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一、革命旧址

二道沟邮局旧址 二道沟邮局旧址位于长春市铁北一心街12号的一座楼房,前身是吉黑邮务管理局长春二道沟邮局,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春建立的第一个通讯站。该楼为中式青砖二楼,坐东朝西,楼上2个房间,楼下4个房间。房主是俄籍侨民马足林克。

1924年,共产党员张锦春在哈尔滨报考吉黑邮务管理局工作,被录用,吉黑邮务管理局将张锦春派到长春二道沟邮局任局长。张锦春以此为掩护,在邮局建立中国共产党在长春的第一个通讯站—中共长春通讯站,代号弓长之,秘密传递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区执委会与哈尔滨独立组之间的来往信件,护接干部过境,发展党员等。通讯站建立后,按照中共北满地委的指示,张锦春陆续发展本局拣信生安贫、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生韩守本、王平等入党,并于1925年6月在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长春树勋小学)建立第二个通讯站。之后,根据北满地委的批示,于1926年9月,以二道沟通讯站和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通讯站为基础,建立中共长春支部,支部机关设在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春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1927年,张锦春考入哈尔滨中东铁路专科学校学习一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陶赖昭、三岔河等火车站任副站长,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二道沟邮局作为中共长春第一个通讯站的工作遂告结束。

解放后,二道沟邮局归房产部门所有,辟为民宅。2002年7月8日,该处被列为市级保护单位。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该处进行保护性修复,2009年6月竣工。修复后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春的第一个通讯站旧址内设有“中国共产党在长春的早期革命活动”展览。该处被市委命名为长春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还我河山”爱国壁画 位于长春市铁北一心街2号的长盛小学旧校舍的北墙上,绘有“还我河山”的彩色壁画。

壁画上方冠以“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右侧下方书有“东省特别区立第十二小学校1929年绘”字样。壁画高3.33米,宽2.9米,用红色绘出边线,主体为中国政区全图。图的周边用黑色标明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割让的中国领土,包括英国侵占的香港、九龙,葡萄牙侵占的澳门,沙俄侵占的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及中国西北边疆帕米尔地区以西的大片领土,还标明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吞并中国的琉球、甲午战争后强占中国的台湾等。

长盛小学曾是1905年后由沙俄将校营营房改建的东省特别区立第十二小学校。壁画由东省特别区立第十二小学校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美术教师苏少权所绘。

“九一八”事变后,壁画遭到日本侵略者的涂抹,加之风雨的侵蚀,变得模糊不清,但壁画的标题和画面的轮廓还依稀可辨。1985年首届教师节前夕,壁画按原轮廓进行了修复,但仍有部分内容缺失。1985年12月18日,绘有“还我河山”爱国壁画的沙俄兵营将校营的营房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古代遗址

小城子遗址 小城子遗址位于宽城区北部的奋进乡小城子屯东北0.5公里处。该城建筑在北高南低的平缓坡地之上,伊通河从东南流过,南为小城子屯。古城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50余米,残存城墙高1.5米左右,墙基宽10米左右。城门和城墙的附属设施已无法辨认,南墙的大部分已被压在农民的住房之下,北墙也被压在高约3米的土坝之下。城外有宽10米左右的护城河,绕城一周,向东流入伊通河,现已干涸。

城址内外现已垦为耕地,地表仍可见到零星的青砖、布纹瓦和陶器残片。陶片均为灰褐色的泥质陶,多为盆罐的口沿和腹部残片等。轮制痕迹明显,属辽金时代遗物。城内还出土过宋代铜钱,六耳铁锅等。民间有“先有小城子,后有宽城子”(长春老城别名宽城子)的传说。根据出土文物,此城应为辽金时代所建。

小城子砖厂遗址 在靠近奋进乡小城子砖厂的耕地里,有一处古代遗址。遗址已被砖厂挖土破坏,但地表仍可见到许多布纹瓦和泥质陶器残片。器型多为罐,罐为卷沿,平底,无纹饰,轮制,颜色多为灰色和黑褐色。这些遗物具有辽金时代器物特征。

