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后 记

2018年3月,长春图书馆启动了“长春记忆项目”。该项目遵循“立足长春,注重特色,藏用结合”的原则,以时间为经,以近现代长春地方各领域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为纬,以传统文献体系为依托,通过走访文化名人和事件亲历者,采集名人手稿、信件、照片、口述史料和影音资料等信息承载物,最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记忆资源体系,从而不断完善馆藏资源体系建设。并通过出版物、展览、讲座、专题数据库多种形式面向公众进行了资源推广。

原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先生曾经说过:“图书馆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城市记忆的存储器。”长春图书馆作为本地城市记忆的存储器,必须不断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特色,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各类型文献资源,为彰显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城市文化发展,涵养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提供养分和动力支持。

“长春记忆项目”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在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文献资源的同时,逐渐创立了集书籍印刷品、展览、讲座、数据库、专藏书架“五位一体”的全新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阅读体验,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长春这座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脉动,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一书是“长春记忆项目”文献整理成果丛书之一,也是长春图书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长春院士展”姊妹篇。值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谨以此书作为献礼,祝福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此书的整理编辑过程,也是对院士一生或整个成长历程、学术轨迹了解的过程。受篇幅所限,为了能够将院士的介绍做到凝练而又不有所遗漏,10余位馆员历时9个多月,走访了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等单位,采访了多位院士及院士同事、家属。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网络、视频等,力求从不同侧面了解每一位院士人生全貌,最后加以总结和提炼。面对艰涩的理工科词汇和术语,文科生居多的我们开始是如读天书,后来看的次数多了,竟然也熟悉起来,到最后甚至感到十分亲切。每查阅一位院士的资料,我们就仿佛走近了一位智者,崇敬与景仰之情油然而生,一次又一次被他们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所打动,一次又一次被他们刻苦勤奋的钻研精神所折服,一次又一次为他们所创造的学术奇迹而惊叹。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院士展览和成书工作,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院士,走近院士,并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受到鼓舞与启迪。

此项工作得到了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出版社等单位的鼎力相助,在此,我们向为编辑出版本书提供帮助的单位和个人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编辑时间仓促,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编者

201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