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导演

金玉霞(1921—1982),吉剧最早创建者之一,吉剧导演艺术奠基人。原名刘桂芝,辽宁沈阳人。曾在长春市评剧团、吉林省戏曲学校、吉林省吉剧团、九台县文工团工作。曾当选长春市人大代表、长春市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金玉霞自幼学习河北梆子,14岁改学评剧,工青衣、花旦,16岁挑梁主演。吉剧初创时期,她调入吉林省吉剧团任导演兼副团长。1959—1963年单独执导了《蓝河怨》《桃李梅》《搬窑》《包公赔情》《雨夜送粮》《僧尼会》《玩会跳船》《燕青卖线》《女驸马》《金水桥》《樊金定骂城》等最早的一批实验剧目。其中吉剧的奠基之作“一大三小”:《桃李梅》《包公赔情》《燕青卖线》《搬窑》均由其执导,是吉剧早期最有影响的艺术精品和代表剧目。

金玉霞既善于对演员启发诱导,又能够做表演示范。她对戏中每个角色的表演、身段都精心设计,再一招一式地亲授给演员。吉剧第一代演员刘中、王青霞、隋晶莹、邬莉、姜秀玉等都受过她的教益。她是吉剧“有行当,不为行当所限,坚持从人物出发;有程式,不为程式所限,坚持从生活出发”创作原则的创立者之一,为吉剧表演风格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9年从下放农村调回长春市评剧团。她在生命最后3年里争分夺秒地导演了《杜十娘》《屠夫状元》《公主与奴隶》《这样的女人》等6部大型评剧。

王常俭(1927—2008),一级导演。满族,辽宁岫岩人。1947年开始从事文艺工作,1948年进入长春市文工团任戏剧编导干事,1953年进入长春话剧团任导演,1971年调入吉林省吉剧团任导演,1978年调回长春话剧院任副院长、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王常俭从事戏剧艺术事业60余年,导演的话剧、吉剧、京剧、评剧等有一百多出。主要有《艳阳天》《山村新人》《万水千山》《白卷先生》《一双绣花鞋》《风流店家》《高粱红了》《西安事变》《蒙克斯威尔庄园谋杀案》《吉鸿昌》等。1951年由他编导的《红绸舞》由文化部调北京参加会演,在中南海演出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并给予高度赞扬,同年8月《红绸舞》参加在民主德国柏林举办的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获金质奖章。话剧《关不住》于1956年参加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出一等奖及三等导演奖。1975年话剧《山村新人》调京演出反响强烈,博得一致好评。1979年话剧《吉鸿昌》在吉林省会演中获创作奖、演出奖、导演奖,同年赴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二等奖、演出一等奖。

王常俭1953年赴朝鲜参加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获荣誉奖状,1999年获吉林省世纪艺术金奖,2005年获吉林省第八届长白山文艺奖成就奖。

王旭,一级导演。1930年生于山东莱州,中共党员。1950年3月于长春东北大学结业后分配至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工作组任演员。1953年进入长春话剧团任演员兼导演。1959年9月至1960年5月参加了国务院文化部文化学院艺术研究班学习,后在长春市文化局任职。1972年年底调入长春市京剧院任导演。1977年奉调重新组建长春市话剧团并任团长。同年秋,省市话剧团合并恢复长春话剧院,王旭任长春话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莎士比亚学会理事。

王旭1950年开始从事戏剧艺术工作,曾在话剧《在新事物面前》《俄罗斯人》《阿Q正传》《战线南移》《升官图》等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导演了话剧《丽人行》《青年一代》《雷锋》《西安事变》《救救她》《皇姑屯风云录》《枫叶红了的时候》《战犯》《田野又是青纱帐》《密林中的孩子》以及评剧、京剧等大小剧目30余部。其话剧代表作《孙中山》《战犯》等充分显示出他导演之功力。1981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15周年诞辰,文化部选调《孙中山》一剧参加进京纪念演出,后留京公演,受到各界好评。他与宋平(执笔)合著的话剧剧本《孙中山》获1982年文化部全国优秀剧作奖。他导演的《田野又是青纱帐》获吉林省戏剧会演综合演出二等奖。经他改写并导演的大型儿童话剧《密林中的孩子》在吉林省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戏剧调演中获优秀演出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舞美设计奖。

王忠堂,二人转导演、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北二人转代表性传承人。1934年生,吉林舒兰人。1952年参加舒兰文工团(后改为评剧团),唱小生。1956年转到榆树县评剧团、地方戏团兼任两个团的导演。1959年调到吉林省地方戏曲剧院任演员,并兼任省戏校地方戏科身段教师。1963年调入吉林省二人转实验剧团任导演、教师兼演员。1969年调入舒兰县文工团任导演。1978年调回吉林省戏曲学校地方戏科任基功、剧目身段教师。现任吉林省戏曲学校高级讲师。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