此外,在砖厂北侧的河岸上,还发现许多粗质夹砂红褐残片。这表明该遗址早在青铜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到辽金时代又被沿用。

老茂生食品厂遗址 老茂生食品厂厂址东侧的一块台地上,曾发现不少布纹瓦残片和灰褐色泥质陶片,质地坚硬,火候适中。从一些陶片的弧度看,器型较大,全为轮制。此遗址未经发掘,也没有断崖露出,因此文化层厚度及其状况无从考察。从地表上散布的布纹瓦和陶器残片,可断定是一处辽金时代遗址。

三、沙俄中东铁路附属地旧址

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旧址 宽城子沙俄火车站俱乐部位于凯旋路1717号(原凯旋路27—1号),解放后由长春机车厂医院使用。该建筑于1903年竣工,二层砖木结构,窗子窄而高,建筑最初为一字型,铁皮四坡层顶,立面有许多线角和壁柱的装饰,东侧角楼有一帐篷式的尖顶,呈现出浓郁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后来,在原建筑的东北侧扩建了一部分。建筑外墙抹水泥砂浆,涂成白色,它是沙俄铁路附属地内规模最大的建筑,也是长春第一所水泥抹面并刷成白色的建筑物。1994年,该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俄兵营旧址 沙俄兵营是1900年沙俄侵占长春、镇压义和团后所建,共分三组,即南大营、北大营和将校营。

南大营位于二道沟附近的今凯旋路与一匡街交会处,共有三栋营房,当地人称为三大栋,均为俄式砖石结构建筑。从左至右排列,第一栋长90米,第二栋长82米,第三栋长56米,宽度均为15.40米。南大营的三大栋均已拆除,在原地后建的楼房是长春机车厂职工宿舍。

北大营位于二道沟今三辅街北侧,东临长新街,南面是长春机车厂修的马路,共有两栋营房。第一栋长65米,第二栋长40米,宽均为15米。这两处营房均已拆除,在原地后建的楼房是长新小学校舍。

将校营在南、北两大营之间,位于今长盛小学院内和院外,有一栋营房和六栋军官宿舍,还有一座教堂。1904年,营房改作学校,现为长盛小学仓库。两栋军官宿舍和教堂早已拆除,尚存的四栋军官宿舍已改为长铁宿舍。长盛小学院内绘有“还我河山”爱国壁画的沙俄将校营营房于1985年12月18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长盛小学院外的四栋沙俄将校营军官宿舍于2002年7月8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俄国铁路员工子女学校旧址 随着1903年中东铁路的建成,俄国铁路员工的家属也都陆续迁入中国。1904年,为了尽快解决俄国人子女入学问题,沙俄将位于二道沟附近的将校营营房改作校舍(今长盛小学校舍),开办俄国铁路员工子女学校,俗称白俄小学。当时是中、俄学生合校。1925年,经该校校长宋觉民与铁路局交涉,该校退出将校营营房改成的校舍。铁路局在二道沟今三辅街西侧修建一所白俄小学,专门招收俄国人子弟。当时,俄国人子女有50多人,张家湾(德惠)以南的俄国铁路员工子女都到二道沟的白俄小学上学。以后,这所由将校营营房改成的校舍由中东路华员子弟学校使用,专门招收中国铁路员工子女。

