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3、北方其它几处北朝时期的窑场

河南安阳窑(相州窑)位于安阳市北郊安阳桥南恒河之滨,1974年,安阳地区革命委员会、计划委员会等单位在进行基本建设工程时发现。窑址所在地原为一片小丘,滨临洹河,隔河与安阳桥村相望。

窑址南北长约350米、东西阔约260米,面积达9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一般厚1米左右,最厚的达1.5米。共出土残损的和完整的窑具、瓷器、装饰品、明器等四百余件。还发现瓷土和釉药等原材料。试掘出土的瓷器,器形完整的较少;其中能够复原的有碗、盆、缽、瓮、四系罐、高足盘、高足杯等。安阳窑瓷器的坯胎是用高岭土制成。高岭土似经过淘洗,呈灰白色。一般器物的胎质较细腻,较粗的胎层中夹有铁色的砂粒。

瓷器的胎壁一般较厚。釉为青色透明的玻璃质,有光泽。安阳窑的勃兴同样和北朝时期冀南豫北地区所出现的短暂的社会安定现象是分不开的。

邯郸市磁县北贾璧窑北贾璧村位于邯郸市磁县城西八十华里,青瓷窑就在该村村南的寺沟台地上。窑场规模不大,窑炉也较小,烧制的产品种类也比较单调,主要以碗、钵、壶、罐、砚、高足盘等器皿为主。烧制通常采用的是叠烧法。北贾璧窑青瓷的特点是造型浑厚凝重,件大不变形。瓷器胎色青灰,釉色呈青、褐或青绿色,胎体分粗胎和细胎两种。粗胎胎色青灰,颗粒较粗,多有黑色斑点,胎面上施青褐色釉;细胎胎体呈灰色,胎质细腻,瓷化良好,胎面施以青绿色透明釉,器内施满釉,器外则施满釉。北贾壁青瓷窑创烧于北朝,但只是经历了一个不太长的时期,而北贾璧青瓷窑停烧于何时现无确切考证。

邯郸市峰峰矿区临水窑临水窑位于现峰峰矿区的临水镇,该镇因紧临滏水而建,故名。在魏(公元222年)时,临水镇改设临水县,临水县曾一度是邺都的“京畿之地”。在当时,临水县位居邺都脚下,水陆交通便利,商贸比较繁荣,陶瓷烧造在这时也开始了。1975年,峰峰矿区在修建公路时,在临水镇发现了一处古窑址,出土了一批青瓷器,主要器形是钵和碗;其次有杯、高足杯、矮足盘和高足盘等。其中,窑址上出土的碗和北齐高润墓出土的青瓷碗极为相似。故临水窑应是北朝的窑址,和北贾璧青瓷窑应属同一个时期。

山东淄博寨里窑寨里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城东十余公里处。寨里窑是1957年当地文化部门在文物普查时发现的。1976-1977年山东淄博陶瓷史编写组、山东省博物馆和淄博市博物馆等单位,又对此进行了复查和试掘,初步判定是一处北朝至唐宋时期的窑址。窑址范围较大,初步发现顺道地、大张、甜水井、金盆地四个地点。顺道地在寨里四队场院东北角50米,地面暴露有青瓷片和少量黄釉瓷片及窑具等。大张位于寨里煤矿南约250米,系台地。1973年整地时曾发现窑炉遗迹,今地面暴露有数量较多的青瓷片和窑具。甜水井在寨里村南,因古代遗留下来的一口石井而得名,曾发现黑釉罐、白釉碗和匣钵。寨里窑的主要器物有碗、盆、器盖、罐、盒、瓶、高足盘、贴花罐和铅釉陶、素烧器等,窑具有垫柱、三叉形支具、柱状三叉支具、齿状支具、圈足状支具、垫环。寨里窑的烧造年代应属东魏至唐代中晚期。

山东枣庄中陈郝瓷窑遗址位于枣庄市西北10公里的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及其周围方圆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蟠龙河自北向南从遗址中部流过。1978年6月枣庄市文物管理站考古调查时发现,1987年9、10月,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枣庄市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隋至元代的房基、料池、窑炉、灰坑、墓葬等遗迹14处。遗物主要是窑具和瓷器。窑具多手制,有三足支钉、筒状支具、不规则支具等。瓷器有碗、胡人头像等。碗数量最多,均为青釉,胎体厚重,胎质粗糙,含有较多的砂粒和铁质,内底多有支烧痕,多数内施全釉,外施半釉。考古调查和发掘表明,中陈郝窑址是一处烧造年代久远,烧造规模宏大的民间瓷窑厂。其烧造年代自北朝晚期至宋元,延续近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