苟家、西苟家、三合南站、北站等7处抽水站,装机14台,总容量893千瓦。可灌水田630公顷,蔬菜250公顷。

其他工程 田间有排水沟536条,长185.1公里,桥梁9座(混凝土桥梁4座),田间过路涵71处168节,挖台条田710公顷。小(二)型水库1座,控制坡水2.6平方公里,总库容20万立方米。

涝区,经过23年的治理,排灌系统已初具规模,易涝耕地达到10年一遇标准827公顷,达到5年一遇的567公顷,为国家多产粮食414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