四、日本满铁附属地、伪满洲国时期旧址

大和旅馆旧址 大和旅馆位于长春火车站前、今人民大街80号,分北、南两座楼。北楼于1907年动工,1909年竣工;南楼于1938年动工,1939年完工。新旧两楼相通,立面风格浑然一体。北楼为两层,重于观瞻;南楼三层,趋于实用。总面积为774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大和旅馆是当时日本高级幕僚和伪满军政要员经常活动的场所,同时接待过许多国际、国内高官。解放后,该建筑一直作为宾馆、接待处等使用,现名春谊宾馆。1985年12月18日,该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神社旧址 长春神社位于今人民大街619号,它是日本人在长春建立的最大神社。该建筑于1915年开工,翌年11月完工,1929年又进行过一次翻修改建。伪满洲国成立后,长春神社改名为新京神社。神社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建有正殿和偏殿。正殿坐西朝东,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全部采用日本神殿设计形式,系砖木结构,原为紫铜房盖,解放后改为铁皮盖。正殿的后面约50米处是一趟长方形小房,长150米,高、宽各2米,有近20个小门,当时是用来存放骨灰盒的,里面还有石碑、神像等。偏殿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976平方米,砖木结构,也是日本样式,房盖原为紫铜,现为青瓦盖。神社供奉的神是天照大神,并合祀大国主命和明治天皇。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该处由市民政局接管,办起保育院,后改为幼儿园,现为吉林省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和长春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1984年4月18日,该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位于今新发路577号,修建于1933年,1934年竣工使用。占地面积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24平方米,设半地下室一层,地上三层,两翼局部四层,中间塔楼五层。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于1919年在旅顺成立。日本关东军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直接发动者,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占领东北大部,随即将司令部迁至沈阳。1932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由沈阳迁到长春,先驻在西大营,后驻在日本驻长春领事馆(今省政协大院内,已拆除)办公,1933年移驻日本关东局楼(今省政府机关大楼)内,1934年迁入新落成的大楼(今省委机关大楼)。1983年11月24日,该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官邸旧址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官邸位于今新发路1169号。1933年日本人在动工修建关东军司令部时,在其西侧100多米的位置,同时修建关东军司令官官邸。1934年关东军司令部迁来时,关东军司令官官邸也同时完工。关东军司令官官邸占地近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下三层,地上二层,局部塔楼四层。其建筑采用城堡花园式的风格,造型十分精美,施工工艺也十分精湛。关东军司令官官邸建成后,先后入住的有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植田谦吉、梅津美冶郎和山田乙三。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关东军随之覆灭,苏联红军接收了关东军司令部及其官邸。解放后,此楼曾长期作为省委一号招待所,专供中央领导下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林彪、陈毅等都曾住过这里。1985年,省委一号招待所更名为松苑宾馆。

日本关东局、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旧址 日本关东局和关东宪兵司令部位于今新发路329号,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设有一层半地下室,地上三层。1932年动工,1933年竣工。大楼建成后,最先迁入的是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日本关东局。1934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迁出,该楼归日本关东局自用。1935年,日本关东宪兵队司令部迁入此楼,与日本关东局共用。

日本关东局管理关东洲(今大连地区)和南满铁路沿线各附属地的行政,监督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业务和南满电信电话业务,它实际上是日本驻伪满大使馆的辅助机关。日本关东宪兵队是为控制日本在满洲的保安局、警察局、铁路警护队、警务统治委员会等军人而设立的机关,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进行特务活动的一个主要组织。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所犯下的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无不与日本关东宪兵队有关。

1945年伪满洲国灭亡后,该楼被国民党空军占用。1948年长春解放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使用。1954年,吉林省政府机关使用此楼至今。2007年5月31日,该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伪满洲国帝宫旧址 伪满洲国帝宫位于今光复北路5号,现已辟为伪满皇宫博物院,保护面积13.7万平方米。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后,于1932年2月18日成立伪满洲国。3月9日,日本关东军扶植亡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位于长春商埠地的吉长道尹公署(今亚泰大街669号)就任伪满洲国“执政”。4月,溥仪迁到位于今北光复路5号的原吉黑榷运局办公楼,并将其改为缉熙楼。1934年初,日本同意将伪“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执政”改称“皇帝”,其住所改称“帝宫”。为了与日本天皇的皇宫相区别,日本关东军明令只能称“帝宫”而不能称“皇宫”,但东北老百姓一般仍称其为皇宫。

