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邢台历史悠久,早在距今约十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巨增,遗址遍布全市。《禹贡》记为冀州之域。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曾迁都于邢,为京畿之地。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周公旦四子姬苴为邢侯,建立邢国,统辖邢地。春秋为晋国领地,战国为赵国信都,属于赵国,因“赵襄子食采于此,故有襄国之名”,邢称襄国便开始于此。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据邢,改邢为信都。秦统一六国后,施行郡县制,设立信都县,辖区属邯郸郡(一说属钜鹿郡)。秦末汉初,项羽攻占赵地,“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国”。东汉属于魏郡,三国时属于广平郡、钜鹿郡。西晋末年,羯人石勒建立后赵,定都襄国。后来他的侄子石虎称帝,迁都于邺,邢地设立襄国郡。隋朝开皇16年,废掉襄国郡设立邢州。唐天宝元年改为钜鹿郡,至德二年复改为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为信府,金又改为邢州。元中统三年(1269年)世祖忽必烈在邢台建元帅府。

同年9月,改邢州为顺德府。至元二年改顺德府为顺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顺德路为顺德府,清沿用明朝的制度不变。中华民国初期废府留县,属直隶省。1914年设大名道,邢台属之。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大名道被废,各县均直属于省。1936年在邢台设第十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7年“七·七”事变,10月15日日军侵占邢台,设立冀南道,不久改顺德道。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华北敌后建立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政府,辖区公属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

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建立邢台市。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并恢复河北省建制,撤销冀南署和太行行署,成立邢台专员公署,辖邢台、沙河、临城、内丘、威县、南宫、任县、隆尧、柏乡、宁晋等县,撤邢台市为邢台镇。1952年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1953年邢台镇复升为邢台市。1958年,邢台专区撤销,宁晋、新河划入石家庄专区。其它各县并入邯郸专区。1961年邢台专区复置。1964年,临西县归属邢台专区,辖区为1市17县。1984年,邢台市升格为省辖市,辖两区与邢台地区分设,1986年,邢台县划归邢台市领辖。1986年、1987年,南宫、沙河先后改建为县级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邢台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所属县区归邢台市管辖。

邢台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华夏神医扁鹊,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珠算之法的创者郭伯玉,三国名将、常胜将军赵云,黄巾起义的发动者和领导者、太平道教的创人张角,清未义和团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人赵三多,“反清灭洋”起义领袖景廷宾,风起云涌称英雄;唐初政治家、千古一谏臣魏征,唐朝贤相宋璟,元朝建国立制的奠基人、元初名臣刘秉忠,乌头宰相魏裔介,纵横捭阖建奇功;唐代大诗人常建,《二十四孝图》的编辑者、元代的郭守正,生花妙笔织华章;打虎英雄武松,倒骑毛驴的张果老,传奇故事令人赞叹。

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扁鹊庙、开元寺、唐祖陵、宋璟碑、普利寺塔、邢侯墓地、东先贤遗址、义和拳议事厅;还有皇寺、圣水寺、甄泽观、白雀庵、封峦寺、清风楼、张果老山、九龙庙沟、柏仁城遗址、田麻痒庄园、洪官营礼拜寺、明代县衙文宗大堂等著名遗迹。

有源自张角所创太平道教的太平道乐,源自唐代诗人常建的成语典故“抛砖引玉”,源自项羽的钜鹿之战“破釜沉舟”,“量才用人”系唐贤相宋璟提出的用人之道,“居安思危”。“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初政治家魏征提出的治国之道,“代人捉刀”则由清河人崔琰替魏王曹操接待来使而来。此外,还有“李绘答书斥太守”“郭巨埋儿”、“王莽赶刘秀”等历史故事。

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已成为邢台人民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