1945年王忠堂随师学艺,曾拜师老艺人王云鹏(艺名双红)。从事二人转艺术60余年,表演、导演《东北民间舞》《包公断后》《打婿》《乐半截》《刘秀坐楼》《君臣乐》《双窑》《珍珠翡翠白玉汤》《傻柱子接媳妇》《破镜重圆》《西厢幽会》《巧断案》等。他不仅具有坚实的二人转传统艺术的基本功,而且在二人转艺术教育及艺术创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总结的二人转舞蹈教学理论,把二人转的舞蹈化繁为简,进行分类、系统化,同时还借鉴了芭蕾等现代舞蹈。

导演的《西厢幽会》《包公断后》分别获2000年、2008年中国曲艺牡丹奖。2009年他被文化部授予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获第十届长白山文艺终身成就奖,2013年获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2017年被评为吉林省二人转杰出贡献人物。

史宪富(1939—2019),一级导演。出生于辽宁大连,祖籍山东肥城。196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后分配到吉林艺专话剧系(现吉林艺术学院)任教。1964年调至吉林省实验话剧团(后合并为长春话剧院)任导演。曾任吉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长春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史宪富就将中国戏曲、曲艺等的结构方式、表演范式有机地融入现代话剧之中,20世纪90年代,又将影视创作中的视听表达艺术手段实验性地运用到话剧艺术中来,形成了时代特点与学院派表演技巧相结合的话剧模式,受到关注与肯定。他导演的剧目有《救救她》《四世同堂》《古刹魅影》《深夜静悄悄》《新京末日》《二等巡官与马车夫》《希望之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他还曾在《佩剑将军》《七七事变》《重庆谈判》《星海》《抗美援朝》等电影中饰演主要角色。其中话剧《救救她》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并获得演出二等奖,应邀在中南海怀仁堂汇报演出,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和肯定。其导演的最具代表性的电视剧《四世同堂》曾在中央一套播出,获第六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和特别奖以及大众电视金鹰奖。指导的大型儿童剧《希望之光》获文化部第六届文华奖新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导演的话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剧目奖。

刘富英,一级导演。1939年生,辽宁海城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曾任话剧演员、舞剧(舞蹈)编导和戏曲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刘富英先后导演了吉剧、评剧、二人台等多个剧种近百台剧目。1985年导演的吉剧《三放参姑娘》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1995年执导的评剧《三醉酒》获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执导的吉剧《关东雪》获文华新剧目奖,全国现代戏交流演出优秀剧目、优秀导演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9年担任吉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文艺晚会《光辉的历程》总导演,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2004年执导山东梆子《山东汉子》获文华奖,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06年执导的漫瀚剧《漫瀚情歌》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2008年执导的评剧《杏花盛开的时候》获中国评剧节金奖,个人获导演一等奖。2010年执导的秦腔《毛泽民在新疆》获中国秦腔艺术节特别优秀演出奖。他导演的二人转《王二姐思夫》获2008年中国曲艺牡丹奖。他创作的吉剧《三请樊梨花》是吉剧经典保留剧目。2015年创作的吉剧《关东草》入选文化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剧目巡演”。2013年吉林省委宣传部授予其吉剧发展贡献奖。

宋强,一级导演。1949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任长春评剧院常务副院长、总导演,长春市艺术研究所导演,长春市文化科技研究所所长、书记,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常务理事。

宋强出身于梨园世家,其母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京剧教育史第一女教授张正芳。他3岁开始练功学戏。1960年进入辽宁戏校后,拜王奎昇、马元禄、王连平等为师。他出演过《盗御马》《杜鹃山》《八一风暴》等剧目。23岁任导演,1979年以特殊人才被引进长春市京剧团任导演兼编导室主任。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深造期间,得到李紫贵、阿甲、郑亦秋、王荣增、金桐、于虹等名家的传授。

宋强在艺术上坚持根据时代需要走民族融合之路,执导创作过京、评、吉、平弦剧等剧目80余出,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编剧的作品《塔中塔》《和辑百越》《风起同仁堂》《楚汉春秋》《封神榜》等,或公演近百场,或获省部级会演的最高奖项。他曾担任央视首次和地方合作的第九届冬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多次担任省市主办的冰雪节、消夏节的总策划、总导演。他执导的京剧《牛子厚》获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编导的《楚汉春秋》获央视现场直播收视率第一名,《月照塞北》获2014年中国京剧节优秀剧目奖,吉剧《椿去椿又来》获吉林省会演优秀剧目奖,《脚印》获第八届中国京剧节优秀剧目奖。2008年获文化行业专家资源库专家证书。