伪帝宫主要建筑有用于办公、处理政务、举行典礼等活动的勤民楼,集办公、处理政务、娱乐、居住于一体的同德殿,用以供奉清朝列祖列宗的怀远楼,溥仪及其“后”“妃”日常生活的寝宫缉熙楼,用于举行大型宴会的嘉乐殿等。此外,还有御花园、书画楼、膳房、车库、跑马场、近卫军和禁卫军营房、防空洞、游泳池、建国神庙等附属设施。伪帝宫四周筑有9个双层碉堡,并围以中间为红色的水泥墙。

日本投降后,伪帝宫成为历史的遗迹。国民党占据长春时,这里先后由松北联军、兵营所使用,几经破坏,面目全非。解放后尤其是2000年以来,经过多次修葺,已恢复原貌。伪帝宫于1981年4月20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伪满皇宫博物院于2007年8月1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是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山洋行旧址 宝山洋行位于今新发路19号。1928年,日本人前田伊织在此地开办宝山火柴厂,获利后,又于1937年在此地兴建宝山洋行。宝山洋行主体四层,局部八层(含地下一层),它是解放前长春最早的高层建筑。大楼竣工后,主要经营6000多种工业品,资金200万元。日伪统治者夸耀它为“全满”(全东北)第一。洋行主要为外国人和少数伪官吏服务。

长春解放后,宝山洋行先后由中国百货公司长春营业部、长春百货商店第二商店、长白山百货商场、中兴大厦使用,现为欧亚新发商厦。1994年1月20日,该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邮便局旧址 长春邮便局位于人民大街与珠江路交会处东南角、人民大街原18号。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接管了东清铁路宽城子火车站以南路段,同时在孟家屯设置辽东完备队军用通信所。

1906年11月1日,日本把孟家屯的军用通信所改为宽城子支局。后来,日本在头道沟修筑了新车站,宽城子支局于1907年迁至头道沟,改称关东都督府邮便电信局长春支局,11月1日又改称长春邮便局。1907年,日本关东都督府邮便电信局在今人民大街原18号位置,为长春邮便局修建一座欧洲风格的二层大楼,1908年11月竣工。同年12月1日,长春邮便局迁入办公。1932年,长春邮便局更名为新京邮便局。1935年,新京邮便局更名为新京中央邮政局。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将其改名为长春市邮局。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先后改名为长春特别市邮电局、长春市邮政局、长春市邮政局宽城邮政支局。2007年7月8日,该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伪满洲弘报协会、伪满洲国通讯社旧址 满洲弘报协会和满洲国通讯社位于人民大街原39号。该楼当年是中央通(今人民大街)西侧最南端的建筑,1937年9月动工,1938年12月竣工,地上三层,设有局部半地下室,后院还建有车库,总建筑面积4213平方米。

1932年12月1日,即满洲国成立不久,日本将原设在中国东北的电报通信局与新闻联合社两社合并为满洲国通讯社(简称国通社)。国通社直接隶属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实质上是日本通讯社设在伪满洲国的分支机构。满洲弘报协会是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为全面垄断中国原东北的新闻通讯和报刊发行而设立的统治机构,于1935年成立。1937年7月1日,由满洲弘报协会全部出资的满洲国通讯社宣布成立,取代了于1932年12月1日成立的原满洲国通讯社。1938年12月,位于今人民大街原39号的满洲弘报协会会馆落成,满洲弘报协会和国通社迁入此楼。满洲弘报协会,于1941年又扩充为满洲新闻协会。

解放后,满洲新闻协会和国通社的办公楼,先后由吉林日报社、吉林省人事厅、吉林省司法厅、中国移动通信公司青岛路指定专卖店等单位使用。2002年,该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广场水塔 西广场中间有一座水塔,它是日本人在1912年修建的。

日本人在长春建立满铁附属地后,为解决长春火车站和满铁附属地居民用水问题,从1908年6月开始,在铁北春日町(今铁北四路)打浅水井,修泵站,开辟水源。1912年,满铁在西广场中间修建这座与水源地相连的水塔。水塔高30米,内径10.20米,有效水深7.10米,可容水229.40立方米。1914年建成,开始往满铁附属地供水,日供水量300多吨。由于满铁附属地人口不断增加,自来水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满铁又于1933年在西广场南侧100米处增建敷岛通水塔。2002年7月8日,西广场水塔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日本横滨正金银行长春分店旧址 日本横滨正金银行长春支店位于胜利大街572号。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成立于1800年,总行设在日本横滨,是日本经营外汇的专业银行。日本横滨银行于1907年在今长春西三道街租用民房设出张所,又于1909年迁入在长春旧城内北大街新建成的二层楼房。1919年,位于今胜利大街572号的欧式风格的大楼建成,日本横滨银行长春出张所迁入,并升为支店。该店除发行钞票、经营外汇外,还办理存放款,用优惠的利率提供贷款,支持在华日本商人开店设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新京支店关闭。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由长春市杂技团使用。1994年1月20日,该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民族企业旧址

裕昌源旧址 裕昌源火磨位于今长白路东八条街2号的东北亚物流有限公司位置。

1915年春,王荆山在今长白路东八条街2号附近买地建厂房,建成新裕昌源火磨,生产面粉等。这以后,王荆山不断扩大生产,先后收购了吉林、哈尔滨的两个火磨,在黑龙江安达市开设裕达火磨,在长春增设碾米厂、陶瓷厂、烧锅,经营房地产,并进入金融界,成为益通银行的董事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荆山投靠日本侵略者,在伪新京市多种经济、政治组织中担任要职,成了汉奸。解放后,王荆山被人民政府处决,裕昌源火磨收归国有。2002年7月8日,裕昌源火磨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宗教旧址遗址

兴隆寺 兴隆寺位于柳影路与菜市南街交会处西南角,是一座佛教尼僧庙。该寺是1941年由施主刘振铎、刘诚实父子两人所建,为赠予刘振铎两个女儿(法名释然珍、释然禄)修身养性用。建筑面积623平方米,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因当时寺庙地处合隆区,故名兴隆寺。建有佛殿三间,坐北向南,殿内供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及十八罗汉像,殿顶有龙吻、路兽。院内植有杏、桃等花木。“文化大革命”中,神像被砸毁,庙舍被委办工厂占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宗教政策落实,归还了庙产,佛殿修缮一新。

1992年,由释常慧、释明诚、释妙修等四人发起,在奋进乡新月路44号(柳江路)另建寺院。1993年,寺庙大多数尼僧迁往新址,寺名改为百国兴隆寺。原兴隆寺保持原貌,仍叫兴隆寺。寺里几位尼僧不愿迁走,留在原寺修行,并接纳一些善男善女来寺院进香祈祷。

万寿寺旧址 万寿寺据说是1817年由清朝嘉庆皇帝的摄政王在今奋进乡小城子村修建,属佛教。该寺规模宏大,殿宇巍峨,为全市之冠。僧众达四、五十人。后累遭破坏,又兼风雨侵蚀,已经荒废。

傻大爷庙遗址 傻大爷庙位于广州路精明胡同11号,1927年修建。正殿三楹东向,左右配殿各一,南北两厢各三楹,歇山式屋顶,圆形房脊,灰瓦覆盖。正殿内供奉三尊佛像并配有十八罗汉像。老和尚李杰三。1932年日本侵占东北后,此庙改称日本妙新寺新京别院,属日莲宗;同时又在此设立日本满洲布教所,也称寿命院。解放后,原址改建成广州路小学,后由宽城区校办四厂使用,现由长春市信诚幕墙金属有限公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