贾惠敏,一级导演。1952年生,吉林桦甸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1995年作为拔尖创新人才从长岭剧团调到吉林省戏校任科主任。曾任吉林省地方戏曲剧院业务院长、吉林省艺术研究院副处级研究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戏剧理论学会会员。

她出身梨园世家,坐科刀马旦。曾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忠堂为师。导演的大戏小戏千余部,获得各类奖项200余个。《没病找病》《喜莲》获全国群星奖金奖、银奖。《香妃梦》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南山杯曲艺金奖。《香妃梦》《杨排风》获中国曲艺之乡大赛金奖。《锔大缸》《没事找事》获中国曲艺马街书会大赛一等奖。策划编导的“最大规模中国民间艺术表演课”,4000人广场同唱二人转,打破吉尼斯纪录。导演的十二集电视专题片《吉林二人转》收入文化部共享工程网。导演的多个剧目参加“全国道德模范巡演”。编剧《狼妻》《爷们儿娘们儿和村官儿》《响铃公主》等多部大戏,《农忙时节》等小戏。《警嫂醉了》获公安部“金盾文化工程”一等奖,大戏《狼妻》两度进京展演获奖,《清心汤》等四部戏获长白山文艺奖作品奖,《祖传秘方》获中国第七届映山红杯银奖,《响铃公主》获国家艺术资金扶持全国巡演,《农忙时节》等六部戏获中宣部和文化旅游部颁奖。

贾惠敏1998年被授予吉林省二人转艺术突出成就奖,2008年被评为吉林省著名二人转导演艺术家,2011年被授予吉林省最具影响力的戏剧艺术家称号。

李滨,一级导演。1959年生于吉林通化,中共党员。1975年考入通化吉剧团,1983年参加吉林艺术学院举办的话剧表演培训班,1984年考入首届戏曲导演进修班。1985年作为特殊人才调入长春评剧院,2008年调入长春市艺术研究所(中国长春电影节办公室),曾任副所长。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他执导过评剧、话剧、吉剧、黄龙戏、川剧等多个剧种,还导演了《咱老百姓》等电视剧,并连续担任吉林电视台春晚等综艺节目总导演。执导的评剧《密建游宫》获第二届中国评剧节优秀编剧奖,吉林省第十九届新剧目推广演出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评剧《鹰格泪》获第五届中国评剧节优秀剧目奖。评剧《大山的儿子》获吉林省第十九届新剧目推广演出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评剧《宰相胡同》获第六届中国评剧节优秀编剧奖和优秀导演奖、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北片)展演二等奖、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黄龙戏《兀术与鹰格》获吉林省新剧目推广演出优秀导演奖。杂技故事剧《花木兰》获吉林省第十九届新剧目推广演出优秀导演奖、2011年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儿童话剧《大山里的红灯笼》获吉林省转制院团新创作剧目展演大赛一等奖和第十一届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优秀作品奖,2015年参加第八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2016年入选第十五届文华大奖终评。杂技故事剧《地道战》获第十二届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川剧《白露为霜》入选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吉剧《怀德县令》入选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最具影响力的戏剧艺术家。

王佩霞,一级导演。1963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现任吉林卫视《好戏登场》栏目的总导演,沈阳电视台《逗你乐翻天》栏目总导演,沈阳莎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青联委员、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

王佩霞是东北三省二人转戏曲类节目的主创人员之一,多次参加全国、省、部级大型文艺汇演和省市电视台春节节目的录制。参加了长影60年庆典、吉林大学建校60年庆典的导演创作,参加了中国第七届艺术节在杭州展演。1993年导演的单出头《二老改嫁》获首届全国二人转观摩演出导演奖,该剧到法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并成为中央电视台及多家省级电视台春节黄金时段的经典剧目。2000年导演的二人转《矬乡长》获第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文学奖。2009年担任“中国好人·长春篇”道德颂二人转歌舞两台晚会总导演,演出50余场,央视1-4套播出17次,央视4套国际频道海外版播出后,受海外华人好评。《中国好人·长春卷》获2011年吉林省第十届长白山文艺奖作品奖,其本人获得第十届长白山文艺奖导演奖。她在各种文艺汇演中共获50余项大奖,其中国家级导演一等奖10余项,省部级导演一等奖30余项,二等奖10余项。

王佩霞1998年获吉林省二人转艺术突出成就奖,2008年获吉林省优秀二人转导演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